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第三十二章 尚可喜:本王當年打不過滿洲,難不成現在還打不過你明軍了?

吳襄以及其三子吳三輔真是這么想的。

他們現在恨不得把兒子(二哥)扒皮抽筋。

不帶這樣的,你叛逃之前提前讓你手下的大兵來北京接一下也行啊,接都不接,直接叛逃啊?

老大吳三鳳早早降了清,而老二吳三桂這波是頂級加盟商加盟滿清,直接封王。

都去享清福了,就剩他們爺倆留在北京城,留在大明天子的屠刀之下瑟瑟發抖。

逆子,逆子啊!

吳襄氣的胡子抖擻。

如果這次真能不死,他絕對會率領留在北京的三千家丁,躍馬提槍,狠狠地殺他丫的!

至于也去投降清朝?若還是崇禎皇帝當朝,那么吳襄絕對會投降的。

但吳襄可是親眼見識過洪武帝、永樂帝以及嘉靖帝的老東西,自然明白大明可以源源不斷的派來天兵,這建奴再怎么能打,莫非還能打贏大明歷代先帝不成?

他們又沒有祖宗顯靈。

如果可以,吳襄會毅然決然的選擇大義滅親,狠狠地斬下吳三桂的腦袋,表達自己的忠誠!

朱厚熜坐在龍椅上,看著這一對父子。

吳襄雖然年邁,但看上去依舊孔武有力,一雙眼睛閃爍著精光。

而吳三輔作為吳三桂的三弟,也是膀大腰圓,一眼望去便知是員可以沖鋒陷陣的猛將,但……畢竟是大漢奸吳三桂的家屬。

朱厚熜手中盤著一對玉石明珠,望向吳三輔及吳襄,沉吟片刻后,張口道:“準了,你吳家不是還有三千名能征善戰的家丁嗎,怕不是關寧前線退下來的夷丁突騎吧,編入我朝與洪武朝的騎兵序列之中,你二人即刻往伏波營俞將軍帳下聽命。”

“是!”

吳襄與吳三輔松了口氣,連忙領命,緊接著便退入武官陣列之中,只不過只敢待在最后一排,并且竭盡全力低下腦袋,不想引起任何的注意。

對于這一對父子,雖然是吳三桂的父弟,但吳三桂能果斷扯旗反叛,只能說是早就已經預料到了結局,而吳襄倒也算是小忠臣一個,畢竟在兩個月前,也就是崇禎十七年初,崇禎帝召見吳襄談話,詢問兵數與糧餉之事。他告訴崇禎,他們老吳家有三千驍勇敢戰的家丁,他們都是由吳襄的子弟、子弟的諸兄弟、親屬等組成的,可以幫忙守城。

雖然歷史上這支夷丁突騎壓根沒派上用場,北京城破,吳襄、吳三輔父子被李自成殺死,但起碼十分坦誠的告知了崇禎帝,也從某種情況說明,在大明順風的情況下,這吳三桂的父親和弟弟是可以相信的。

而且,就算是他們兩個圖謀不軌,現在也沒用。

夷丁突騎會被打散編入洪武朝和嘉靖朝的騎兵之中,而吳襄和吳三輔兩人也會待在伏波營里,那可是朱厚熜的精銳,如此一來就算此父子真圖謀不軌,也無計可施的。

對于京師之中的糧草以及各部軍餉,朱由檢也是時候開口講話。

現在的朱由檢可以說是國庫充盈,七千多萬兩白銀夠花,毫不猶豫,直接給所有的部隊都一次性補齊之前所欠軍餉,并且還多發一年的。

軍餉由錦衣衛負責發放,主要由嘉靖朝錦衣衛都指揮使駱安負責,崇禎朝的新任錦衣衛指揮使王國興輔助駱安。

駱安自從知道自家后代竟然如此無恥之后,一直都板著臉,變得冷酷無情了許多。

“退朝!”

伴隨著太監王承恩的一聲大喊,本次早朝退朝,而朱厚熜也站起身來,如仙鶴一般準備離去。

而就在此時,陸炳卻小步急行來到朱厚熜身旁,對著朱厚熜拜道:“陛下,吳襄求見。”

“他又有什么事情?”

朱厚熜皺了皺眉,下一刻便大手一揮,道:“宣他進來吧。”

不多時,陸炳便帶著吳襄入殿,而剛一入殿,吳襄就涕泗橫流,當場下拜,對著朱厚熜叩首:“陛下圣恩,老臣沒齒難忘,臣……”

朱厚熜還想著回去修煉呢,懶得聽吳襄說這些個體面話,當即道:“說正事。”

“臣家中尚有薄資白銀十七萬兩,愿進獻陛下。”

吳襄咬了咬牙,當即開口說道:“除此之外,老臣那逆子尚且有一小妾頗有姿色,小妾姓陳,本姓邢,名沅,字圓圓……”

“一女子耳,朕若納妃,天下何處無良家女子?”

朱厚熜冷哼一聲,接著便道:“吳提督,收起你那點小心思,安心為朕辦事,對于吳三桂叛逆之事,朕自然不會追究爾責任,封侯拜相也不是不可能。”

聽到朱厚熜這般言語,吳襄這才松了口氣,一瞬間如軟骨頭一般趴在了地上,大呼慶幸。

而朱厚熜也對這位歷史有名的美女沒什么興趣。

不過一煙花歌姬罷了,不知道被人玩了幾手,作為修仙者,朱厚熜才不會理會這等殘花敗柳。

不過這陳圓圓也端是可憐,放她生路,令她想做甚便作甚吧。

而得到了朱厚熜的‘承諾’后,吳襄立馬磕頭退下,緊接著,徐達便虎虎生威,大步流星的來到了朱厚熜面前,對著朱厚熜行禮道:“陛下,臣研究了一下地圖,這建奴從山海關入關,至少要整合軍隊,耽誤些許時間,或許也會對這吳逆的關寧軍不敢用,因此臣以為建奴會從這幾個方向進攻……”

徐達指了指三個位置之后,眉頭緊鎖,接著便道:“陛下,永平府乃是京師東側防守要地,若是建奴入關,主力最有可能便是走永平府,而永平府此地有一鎮子,名喚‘小羅盤鎮’,扼守永平要塞之地,若此地布一營精銳,扎根此地,必引起建奴大兵來攻!”

“屆時我軍騎兵埋伏于灤河左右,可從后方襲殺而去,配合扼守小羅盤鎮官兵,將敵全殲于此。”徐達頓了頓,繼續道,“敵軍于山海關入關,必然會抓緊時間,永平府若成鐵壁,可依燕山山脈而守,炮營部署于高點,對建奴勢必造成一定打擊!”

聽到徐達指揮后,朱厚熜看了看地圖,覺得可行,接著便道:“令伏波營駐守‘小羅盤鎮’,郭勛率本朝精銳及順明營,共計兩萬軍士,鎮守永平府,令順安營及京營將士駐守北平府,與永平府遙相呼應,務必不能讓永平府落入敵手!”

順明、順安,此兩營便是順軍投降士卒編成的軍營,其中還有大量崇禎朝明軍組成,每營各一萬五千人,其中尚有部分投效的騎兵。

“令郝搖旗率順明營騎兵三千,位于小羅盤鎮外,佯裝誘敵。令洪武、嘉靖二朝騎兵,準備出擊!”

朱厚熜深吸一口氣,緊接著竟然說出一個令徐達震驚的言論:

“朕將御駕親征,坐鎮永平,鼓舞軍心!”

……

滿清入關已有四日。

入關之后,滿清英親王兼正黃旗主阿濟格與鑲藍旗主濟爾哈朗,率智順王尚可喜、懷順王耿仲明及滿、蒙、漢軍三萬人,作為先鋒軍,準備先占據永平府和北平府,待軍隊全然過關之后,對北京形成壓倒之勢。

畢竟與歷史中的情況不同。

歷史上,崇禎自縊而亡后,李闖同滿清交戰大敗,一路逃竄至陜西,而清朝的主要打擊對象便是向西進發。

而如今,明朝尚未亡國,他們的打擊目標,自然也就是北京城了。

大軍兵分,其中多鐸與豪格率領的大軍已經分別前往山西與山東等地攻略城池,而多爾袞與本部大軍壓陣,欲與明軍在北京決一死戰。

尚可喜率本部漢軍兵馬八千作為先鋒軍中的先鋒軍,于前頭開路。

對于漢軍八旗以及包衣們來說,他們打仗的作用就是給八旗大爺們沖在前面趟路,消耗明軍的精銳。

畢竟八旗大爺們可金貴著呢,整個八旗兵不過318個牛錄,而一個牛錄不過三百人左右,這近十萬的八旗牛錄雖然數量眾多,但倘若是死完,那滿清也就滅族了。

因此,此次出征,多爾袞可以說是傾盡全國之力,一共就十萬八旗,竟然一口氣出動七萬多,打算徹底入駐北朝,逼迫明朝的皇帝遁逃南京,與明朝形成南北對峙的格局。

除此之外,從征的漢軍和蒙古也有七八萬之眾,雖然他們的戰斗力不及滿洲八旗,但如今滿清無兵可用,也就只能依仗他們了。

尚可喜坐在馬匹上,望著周圍渺無人煙的土地,以及遙遙望去的永平府,他的心情極其輕松愉悅,背后的金錢鼠辮一甩一甩,模樣倒是相當丑陋。

當年的他被沈世魁這小人構陷投降于滿清,忍氣吞聲十年,他終于回來了!

雖然,是以滿清智順王的身份歸來。

不過無所謂,他要為滿清攻克北京城,親自到城中去問問那崇禎皇帝,為何要聽信讒言,為何要擠兌忠良?

好吧,雖然他現在不算是忠良,手上沾滿了無數漢人的血,但那又如何?如今八旗入關,那些腐朽的漢人誰是敵手?!

他已經看到,八旗的龍纛插在北京城上飄揚的模樣了。

“王爺!城內臥底來報,永平府城門緊閉,有大批明軍于三日前入駐永平府內,周圍也出現大批馬蹄,疑似有騎兵經過。”

此時,探子來報。

探子的聲音登時讓尚可喜有些驚訝,他沉吟片刻后,立馬下令道:“全軍聽我指令,做好攻城準備,先派人勸降……這永平府內無甚名將,這明軍已經鮮有人愿意為崇禎皇帝賣命了,若是能夠勸降,日后可隨本王永鎮一方,共享榮華富貴。”

“喳!”

那漢軍旗斥候立馬領命,而就當他離去之后,復有一騎飛馬來報:“王爺,二十里外發現明軍蹤跡,敵將旗幟豎著‘俞’字,人數不明,觀軍陣應不超過七千之數,正整軍列陣,駐在小羅盤鎮!”

“俞字?”

尚可喜想了想,似乎并沒有想到明軍還有什么俞姓大將,當即不屑一顧,一揚馬鞭,高喝呵道:“弟兄們,給本王將這小羅盤鎮拿下!”

“此乃入關第一戰,事成之后,攝政王重重有賞,賞銀無數!”

聽著尚可喜的聲音,漢軍八旗及隨軍包衣們各個精神抖擻,摩拳擦掌。

他們當初因為打不過滿清的八旗兵而投降。

現在,面對的是明軍,自然各個都是如狼似虎了。

我們打不過八旗,還打不過明軍了?

誰沒當過明軍啊,打自己人,那我們可最擅長了!

“列陣,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