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國無雙

第二十五章 奴隸社會 (上)

對緬中緬南,陸寧沒考慮過占有其土地,畢竟,這些地域沒什么特別突出的資源,若想富裕其民,以后反而會成為中央財政的包袱,領土,從來不是越多越好。

當然,以大齊文化影響周邊,且最好這片土地以后的政權都親近大齊,作為大齊商品的傾銷地就很不錯。

是以,阿瓦多寶要轉而信奉天道教,雖然明顯其是覺得,如此應該能得到大齊的庇護,但陸寧并不干涉,大衛道士悟行為其舉行了類似受戒洗禮的儀式,阿瓦多寶妻子及子女們一起入道,且召集了阿瓦城及附近的大小奴隸主,儀式很是隆重宏大。

而與此同時,東邊傳來了一些消息,大理諸部在緬地東部地區的擴張,便少不了殺戮和戰爭了,東部的那些教團,則作為救世主的面目出現,救助被征伐之地的民眾,避免他們被成村成村的殺掉。

當然,這種擴張遭到了沿途部落的激烈抵抗,最東路的,更和真臘人(高棉)發生了沖突。

這時候的教團就成了調停者,促成雙方之間簽訂和約,確立邊界等等。

麗水之畔,遠遠阿瓦城的輪廓隱隱可見,尤其是其佛塔,為這座土城增添了幾分宏偉。

陸寧心下也嘆息,后世很多人輕視印度,但作為文明之古國,其影響力也委實曾經擴展到極遠之地。

身旁跟陸寧漫步的是高靈兒,現今,三位側妃和陸寧都在一起的話,氣氛便有些怪怪的,是以,幾人好久沒在一起打牌了。

“夫君,段姊姊和楊姊姊,你不喜歡她們嗎?”高靈兒突然小聲問。

陸寧揉揉鼻子,知道這小丫頭是什么意思,正想回話,突然目光看向河灘遠方,一些小黑點正慢慢靠近,慢慢變成人影輪廓,離得很遠,陸寧已經看清這些人面目,最前面的,是阿瓦多寶。

“沒事。”陸寧揮揮手。

丹嘉五女本來舉起了火槍,這時略略放低了槍口。

阿瓦多寶大笑著走過來,嘰里咕嚕說著,大體意思便是聽說“段兄弟這里散步呢”,他身上服飾已經是中原衣冠,寬袖長袍,沖天冠冕,只是穿在這黑黝黝酋長身上,未免顯得不倫不類。

現今陸寧不用通譯,但比比劃劃,已經可以和這些土人進行粗略的溝通。

阿瓦多寶比劃著各種手勢,嘴里多次提到“蒲甘”這個詞,他興沖沖而來,便是想征伐蒲甘王,希望得到大齊教團的支持。

陸寧現今對這緬中、緬南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現今蒲甘王只是比較強盛的一個部落,實際上,現今王國林立,當然,都是部落奴隸主而已,如阿瓦多寶,也完全可以說是阿瓦王。

在蒲甘南部,還有直通部或者說直通王國等等小王國。

自己原本覺得來一趟,雖然不是想侵吞多少土地,但在緬南沿海地獲得一處補給港口作為皇莊也不錯,但現在看,要說容易也容易,復雜也復雜,要和許多酋長打交道罷了。

阿瓦多寶,算是個能審時度勢很厲害的人物了,但歷史上并沒有太多關于他的記載,顯然是后繼無人,反而蒲甘王后來出了一位蓋世之才,不僅僅是統一了緬甸,更建立了一支極為強大的正規軍隊,甚至北伐擊敗了大理國,而現今看緬地部落的原始,互相爭斗也就是部落之間的火拼,甚至瓜農打死酋長就能成為新王,但幾十年后,統一的蒲甘卻能擊敗大理,不得不說,那位不世之材,不虧被緬甸人稱為他們的千古一帝,也是緬甸歷史公認的第一帝王。

不過現今來說,自己可不想出現一個統一的緬甸,扶持這位很有些才具的阿瓦多寶統一緬中緬南?可能是在給大齊的西南,自己制造麻煩呢。

是以,陸寧也比比劃劃,大概便是說“和為貴”之類,令阿瓦多寶悻悻而歸。

幾天后,陸寧一行進入了蒲甘城。

婉拒了阿瓦多寶派出扈從護送的好意,最終,阿瓦多寶一定要送給“段兄弟”二百名奴隸武士,陸寧也就收下,但轉贈了阿瓦多寶一些錦緞,也算等價交換了,對陸寧來說,這些自小訓練有素的叢林武士,用幾匹錦緞交換絕對物有所值,而對阿瓦多寶來說,這種來自大齊宮廷的錦緞從所未見,簡直能令他的尊貴直接躍升幾個級別,對這些地方酋長來說,服飾珠寶等等體現的尊貴,往往就是不爆發戰爭時互相地位比較的直接方式,所以,阿瓦多寶也是欣喜無比。

此次交易,倒真稱得上是雙贏。

阿瓦多寶在這種交易上也很守信,二百名奴隸武士都是剛剛成年,了無牽掛,父母都不知道是誰,他們本身的觀念也是,被售賣給新主人,從此就為新主人效忠。

蒲甘城,建城歷史應該有數百年,一百多年前,蒲甘王朝開拓者披因比亞在此大興土木,將這個小土城建成一座大城,到現今,看起來,城內城郊居住的,應該有四五萬人口。

現今的蒲甘王宮錯姜漂,是王朝開拓者披因比亞的后裔。

披因比亞的兒子,被馬夫殺死,那馬夫稱王,馬夫的兒子又被瓜農打死,瓜農稱王,瓜農在位三十多年,八年前,被這宮錯姜漂奪回王位。

不過宮錯姜漂將瓜農的王后都納入后宮,瓜農的兒子也成了王子,后來,瓜農的兒子基梭應該又奪回了王位。

陸寧曾經來這蒲甘城旅游,因為這段歷史在中原人看來匪夷所思,所以還略微有些印象,而其一行來到蒲甘城的第二天,那瓜農的兒子基梭,也就是現今的年輕王子,來拜訪陸寧,甚至并不避諱談到他親生父親以瓜農身份成為蒲甘王的歷史,甚至當成一種榮耀。

這令陸寧隱隱約約的記憶,和現今印證起來。

陸寧一行來此,變成了大齊對海外諸國宣示友好,同時,和民間教團同行。

不過,隨行有二百名奴隸武士,是以,按照慣例,在蒲甘城外扎營,傳道士方面,和蒲甘王宮錯姜漂商榷租賃城中房屋開設醫館道堂一事。

不過,因為悟行等留在了阿瓦城,來蒲甘城的衛道士,是本來教團的半數,蒲甘城,應該是衛道士的最后一站。

如果陸寧再向南行去沿海的直通王國,或許還能領一兩名衛道士去開設道堂,醫館卻沒有人手了,畢竟教團中,就兩名郎中。

蒲甘城和阿瓦城人數差不多,但顯得繁華一些,也更有序一些,雖然蒲甘城內也有人數不少的奴隸,但比之阿瓦城,平民比例要高出不少。

城內大庭廣眾將奴隸活活打死的現象也不多見,總體上,文明程度更高了一些。

不過蒲甘王宮錯姜漂對大齊使者和教團的到來,表現的并不熱情。

看起來,他希望和大齊建立某種聯系,但又對大齊使者和教團的到來充滿警惕。

可能教團隨行的那兩百彪悍叢林奴隸武士也令他很疑惑吧。

不管怎么說,宮錯姜漂同意了大齊教團在此設醫館和道堂的請求。

陸寧也就在此歇腳兩日后,率眾南下去直通王國,教團其余人員都留在了這蒲甘城,而陸寧等前去直通王國,也就僅僅是大齊和海外諸國的一種友好接觸了。

感覺倒是和三寶太監下南洋差不多,只是,提前了四百余年,而且,走的是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