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夏竊神權

第497章 復盤

()是夜,望月樓。

樓外那朵桃花在白雪的覆蓋下并沒有像周鐵衣今春祝福的那樣常開不敗,最近一兩天,嫣紅色的花瓣雖然凋謝得極慢,但是已經從枝頭落下。

“這天下哪有常開不敗的道理。”

樓中妙玉從清修之中睜開眼睛,看向外面那朵桃花,輕聲感嘆了一句。

同為修行五帝法門,她自然知道這桃花最近幾天落下的原因。

當初桃花常開不敗,是奉了青帝赦令,如今桃花落下,正是應了五帝移除大夏祭祀,氣運大減的道理。

其實從這朵桃花的凋謝,即使不知道朝廷內的勾心斗角,但妙玉也能夠推斷出這次移除五帝祭祀已經是定局了。

“師姐,沒有影響到你吧?”

周鐵衣化作一道陽氣,悄無聲息進入望月樓,吹融了滿園的冬雪。

只不過即使冬雪消融,但是那朵桃花依舊不見好轉,反倒是因為這股陽氣,又有幾瓣桃花從枝丫上落下。

妙玉看到這一幕,明白移除五帝祭祀這件事,周鐵衣不僅不會阻止,反而會順水推舟。

“真的要將五帝從大夏祭祀之中移除嗎?”

妙玉問道。

這可不僅關系到她自己的修行。

五帝作為人族始祖,移除祭祀,更關系到天下局勢變化,至少短時間內,會讓大夏修行五行法門的人實力大減。

而五行法門作為軍陣的基礎之一,又會關系到前線的戰事。

她實在是想不通,為什么這件事突然之間就成為了定局。

“是。”

周鐵衣肯定地說道,“不破不立,要神道,人道合流,那么自然就要讓天下人先接受五帝是人,也是神這個概念,雖然這次移除五帝祭祀超出我的預料,但我并不準備反對這件事,反而要順水推舟,打擊儒家的核心道統,這樣才能夠為進一步改革奠定基礎。”

“影響肯定有,不過我的根基在太極之道,這次五帝氣運變動不會損害根基,倒是你……”

妙玉擔憂地看向周鐵衣,雖然沒有和周鐵衣去往第四閻羅殿,但是兩人心意相通,她能夠感知到這次移除五帝祭祀,周鐵衣不反抗,反而順水推舟會付出多大的代價。

道傷,從來就不是一個簡單的詞,對于頂尖修行者而言,這僅次于兵解轉世重修。

周鐵衣笑道,“修行哪有一帆風順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若連這個道理都想不明白,也不要指望看到圣道上的風景了。”

妙玉想了一會兒,道,“你倒是越發有大修行者的風采,只是這天下想不明白的人太多了。”

周鐵衣嘿了一聲,“師姐是指儒家那群人?”

妙玉頷首道,“外面的事情我也略有耳聞,這幾天閑在周府復盤了一下前因后果,如今你決定損害根基,才是對唐安世這次最致命的打擊。”

這次天京移除五帝祭祀的風波起源于柯黯然。

只不過柯黯然最開始不會說這是目的,柯黯然最開始只是說這是手段,并且以此為基礎,聯絡了唐安世等人。

唐安世本來就對董行書日益不滿,得到了柯黯然的聯絡,自然開始謀劃起來。

按照常理來說,這次柯黯然的謀劃是有機會一石三鳥的。

第一就是將人欲說和移除儒家五帝天命說聯系起來,恐嚇如今儒家已經有萌芽的改革派。

如王明義,李劍湖之流,在地方上的改革做得有聲有色。

這點唐安世是看在眼里,他并不是反對改革,他同樣也想要百姓過上好日子。

只不過他眼中的儒道,肯定不能夠承認周鐵衣的人所說。

所以即使要改,唐安世也想要改為天圣民三才感應說。

特別是大夏圣上之前做出讓步,發出《明己詔》之后,讓天圣民三才感應到有能夠約束圣皇的基礎,這就更加符合唐安世眼中的治世學說了。

所以他在策劃這件事的時候,柯黯然將周鐵衣的人欲說和移除五帝祭祀綁在一起,才能夠得到他的肯定。

因為地方儒家改革派再大膽,也絕對不敢動五帝天命說。

這不僅是儒家的根基,也是諸子百家很多法門的根基,若是平日里,還只是斷送個人的前途,但如今淵蒙壓境,神道亂世,還有佛教禍害西方,動了五帝天命說,讓諸子百家很多核心法門威能大減,前線潰敗的責任王明義和李劍湖這些小輩肯定承擔不起,所以他們不敢改。

第二就是通過學生之亂問罪董行書。

司民的職責本來就是安定民心,如今民心不穩,加上柯黯然代表的圣意,自然就能夠順勢拿下董行書。

在唐安世看來,董行書一次次對周鐵衣的妥協,才是讓周鐵衣做大的原因,所以他不能夠讓董行書繼續作為儒家朝堂之上的魁首。

第三就是拿下周鐵衣,至少逼得周鐵衣讓出中央銀行的權力來堵住這次的事情。

可惜唐安世想得很好,但除了第二點,剩下兩點都是錯的,甚至第二點本身,他都不一定成功了,因為董行書也有可能順勢而為,不然以董行書的城府,即使知道他自己被算計了,而且還是被儒家自己人背叛,也不會咆哮朝廷,被逮住這么明顯的把柄。

唐安世最大的錯,就是他將五帝天命說看得太重。

在他看來,如今大夏風雨飄搖,所以大夏圣上不可能放棄五帝天命說,周鐵衣修行道家五帝寶誥,以五行祖炁煉罡,五帝祭祀也是其核心根基,不可能放棄,他們兩人都不會放棄五帝天命說,天下人就更不會放棄了。

這也是絕大多數聰明人的判斷,崇山王趙釜也是這么判斷的。

但就像周鐵衣在青帝祖庭解釋的一樣,他們這種判斷,都建立在安定天下這個基礎上。

可惜對于大夏圣上,修行比安定天下更重要,所以他可以接受冒一定風險來壓制周鐵衣的修行速度,所以大夏圣上一開始就將移除五帝祭祀作為目的,而非手段。

同理,周鐵衣也可以接受損害根基來推動改革,從一開始和大明宮主推演天京局勢,周鐵衣都是站在一個不同的角度來謀篇布局。

他不一定要贏,但別人也不能夠贏,這就是周鐵衣下棋的道理!

既然周鐵衣自始至終都沒有刻意求大道,自然可以接受道傷的事實。

只不過付出這么大的代價,他就要換取足夠多的利益回來。

而改制儒家科舉制,推動官吏一體化,從而進一步推動如今天下的工業改革,這個利益足夠他付出的代價。

這個結果對于大夏圣上而言,也是能夠接受的,因為他也達成了自己的目的,反倒是唐安世想法中的那副局面,對于大夏圣上而言并不是最好的結果。

所以看似柯黯然和唐安世做了一局,來謀劃董行書和周鐵衣。

但董行書以退為進,周鐵衣以損為得。

最后大夏圣上,周鐵衣各有所得,董行書不虧不賺,反倒是唐安世可能大敗虧輸。

“這次柯黯然倒是歪打正著了,我的核心道統在人神合流,對外一直表現的是五帝五行,讓他抓住了機會。”

周鐵衣感嘆了一句,然后說起今天來找妙玉的原因。

“師姐,我想要借一下母親給你的那卷‘魚龍書’。”

聽到周鐵衣忽然問起魚龍書,妙玉心中雜念紛呈,不過修行了蛻凡忘情魚龍變之后,她對于自身情緒的把控到了極致,即使近在咫尺,周鐵衣也沒有感受到異常。

“你要這卷經書做什么?”

妙玉用平常的語氣問道,同時從腰間的乾坤袋中取出下卷的魚龍變。

周鐵衣接過經書,對著虛空吹了一聲口哨。

周圍的空間如同水波般蕩開,然后一條瑰紅色的小魚游出。

“虛魚。”

妙玉一下子就認出了這條小魚的來歷,不過隨后她眉頭微皺。

因為這條虛魚十分特別,原本虛魚應該渾身透明,和周圍的空間相融,同時自身的靈智極低。

但是通過她的感應,這條虛魚不僅顏色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同時靈智也極高,甚至讓她不能夠肯定,這是不是師叔周魚龍手中那條虛魚了。

“這是天虛子,就是母親送給我的那條虛魚,因為一些機緣巧合,他獲得了靈智,我又得到了一部分的雜家逍遙游道統,想著能不能夠以逍遙游和魚龍變,合力幫助他推演出一條屬于他的法門。”

周鐵衣解釋道,同時對天虛子說道,“還不謝過師姐贈與經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