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刑大唐(風流大唐)續集

“中華”的由來

寶雞天臺山有一座巍然聳入云霄、氣勢雄偉壯觀的奇峰,人稱天柱峰。天柱峰上有座“蓮花頂”。每當日落日出之時,這里霞光輝映,霧海翻騰,石蓮游浮,蔚為壯觀。人們稱譽此峰此景為“三味生奇花”。相傳中國國名“中華”即由此而來。

傳說炎帝神農成王之前,在天臺山練出了一身好武藝。一次,他約請天下部落首領,匯聚天臺山比武論藝,還邀請了天帝仲裁。由于炎帝神農武藝超群,天帝感到欣慰,想提攜炎帝作為人間帝王。便有意發下一道口諭:“誰能一夜建造一座登天梯,能使茫茫大海之中長出石蓮,吾便封誰為人間帝王,統管天下人事。”

炎帝神農果然在一夜間造成了三座排空的天柱峰,懷中抱著一座石蓮。天帝一見,萬分驚喜,當即封炎帝神農為“赤帝”。隨后,天帝沿著天柱峰登上了蓮花頂,騰云駕霧,升天而去。

炎帝神農作一代帝王,分管南方天下,南方屬火,所以號稱“炎帝”。炎帝施行仁政,受到人類擁戴。后來,炎帝神農為了驅瘟除病,造福人類,親自嘗百草,制百藥,終于制服了瘟疫。而他自己卻因吃了毒草“火焰子”,不幸死于蓮花峰下。

炎帝神農的子孫后代,為了紀念他們的先祖,便以“三味生奇花”為緣由,把天臺上蓮花峰稱為“中華”(古代:“華”與“花”相同)。世人為紀念炎帝神農的功德,便沿用此稱,把中國叫做“中華”。

中華文明從哪里開始?

聶依匆

中華文明的歷史從哪里開始?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存在嗎?漢字是如何孕育誕生的……一個個文明之謎,困惑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也誘惑著一代又一代優秀的學者。

今天,在新世紀的曙光里,以即將起飛的東方巨龍姿態在世界民族之林不斷挺直腰桿的新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悄悄醞釀著一個極其大膽而又激動人心的國家級研究項目,這就是繼“夏、商、周斷代工程”之后正在積極籌備、爭取早日啟動的“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

歷史的遺憾也是歷史的機遇

眾所周知的事實是,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文明之一,又是唯一未曾中斷過的古老文明。中國古代文明特別是其早期,是在沒有外來文明強烈影響的環境中,在自身的基礎上獨立產生和發展起來的。

學者們都同意,中華文明的起源,中華文明形成的基本模式與發展歷程,中華文明的特點與長盛不衰發展的原因都是迫切需要闡釋的重大學術課題,也是世界古代文明史的重大研究課題。

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經過幾代學者的前仆后繼,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已經整理出一個較為清晰而符合規律的發展序列。但專家們相信,其中也不乏斷緣和環缺之處,文明的形成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段空白。

然而,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與發展過程,涉及到中國古代的歷史與文化、地理與自然環境、民族與語言、古代科學技術與工藝成就等各個方面。這一千古難題需要人類學、民族學、語言學等其他諸人文科學研究者的參與,更需要現代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學、天文學、數學與電子計算機科學等現代科學技術研究者的協同合作。因此在歷史上,這一課題得以破解的時機從來沒有真正成熟過。

我國著名史前考古學專家、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名譽所長石興邦指出:“中國是世界文明古國之一,但到現在連文明形成的源頭和基本模式都提不出一個科學的歷史解釋,也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歷史的遺憾也是歷史的機遇。記者日前從中國社科院獲悉,繼“九五”國家重點科技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后,經過充分的醞釀和準備,又一個國家級重大研究項目——“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的可行性報告已經在最近通過論證,并有望于近期“盡快啟動”。

“探源工程”將成為“里程碑”

中國社科院為啟動“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而新近成立的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組組長李學勤在談及這一研究項目時說,中國有著悠久的文明史,國人每每引以為自豪。然而我們的古代文明究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域,在怎樣的環境中,通過怎樣的歷程而興起的?我們的文明是如何體現普遍的歷史規律又創造出自己的特點,從而影響傳流于中國的整個歷史的?這些問題的研究不僅有重大的科學意義,也有很大的社會效益。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文明探源工程的總協調人王巍說,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與發展過程,探討其背景、契機及其演進規律,不僅對于復原中國古代的歷史具有重要的意義,而且對于研究世界文明的產生及其發展變化規律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他說,從龍山時代(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到夏商周時期,是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時期,也是中國古代王權和國家產生和初步發展的時期。中國古代的政治制度、官僚體制、工藝技術、宗教信仰、社會結構等各個方面都在這一時期奠定了基礎,因此,開展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研究,對于深化對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發展歷程的認識是十分有用的。

這位學者強調,在國外學術界,一些人出于各種原因,對中國夏代及其以前的歷史傳說的真實性抱著極大的懷疑態度,否認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認為中國的歷史只能從商代開始計算。而通過對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及其早期發展進行系統研究,復原中國古代文明產生、發展的歷史,對展現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糾正對我國古代文明存在的各種偏見是很有意義的。

另外,他表示,在中國古代文獻中,一般是把黃帝、炎帝作為中華文明開化的肇始,國內外華人也都將黃帝和炎帝作為中華民族的祖先。但文獻中對于黃帝和炎帝乃至堯舜禹時期的記載非常簡略,目前,尚難以將其視為信史。因此從考古學上探索黃帝、炎帝時期至夏商周時期文化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增強民族凝聚力,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揭開千古之謎已到時機

權威專家們認為,目前,開展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過程的研究已經具備了條件。對文明探源來說,現在是“應該解決,必須解決而且也是能夠解決的絕好時機”。

李學勤指出,作為我國“九五”期間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經過五年時間,多單位、多學科兩百多位學者的共同努力,已順利通過科技部組織的驗收,并公布了階段性成果。這為新世紀深入研究中國古代文明開拓了一條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途徑,提供了寶貴資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巍指出,中國考古學誕生至今已經七十多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夏商周時代的都城、居住址、墓葬、手工業作坊的發現及大規模發掘,使我們對夏商周時期的歷史及其文明發展脈絡有了較為明確的認識。在黃河中下游地區、長江中下游、東北及西北地區發現的龍山時代的大量遺跡和遺物,使我們對夏王朝成立之前各地的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狀況也都有了相當程度的了解,這些都為我們探討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過程提供了極其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石興邦等學者認為,考古學上的龍山文化時期和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正是中國文明和國家形成和誕生階段。在全國幾個重要文化發達地區的文化孕育中,已經發現了不少文明的因素和苗頭,所以現在著手解決正是時機,并且是一個“很要緊的時期”。

社會科學將迎來“中國世紀”

根據研究項目總協調人、中國社科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巍的設想,開展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過程研究并非僅僅追溯古代文明要素的起源過程,而是將研究重點放在探索中國古代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的背景、契機、途徑、過程及其特點上。具體地說有以下一些主要研究課題:

五帝時期的文化與社會。考證黃帝、炎帝和堯舜禹活動的中心地域,考察該區域、該時期考古學文化的面貌及社會發展狀況,研究該文化與周邊地區各考古學文化的關系。

漢字的起源、發展與古代文明的關系。系統搜索商之前各地區的文字及各種陶文的符號資料,研究它們同商代甲骨文的關系。探討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和發展過程中文字所發揮的作用。

環境變遷與文明的演進。研究龍山時代至夏商周時期的人地關系,探討此時期生態環境的變遷與人們生活方式及文明演進的關系。

華夏族的起源與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研究。對各地發現仰韶和龍山時代及夏商周時期的人骨進行體質人類學和遺傳基因的研究,并與秦漢以后直至現代人的體質特征及人類基因相比較,以探求華夏族的起源乃至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王巍指出,需要說明的是,該課題是開創性的研究。其具體方法是,提取傳說中炎黃集團活動的主要區域內公元前3000至2000年古人類的遺傳基因,將其與夏族、商族和周族以及相鄰地區其他集團的遺傳基因相比較,并與秦漢以后直至現代的中國各地的人類基因作對比,再與體質人類學的研究結果相結合,以探索華夏族的起源乃至中華民族的形成過程。

中國古代文明與世界上其他古代文明的比較。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特點與其形成機制,進而探索各地區人類文明演進的歷史過程、特點、模式及其形成原因,從而達到探求人類文明發展規律的目的。

其他具體課題還包括:農業、畜牧業起源、發展與文明起源的關系;手工業技術的發展與文明的演進;城市的起源、發展與文明的演進;戰爭與文明起源、王權形成的關系;宗教信仰的起源、發展及其與文明起源的關系;各地的文化交流與文明起源與發展的關系;中原三代王朝及其文化與周邊方國及其文化的關系等。

專家指出,這一龐大學術工程的其他相關研究課題還包括:炎黃至堯舜禹時期古史傳說整理、研究,龍山時代至夏商周時期的社會結構與家族組織的發展變化研究,諸子百家特別是儒家思想的形成、發展過程及其歷史作用的研究等等近20個大的研究課題。如此龐大的研究課題,需要全國乃至世界各國學者的積極參與,齊心協力,他們表示期待加強與國內外的聯系與合作,共同推動這一課題的研究。

盡管現在還無法確切知道完成這一龐大的研究項目需要多長時間,也許5年,也許10年或更長,但目前我們能知道的是國家最高社會科學研究機構中國社科院已經成立了專門的機構,先期聘請了240多位國內外一流的專家學者。從而我們有理由充滿信心地期待這一工程的順利啟動和圓滿結束,期待令人激動的結論和一批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有人形容中華大地上的文明遺跡猶如“漫天星斗”,聲稱21世紀的社會科學將迎來“中國世紀”。如果文明探源工程能夠取得預期的成果,那么,新世紀最燦爛的星光將真的屬于中國科學家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