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緣

關于昆侖山的說明

曾有讀者問過我,昆侖山應該在青藏高原之上啊,為什么你書中的昆侖山卻在十萬大山中,還是在大理國境內?在此,我要做下說明。

現實中,被我們漢人所稱呼的昆侖山脈的確位于青藏一帶,但為何許多小說或神話傳說中的昆侖山卻沒有確定的位置呢?在此,我找了些資料,希望能對此做一個解答,對中國神話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一看。

現在的昆侖山在青海境內,長約1200公里,寬60120公里,平均海拔為5500米,布喀達阪峰海拔6860米,青海的山脈均屬昆侖山系。古人尊昆侖山為“萬山之宗”、“龍脈之祖”、“龍山”,因而編織出了許多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婦孺皆知的“嫦娥奔月”、“《西游記》”、“《白蛇傳》”等都與昆侖山有關,是產生中華民族神話傳說的搖籃。

從格爾木南行160公里,即可到達昆侖山口,海拔也由2800米急驟上升到4700米,氣溫、氣壓也隨之降低。一時間,人們似乎從酷夏突然進入到嚴冬,莽莽昆侖,氣勢碲礴,銀裝素裹,萬仞聳立,直插云霄。登上昆侖山,有騰云駕霧的感覺,人與自然渾為一體,分不出你我。昆侖山不僅氣勢雄偉,還盛產玲瓏雅致的彩色美玉昆侖玉。如果說昆侖山具有陽剛之壯美的話,那么昆侖玉則顯得清秀靈氣,似仙女一般。在雪山草原之間,珍禽異獸追逐跳躍,構成了美麗的自然畫卷。近幾年新開辟的“昆侖山道教尋祖游”,深受道教信徒的歡迎,紛紛去昆侖山修煉、拜祖。

現在的昆侖山是不是就是歷史上的昆侖山呢?

其實關于昆侖山的位置,中國人研究了近千年,至今還是搞不清楚。有人說,昆侖山就是現在青海的那個昆侖,有人說是新疆的那個昆侖;有人說,昆侖山在現在內蒙古河套地區以南;也有人說,昆侖山根本就不存在,它泛指一切高山;還有一些人說,昆侖山是生殖崇拜的象征,而且十分肯定的說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

盡管昆侖山的位置沒有確定,但昆侖山在中原(現在的河南)西北方大約是沒有疑問的,《山海經》中的《西次三經》、《大荒西經》、《海內西經》里都有關于昆侖山的神話。

還有一條線索可以證明昆侖山在中原西北,那就是《穆天子傳》。

西晉太康二年,汲縣有一個人盜發古墓,無意之中從古墓里挖出一批竹簡,這批竹簡記載了西周穆王西行一事,后來的學者將此書定名為《穆天子傳》。據當時人考證,被掘的古墓是戰國時期魏惠成王之子襄王的陵墓,西晉大學者整理并注釋了這部書。

周穆王生活在西周王朝的中期,即公元前960年前后,距今已有近3000年,是一個可信的歷史人物,上古史籍中都有關于他的記載。《穆天子傳》里十分明確地說,周穆王在西行途中,曾經到過古昆侖,參觀過黃帝留下的宮殿遺址,并派了兵士看守保護。如果《穆天子傳》可信,那么他就是到過昆侖山唯一的歷史人物,因為在3000多年以前,當時的昆侖山上還有黃帝的帝宮存在。這反過來證明,昆侖山是存在的,關于黃帝的神話。也是有一定根據的。

由于穆天子這個人,后來進了道家仙系,被仙話得不像個樣子,竟然有穆天子和西王母一段流韻事,所以學者們并不重視這部書,在考證昆侖山時,也不用它作為證據。我們認為,不管《穆天子傳》有多少仙話的成分,但穆天子西行的主干還是可信的,《史記》、《國語》、《左傳》、《尚書》、《竹書紀年》里都有關于這件事的記載,怎么能一概不相信呢?如果這樣疑古的話,恐怕可讀的歷史書不會很多。

《穆天子傳》的前三卷詳細記載了周穆王西行的情況,從哪里出發、經過哪里、會見過什么人、做過什么事,書中都有記載。最值得注意的是,書中是按六十甲子來給日的,戊寅日到了哪里,庚辰日到了哪里,記載得十分詳細。根據六十甲子推算,周穆王戊寅日從河南漳水出發,一路向西北行,渡過了黃河,在第104天的辛酉日,登上了昆侖,參拜了黃帝之宮,中間曾經因為遇風雪、狩獵、拜會外方諸侯,耽誤了一些時間,行進時間大約在兩個月左右。

周穆王西行,是帶著六眾之師,都是騎馬而行。這為我們尋找昆侖山提供了一條有價值的線索。如果我們現在也能騎上馬,以一個馬隊一天的行程計算,重復一遍當年西周穆王率六眾之師浩浩西行的壯舉,那么,就有可能找到昆侖山的位置,即使不能最后確定,但也能指出一個昆侖山大致所在的區域。

可惜,沒有人做這樣的事,我真誠地呼吁那些有經濟能力的個人或集團,資助一下像這樣很有意義的文化考古活動。

或有人問:尋找昆侖山有什么意義呢?太有意義了!它的背后是關于中華民族及中國文化起源的問題,是尋根哪!

中國文化中有一個特大的謎案,即考古證明的文明起源與神話提示的文明起源根本不是一個方向,我們現在看到的神話傳說,都是由生活在中原地區的古人記載下來的。而這些神話傳說的中心卻不以中原為主,而是以西北方向的昆侖山為主,這究竟是為什么呢?考古證明,中華民族起源于黃河中下游流域,而神話卻指示我們,中華民族起源于西北的荒漠。再往前推,考古證明中國人的祖先資陽人、馬壩人、山頂洞人、北京人,他們生活的地區都遠離西北方,可為什么神話要以西北方為中心呢?進一步問:中國人究竟是從哪里來的?

根據這些神話來看,中華民族曾經有過一次巨大的遷徙,從西北遷向中原,再到沿海。然而現在考古發現卻不佐證以上這個推論,那么,這次遷徙是在什么時候?為什么?

再者,根據地質與氣候資料,西北部地區在1萬多年以前,比現在自然條件好些,但比起中原來還是有相當的差距。在這種背景下,為什么中華民族竟然選擇了西北,而不首先選擇中原呢?如果說山頂洞人或北京猿人是中國的最早祖先,那么他們為什么會放棄優越的自然條件而向西北遷徙呢?這是違背生物自然選擇規律的。

有的學者從少昊的神話中認定,中國神話有一次向西北遷徙的歷史。事件是這樣的:據現在考證,少昊乃是東方天帝,《大荒東經》說:“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這個少昊天帝,統領著東夷各部落,《左傳》說,少昊之國以鳥為神,大約是鳥圖騰,因此,少昊建國以后封了一群“鳥官”。但《淮南子》又說:“西方金也,其帝少昊,其住蓐收,執矩而治秋。”《山海經·西次三經》中也有少昊的神話。由此認定,少昊的神話是先東后西,這是不對的。神話的遷徙本身就是民族的遷徙,正如我們以上所說,由東向西的遷徙是違反規律的。

那么,中國文化究竟是由西向東遷呢,還是由東向西遷呢?事實上,現代的考古資料中根本沒有這樣的一次遷徙的證明。如此一來,中國文化中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斷層,這個斷層大約發生在文字出現以前到1萬年左右。如果神話記載是真實的話,也就是說,距今6000—15000年之間,中國曾經發生過一次巨大的事件,導致了我們現在所不清楚的文化遷徙。所以我們需要證明,我們必須找到古昆侖山的位置,那是一切謎團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