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嫡醫

第287回 案起

第287回案起

第287回案起

類別:

作者:李敘樺

書名:

終于說到了正題上,梁若琳從鼻子里輕哼一聲,手卻暗暗攥緊了,說道:“姚姐姐請說便是。

“聽說梁國公最疼愛您這位幺女,說得上是有求必應!”姚鈴兒說著從棋局上抬起眼來,看了一眼梁若琳。

梁若琳有些與有榮焉的樣子,笑而不語,算是默認了。

姚鈴兒便說道:“還請梁姑娘幫忙懇請梁國公,不要在軍田案上彈劾慶國公。”

“什么!!”梁若琳如同聽到極為滑稽可笑的事情,一下子從座椅上彈坐了起來,望著姚鈴兒的目光中除了不屑、驚恐之外更多了幾分不可置信。

“沒錯,請梁姑娘懇請您的父親,不要在軍田案這事上過于追究,大家和和氣氣才是好呢,”姚鈴兒重復了一遍。

梁若琳雖然驕縱一些,愛玩鬧了一些,也由著性子胡鬧了些,但是也是受過《女戒》《女則》等傳統閨中教育的,從來不會摻和到外朝男人們的事兒里,更何況現在滿京城的人都知道慶國公要大事不好了,為何姚鈴兒會想要保住慶國公,這一點,梁若琳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

她只能以為姚鈴兒的志向已經不在深閨內宅,她有膽子想摻和到男人堆里去。對于這件事,梁若琳自然很難接受。

姚鈴兒自然不能告訴梁若琳,是慶國公夫人幫她弄通了太醫院的人,幫著她將假孕一事瞞了過去,所以投桃報李,她是一定要保慶國公的,但是她也知道,這個時候去請濟王出面,倒不如釜底抽薪從梁若琳這個地方打開突破口。

如今她手里有梁若琳這個把柄,倒真是正中下懷。

寂靜的屋里,兩個人對視良久,姚鈴兒唇角扯動,露出一絲笑容來,說道:“梁姑娘,我母親在世時曾教導我,姐妹間要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一旦有一個女孩子家壞了名聲,往往要連累這個家里的其他女孩子,我想太子妃一定不愿意知道三姑娘曾經做下的那些事。”

梁若琳冷哼一聲,一把抓起桌上的銀鎖,說了一句,“只此一次,下不為例!”

姚鈴兒絲毫不以為意,用極輕極輕如清冽的竹葉青般的語氣說道:“三姑娘這話說的有些早,遲早有一日,您會需要我幫忙的。”

梁若琳自然也不想再跟這個姚鈴兒有任何的瓜葛,只是對于她提出的要求,梁若琳很是費了一番心力體力。

起初梁國公并沒有將女兒提出讓他在軍田案上放慶國公一馬的事放在心上,直到梁若琳身邊的丫鬟來報說梁三姑娘已經兩日沒用水米的時候,他才慌了神。

梁國公最心疼這個寶貝疙瘩,這才慌慌張張地吩咐丫鬟在前頭帶路,去了女兒的閨房。

梁國公夫人已經在女兒床前守著,不住勸說女兒吃些東西,梁國公世子和梁家二爺則在門外等著,世子夫人則也在床前勸說梁若琳。

可梁若琳打定了主意,只面朝里躺著,任誰說什么都不成,一屋子人又哄又勸無果。

梁國公夫人見梁國公進來,便迎上來道:“老爺,您就答應幺兒的話罷,幺兒已經兩天沒用飯了,可如何經得住這樣的苦。”

梁國公就有些為難,想要收拾慶國公,是他早就有的夙愿,況且慶國公隸屬濟王一派,掰倒慶國公,就相當于折掉濟王一翼,這樣的好事他怎么會輕輕放過。

梁國公世子聞言也上前說道:“父親,小妹的性子您是知道的,要不還是順小妹一次罷,以兒子的想法,慶國公已是墻倒眾人推的時候,即便您不出面,難道朝中不會有其他人出面?”

梁國公夫人聞言也道:“是呀老爺,這大周朝說到底也不是咱們家的,可閨女是自己的呀。”

梁國公禁不住妻兒的勸說,又看著床上躺著的病怏怏的女兒,重重點了點頭。

事情并沒有向梁國公世子說的那樣簡單,慶國公就算在外面做的再不像話,但是他畢竟是替濟王做事的,一方面濟王沒有棄子的打算,另一方面太子一派的梁國公選擇做了閉口的河蚌,那么剩下的不是沒有匹配的身份,就是沒有足夠的立場,竟然沒有一個人出面彈劾,甚至上奏這件事。

這對于裕王、楚啟一行是非常不利的,但是面對慶國公這個硬釘子,楚啟拿定了主意是砰也得砰,不碰也得砰。

雖然沒有梁國公打頭陣,楚啟彈劾的奏折和整理好的人證物證就悉數被送到了京城,當然這一路上也經歷了一些驚險,好在押送的紀墨心思細膩謹慎。

皇帝雖風聞慶國公在外面胡搞,但沒想到他玩的這么大,這就很傷害皇帝的感情了,畢竟影響的是他的民心,因為楚啟的證據里頭還有軍戶們的萬人簽名血書。

最讓皇帝不悅的,是朝中百官竟然沒有一個人提起這些事,更遑論御史臺那些喉舌了,雖然皇帝也不會完全倚靠這些言官們,也不要求這些人一個個都如包拯魏征那般,但也不能如此不作為。

更何況,皇帝擅長制衡之術,多年來一直追求太子和濟王之間的平衡,但是濟王出了這樣的事,太子一派的人竟然也都成了啞巴,這一點讓皇帝覺得不安。

前幾年為了準備與韃靼的決戰,皇帝對朝廷百官管的太松了,是時候緊一緊這根弦兒了,于是皇帝子沒有讓大理寺接手,反而派出了剛剛榮升錦衣衛千戶的薛湜去查此案,并且決定親自審理。

天子親審,這是眾人都沒想到的,也讓濟王心中不安,同時不安的還有御史臺那些人,個個都忙著找門路告關系,卻都如無頭蒼蠅一般,自然眾人也都將元兇楚啟恨了個透。

靜和是在豐先生的課堂里少了幾個學生之后察覺到的,當然有那么多鋪子,又有益膳齋,她想打聽清楚這件事的來龍去脈并不難。

知道原委后,靜和并沒有責怪楚啟,反而胸膛里一顆心有些心跳加速起來,似乎在做一件極大的利國利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