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華

第八十章 東安

東安縣確確實實是一個不大的地方,正是因為不大的地方,而地理位置還算優越,所以行政隸屬變化頻繁,春秋戰國時為燕國封疆,秦時分屬漁陽郡、廣陽郡,漢、唐時屬幽州、薊州,宋時屬河北東路,遼時屬南京道,元時屬中書省,如今是劃分到了北平府治下。

東安縣是一個小村鎮,很多地方不能匹配一縣之地的名稱,但是卻有一座極大的養濟院,除了里面服務的人少之外,一應設施都很完善,能容納至少三千人的地方,如今只有百十來個孤寡老人和小兒。

“這地方足夠了,”徐王妃道:“就算是殿下那里周全不過來,這里也可以分擔一大部分。”

“而且看這里的炊具米薪,也都全備。”張點頭道:“支米煮飯,日給兩餐,綽綽有余。看來當初確實是用心建了,咱們以來才上手地快。”

她們如今已經到東安縣的養濟院里住下了,本來王妃是想一個人去的,但是張死活都要跟上,她的考究是這樣的,如果王妃離開北平,北平就不算中心了,當然不需要居中籌策了,各地的藥材和救援物資到北平也不會停留,只會先發往東安,然后從東安運到直沽,所以王妃口中的留守事大就不成立,而且府中還有永安和葛長史,都是心中有丘壑的人,有他們就夠了。

當然張覺得,燕王和王妃都在外面奔波,自己一個做人子的,居然在安逸之地不用奔忙,實在是不合情理。高熾和高煦都跟燕王去了直沽,高燧和道衍在北平慶壽寺募捐物資,幾個郡主都不適合拋頭露面,留在府中守好家就行。

她要跟著去,王妃只好同意,兩人一路上只有十五六個侍衛護送,快馬加鞭來了東安,萬幸發現她們來得及時,居然還沒有災民走到東安。倒是東安縣知道王妃來了,都扶老攜幼爭相一睹——看樣子是根本不知道東邊發了大水的事情。

縣令和典吏也都是一頭霧水,根本不知道王妃為什么來了此地。由此可見北平一省之地政令是如何拖沓,到現在了甚至還沒有布政使發出的告諭,等他們知道了原因,倒還算鎮定,也明白王妃為什么來這個地方,因為這里就是阻擋災民前行和安置流徙災民的地方。

“此地是在宋朝神宗時期修建的南、北福田院的基礎上修建的,前元至正年間福田院荒廢且一半毀于兵災,國朝洪武三年時候建制起來,除了原有的房屋二百三十七間之外,又多建了房屋50間,可以多收容三四百人。”

縣令這么說,同時拿著賬簿道:“每年撥給的糧食和柴薪都如數記錄了,還有鄉紳殷富捐資捐物的記錄,還有王妃娘娘每年送來的東西,全都如數用在了院里。”

條條賬目分明,且看養濟院里如今居住的人,也確實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顧。王妃就道:“縣尊功高勞重,著實辛苦。只是如今災情緊急,怕是還要勞煩縣尊周全勞累了。”

“一方有難,合該施以援手,臣所做都是應該,”縣令謙遜道:“只是方才聽娘娘說,直沽那里已經有疫病了,來不及遮攔的災民沿途北上來到小縣,若是有人帶來了疫病,也就到此為止了,不會再蔓延去更遠的地方。”

王妃就點點頭,卻聽縣令道:“養濟院里多是鰥、寡、孤、獨、殘,還有疾病無依之人,加起來也有百五十人。如果用這地方安置災民,那這些人是遷出去還是繼續留置在院中呢?”

這就是個問題了,如果真的有災民攜帶疫病來到東安,被安置在養濟院里,那么最先傳染的就是原先住在這里的這些身體抵抗力低下的人,所以王妃也你所看的《》的第八十章東安已啟用防盜模式,只有半章和上一章內容接不上。后面隱藏部份請到百度搜:琦書屋進去后再搜《》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