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蘭玉庶

第三十四回 4(呂簡)

第三十四回4(呂簡)

第三十四回4(呂簡)

作品:

作者:前朝樹

由于事發點是城郊外的破廟,所以,等到下次有人經過,報案時,齊正的尸體已經高度腐爛了。

只能依稀看得出來,是具男尸。

而付寬派人出去尋找付悅,也是遲遲沒有消息。

就像人間蒸發了似的。

趙夫人覺得,付悅一定是去找付亮了。

可是付寬讓人將莊子都搜了個遍,也沒搜出付悅來。

而付亮和柳姨奶奶更是不肯承認。

左思右想的,付寬又讓人去了呂家。

雖然付悅在國公府時,沒有表現出與呂家多么的親密。

但,那畢竟是付悅的親舅家。

來京里時,也曾在呂家住過。

所以,報著試試看的態度,付寬讓人去呂家問了,是否見著付悅。

十七歲的呂簡,上一世做為程澤,他是長安小吏,所以被付悅嫌棄。

而這一世,呂家又不是什么大富大貴之家,所以,呂簡想透過科舉,走上仕途。

但是在呂簡看來,卻是前路茫茫。

自李林甫上表,說野無遺才之后,皇帝對于開科取士不那么積極和熱心了。

轉面寵幸邊將。

而且生活也日益奢靡。

京城諸親王貴戚,以給皇上進食以表忠心孝心,討好皇帝。

所獻之食,一盤費用,就是中產之家十余家資產。

趕上個節慶,日有千盤之多。

李隆基不說禁止,竟然還設立了個檢校進食使。

呂簡冷眼看著,自覺無論如何讀書,科舉之路已經廢。

便就想到了攀附權貴。

本來,呂簡想要攀上李林甫。

他還太年輕,而李家人,也不是好攀的。

費了半天的勁,才攀上了李武。

呂簡畢竟上一世當過小吏。

官不大,但對于官場上的風吹草動,還是非常的敏感。

第先一年開始,呂簡細細的觀察,發現李林甫雖然現在看著,風光無比。

但卻也露出了疲態來。

靠著李林甫升上去的吉溫,公然的背了李林甫,跳到了楊釗那邊去了。

還不余遺力的為楊釗出謀畫策,削弱李林甫在朝中的勢力。

則且李武又因為杜好好的事,與李家鬧得非常的僵。

呂簡想了想,終還是離了李武,想要再去攀附別人。

而十月份,楊釗更名國忠,乃為皇帝御賜的之名。

又是忠妃的兄長。

一時間,楊國忠的風頭,可謂是一時無二。

但,想要攀附楊國忠,呂簡的資格還不夠。

他連跟楊國忠說話的機會都沒有。

呂簡思來想去,決定出賣李武,以求進身手段。

無論怎么的,他愛的還是付悅。

付悅失蹤了之后,呂簡簡直就如熱鍋上的螞蟻。

他想去尋付悅,可是呂家不能任著他走。

而他也沒有人手可以用。

所以,他必須要進身到楊國忠身邊,撈個一官半職的,才好動手。

到現在,呂簡已經非常的確定,付悅就是上一世的付悅。

并且帶著上一世的記憶。

而且,就在這一年的八月,河西節度使安思順,又權知朔方節度使。

安祿山封東平郡王,兼河北道采訪處置使。

權寵日盛。

而李林甫日漸式微。

天寶十年末,南詔反,而羅洪鎮守與南詔不遠,卻是按兵不動。

呂簡可不管什么國家大事,他現在著急的,便就是付悅的下落。

可是,任呂簡轉了個遍,一時也不得進身。

一直拖到了天寶十一年的春天,呂簡才得到了機會。

呂簡每日監視李武,想要通過李武來投楊國忠。

現在朝堂上,楊國忠與李林甫爭權爭得厲害。

然而,新任的京兆尹王鉷,也頗得皇帝的寵愛,一人領二十多職位。

而王鉷與李林甫雖然不相互為伍,卻也全都是楊國忠的政敵。

而李武與王鉷弟王焊交好。

而王焊膽大包天,竟然想幫著哥哥殺了李林甫、楊國公,以獨攬大權。

呂簡得了這一消息之后,便就偷偷的向楊國忠告密。

楊國忠大驚,趕忙連夜進宮,身皇帝報告此事。

當然,楊國忠自然便就順手陷害王鉷,說主謀肯定是王鉷。

但皇帝卻覺得,他對王鉷極好,而王鉷已經位極人臣,應該不至于參與。

但派了楊國忠與王鉷兩個,一起帶兵剿滅。因為有王鉷處處掣肘,楊國忠竟然打不過亂軍。

最終還是皇帝身邊的大太監高力士,帥了飛成禁軍四百人,斬殺了逆黨。

皇帝欲放了王鉷,特下敕命,不論王焊之罪。

雖然王焊欲殺李林甫,但李林甫卻深知現在朝堂之上,他與楊國忠、王鉷三國頂立。

若是王鉷倒了,那么王鉷的職位,多半會落到楊國忠的身上。

那么,朝堂之上,便就會出出楊國忠一家獨大的局面。

李林甫自然不樂意看到這種情況出現。

因此上,極力為王鉷辯解。

皇帝自覺難以下臺,便就想讓王鉷上認罪表,然后便就赦免王鉷。

于是,皇帝讓楊國忠去給王鉷傳話。

結果楊國忠將話傳了一半,而言外之意,便就是只要王鉷認罪,便就會被賜死。

這讓王鉷如何敢上認罪表?

于是遲遲等不到王鉷伏罪表的皇帝大怒。

而王焊想殺了的另一人,陳希烈,又極言王鉷該死。

于是皇帝下旨,讓楊國忠主審王鉷。

最終,王鉷被賜死。

而京兆尹之職,果然就落到了楊國忠的頭上。

這還不算,正如李林甫所料想的那樣,王鉷身上二十余職,全數都落到了楊國忠的頭上。

李林甫大恨。

而呂簡乘勝追擊,又向楊國忠告發李武狎妓一事。

于是楊國中又在皇帝耳邊,游說說李林甫治家不嚴,何以治國?

于是,皇帝將李林甫喊了去,親自過問了關于李武與杜好好的事。

李林甫沒則,回家之后,便就將李武喊到了跟前,命他要么從李家族譜除名,要么就將杜好好送走。

李武這時候,倒是挺住了,寧可從李家除名,也不離棄杜好好。

李林甫大怒。

最近一段時間,李林甫明顯感覺到了,皇上對他的疏遠。

關乎到他的仕途,李林甫也就沒有什么親情了。

立時就將李武從族譜上除了名。

不過李林甫倒也沒趕盡殺絕,到底看在死去的弟弟的面,給李武留了些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