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國:大喬不想當寡婦了

第155章 山越之亂

最新網址:siluwx第155章山越之亂第155章山越之亂宣颯

孫權得了趙云為將,自然是喜不自勝,封起為奮武將軍,帶袁耀為功曹駐兵汝南。

汝南太守,乃是江夏平春人,為人剛直重義,建安元年投奔曹操后,一直任陽安縣都尉,也是在官渡之戰中唯一一個沒有被袁紹、劉表、孫策三方拉攏之下沒有背叛曹操的將領。

官渡之戰后,曹操便遷其遙領汝南太守,依舊屯兵于陽安縣,就是為了要重新奪回汝南。

李通的確是一個難纏的對手,只因陽安縣在他的治理之下,如同鐵桶一般易守難攻。趙云到了汝南之后,首要面對的敵人就是李通。

好在李通此人善守而不善攻,趙云也不是好戰之人,只按照孫權的意思,在汝南招兵買馬,組建并訓練一支精銳的騎兵,以備將來和曹操有生死一戰。

而袁耀也借著汝南袁氏的家族名聲,在汝南之地為趙云招攬了名士許靖為謀士,而趙云也找到了曾經的同僚陳到,徐州之敗后,陳到也和劉備等人分別,只好先回到了老家汝南,趙云多番打聽,勸說其入自己的麾下。

陳到忠勇,善領兵訓兵,麾下部曲各個英勇剛烈,毫不畏戰。

對于陳到來說,能留在汝南而不必與老母分別,又能與趙云一同抗曹,如此也算是不錯的去處。

而對于陳到的加入,趙云顯得十分高興,將汝南之兵盡數交給他來訓練,并且配備上數量足夠的技巧連弩和鐵扎甲和鐵半魚鱗甲。

面對數量如此眾多的技巧連弩和鐵甲,趙云先是吃驚,而后也明白了是孫權格外的看重之故。

雖說如今鐵甲并不罕見,但鐵甲制作不易,軍中也都是先供應將領之眾,普通士兵還是多用皮甲和輕鐵甲,若是能在戰場上自行繳獲鐵甲,那便是全憑運氣了。

然而輜重送到汝南之地,連普通的士兵都能用上鐵甲和鍛造精良的鐵制兵器,甚至孫權還特地打造了一領環鎖鎧給趙云,用以貼身保護趙云。

這種環鎖鎧又稱鎖子甲或者也稱為連環鎧,是由鐵絲或鐵環套扣綴合成衣服狀的軟甲,每個鐵環與另四個環相套扣,形如網鎖。環鎖鎧的最大優點是相對柔軟,輕便靈活,對劈、砍等打擊有良好的抗御能力,尤其適宜騎兵將領作戰,對于箭矢和刀槍的防御力相當不錯。

只是環鎖鎧做工精細,耗時良久,上好的環鎧甲更是極其稀少,整個江東擁有也不超過五件。

趙云身上的這一件是當年孫堅追殺董卓后繳獲的兩件軟甲之一,當初分別給了孫策和孫權,如今孫權又賜了一件給趙云。

趙云得知自己身上的環鎖鎧還有如此重大意義之時,立刻跪下朝著吳郡的方向,叩首謝恩。

而對于這種軟甲的制作,喬瑋也嘗試過在江東推行批量生產。但上好的環鎧甲實在考驗工匠的經驗和技術,而且需要耗時數月才能得一件,只好暫時作罷。

喬瑋的手里也有一件,一方面是為了保護她,一面也是為了方便喬瑋研究改進的工藝所用。

在莫三公子和馬鈞的監管之下,吳郡的司金場的生產力已經有明顯的提升,再加上宛城的冶鐵技術的加持,江東已經基本能夠完成鐵甲的自足,喬瑋給司金場定下的目標是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所有兵士的鐵扎甲的配備。

莫三公子一開始聽到喬瑋如此“獅子大開口”般的KPI指標,不免露出苦笑,“夫人這是想要臣的性命啊!”

這江東的將士說多不多,說少也有十數萬,這是要司金場不眠不休的意思啊!

喬瑋當然也不至于如此沒有人性,她提出了四班兩運轉制度,即每個班次4天一個循環,其中1個白班、1個夜班,2個休班;白班為辰時至戌時,夜班為戌時至次日辰時;白班結束后休班十二個時辰,夜班結束后休班二十個時辰;然后進入下一個循環。

喬瑋在現代的企業從事的電器生產行業,這種三班倒管理制度算是行業中最常見的工作制度,為的就是保證最大程度提升生產效率,但又需要兼顧員工的休息。

她曾到司金場觀察過,大多時候司金場到了晚上戌時后便會收工,留三五個看守火爐之人,以保證火爐的溫度不降及其他瑣事,這其實也沒有什么不妥,只是若想要在一年的時間里完成江東軍鐵甲的普及,這種工作制度和效率顯然是無法滿足需求的,她只是讓司金場的工匠先內卷起來,然后對外再招收一定數量的工匠和學徒以補充司金場的人數。

“當然,你放心,這只是過渡時期的非常手段,”喬瑋見莫三公子臉色不佳,只能安撫道,“江東如今境況艱難,只有上下一心,方能度過難關,立穩腳跟。”

南方山越鬧得越來越兇,一度有難以壓制之事態,孫權近來也頗為苦惱。

從孫堅征伐江東開始,江東和山越之間就一直處于對抗的狀態,孫策征討六郡的時候也對山越多有鎮壓,對于落敗被俘虜的山越人,也多是收編入苦役營,令他們做一些苦力。有時軍中兵力不足的時候,也會將他們充當兵力,送上戰場。

但這樣的威懾,一直都沒能真的讓山越之地歸順,他們總是找到機會都叛亂。

張昭很是重視山越之亂,也選了幾個合適的將領供孫權參考,“山越如今雖看著煩亂,然而待其秋收之際,可令諸將前往擾亂其秋收。山越之人沒了充足的糧食,無法越冬而供己,自生亂象。諸將再前往征討,自可勝之有余。”

而孫策在的時候,也常用此手段迫使山越屈服,孫權自然知道此為良策,對于山越之人也是屢試不爽,但孫權卻另有想法。

“可有一勞永逸之法?”孫權反問張昭,“山越之人,心思詭譎多變,自父兄征伐以來,更是屢次降而復叛,若將來對西向北有戰事生起,山越始終為掣肘不安。”

這老是后院起火,也的確很難搞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