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文化帝國

647.共同壯大

“這小子的生意經不錯嘛?怎么他們上一次的動漫展,聽說還是賠本賺吆喝?”遠在千里之外的魔都,葉雨悠父親就饒有興致地看著電視屏幕,本來剛剛在收看魔都臺的地方新聞,這對于他這種體制內人士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功課。DuDu8但女兒硬是要換臺看什么陸語有約,而她媽媽又在旁邊,搞得他也不得不實行民主制度,來了個少數服從多數。

盯著電視屏幕上的少年,葉雨悠笑著撇撇嘴:“說道當官兒,老爸你肯定在行,但要說到做生意,你比起我這個小學弟癢

。墑遣盍聳踅侄疾恢埂!br/

“有這么說你爸爸的嘛?不知道的,還以為這小家伙是你男朋友呢,這么急著就胳膊肘往外拐了。”

聽到女兒擠兌老公,葉雨悠母親就沒好氣地白了她一眼,但看上去這位大小姐并不害怕自己的母親,而是嘻嘻笑了一聲,注意力又轉移到了電視機上面。

“這個道理我懂,但是你剛才所說的固定消費讀者群呢?”

楊一點點頭,示意自己接下來就要說這個問題:“這就是我一開始選擇《宋朝那些事兒》,而不是《康熙皇帝》的原因,因為前者是一個系列的書籍,在看完了第一冊第二冊以后,只要是認可我的讀者,就會關注我接下來的作品,當然,主要是《宋朝》系列和歷史類讀物,而一本《康熙皇帝》寫完了以后,接下來就沒有什么可以延續這個題材和人氣……”

事實上不是不能延續這個題材。畢竟在前世里面,原本的主人作家二月荷。可是還寫出了康乾三朝另外兩個皇帝的,不過楊一因為一些個人原因。并沒來得及精讀這兩本書,所以重生之后拿不出來。

而他在說道固定讀者群話題的時候,思緒卻飄到了自己現在的簽約作家,前世中單以成績而論值得自己仰望的四娘身上。

這位爭議頗大的青少年文學偶像,就是按照楊一現在所說的思路,去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經營理念的在前世中的2003年,他的成名作《幻城》上市,當年銷售84萬冊,當時21歲的郭四維名利雙收。在接受央視采訪時。他頂著一頭精心挑染過的黃發,帶著追風少年喜歡的項鏈,一副酷酷的表情,立刻贏得無數少男少女的心,人氣一路飆升。

一年后,郭四維又接著推出了后來引發巨大爭議的《夢里花落知多少》,這本書的銷量同樣達到了百萬,這讓他突然意識到,自己已經擁有傳說中的“固定讀者群”。Dudu8.Net所謂“固定讀者群”。就是只要是某人出版的作品,他們就一定會掏錢購買,這和明星的粉絲購買偶像的唱片差不多。“我的讀者群大概在一百萬人左右吧,主要集中在14歲到28歲之間。”在接受采訪的是偶。郭四維是這么說的。

2004年6月6是郭四維21歲生日,就在這一天,他組建了工作室。并和老東家春雨風文藝出版社開始深度合作,推出了由他主編的青春文學雜志《島》。他策劃專欄,負責裝幀設計。忙得不亦樂乎。此后幾乎每期的《島》里,都有郭四維的“艷照”,這些由專業攝影師拍出來的照片,使得瘦小的郭四維看起來像是從童話中走出來的白馬王子。在此之前,中國從來沒有一本文學雜志包裝得如此時尚。放眼全世界,恐怕也沒有一本文學類雜志的封面人物,被該雜志的主編長期霸占。

《島》獲得了成功,每期銷量在15萬冊左右。對此,郭四維表現得很平靜,“讀什么是讀者自己選擇的,只能說我的審美和品位,符合年輕人口味,符合市場。”從那時起,他再寫小說,就不用等到全部寫完之后才去出版,只要開了個頭,他就在《島》上進行連載,等到全部寫完之后,再重新出版成書。這意味著,這個瘦瘦小小的“文學王子”(其粉絲語)的一部作品至少可以賺兩次稿費。

“一個文學新人,只要我認可他的文章,在《最小說》上持續強推三期,他就會在學生群體中形成影響力。而這種模式可以不斷復制到新人上面,一旦新人形成了品牌效應,可以再回過頭來推動《最小說》的影響力和銷量。”

至于選人的標準,當時的四娘透露,他是按照自己的閱讀喜好去尋找新銳作者,而他的選稿標準有兩條:“首先,這個作者的文字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讀者一看就知道是你;第二,我要從你的作品中看到巨大的商業潛質,比如適合開發動漫、游戲等衍生產品的可能,這樣才可以帶來巨額的商業利潤。”

楊一的模式和這個有些不盡相同,但核心之處卻都是一個樣子的。

所以在所到最后,他就忍不住笑道:“當然,我個人的作品還沒能形成一個品牌,但是我已經打算把這種品牌模式,運用到一些陽一出版旗下的新銳作家身上了。這樣的方式比較像是武俠小說里面,那些前輩高人給武林后進灌輸內里,只要做法得當,就完全能夠很快造就一個新的作家。”

“雖然對于廣大作家來說,這個方案無疑要算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可對于讀者來說呢?這種生產線制造的作品,會不會對傳統的寫作造成一種不太好的影響?”陳陸語就微微蹙起眉頭,很是懷疑的問著。

對話全都是實現安排好,而并非一種脫口秀的節目,所以這個問題問出來以后,楊一自然也是早有對策的:“完全沒有這個擔心,因為在推廣作者的時候,我們會嚴格把關他的作品質量。只有好的作者好的作品,才值得幫他打造個人文學品牌,至于那些完全沒有市場價值的。我們當然不會推出。”

“從這個角度來看,才能發現你身上的商業屬性。”陳陸語笑了一句。

“陽一文化本來就是一個企業啊。雖然是文化企業。”楊一聳聳肩,很輕松地笑道:“而陽一出版那邊。現在正努力打造一個模式,相關作家群體模式,就是把一個個擁有獨立品牌的作家聯合起來當然首先他們的作品題材要有一定的相似基礎,讀者群體也有重合然后這個作家群體里面任何一個人出版作品,整個群體都要調動起來,在陽一文化的網站,在各自的作品,在網絡上去推銷這一本書。所以這個作家的作品銷售量,當然不會太低。”

“這個模式。”陳陸語和節目組倒是沒有全都是恭維。而是保持了一定的獨立性:“雖然聽起來很美好,但是市場究竟認不認可,對于讀者們來說是不是好事,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這也是我想說的。”

楊一就點點頭:“事實上,因為華夏的傳統文化,導致作者們都不太敢于、善于、懂得去推銷自己的作品,這一點我覺得沒必要太過苛求。當然,營銷方面主要還是發行單位的責任,作家主要任務是寫好作品。不過完全忽視自己在寫作之外的價值。也是不可取的,比如去代言一些文化商品的,筆墨紙硯這都是可以的啊,還有出息一些活動。我們華夏作家距離走出國內。還有一段距離,但我相信這不是問題。”

“好吧,對于文學品牌模式。我想很多觀眾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可那些傳統的作家呢。你又是怎么去幫助他們的?”事實上陳陸語也在苦笑,明明是針對少年自己的采訪。但卻硬是在他的堅持下,給打造成了一堂圖書營銷的公共課,也不知道這一期節目出來后,觀眾們到底有什么評價了。

“傳統的作家只能依靠出版社。”楊一抿抿嘴,如果不是為了讓國內圖書行業能夠早一些站起來,進入到國際市場進行爭奪戰,他也不會非要在節目中加上這些內容,不過想想《哈利波特》的狂潮即將席卷而來,可國內在未來幾年中,除了自己這個作弊者,幾乎就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作品,他也只能采取這種拔苗助長的方式。

讓華夏作者賺自己國家讀者的鈔票,總比被國外作者賺去要好得多。

“而一個好的出版社應該做到的,就是從作家那里拿到稿件以后,對作品的‘二次開發’,這個過程時間可長可短,主要是和寫作一樣,看營銷靈感,當然,有了靈感細節也必不可少。比如在我們陽一出版,通過了一部投稿之后,接下來就要幫助讀者去理解這本書,首先是書名,把有力的關鍵詞植入到書名中去,用最快的速度向讀者介紹這是一本什么樣的書,是二次開發的第一步。我們的出版社編輯團隊,最近總結出了一個有關讀者心理的123理論。那就是一本圖書擺在書店的書架上,它與絕大多數讀者的接觸機會,時間上只有1到2秒,而空間距離上則是2到3米,要是不能在這個時間和空間的限定下,讓讀者產生興趣,那么大多數讀者就會放棄這本書……”

即便是想要宣傳自己的理念,但這里畢竟是一檔訪談類節目,欄目組不可能同意內容全都變成楊一的經驗介紹。

所以在節目過了一半時間后,陳陸語就把話題引回到了楊一自己身上。

“那么你從寫作轉移到商業經營,這其中經歷了什么樣的故事呢?就這么一直寫書寫下去不好?我手上的調查資料表明,只要你堅持這種寫作速度寫下去,只需要五年時間,就能變成國內作家版稅收入的第一名,而十年以后,你可以躋身到世界作家富豪的行列中。既然有一條安穩的光明大道,可你為什么不去走這條道路,而是要選擇另外一條之前沒有經歷過的新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