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我是慈禧

九、鉤弋故事(中)

這都還罷了,但皇上不聽醫諫,縱欲自戕,怡、鄭兩王不反躬自省,倒要把調養失宜的責任,轉嫁到別人頭上,實在于心不甘。

欒太自己忖量了一下,反正將來“摘頂戴”是無論如何逃不掉的,萬一還要往深里追究責任,須先站穩腳步,方可保住腦袋!這樣想著,不自覺地把腰挺起來了。

“回杜大人的話,皇上的病,由來已非一日,本源已虧,全靠珍攝。今兒個請脈,真陰枯槁,陽氣獨升,大是險象……。”

“慢著!”一聲洪亮的天津口音,喝住了他,是被人背后稱作“焦大麻子”的焦祐瀛——勇于任事的軍機新進,他自覺抓住了欒太的把柄,“既如此,你今兒請脈,何以面奏:‘皇上萬安’?”

欒太看他那劍拔弩張的神氣,不免好笑,從容答道:“為寬圣慮,自然要這樣子說。從古以來,為醫者都是如此!”

焦祐瀛碰了個軟釘子,有些下不得臺,面皮紫脹,大麻子粒粒發光,氣鼓鼓地又說:“欒老爺,你可不要人前一套話,人背后又是一套話!”

“請焦大人明示,欒太在人背后說了些什么話?”

眼看要起沖突,無論誰是誰非,一個四品官兒頂撞軍機大臣,傳出去都是失體統的笑話,因此,杜翰搶著在前面:“這些閑白,不必去說。欒老爺,你看皇上的病,該如何調理?”

“養正則邪自除。屏絕憂煩,補陰和陽,百日以后,可以大見其功。”

欒太的話,已有保留,但“養正則邪自除”這句話太刺耳,兩位王爺的臉色便有些不好看了。

這時焦祐瀛又開了口:“皇上親裁庶政,日理萬機,而且外患未平,內憂未除,要請皇上‘屏絕憂煩’,這話不是白說嗎?”

欒太被問住了,僵在那里,很不得勁。于是六品御醫李德立,為了解他的圍,向偏站了一步,越次陳述。

“焦大人見得極明。”他說:“圣恙之難著手,正就是這些地方。”

這一說,坐著的人都覺得滿意,因為他啟示了一個很好的說法,也留下了一方什么人都可以脫卸責任的余地,皇上的病必須靜攝,而宵旰勤勞,國事憂心,以致藥石無靈,實非人力所能挽回。倘或真個“不行”,則死于積勞,應為天下后世臣民所感念。推衍焦祐瀛和李德立的話,連皇帝自己都可以瞑目無愧了。

這李德立字卓軒,醫道平平,但言語玲瓏得體,善于揣摩貴人心理,開方子愛用人參、肉桂、鹿茸這些貴重藥,來投貴人的所好。而且毫無太醫架子,奔走權貴豪門,遇人總是以笑臉相迎,所以人緣極好,熟識的王公大臣都拿他當個門下清客看待,不稱官名,只叫“卓軒”。

“卓軒,”怡親王說:“聽聽你的!”

“院使的脈案極精。”李德立先照應了他的“堂官”,然后說他自己的心得:“幸喜皇上頗能納食,‘藥補不如食補’,雖是人人皆知的常談,實有至理。如今時序入夏,陽氣上升,于圣體略有妨礙,只要憂煩不增、胃口不倒,平平安安度過盛夏,一到秋涼,定有大大的起色。”

這番話平實易解,不比欒太口頭的陳訴,亦象是在寫脈案,盡弄些醫書上的文字,叫人聽了似懂非懂,覺得吃力。所以相視目語,一致表示嘉許!

“好!”怡親王用他那個黑黑的、抹鼻煙的手指指著他們三個人說:“你們好好盡心吧!等秋涼回鑾,我保你們換頂戴!”

“謝王爺的栽培。”欒太就手請了個安。

“王爺可還有別的話吩咐?”杜翰問道,“沒有別的話,就讓他們歇著去吧!”

“我沒有話了。看看別的,有那位大人有話要問。”怡親王環視一周,最后把目光落到鄭親王端華身上,一揚臉說:“老鄭!”

鄭親王端著水煙袋,盡自把根紙煤兒搓來搓去,搓了半天,拿紙煤兒點點欒太說:“我勸你一句話:勤當差,少開口!”鄭親王又想起了什么,“對了,有些事就不必傳回京里去了!”

“對了!”焦祐瀛馬上接著說:“欒老爺,你可記住了,在這兒說的話,片言只字,都有干系,一句也不能泄漏出去。”

“是!”欒太很沉著地答應一聲,這話的意思他聽明白了,無非是要對皇帝的身子骨保密,特別是不能泄露給遠在京師的皇后知曉,欒太答應了下來,對著軍機大臣們一鞠躬,領著他的屬下退了下去。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