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張遼新傳小說>張遼新傳最新章節列表 >張遼新傳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張遼新傳-第226章 青州新軍制!
更新時間:2010-08-24  作者: 楊家大郎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秦漢三國 | 楊家大郎 | 張遼新傳 
正文如下:
張遼回到臨淄后只休息了一個晚上就準備進入工作狀態,如今也由不得他不做事。管寧、邴原、王烈全都離開了臨淄,到各郡國巡查自己的下屬,孫乾和國淵則為了即將開始的秋收在忙著準備。趙云離開后,青州的軍務也將完全由張遼處理,而劉曄那里也有不少有關安全情報事務要他決定,實在是閑不下來了。

而且張遼對此時混亂的軍中官職有些頭痛,將士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不同的軍職雖然有不同制式的甲胄和頭冠,但忽大忽小的校尉、將軍,依舊沒有被徹底重視伍長、什長,還是讓見識過簡潔、嚴整的軍隊編制的張遼感到不滿。原本他不做任何改變是因為這套東西歷史上也延續了數百年,可指揮的軍隊規模越大,張遼就越感到不舒服,再加上不熟悉軍隊的百姓看到普通士兵和低級軍官時的無動于衷的表情讓張遼絲毫沒有感到軍人在百姓中的優越感。于是張遼他決定要重建軍隊的體系,乘著在東平的時候從曹操那里要來了試點的機會,將率先從青州的軍隊開始進行重新編制。

張遼將首先從軍隊的編制和軍階、軍職開始改變,他記憶中的國家軍隊的軍銜和編制就成為了他抄襲的對象,只不過在人員編制和軍職的名稱上他還是要考慮到時代的特點。君子堂

他先確定軍隊的管理機構,以青州為例,軍隊由州牧、兵曹從事和青州樞密司聯合管理。州牧為青州軍最高統帥,兵曹從事負責軍官的任免(有級別限制)、后備兵源及糧草、裝備的補給以及軍隊糧倉和將作營的管理,而樞密司則負責軍隊的作訓、作戰計劃和演習計劃的制定、裝備的更新設計和軍隊的調動。這是張遼為避免軍隊淪為將領的私兵而又設下地一道障礙。

軍隊的士兵依照從軍時間的長短分別有列兵、三等兵、二等兵和一等兵的區分,這主要是考慮到此時的士兵一旦從軍后只要不是殘疾或者陣亡,基本都會在軍隊中待上很長時間,所以設置了四級士兵銜級。

士兵以上就是軍士,張遼知道“士”這樣一個稱謂意味著什么。大秦王朝的二十等爵位中就將“公士”作為第一級,而《墨子中也有的庶人、士、大夫、諸侯、三公、天子這樣的序列描述。就算是在社會生活習慣中,人們也將士作為一個特定階層來看待。《荀子王制中就這樣記錄著:“農農、士士、工工、商商。”《孟子離婁下:“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以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以徙。”若是輕易給士兵加上“士”這樣地稱呼或是軍職,一定會引起文人的反對,雖然張遼準備打出“恢復古制”的名義,但也需要和管寧、劉曄等人商量之后才能決定。為了以防萬一。張遼甚至想到了在公布新的軍職之前去高密取得自己老師鄭玄的支持。

雖然“士”不可輕授,但張遼還是將這一銜級預留了下來,若真地得不到支持,那到時候換一個名稱也就算了。他可沒有和全天下的文人打擂臺的想法。后世軍隊中的軍士是分級別的,而先秦諸子的書中也同樣有士中分等級的記錄:《墨子節葬下載:“上士之操葬也。”所謂“上士”。君子堂顯然是別于下士而講地。《荀子正論中把士分為元士與庶士兩等。張遼將軍士分為下士、中士、上士和軍士長,這四級銜級是授予立下戰功的士兵和軍隊中的伍長、什長地,伍長為中士,什長為上士,至于軍士長,則是老資格的伍長、什長或者是隊率的副手。張遼這樣做,倒也可以用延續春秋戰國有關士分等次的歷史孑遺做借口。

什長再往上。就是隊率、屯長、軍候這一級,分別對應這五十人的隊、百人的屯和五百人的曲。這是張遼設想中的軍隊中級軍官階層。從這里開始,張遼在軍職地名稱上就不做任何改變了。因為這一個階層都是軍隊的中堅力量,太多的調整反而沒什么好處。

再往上就是司馬(別部司馬)、校尉這一級。按照軍制,司馬為校尉副手或者以別部司馬官職統兵兩曲(千人),而校尉則統兵在三千到五千不等,甚至可以更多。張遼在這里也做了規定,司馬統兵數量不變,而校尉則統兵三部(三千人),為一旅。是各郡國除郡國兵外最大的野戰軍集團。青州軍從此最大的固定戰術單位就是旅,每次出戰則由主帥調動各旅組成零時的戰略集團,由主帥或最高統帥派遣將領統兵作戰,統兵的將領則必須是校尉以上地級別。君子堂戰后,軍隊解散,各旅由各校尉帶回駐地。

這是野戰軍地軍職設定,而郡國兵也原樣照搬。只不過在軍職前面加上地名以示區別。

現在的軍隊官職。將軍從小到大有一大堆,什么雜號地。常設的,零時增設的,零零總總的讓人頭疼。漢初的時候很簡單,就是將軍、中郎將、校尉三級。而將軍并不常置,有戰事時才冠以統兵者將軍之稱,所以平時一般武官所能獲得的最高官職為中郎將。現在,曹軍中有將軍銜的就有數十人。所以,張遼在將軍的官銜上也借鑒后世的方法進行分等級,只不過不是什么少將、中將、上將一類的稱呼,而是中郎將、將軍、大將軍這樣的等級劃分。君子堂這些將軍平時沒有兵權,只是在需要時,由最高統帥給他戰時任命,由樞密院和兵部(兵曹從事和樞密司的中央加強版)負責將軍隊、裝備和糧草調動到位。曹軍的訓練是有固定的《操典的,任何一支軍隊的訓練標準都一樣,這樣就不會就將不知兵的情況發生。而將軍指揮校尉,校尉則是固定的,也就沒有兵不知將的情況產生,從而保證了軍隊指揮的通暢。

至于將軍前面的前綴名稱,則由中央自行授予,只是四征、四鎮這樣的將軍官職只能臨時授予統帥一方軍隊的將領,戰后隨即撤銷。而大將軍更是屬于榮譽軍職,是授予那些勞苦功高的將領的,并沒有實際意義。但是大將軍也并非不能統兵出戰,在張遼的設想中,若戰爭時需要大將軍統兵出戰,那必須是局部大戰或國戰一級的戰爭才行,而這個大將軍也就是類似于戰場上的協調指揮者。

這樣一來,讓張遼頭昏的將軍、校尉、都尉等時大時小的情況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得到解決,只要這樣的軍職被大眾接受之后,百姓也不會聞官職而不知所以然了。

但是軍官和士兵在外形上的區分張遼同樣也要解決,后世的軍隊用的是軍銜,張遼也干脆的照搬過來。君子堂士兵在軍服和甲胄上用白色的橫條以數量表示區分,列兵到一等兵分別是一到四條橫杠。軍士則用橫條組成的箭頭的數量來區分,但軍士長則換成一顆銀色的三角星,這是表明軍士長將步入軍隊的中堅體系。隊率、屯長、軍候用銀色的四角菱星來區分,司馬、校尉則用金色的四角菱星區別。這樣在軍中,即使是新兵,只要他接受過簡單的教育,就能夠立刻的分別出軍中的等級制度。

對于將軍一級,張遼還是照搬了金色的五角星作為將軍的銜級標志。中郎將為一顆五角星,將軍是兩顆將星,大將軍則是三顆將星。其中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在臨時任命四征、四鎮將軍的時候,將在將星后面分別綴上虎和熊的圖案,四征將軍綴虎、四鎮將軍綴熊。

這些是基本的軍銜識別標志,若是戰時,那軍服和甲胄上就是這種簡單的圖案,但是此時的軍人或者應該說是軍官的地位并不低,他們也需要一些出席高等級場合的服飾,就是張遼自己也有著私人的鎧甲。在這一點上,張遼覺得還是很有必要的,朝會上可以著甲,用皮甲就行,宴會上就需要改成禮服,或者說是軍禮服。

張遼從軍士開始,規定軍士級的軍官在甲胄的兩個肩部綴上青色的飾帶,隊率到校尉則用朱紅色的飾帶,中郎將以上則用紫色的飾帶。若是有皇族子弟成為軍官的,無論他的軍職大小,一律使用金黃色飾帶以示區別。

這里張遼還想將歐洲的家族紋章圖案照搬過來,包括皇族在內的有各自家族紋章的軍官,都可以在自己的軍服和甲胄的其他醒目之處畫上各自的文章圖案。這是也是一種對祖先和家族精神的傳承,張遼不希望看到數百年之后,我們民族的精神的淪喪。而這種精神的淪喪一般都是從精英統治階層開始的,張遼希望設了家族紋章能有助于后輩們繼承和發揚前輩的精神。

看著手中寫了數十張紙的軍職、軍制設定,張遼扭了扭脖子,他此時很有些成就感。可是這究竟能否成為現實,還需要大量的工作。首先他就必須將劉曄叫來商量一下,畢竟劉曄是這個時代的正統文人。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