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宋閥小說>宋閥最新章節列表 >宋閥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宋閥-第八百五十二章
更新時間:2012-09-10  作者: 宋默然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宋默然 | 宋閥 
正文如下:

第三卷

遼軍突襲金肅,在敵我雙方兵力相差極為懸殊,戰斗毫無懸念的情況下,金肅兩位都頭商議決定,未免士卒無謂犧牲,開城投降。熱點書庫網遼軍兵不血刃占領金肅軍,倒也果真信守承諾,將兩百鄜延士卒解除武裝之后,去留聽其自便。

不戰而降,還被繳械放回,按軍法論,軍官必當處以極刑。王成二都頭自然是知道軍法的,所以在被遼軍放還以后,便帶著弟兄返回麟府,他二人自己綁縛了,投麟府安撫司衙門請罪。

徐勇見事態嚴重,倒顧不得處置他兩個,讓人押解往延安,聽父帥徐洪發落。自己則集結兵馬,嚴防邊境,只等父親命令下來,便要奪回城池,報這一箭之仇。

延安,經略安撫司的帥堂上,徐洪紫袍金帶高坐于上,下面兩排武官分坐,牙兵全副武裝列滿臺階。成王二都頭五花大綁跪在臺階之下,不敢抬頭。直到大帥一聲令,二人被提入堂內。

眾武官互相交換著眼色,心知這兩個必死無疑。但都是多年從征的才弟兄,成王二人絕非貪生怕死之徒,實在是迫于無奈。遼軍一直與西軍井水不犯河水,誰也不會預告知道他們會突然襲擊金肅。兵力相差太過懸殊,根本無法堅守,在此情形之下,為保全士卒性命,這兩個置性命于不顧,從人情上來說,還是讓人痛惜的。

徐洪面無表情,輕捋赤髯道:“當初叫你二人領兵在金肅作甚?”

王都頭雙手反綁在后面,使勁低了一下頭:“回大帥,卑職等奉命駐守金肅,以待交割。”

“既是等交割,如今城在何處?若女真人要,我拿什么還給人家?”徐洪又問道。

王都頭無言以對,自知軍法不容情,如今唯死而已。倒是成都頭年紀輕些,脾氣也倔,還大聲回答道:“卑職不戰而降,丟失城池,論罪當誅!自縛前來大帥跟前,便是請罪!求死!”

徐洪一拳砸在帥案上,驚得滿堂部將同時起身!只聽大帥怒喝:“且不說軍法!我鄜延軍多少年來東征西討,但有往前從無退卻!如今,讓你兩個腌舎廝壞了名聲!不戰而降,還被繳械放還!傳將出去,西軍同袍如何看待我們鄜延軍!我若是你,有何面目回來?”

見大帥發怒,堂上眾將也不敢去求情!兩都頭雖不懼死,然在盛怒的大帥面前也駭得差點沒把頭低到地上!

過了片刻,才有一鈐轄官大著膽子道:“大帥,這兩個罪大,自是該死。然念在他們為保全士卒的份上,不若讓他們自裁。”言下之意,便是留個全尸,好投胎輪回。

徐衛重重哼了一聲,道:“鄜延軍個個都是鐵打的好漢!這兩個不戰而降,殺他們,臟我法刀!帶下去,自行了斷!”話雖說得狠,其實也是看在他們迫不得已的情況下,留他們一個全尸。

王成二都頭雖然不是出于貪生怕死而投降,但不管怎么說,不戰而降已是死罪,居然還被繳械放還,辱及軍威。若是不加以制裁,這兵徐洪也不用帶了。

二人被帶走后,徐洪嘆了口氣。眾將只當他也是為王成二人惋惜,便都把氣撒在了契丹人身上,紛紛斥責遼軍膽大包天,竟把心思動到了西軍身上,這不是太歲頭上動土么?沒說的,必報此仇!

話又說回來,這沒來由的,遼軍怎么突然朝西軍下手?須知邊境武裝沖突,事情可大可小,但契丹人明火執仗,攻占宋軍駐守之城池,這已經是再明白不過的戰爭行為,不是“沖突”“摩擦”就能說過去的!挑明了講,這形同宣戰!

想宋遼兩軍,昔年還曾經并肩作戰,一同伐夏,不說一個鍋里吃飯,至少在一條道上行軍。況且,兩軍都有一個共同的敵人,他們到底是為哪般?

徐洪聽得部將們議論,開口道:“我們跟女真人議和,摒棄宋遼同盟,已然是開罪了契丹人。當初遼軍要取河套之內,徐宣撫強要了金肅。遼人忌憚西軍,因此只能答應。誰曾想,朝廷又命我們交還金人,契丹人得知此訊,怎能不怒?”

“是啊,契丹人只怕是認為從此宋金便合作一處,專門針對他們。恰巧,劉宣判又下令關閉邊境上所有榷場,這更加激怒了遼軍。奪取金肅,不過是向我們示威而已。倘若事態繼續惡化,只怕……”

只怕什么,堂上武官們都明白。

“這簡直是胡來!徐宣撫若在,便給遼人十個膽,也絕計不敢向西軍開刀!若不是我們,契丹人連塊落腳的地都沒有,還在西域遙遠故土呢!談何東征復國?這倒好,一轉身,拿刀捅我們!”

“怪只怪環慶那位!他最是清楚榷場于遼人的重要,居然全部關閉,換成是我,也要認為大宋有敵意!真不知他怎么想的!”

徐洪此時插話道:“你們有所不知,前些時候,夏境總管蕭朵魯不委托人前往興元見劉宣判,聲明凡徐宣撫在時借予遼軍的土地城池,人家一概不認,俱為大遼領土。當時就爭執起來,言語沖突之下,劉宣判將使者亂棒打出,押解出境。估計,蕭朵魯不便是借著此事下手。”

“有這事?我說嘛!關閉榷場以來,我們這方邊境一直太平,沒有出事。怎么遼軍就突然下黑手,卻是劉經略作怪!”有武官大聲說道。

“他到底想干什么?契丹人原本與我們井水不犯河水,這一鬧,已然是撕破臉皮!從今往后,我們不止得面對女真,還得防備契丹!這簡直是亂搞一通!他是非要把宣撫相公苦心經營,西軍弟兄流血爭來的大好局面攪得稀爛?”

“你就不知道了吧?人家是什么背景?徐宣撫的大位都讓他搶了去,還有什么不敢干的?”

“不至于吧?宣撫相公不是主動辭職,要退居養傷么?”

“你什么腦子?這幾十年,宣撫相公率領我們南征北戰,打下赫赫軍威!他老人家正當壯年,養什么傷?若不是被逼無奈,怎么會撇下西軍弟兄,讓那些人在陜西亂搞?說到底,這還是朝廷……”

話沒說完,徐洪拍案道:“這是帥府節堂,你等想作甚?”

起先那鈐轄官道:“大帥,這么些年,我們追隨大帥和宣撫相公征戰四方,方有如今之局面。現在,那么一根攪屎棍子坐了宣撫大位,也難怪弟兄們不服。其實鄜延環慶挨得這么近,他有幾斤幾兩,我們還不清楚么?”

“服不服你們說了算?我遇事不還得恭恭敬敬請示人家么?你們操什么心?休提徐宣撫,他已辭去一切實職,舉家遷出陜西了。”徐洪悶聲道。

這話把一眾鄜延將領們震驚了,什么?不但去了職,還舉家遷出陜西?這是什么他媽什么道理?陜西是怎么保全的?那是徐宣撫率領我們浴血奮戰,九死一生,折了多少弟兄,費了多少錢糧才拼下來的!這陜西哪一路沒有徐宣撫的腳印子?他去了職不說,還陜西都不準呆?就是這么對待功臣的?徐宣撫威名暴于南北,天下誰不欽佩?連他都如此下場,我們只怕也不必說了吧?

頓時,節堂上議論紛紛,將領們都有怨言。徐衛彈壓下去,嘆道:“這些事不該我們議論,以后再以休提。如今遼軍已然跟我們撕破了臉皮,金肅被占,是我們鄜延帥司的責任。你們倒是說說,怎么辦?”

“經略相公,這還用說?金肅緊挨著豐州,契丹人這是在我們眼皮子底下動粗,這口氣如何咽得下?非要集結兵馬,奪回金肅,連帶著河清東勝一并給他奪了!方解心頭之恨!他方知西軍不是只吃白面饃的!”

“對!遼軍新得兩城,經營當不完善。大帥發兵前往,架了巨砲轟他個稀巴爛!也好叫那姓蕭的小兒知道,今時不同往日了!”

所有將領都群情激動,誓言報復。盡管這次遼軍占領金肅,不曾殺西軍一人,但繳械放還在鄜延軍看來,確是奇恥大辱!他們是橫慣了的,女真人都不懼,燕云都敢闖,讓遼軍這么一下子弄得下不來臺,怎能不激憤?

徐洪也是此意,當即便將軍情記錄,并聲明請戰,發往興元府去了。

這時,劉光世在干什么?他已經得到了朝廷的批準,可以裁撤環慶帥司,防區劃給鄜延和涇原兩司,所轄部隊由宣撫司節制,擬編入兩興安撫司序列。拿到了批文,劉光世便積極運作,打算近日就正式宣布,怎料……

徐衛原來那間簽房里,劉光世坐在案桌后,一雙眼睛就盯著桌面上鄜延帥司的軍報,臉色很不好看。在裁撤環慶經略安持司這節骨眼上出這種事,實在讓人無奈。不過這還是輕的,在場的人都知道,遼軍之所以猝然發難,撕皮臉皮,固然一段時間以來積累的原因,但直接導致此次事件的,說不得,便是日前驅逐使者引起的。

作為代理川陜長官,劉光世必須要負這個責,這是沒法推托的。

對面馬擴、張慶、劉子羽、吳拱等人都安坐,并沒有交集,人人如老僧入定,眼觀鼻,鼻觀心,仿佛置事身外一般。整個簽房里落針可聞。

劉光世看了幾個幕僚一眼,身子動了動,喉嚨里干咳兩聲,沉吟道:“這個……”

幕僚們都抬起頭來,想聽聽長官有什么見解。劉光世迎著眾人的目光,頗有些犯難。說起來也真晦氣,這才走馬上任就碰上這檔子事,新官上任三把火,我一把都沒點燃,倒來場傾盆大雨。

“金肅,雖說女真人已經送給我朝,但遼人猝然襲之,也有些說不過去。鄜延帥司請戰,公等有何見解?”良久,他開口問道。

馬擴坐直身子望了望,見同僚都不發言,遂道:“金肅,當初守軍向我們投降,便是我們的土地。圣上和朝廷雖然命我司交還,但未交割之前,亦是我們的責任。更不用說,現在還得知,女真人已經拱手相送。遼軍襲擊金肅,便是犯我疆土,形同宣戰。卑職個人認為,至少,也是命令鄜延軍奪回金肅,否則,朝廷的威儀,西軍的軍威,又在何處?”

劉光世聽到這話,真比被人抽了一鞭子還難受。面上露出作難的神情,又看向其他人:“張參議,劉總領,你們是什么意見?”

張慶因與徐衛關系最為親近,所以遇事一般不表明態度,此時見劉宣判詢問,便道:“子充兄言論,卑職覺得有道理。”

劉子羽知道下一個要問他,主動道:“且不論國威軍威,單就川陜而言,若不還以顏色,只怕將來是非不斷。”

劉光世神情越發陰沉,又看向主管機宜吳拱,本也想問問他。但還是看了一眼之后,就此作罷,畢竟,此人在宣撫司的資歷最淺。

幕僚都喊打,讓劉光世左右為難。若說打,倒也是自己在軍中樹立威信的一個機會,但那得打贏才行,萬一打輸了,自己豈不是里外不是人?若說不打,下到鄜延將士,上到本司幕僚,都齊聲請戰,若強壓下去,只怕引起這些人的不滿,自己這個位置就算坐著,也不安穩。

思前想后,劉光世還是覺得,這個燙手山芋還是別接的好,推給朝廷吧。到時無論何種結果,都有朝廷在背后撐著。打定這個主意,他開口表態道:“本司眼下已無處置大權,此等大事,還是聽行朝定奪。我即刻就上奏,對于鄜延將士,我的意見是,好生安撫,切不可在朝廷指示到達之前,作出過激的行為。公等以為呢?”

他這話說得體面,讓人無法反駁,幾位幕僚面面相覷,都不言語了。劉光世見狀,便讓他們散了去。到了中午休息時,劉光世邀約他們一齊用餐,張慶和吳拱推說有事,婉拒了,只讓馬擴和劉子羽前往。

“你筆軒子轉得圓,將此間事詳細寫下,派人送到四川去。不要派旁人,只讓李貫的兒子親自跑一趟才好。”

四川,梓州,射洪縣。

在縣城的北面,涪江之濱,有一亭亭如華蓋的靈山。名金華山,此山之所稱“靈”,有兩個原因。其一,山上有一座規模宏大的道觀,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監年間,由梁武帝下詔敕建,名“金華觀”,此山因這觀而得名。后來又于唐代重建,改名“九華觀”。本朝英宗治平二年,下詔改名為“玉京觀”。觀內依次有靈祖殿、藥王殿、東岳殿、祖師殿、三清殿等。奉祀真武大帝為正神。

但是,射洪本地百姓,卻極其信奉“靈祖殿”內供奉的一位神仙。本地人尊稱為“靈官菩薩”,其實就是道教中的護法鎮山神將,王靈官,與佛教中的韋馱相似。但是本地人更愿意相信,這位王靈官是射洪土生地長的神仙,所謂遠親不如近鄰,真武大帝和其他神仙是要虔誠禮拜的,但真遇上事,還得求這位王靈官。因此,玉京觀多年來一直是香火鼎盛,善男信女絡繹不絕。

除了玉京觀和神仙們,此山還有一個靈處。那便是位于后山頂上的一處頗顯簡陋的小院。劉禹易寫《陋室銘》,說“山不在高,有仙有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廝是陋室,唯吾德溫”。

這話用在金華山再貼切不過。山不高,因有王靈官,便遠近知名。山腳下涪江亦不深,卻傳說每年二月二,都可看到龍抬頭。這后山頂上的小院雖然簡陋,卻因為它的主人而變得非凡。

你道這簡陋小院的主人是誰?說起來有些久遠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有兩句詩是這么說的,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他的意思是,唐朝文風盛行,是因為“子昂”的開創。

這個子昂,不是徐衛徐子昂,而是陳子昂。陳子昂,字伯玉,他便是射洪人,算是本地豪門。年少時,任俠使氣,說得通俗點呢,就是混過。直到十七八歲,才開始發奮讀書。他在這金華后山頂上,修了一座小院,終日在這里苦讀詩書,終于學有所成,在二十一歲時入京赴考,高中進士,后來更成為一代大家。便是千百年后,不少人都還能隨口吟出他的千古名句,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去世后,他這個讀書的小院便成了本地名勝,百姓呼為“讀書臺”,斷不敢有所損毀,一直保護起來。詩圣杜甫當年客居成都時,還專程趕來瞻仰陳子昂遺跡。所以讀書臺前有一副對聯,“亭臺不落匡山后,杖策曾經工部來”,工部,便是指的工部員外郎杜甫。

這讀書臺非止為名勝,更成為本地讀書人的圣地。但凡念千字文,百家姓,四書五經的,莫不前來瞻仰。

所以,前有玉京觀,后有讀書臺,金華山便因這兩件而知名。而現在,又一位“子昂”悄然來到山下。

熱點書庫網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