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妻悍家福小說>妻悍家福最新章節列表 >妻悍家福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妻悍家福-第一百六十四章 聘禮
更新時間:2012-04-20  作者: 伊人花開   本書關鍵詞: 古代言情 | 伊人花開 | 妻悍家福 
正文如下:
第一卷

第一卷

皇甫惜歌也沒叫碧油車,反正天氣早就轉暖,還能順路瞧瞧內宅氣象。因此她只是帶著丫頭們步行走著,一邊走一邊琢磨。

蕭府里的下人們其實一直都算不錯的。無論誰來做客,皆是真心的夸贊。只是之前老夫人當家,就像孫習兩位媽媽所說那樣,反正都是老夫人自己的子孫,自然省心省力。到了她這里,卻不能一切依循舊例,表面的規矩倒是可以依舊繼續,內里的臟污卻得好好清理一番了。

內賬房最近的賬冊皇甫惜歌已經看完了,并無任何不妥。蕭府既不像其他大宅子那般、無論哪個房頭都能拿著站不住腳的借口去支取銀兩,也沒有其它不該支出的銀兩隨便上了帳。

大事有例冊可循,自有老夫人支出來銀子統一分配用途。小事有每月幾十兩月銀分到各房歸各房自己支配,爺們還有在外賬房領取的類似于辦差工錢貼補房頭家用。因此賬面上極是清楚爽利一目了然,這也是老夫人當初規矩定得好的緣故。

若像有的府里,只是每月給夫人姑娘還有姨娘們發上十兩五兩月銀,其它開銷都由著個人去賬房支銀子,那可就亂套了。不但賬房要多做不少瑣碎事兒多記不少瑣碎細賬,還會平白浪費更多銀錢。

“你們幾個當初還說,蕭府這月銀發放的奇怪,每個院兒的主子還要靠那月銀給仆婦們發餉打賞,不但省不下反倒極可能往里搭。如今可知道了這么做的好處?”皇甫惜歌笑問幾個大丫頭。

當初她才進門兒,到了發月銀的時候琉璃便要嘬牙花子心疼錢,說是一個月給主子的六十兩還不夠下人的月錢。好在三郎當時便時不時塞給她三五十兩,否則還真的要拿著自己嫁妝往里貼。

流蘇雖是幾個丫頭里最不愛嘮叨的,卻在此時比她人先開了口:"主子的意思可是說,哪房哪院兒都是主家,若三天兩頭由著個人隨便拿個幌子去賬房支取銀子買這買那,不但省不下銀兩反倒極可能多支出?”

“何止是多支出,賬房也得多做不少活計。而既是多做了活計,心里就不高興,就得想方設法在賬面上給自己多做的活兒找補回來。天長日久無論主仆都變得大胃口了。”瓔珞也跟著補了幾句。

翡翠并不吭聲。在王府時,王妃管家自有謝媽媽一手操持,何況王府人口甚是簡單。她之前一直跟著王妃貼身伺候飲食,后來到了郡主的錦茵院,主要打理的也是小廚房,對當家管事這些東西一直都很懵懂,還是多跟著主子學些時日再說吧。

花黃更是插不上嘴,畢竟她才做了大丫頭還不滿半年,幾位姐姐里的翡翠姐姐都不吭聲,她哪里就能只顧顯擺她自己。

“瓔珞說的這些我倒沒想到,雖說你將人想得有些過分了,在別人家里還真不是沒可能。這就是人的劣根性啊。”皇甫惜歌嘆氣道。話說完,她愈加覺得老夫人真是英明果斷,否則何止是庫房和花木上,就連內賬房也得是個爛攤子要她從頭收拾。

怪不得那趙毓岫整日里不卑不亢。不管是老夫人的規矩擺在這兒他的內賬房做不得假,還是人家根本不屑于作假帳,無論當家主母換上幾茬兒,人家也是能腰桿兒挺得直溜溜的。

瓔珞之所以想得深,與她日日游走于內院之間,整日聽到的都是仆婦們嚼舌有關。雖說想得深些便能多些對策有備無患,可瓔珞長期這么著,不是毀了個好好的姑娘家?看來哪天得抽空問問她到底喜歡不喜歡三祿了,若是她也有意,不如趕緊嫁了,好好當個規規矩矩的管事媳婦好了。

眼下既然已經當了家,便有很多事要與外院來往。只靠著吳媽媽一人來回行走,也太累人了些。葉媽媽倒是個靠得住的,就是為人太過良善。不過也罷,就算眼前立刻將幾個大些的丫頭都嫁了人做起管事媳婦,也得留在身邊調教些時日,還不如先叫葉媽媽幫忙跑著腿兒,若只是個傳話的差事,葉媽媽也能做得來不是。

主仆眾人才回了清苑,皇甫惜歌剛端起茶盞,吳媽媽便進來回稟說三夫人來了,她已經請三夫人坐在穿堂里、等著她進來看主子有沒有空兒。皇甫惜歌也不急著示下,先喝了幾口茶,才叫門口的丫頭出去請人,吳媽媽便順勢立在主子身旁。

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三夫人若是以為老夫人不當家了,她又是個小輩,妄想在她這里說通了將善哥兒寄在二奶奶名下,那是行不通的。只需說上頭還有老夫人、侄媳婦可做不了這個主,還怕不能將三夫人堵回去?

不想三夫人進來被請著坐下后,聊得卻完全不是善哥兒的事兒。聽三郎媳婦問嬸娘所為何來,囁喏了片刻,三夫人便開口道:"那個于家,雖說是于尚書的族親,媳婦她兄長又在禮部任職,她家里可是普通人家兒,她嫂嫂又是個摳門兒的……”

“三嬸娘可是怕四爺媳婦嫁妝少,嫁進來后抬不起頭?無論如何也是咱們蕭家娶媳婦,所謂的低頭娶妻,怎么能因為媳婦嫁妝少便笑話人家?何況蕭家是上百年的世族,哪能做出這等事來,三嬸娘完全不必因此憂心。”皇甫惜歌也不等三夫人完全說明來意便搶先堵了三夫人嘴。

四郎媳婦就算凈身入戶,也輪不到三夫人來求當家主母想辦法不是?各房娶媳婦嫁女都有份例在這里擺著,若想多給些自有各房嫡母添置,根本就不關內院的事兒。

三夫人緊著擺手,面色尷尬道:"我不是這意思……我是想問問三奶奶,既是新媳婦嫁妝少,咱們家便少給些聘禮好了,左右她嫂子也舍不得將那聘禮給姑娘添箱抬回來。”

皇甫惜歌心里笑壞了,低頭強壓著不許笑出聲來,半晌才抬頭掛上溫婉的微笑對三夫人道:"惜兒說句不中聽的嬸娘勿怪。莫說嬸娘你們三房還沒分家出去,就算分出去了,娶的若還是這個媳婦,只因為于家有可能嫁妝少便少給聘禮,叫于尚書與姨祖母往后可怎么在于家做人?老夫人又該如何在她老人家的妹子妹夫面前抬起頭來?”

她知道三夫人這么說并不是惡意,不過是想將聘禮銀子省下來不白白喂了四郎媳婦的摳門嫂子,若能落在她們三房自己腰包里當然更好。三夫人怎么就不想想,這門親事可是于尚書家何夫人給牽的線兒……

況且那句分家不分家的話,也得分怎么聽。既是眼下沒分家,就算最后聘禮少給了,都落在你們三房自己兜里,別的房頭兒憑啥和你們三房一起擔這個沒臉。就算只論你們自己房頭兒,當初二奶奶進門兒嫁妝也不多吧,聘金可少給了水家一分?自己房頭的媳婦還區別對待,這三夫人真是個偏心又貪心的。

四郎這孩子再是如何莽撞,再是如何書讀的不夠好,畢竟本性還不錯。他的嫡親哥哥在他這年齡房里已經有了人,這孩子如今可還是只使喚書童小廝和婆子們呢。在皇甫惜歌眼里,男爺們兒只要不貪女色便是好的。

三夫人聽了皇甫惜歌的話,臉紅得如同火燒云。怪不得好多大宅子里的次子都鬧著要分家,分家也有分家的好處呢,若是分出去自己做了當家主母,這聘金不是想怎么給就怎么給?至于三老爺的兄弟有臉沒臉,她才不管那個。老夫人與何夫人的面子事兒更不歸她管,這兩個老的當初便不該給四郎定下這門兒親!

據說那媳婦一家子全都擠在個三進宅子里,那家的老夫人長年都是著布裙木簪吃青菜豆腐,四郎媳婦的嫁妝可能抬夠三十六抬?三十六抬里可能每個箱籠都塞得滿滿當當全是真材實料?

她就奇怪了,當初明明是要給四郎定下告老還鄉那何知府、也就是老夫人堂弟的那個大孫女的,那丫頭還來蕭府小住了兩回,怎么后來悄沒言聲兒的便換了人?據說那何家丫頭出嫁時,滿滿的六十四抬嫁妝,箱箱裝的都是皮毛綢緞和古董瓷器呢。

皇甫惜歌見三夫人只顧臉紅卻不再說話,便輕聲道:"若是四弟媳婦娘家的嫂子不過是在花銀子上謹慎些卻是個極要臉面的人,其實這事兒倒是好辦。叫咱們家去下聘禮的人專門兒當著她家老夫人囑咐聲,說為免親家為姑娘準備嫁妝為難,哪一類的東西就是給姑娘添箱的……這樣不就是能叫四弟媳婦再將東西抬回蕭家來了?”

四郎沒過門的媳婦她那兄長是禮部的官員,禮部官員的媳婦怎么能不懂面上的禮數?男方家來人下聘都當眾說了,她還好意思昧下?雖說聘禮里本身就有一部分是要新嫁娘帶著進婆家的,畢竟蕭家哪位爺娶媳婦的聘禮比一般人家都是只多不少。

于家又怎么好去打聽,多出來的這些到底是為她家姑娘添箱專門多給的,還是蕭家變著花樣兒說話,只為護著沒過門兒的媳婦?就算是后者,這也沒錯兒不是?難不成不護著自家媳婦倒要白白便宜了媳婦的兄嫂?

是由會員,更多章節請到網址: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