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化工大唐小說>化工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化工大唐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化工大唐-長安風云 第一三九 血戰爆發
更新時間:2010-08-31  作者: 殷揚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兩晉隋唐 | 殷揚 | 化工大唐 
正文如下:
第三卷長安風云第一三九血戰爆發

費俊行走了沒多久,又有唐軍趕到。此后,不斷有唐軍趕來,哥舒翰暗中松口氣。不過,陳晚榮是三天后才出了積石山,來到日落城。火炮很沉重,炮兵抬著火炮,冒雨前行,哪里走得快了。

一見陳晚榮的面,哥舒翰異常興奮,一是兩人交情不淺,數日未見,乍見之下,都是高興。二是火炮終于走出了最困難的道路,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值得高興。

最讓哥舒翰想不到的是,與陳晚榮一同到來的還有張說。張說身材高大,極是帥氣,眼睛特別明亮,是一代人杰,風華絕代,讓人大生好感。

“哥舒兄,這是張說張大人。”陳晚榮為哥舒翰引見。

張說與姚崇、宋齊名,是唐玄宗朝前期的三根頂梁柱。三人有一個共同特點,才華橫溢,而又不附太平公主,為太平公主所忌,給貶出長安。治理吐蕃關系重大,太平公主也拋棄了成見,特的舉薦張說擔當此事。

和張說有關的最有名的歷史典故有兩個,一是上“生張說不如死姚崇”,說的是張說與姚崇天生不對付,兩人爭斗的故事。另一個就是“張說不作偽證”,武則天時候,魏元忠耿直豪爽,是個讓人心服的硬漢。張昌宗要陷害魏元忠,就逼迫張說做偽證,到了武則天跟前,張說卻不干了,讓張昌宗很是無奈。魏元忠的死罪雖然免了,卻丟了丞相。張說也因此獲罪下獄,但是他不作偽證的品德廣為人們傳頌,成一時佳話。

張說不僅有很高的政治才干,他的詩文更是一絕,領袖唐朝文壇三十余年,好多難以起草的特旨就是他親筆擬就,在朝中既有能名,更有才名者,僅此一人而已。就是姚崇和宋也只是僅有能名。

陳晚榮是久聞張說的大名,見到他的面,才知傳言不如見面,張說其人遠過傳聞,對這個大名遠播的能臣格外欣賞。張說為人豪爽,不拘細節,和陳晚榮也是談得來,兩人相見不過一天。卻好得象老朋友似的。

對陳晚榮造火炮一事,張說更是贊不絕口。對火炮地意義,張說的說法很有意思“自從趙充國兵臨積石山,至今已經過去七百多年了。這七百年里,華夏對這片土地屢屢用兵,這里的土著已經接受了華夏文明,向往華夏,就等著一支大軍到來。把這片土地并入版圖。前朝煬帝就想做這件事,只是沒有能叩開關塞的利器,只是修了石堡城。如今,大唐有了火炮,這一切就順理成章了!”

對這位忠直、能干的名臣。哥舒翰也是欽慕無已,忙上前相見:“見過張大人!張說還禮左手執著陳晚榮之手。右手拉著哥舒翰之手,笑呵呵的道:“你二人甚是相得,配合得不錯,好比天上的日月,不可或缺!陳監軍廢除奴隸,把他們收到軍隊中來,這事很好!我也是這么想的。可我還沒有做。你倒先做了!哥舒將軍搜集糧草,遠見深謀呀!我急著趕來。就是為了給大軍籌集糧草,沒想到你哥舒將軍也做到頭里去了。”

這三天里。哥舒翰遣人四處活動,搜集到了幾十萬斤糧草,解了大軍地燃眉之急。青藏高原地勢險要,補給本來就很困難,再加上暴雨數日不停,山洪暴發,道路泥濘,運輸起來就更困難,只能靠從當地解決了。

幾十萬斤糧草對于十萬大軍來說。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仍能讓大軍維持一段時間。尤其是沒有獲得補給地先頭部隊。得到這批糧草。才算緩過勁來。

“張大人過獎了。這是我們該做地。”陳晚榮和哥舒翰同聲謙遜。

客套話一完。張說不再多說。直接詢問哥舒翰情況。準備處理正事了。后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開來。軍務緊急。事務太多。哥舒翰把這幾天做地事情一一說明。還有哪些事務需要做。哪些急緊。也一并說了。

張說聽完。點著頭贊賞:“哥舒將軍。你一個炮兵將領。有如此膽識。如此才氣。真是讓人想不到。你做這炮兵將領。太屈才了。我得給皇上上書。舉薦你。”

哥舒翰忙道:“張大人說哪去了。我只不過盡力罷了。”

正如張說所說。哥舒翰這三天做地事情。不要說一個熟練地老吏。就是張說來做。也不見得能做得比他好。不得不服氣。

張說臉色一正道:“這里的事就由張某來處置,二位可以率軍出發了。”

不是他不近人情,而是他急于公務,這是公心,陳晚榮和哥舒翰不僅沒有怨言,反而更加欽佩:“謝張大人提醒。”

張說不是一個人來地,而是帶了幾十名官員,還有辦事的吏員,總共幾百人。郭虔撥給他一支軍隊供他調遣,陳晚榮將莊大楚也派給了張說。

莊大楚率領的奴隸軍隊在戰場上沒有多大用處,因為他們未經訓練,裝備也是吐蕃的裝備。但他們對這里熟悉,對張說必有助益。再者,他們是從奴隸而來,對張說推行廢奴措施有很大的作用。

張說大喜,一迭連聲地感謝陳晚榮:“有了他們這些模范,我張說要推行朝廷的新政,還有不成功地?”

正如張說所言,莊大楚他們這榜樣的感召力不小,為張說新政的推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交待完事情,陳晚榮和哥舒翰帶著炮兵,抬著火炮又踏上了去多瑪的征程。

多瑪城是吐蕃孫波如的戰略要地,是吐蕃都城在北方的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是以吐蕃在這里派駐了大軍。

如有“翼”和“旗”地意思,是吐蕃地軍事行政單位,松贊干布改制時設立,相當于唐朝的道。松贊干布把吐蕃一共分為四如,伍如轄以邏些城為中心地雅魯藏布江以北地區;約如轄雅隆河谷為中心的江南地區;葉如轄雅魯藏布江上游南北之地;拉如轄雅魯藏布江中游南北之地。

征服蘇毗鄰后又設了孫波如。

每個如又有兩個分如,每個分如各有四個千戶所,每個如又有一個下千戶所。為了加強對如地管轄。在每個如設立有一個禁軍千戶所。每個分如有元帥、副將、判官各一人。

多瑪城是孫波如分如所在地,駐有禁軍、守備軍,統帥這里的元帥叫達蘭,是個精明人,有才氣,精通軍事。

細心是達蘭地特點,正是他的細心造成程曉天受挫于多瑪城下。不論何時,派出足夠的斥候。打探各地情況,是達蘭必做的事情。程曉天正是給他派出的斥候發現,達蘭預做準備,程曉天到達多瑪城下,還以為吐蕃不覺,發起進攻,結果沒有攻下城不說,還吃了虧。損失了千多號人。

達蘭的帥府,副將扎吉,判官錯西,禁軍千戶諾旺,以及一眾將軍都在。個個站得筆直,好象打入土里的木樁似的。

眼似鷹隼。達蘭緩緩掃視一眼眾將,他治軍極嚴,眾將大氣也不敢出,就是禁軍千戶諾旺對他也是又敬又畏,小心翼翼。

“把你們召集到這里,不是和你們商議軍機,而是給你們命令。現在正是殲滅城外唐軍地時候了!”達蘭緩緩開口。分析敵情:“唐軍到達多瑪城這些天,我之所以不準你們所請。不向他們發起進攻,是因為唐軍挾勝利的渴望而來。兵鋒正銳,若我們冒然進攻,折損必多。”

石堡城一破,唐軍士氣高昂,程曉天推進千里,如入無人之境,他這支軍隊的士氣自是不用說的了。若是吐蕃軍想趁程曉天立足未穩之機冒然攻擊的話,必然會撞到鐵板,避其鋒芒,等到程曉天的士氣下降時,再痛下殺手實為明智之舉。

對他的判斷,眾將歷來心服,齊道:“大帥英明!”

達蘭接著分析:“唐軍輕兵冒進,孤軍深入,實為兵家之大忌。唐軍之所以敢如此冒進,是因為他們的增援部隊會源源趕到。天助大吐蕃,突然下起了暴雨,山洪暴發,唐軍地援軍必然無法趕到,糧草就更別提了。這支唐軍困在城外這些天,無法獲得補給,已是強弩之末了,正是殲滅的良機。”

“大帥,請下令!”眾將請戰。

達蘭的計劃遠遠不止殲滅程曉天:“這支唐軍一滅,也就是我們騰出手來收拾唐軍援軍的時候了。我們阻斷他們的道路,唐軍即使打開通道就要耗時費力,人困馬乏,等到趕到之時,就是我們勝利地時候!”

精明是達蘭的優點,不過,他絕對想不到地是唐軍居然有十萬人向吐蕃腹心之地推進。以他的推斷,唐軍頂多就是三兩萬,要不然光這糧草就夠他們受的了。再說,吐蕃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十萬大軍根本就展不開,徒自窩兵力罷了。

當然,若是他知道唐軍擁有火炮這種利器,吐蕃的關塞在火炮面前不堪一擊,他肯定不會如此判斷了。

暴雨固然阻擋了唐軍的推進,也讓達蘭發生了誤判,他絕對想不到十萬唐軍不僅沒有因為暴雨而停下,反而兼程疾進,正向吐蕃腹心壓來。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還沒有接到桑布扎的敗訊,不知道有龍武軍參戰了。

“傳令:大吐蕃地勇士們,現在是你們建功立業地時候了!此戰,務必人人奮擊,個個爭先!若有違令不前者,斬!”達蘭面無表情的下達了作戰令。

命令一傳下,兩萬吐蕃軍隊,包括禁軍千戶統領地三千禁軍也開出城,準備圍殲程曉天。

吐蕃的千戶所轄軍隊不定,有些轄一千人,有些轄一萬人,后來把轄軍上萬地千戶改成萬戶。每個分如有上萬禁軍,這一戰,達蘭想來有三千禁軍參戰就夠了。

望著一隊隊開出城的吐蕃軍隊,副將邵勝很是吃驚,提醒程曉天:“將軍,吐蕃人這是來者不善呀!我們怎么辦?我們可是輕裝呀!”

瞧吐蕃軍隊布陣的形勢,就知道吐蕃人的胃口不小,這一戰志在必得。達蘭投入了兩千軍隊。準備以四倍兵力來圍殲程曉天,這人數上的差距非常大。

再者,吐蕃有重裝備,而唐軍全部輕裝,身著皮甲,沒有鐵鎧,沒有伏遠弩,更沒有手持陌刀的重裝步兵與之配合

最重要的一點是。程曉天這是孤軍奮戰,要邵勝不心驚都不行。

讓邵勝想不到的是,程曉天跟沒事似的,笑呵呵地道:“輕裝怎么了?輕裝就不打仗了?”

邵勝搞不明白程曉天在想些什么,忙道:“將軍,我不是那意思,我是說,我們輕裝。不利于正面交鋒。要是不對勁,我們趕緊撤。程曉天的回答讓他莫名其妙:“我告訴你:一,我不會撤退;二,我不會正面交鋒!”

“那你要怎么打?”邵勝摸著額頭思索起來。

程曉天沒有回答他的打算:“到時你就知道了,聽我號令就是了。”說話這話。程曉天不再說話,而是好整以暇的看著吐蕃軍隊布陣。好象在看猴子跳圈似的。

兩萬軍隊布陣很要費點時間,足足小半個時辰過去了,葉蕃軍隊這才布成陣勢。

程曉天嘴角一裂,不屑的譏嘲起來:“什么狗屁玩意?兩萬軍隊布陣就花這么多時間,真是慢!要是我們大唐的軍隊來布陣,只用你一半時間!”

就在程曉天點評之際,達蘭策馬站在空地上。拔出彎刀。高舉在頭上,重重揮下。大喝一聲:“殺!”

驟然之間,隆隆的巨響驚天動地。兩萬吐蕃軍隊開始向唐軍發起進攻。三千禁軍是主力,準備攻擊唐軍中路,把唐軍撕裂。兩支騎兵張開成扇形,好象鐵鉗一般,向唐軍后背馳去。

達蘭真地是胃口太大了,一來就準備把唐軍包圍住,然后再分割穿插,各個擊破。

唐軍輕裝,快捷利索,來去如風,要是一上來不把唐軍兜住,要是程曉天率軍撤退,吐蕃軍要想追擊,根本不可能。

兩萬吐蕃兵一齊發動,濺起的水花成片成片的,好象涌起的浪潮似的,要是從空中望去,尉成奇觀。

望著如潮水般涌來的吐蕃軍,邵勝很是驚異,暗中抽涼氣,要是給吐蕃軍隊包圍了,接下來必然是慘烈的圍殲戰,那后果不堪設想。不由自主的朝程曉天望去,程曉天卻是嘴角掛著一抹冷笑,右手猛地舉起,大喝一聲:“撤!脫離包圍圈!”

一拉馬頭,帶著唐軍飛馳而去。唐軍輕裝,行動比吐蕃軍隊快得多,很快就脫出了騎兵的包抄范圍。

達蘭不怕血戰,怕的就是唐軍撤退,一見唐軍脫出了吐蕃軍隊的包圍圈,心弦一下子繃緊了。然而,讓他意外的是,唐軍并沒有撤走,只見唐軍摘下背上地硬弓,彎弓搭箭,對著他的左翼騎兵沖了過去。

沖到射程內,唐軍一陣密如雨點地箭雨過去,吐蕃左翼騎兵中箭者不在少數,紛紛落馬。

吐蕃騎兵也是輕裝,行動也是快捷,不見得比唐軍差。達蘭知道唐軍輕裝,怕唐軍逃走,只有用輕騎兵來追擊了,這是他的打算。

達蘭的算盤打得不錯,只是程曉天絕對沒有逃走的打算。程曉天不僅沒有逃走的打算,反倒決定要給吐蕃軍以重創。若論謀略,程曉天是不怎么樣,若論戰術頭腦,他絕對有一套,他已經想好了一套對付吐蕃人的戰術。

他這套戰術出乎任何人的意料,真要按照他地想法打下去,不要說兩萬吐蕃軍隊,就是三五萬也是拿他沒奈何。

在程曉天地指揮下,唐軍一輪弓箭射完,給吐蕃左翼騎兵以打擊后,并未停留,馬上就走,飛馳而去。左翼吐蕃騎兵哪里會放過他們,隨后追來,沒追多遠,又給唐軍一陣密集的箭雨射殺不少。

一放完箭,唐軍馬上就后撤。等到吐蕃騎兵追上來,又是一輪密集地箭雨,一逃一追,三里路程下來,吐蕃左翼騎兵傷亡過千,而唐軍不過傷亡百來人。

若論兵利弓勁,吐蕃文明不發達,科技落后,遠遠不及唐軍,他們弓箭沒有唐軍射得遠,這是唐軍的優勢。吐蕃騎兵已經進入唐軍地射程,而吐蕃軍卻夠不著唐軍,如此三番五次下來,吐蕃騎兵不吃虧都不行了。

“將軍,你居然用起了突厥人的戰術!這戰術,對我們現在絕對好用!”邵勝終于明白過來了,大喜過望。

來自北方大草原的游牧民族,不論是匈奴也好,還是鮮卑、突厥人也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騎射嫻熟,科技落后,重裝備不行。這些游牧民族之所以能在沒有重裝備的情況下騷擾華夏邊境,使得華夏邊境不寧,原因就在于他們自有一套戰法。

沒有重裝備,突厥人不能組建重騎兵,但是他們利用輕騎兵快捷,來去如風的優勢,打了就走,邊打邊撤。這一戰法,給后世的蒙古人發揮得淋漓盡致。蒙古人就曾用這一戰法大破歐洲的重裝步兵,重裝步兵是騎兵的克星,卻給蒙古人打得大敗,創造了軍事史上的奇跡。

程曉天是想,唐軍輕裝,不利于正面交鋒,那么我何必跟你硬碰硬呢?輕裝不利正面作戰,卻利于行進間作戰,他久在北地,對突厥人那一套很是熟悉,就拿了出來。這支唐軍也是從北地調來,對突厥人的打法一點也不外行,運用起來得心應手。

3Z全站文字,極致閱讀體驗,免費為您呈現。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