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九章眼光長遠(上)
其木格和安安晚去了一步,已獲知消息的三胞胎已經跑了,而且還是跑去了暢春園。
本來弘歷是說去找老十的,但弘參卻道:“皇阿瑪眼下肯定忙,咱們別去添亂,還是趕緊去找皇瑪法。”
于是,三胞胎一行人不僅火速出了宮,還火速出了城。
其木格和安安面面相覷。
其木格疑狐道:“安安,你沒將他們手上的出宮令牌收回來?”
安安忙道:“怎么可能沒收回來,好歹也要防著四弟啊…”
其木格道:“那他們怎么出的宮?扮太監?別給我說他們是翻墻翻出去的…”
安安搖搖頭,表示真的不知情。
其木格心想,反正三胞胎已經跑了,再追也來不及,好在弘暄在暢春園那邊,應該出不了什么大事,于是,想明白了的其木格便開始準備問責安保人員了,怎么能這么玩忽職守?
因此,其木格便坐在阿哥所,叫人去宮門查,看三胞胎到底是怎么出宮的
結果被告知,三胞胎是大搖大擺的走出去的,說是有東西落在老宅了,要回去取,侍衛們問他們要了令牌的,但被三個家伙眼睛一瞪,便沒再堅持…
其木格知曉后,沒做任何評論,只是對安安淡淡道:“安安,咱們回儲秀宮吧。”
安安小心打量著其木格的神情,道:“皇額娘,你在生弟弟們的氣?”
其木格搖頭道:“沒有,誰沒個小時候。只是宮里的侍衛怎么能如此輕率的將他們放出宮?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大伙都知道,咱們家寵孩子,所以不好和他們較真,對他們出宮睜只眼閉只眼,但大伙也知道咱們家和你九伯家關系好,那他們家的人是不是沒令牌也能隨意進出宮門?你九伯家行,那些七大姑八大姨呢?這個頭可不能開”
安安微微笑道:“沒想到皇額娘想得挺遠的。那等皇阿瑪用完晚膳再給皇阿瑪說吧,反正也不急這一會兒。”
其木格道,“你皇額娘我眼光長遠著呢,多跟著我學學”
安安樂道:“是,謹遵慈命,皇額娘,要不接下來我跟你學學廚藝?咱們去小廚房給皇阿瑪弄點吃的…”
其木格好笑道:“你少在那編排我,怎么嫌我做的菜不好吃啊?你皇阿瑪都沒說話呢,輪不到你來挑剔。”
安安悶笑道:“我哪敢啊…”
其木格道:“今晚你掌廚。”
安安翹嘴道:“皇額娘,你報復得也太快了吧,不過,給皇阿瑪做飯,我樂意,你沒報復著。”
其木格樂道:“我是覺得虧大發了,好容易養個閨女,養得不僅琴棋書畫樣樣都粗通,還會做得一手好飯,可惜,全然是為別人家預備的,不趁你還沒嫁出去的時候好好壓榨壓榨你,那我還不冤死啊…”
安安一下紅了臉,害羞道:“皇額娘,你說什么呢?”
這下輪到其木格奇怪了,安安可不是一提婚事就臉紅的人,前些日子提得那么平凡,也沒見她臉紅過一回,有情況啊,于是,其木格便湊近安安身邊,好奇的問道:“安安,瞧上誰了?”
其木格這廂好奇心勝過貓,暢春園的康熙也很奇怪,三胞胎干嘛非要現在急著見自己?
其實臺灣的事態不論在康熙眼里還是在老十眼里都不大,福建水師一去,擒個叛賊那是輕輕松松,撼動不了大清的萬年基業
但是,這事對康熙和老十卻都不約而同的分外重視,無他,事關朝廷的南洋政策。
雖然大清起源于塞北關外,但老十對呂宋南洋的私人感情肯定勝過對盛京的想念,好歹在那住過幾年啊,而且也算是造福了一方百姓,挺有成就感的…
所以,雖然康熙并沒就南洋問題與老十交換過意見,但猜也猜得到等老十將朝中事務理順后,肯定會制定一系列向南洋傾斜的政策,鼓勵商貿倒還在其次,沒準還會鼓勵人移民過去搶地盤,反正大清都照舊收稅,在哪收不是收啊…
對于南洋的看法,康熙和老十那可是兩個截然不同的觀點,康熙對南洋那是完全不感冒,要不是看在那幾個金礦的份上,康熙才不會將大清水師派一隊過去呢,而老十在那邊蹦跶了幾年后,卻認為經營好南洋不僅能給朝廷帶來金子,還能將前明余孽給兵不血刃的收服了…對此,康熙是持懷疑態度的,而且還打算要好好告誡老十,別頭腦發熱…
只是因為老十搶先告訴康熙,打算讓廢太子去搶爪哇的地盤,所以,康熙才沒啃聲,的確,沒有比爪哇更適合安置廢太子的地方了,離朝廷又遠,就算廢太子在那島上稱王了,老十嘰歪兩句后,十之會默認廢太子在海外建一屬國,然后每年再象征性的繳點貢稅,皆大歡喜啊…
可是,當朱一貴的事件發生后,康熙不得不仔細審視自己對老十開發南洋的默許是否正確,他是希望廢太子有個好下場,但這個希望并沒重要到能叫康熙拿大清的基業去換…
要知道,臺灣朱一貴起義的旗幟上寫的是“大元帥朱”、“大明重興”、“清天奪國”等字樣,表示的意思就是“反清復明”、“光復故國”…這說明什么,說明反清復明是依舊有著廣闊市場的。
因此,不光康熙在反思,老十也是在氣惱中開始重新審視他的南洋政策。
這幾年呂宋水師駐地和安居島可是邁開了大步在快速發展著,那些兩手空空的移民如今大多都脫貧了,一小部分還過上了小康生活,正在朝富裕階層邁進,在那里修建別院以備不時之需的富人如今也將大部分產業都轉移了過去,安全啊,不用擔心一和土著人起沖突,財產就大幅縮水…
而且,更關鍵的是,他們這些人的身份不再是流民了,雖然朝廷沒發明喻,但他們卻能拿著呂宋水師或安居島海關衙門開具的戶籍證明,光明正大的回家鄉祭祖了,而且后代也能娶到家鄉的媳婦…總之,前景是一片大好啊
所以,在安居島和廣州,老十聽到的都是民眾感謝的話,所以,老十竊以為在如此蒸蒸日上的大好勢頭下,反清復明已沒了生存所需的土壤…
因此,當知道朱一貴一打出反清復明的旗號,并很快聚集了上萬人時,老十頭一個感覺是懵了,第二個感覺是立馬警惕了,看來前明余孽亡我之心不死啊…
老十真的替朝廷叫屈,大清入關都77年了,一些宗室女都開始流行守節了,怎么不管哪鬧事都要和“匡復前明”扯上關系啊?崇禎皇帝自殺不關大清的事好不好?干嘛非要把這筆帳算在大清頭上,人朱元璋造反的時候也沒說匡復宋室啊?…
老十寧愿聽“反抗暴”,因為“反清復明”給老十的感覺就是,不管大清多么努力,漢人都是不買帳的。
所以,老十在心生警惕的時候,同時也生氣了,這些人怎么寧愿過明末那民不聊生的日子,都不愿意在大清的帶領下開創未來呢?
老十突然覺得其實洋人最聰明,瞧瞧人家,只管占地盤,占了就挖金子,其余的一概不管…
老十真不明白,怎么從先秦時期起,關外的人就只想著統治中原呢,真是笨啊怪不得被叫為蠻夷。
因此,老十便立馬決定派弘暄去福建搞調研,就此決定日后的南洋政策。
而在暢春園的康熙乍一聽弘暄要去福建,第一個反應就是老十太小題大做了,但耐著性子聽了弘暄的說明后,康熙很快開始默默贊許起老十來,知道制定政策前好好搞搞調查,看來還不算莽撞…
康熙認為老十派弘暄負責調研工作是非常英明的,因為派北方人士去,只會流于表面,派南方人士,多半會帶了鄉土情節,做不到客觀公正,而弘暄,有南方生活的經驗、但主要足跡又在京城,況且日后這大清還是他的,所以,自然會提出一份不偏不倚的報告來。
所以,康熙便開始細細交代弘暄要多注意哪些方面,還告訴他,等情況好轉些,也可以去臺灣實地調查…
祖孫倆正在說正事呢,卻聽太監通報,三胞胎來了。
弘暄立馬知道情況不妙,但康熙卻以為三胞胎是奉旨來陪他了,沒在意,只是叫人帶他們先去安置,過一陣子再來請安。
哪知不一會兒,太監又跑來說,三胞胎跪在外面請康熙抽空現在就接見他們一下,他們不會耽擱康熙太多時間。
這讓康熙覺得很納悶。
弘暄忙道:“孫兒出去看看。”
康熙楞了楞,“不用,反正咱們也說累了,歇歇也好,叫他們進來,看他們闖什么禍了…”
并不知道弘暄在此的三胞胎見了弘暄不由的一陣訝然,旋即便笑得很開心,大哥也在,看來有人幫著說話了…
于是,尚不知自己要來陪王伴駕的三胞胎便笑呵呵的給康熙跪下請安了,然后弘參便舔著臉道:“皇阿瑪,聽說臺灣起戰事了,孫兒等愿為朝廷分憂。”
康熙樂道:“你們才多大,要分憂也得過幾年。”
弘豐忙道:“皇瑪法,我們都13了。”
弘暄在一旁道:“你們今年剛11,如今是年初,你們要年底才滿12,離13還早著呢。”
弘參忙道:“虛歲,虛歲…”
康熙好奇道:“你們想去帶兵?”
弘參忙道:“皇瑪法,我們沒那么不知好歹,我們只要求能在一旁看,光看就行。”
康熙奇怪的問道:“怎么來找朕而不是找你們的皇阿瑪?”
此時便聽到三胞胎中的一個笑呵呵道:“皇阿瑪太忙了…”
弘參和弘豐急忙道:“皇阿瑪脾氣大…”
但康熙還是指了指那個不會說話的家伙:“你是弘歷吧?近前來…”
請大家繼續多讀支持,謝謝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