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寒重。城外元軍帥帳。察罕正挑燈讀書。帳幕掀開,答忽進來稟告:“稟大帥。果如大帥所料,紅賊走東邊渡口,殺去北邊了。”
察罕緩緩放下書本,卻先不說此事,問道:“適才老夫聽見城東隱有殺聲,卻是為何?”答忽道:“是紅賊撞上了我軍的巡營衛隊。”察罕點了點頭,一副不出意料的神態,安閑自如,說道:“料來如此。”
他又問道,“那一聲巨響又為何物?”
剛才答忽就在城東。他心有余悸,答道:“紅賊似乎把火藥堆積在了一起,不知用的什么辦法,作成了個大鐵甕。炸開來,聲音極大,恍如霹靂也似。威力也不小。他們在鐵甕中裝放了許多的鐵碎片,隨著火藥炸開,四散彈射,不少軍卒因此傷亡。”
察罕饒有興趣,細細問了過程,下達命令,道:“把那鐵甕殘渣收拾下,交給匠營,看看到底是什么東西。怎么做成的。”
答忽恭謹接令,等了片刻,沒聽見察罕更有別的話說。他悄悄抬頭,看了眼,不禁愕然。只見察罕不知何時,卻又拿起書本,竟然重新閱讀了起來。答忽來見察罕,可為的不是向他稟告那一聲巨響是怎么回事。
他悶在帳中,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好一會兒,方才壯起膽子,舊話重提,問道:“大帥,紅賊向北去。我軍?”
“這還用問?按計行事。”察罕頭也不抬,微微擺手。真不知他在看的甚么書,如此入迷!答忽倒是識得兩個字的,借助燭光,瞧見是本史書。十幾年前,由脫脫、太平、歐陽玄等人修成的《宋史。
答忽知道,察罕起兵前,本也算個儒生,還考過進士。投筆從軍來,雖戎馬倥傯,卻是一向手不釋卷。最喜歡讀的書,便是這一本《宋史。常常對親近人贊嘆:“有宋一代,風流冠絕。”對前宋的文雅風流是很向往的。當下,他也不敢打擾,屏氣息聲,靜悄悄地退將出去。
察罕帳內夜讀,鄧舍城頭巡視。
這幾天,洪繼勛睡的少,他也睡的少。天氣轉寒,還有些感染了風寒。剛才群臣都在,他不動聲色,勉強堅持了住。此時左右都是親信,他捂住嘴,咳嗽了幾聲。隨即被城頭的風聲卷得七零八散。
北風呼嘯,翻卷紅旗。
姬宗周小跑兩步,趕上鄧舍,一邊擔憂地打量鄧舍的氣色,一邊體貼地說道:“主公。城頭風著實不小。寒意催甲冷。要不,您也請先回吧?巡視守卒諸事,交給李將軍與臣下就行了。若元軍有變,您再來臨陣指揮不遲。”
鄧舍微微一笑,道:“我自幼從軍,這點風寒算的甚么?當年在遼東,轉戰塞外。那天氣才叫寒冷。大半夜地伸出手去在帳外,能把指頭凍掉!”又捂住嘴,咳嗽幾聲。
李和尚也勸,說道:“主公,您請先回吧。這里有末將就足夠了。就算韃子有千軍萬馬,飛將軍從天上來,俺也敢向您保證,絕不會叫他進的咱城池半步!”指著城上防戍的軍卒,“都是百戰老卒,主公大可放心!”
鄧舍道:“我并非不放心。如此寒夜,我知冷,士卒們一樣知冷。看一看,也好提升士氣。”
話音未落,城池北邊,驀然間,又是一聲巨響傳來。夜色很靜,這一聲的巨響來的又毫無征兆。如果說,上一次的巨響,是城池好像震動,這一次的巨響,城墻是真的震動。一聲巨響過后,又是一聲,連綿不絕,仿佛堤岸決口,又似乎怒潮拍岸。竟恍如山崩地裂,恰好像銀河倒灌。
城頭諸人,相顧失色。
本來坐在垛口邊兒上的士卒,紛紛站起。有的拄著槍戈,有的按住墻頭,上千人,目光同時轉向了城北。雖然夜色深沉,也看見有滔天的巨浪此起彼伏。那浪潮的水意,混在風中,遠遠地吹卷過來,很多人都是覺得臉上一涼。姬宗周駭然,道:“不好!是元軍決了堤岸!”
李和尚道:“決了堤岸?南*?”
“不,必為北*無疑。”
“為何?”
“北*,即古之澠水。古諺有云:澠水不冰,瘦馬不渡。如今雖入冬季,南*尚且還有河段結冰,而北*卻是絲毫不見有冰。淺窄的地方,縱不寬,瘦馬也不能渡過。可見其水之暖與深。
“又且,南*離我城較近,我軍在城上便可看的到。然而北*卻離得較遠,白天姑且尚可遙見,入夜則難以看到。即便咱布置在北邊城外的軍隊,也是無法看到的。若元軍在此河上做些甚么手腳,咱們卻是萬難知曉。若臣料的不差,這聲巨響,定為元軍掘堤放水的聲音。”
李和尚去看鄧舍,問道:“主公,該怎么辦?”
鄧舍心念急轉。對元軍有可能掘河灌城,他倒是早有防備。布置在城北的軍隊便是為此,時刻提防。而且他也曾在察罕未到前,在南*、北*的兩側新挖掘了許多的分水疏道。既然他這般的謹慎,對軍隊出城后,也甚有可能會遇到的水淹七軍,當然也不會沒有防范。給續繼祖、郭從龍選擇的行軍路線,全都遠遠避開了河流湍急的地方。
他笑道:“關云長水淹七軍。察罕老匹夫,也想學學么?他這一招,早在我預料之中。諸位,無需擔憂。所謂‘有的放矢’。有了‘的’,才能‘放矢’。續平章與從龍兩人,走的路線就沒近水邊。他就有滔天洪水,關咱何事?”
他斬釘截鐵,下了結論,說道:“我料老匹夫此舉,無非打擊我軍士氣罷了。實際的作用卻半點也不會起到。多想無用。且待明日,遣派城北駐軍,往去北*邊打探,底細自然便會全明。”
鄧舍充滿自信的態度,感染了城頭眾軍。而事實上,他是否真的像外在表現出來的這樣信心百倍呢?沒人知道。諸人所能看到的,只有他接著繼續不疾不徐地巡視城頭。足有一個多時辰,方才緩步下城回府。
入府還沒坐穩,即急令召洪繼勛前來。
星轉斗移,王府中燈火通明。洪繼勛匆匆趕到,鄧舍與他并肩站在地圖前,指點分析。府外的街道上,巡更人打響了四更的鼓聲。北風肆虐城中,打著旋兒,拋灑起落葉與塵土。云層逐漸深重,遮掩殘月。深夜寂靜。時間在一點一點地流逝,黎明即將到來。
城樓上。
李和尚登高遠眺。雖然一夜未眠,他精神很好,一手按刀,一手捧著兜鍪,身后跟了七八個親兵,都是光著腦袋,遠遠地看去,別是一道風景。冷風吹卷他們的披風,颯颯作響。他們已經站了很久,有幾個親兵覺得腿腳都發麻,臉頰凍得通紅,鼻涕長流。但是李和尚卻好似釘子似的,一動也不動。有夜鳥掠過城樓飛去,李和尚揉了揉眼,問道:“你們看,那是甚么?”
親兵們順著他視線,望向城東。
早先的巨浪滔天已經平息,而且那巨浪本在城北,元軍東邊的大營本來很靜。但是此刻,卻像忽然有顆小石子投了進去,激起了層層的漣漪。漣漪隨即擴大,如同又一股的浪潮,片刻功夫,攪動得整個東方火光沖天,人喊馬嘶,亂成一團。
“怎么回事?”親兵們面面相覷。有人想到了一個不好的念頭,叫道:“哎呀,難道?”李和尚抓著兜鍪,轉身就走,走沒兩步,又停下來,再扭頭往東邊瞧了下,沉聲道:“速去往王府,報主公知曉!”
“怎么說?”
“城東元軍營亂,似我軍突圍不成,又重殺回城內。”
城東元軍的騷亂,沒多久,擴大成了動亂。借助他們營壘中沖天的火光,遙遙隱見一彪軍馬,打著大旗,如猛虎下山,又似惡龍出海,在一員將校的帶領下,東奔西馳,徑穿過重重的圍困,直往城下殺來。經過短暫的慌亂,元軍組織起了三二百人的騎兵,尾隨追趕。
夜色漆黑,城頭上盡管有火把映照,照不出城外三丈。護城河水悄然流淌。那彪軍馬且戰且走,奔至河邊。亂糟糟的聲音傳入城中,是他們在高叫:“快放下吊橋!開了城門。”
軍中守城法有嚴格規定,沒有主將的命令,不管遇到何等情況,城門絕對禁止開啟。守城的士卒彷徨無策。有聰明的,也都與李和尚以及他的親兵們一樣,已經猜到這支軍馬沒準兒便是續繼祖、郭從龍所帶突圍的騎兵。并且,豎在這彪軍馬最前頭的大旗,似也證明了這個推斷是正確的,上寫著:海東郭從龍。血跡斑斑,破爛不堪。也不知便在這短短的半夜間,他們經過了多少的殘酷廝殺。
護城橋與城門,都是有機關,可在城頭開放。看守機關的兩個百戶,不知該如何是好。聽見腳步聲響,李和尚大踏步地走了過來。
“將軍?”
李和尚按住城墻垛口,吩咐左右打亮火把。影影綽綽看到,來的這彪軍馬約有三四百人,就視線可見的部分,穿的全是海東鎧甲。鎧甲上邊盡是血污,有好幾個連馬都沒了,兩兩湊坐一匹。再往他們的臉上看,也一樣的沾滿血污,瞧不清楚模樣,只見到一雙雙的眼睛,充滿疲憊與見到希望時的期冀。他們高聲叫嚷:“俺們乃為郭將軍部,還不快快開了城門!”
追趕他們的那三二百元軍騎兵,咬得很緊。前頭敗卒叫城,后邊廝殺震天。
“請郭將軍出來答話。”
“郭將軍在后邊御敵!”
看守機關的兩個百戶,與李和尚說道:“將軍,看似不假。他們所穿皆我海東鎧甲。郭將軍的大旗也在此處。后邊韃子追趕,你聽那喊殺的叫聲,彼此的廝殺可都是動的真格。要不,咱們就開了城門?”
“本將已派人去請示主公。主公命令不到,城門絕不能開!”李和尚再往城下叫道,“兩軍對敵,豈能聞爾等一言,便遽開城門?有俺相識的人么?請上前答話。”
敗卒分開道路,有人叫道:“郭將軍來了!”一將從后邊馳騁奔上。四五騎打著火把,映亮了他的面容,雖然隔得遠,光線也不亮,看不大清楚,瞧那嘴臉,卻依稀就是郭從龍。駿馬長槍,挎弓負囊,他叫道:“李將軍,俺郭從龍也!”
“主公令你出城,為何周折敗回?”
“韃子狡詐!放了北*。我軍猝不及防,受了水淹。數千騎僅存剩下數百。突圍不成,只好回城。李將軍,還不快開了城門?”郭從龍回首后顧,長槍也跟著向后一指,叫道,“韃子大軍即快來到,再不開門,便這數百人也保不住了!”
“續平章哪里去了?”
“戰死陣中。”
李和尚凝神觀瞧,隔了太遠,實在不能把郭從龍看的清楚,他疑惑問道:“你的嗓音,怎會變得如此沙啞?”郭從龍大叫道:“喊殺一夜!豈能不啞?李將軍,你還磨蹭些甚么?數百袍澤,血海尸山地殺過了韃子營地,好容易回來城下,你便就眼睜睜看著他們死在面前么?”
“郭將軍亦知軍法。不得主公令,城門難開。”
“李和尚!你,……。”郭從龍惱怒異常,好懸一口血沒吐出來,他像是想要痛罵幾句,又忍了住,只道,“如此,便快去請主公來。”撥馬兜走,又往后陣廝殺處奔去,未及近前,一只冷箭射來,正中胸前,大叫一聲,栽倒馬下。敗卒諸軍發一聲喊,奮力向前,把他搶了回來。百十人同聲高叫:“郭將軍受了傷!”城頭百戶驚惶,問李和尚,道:“將軍?”
“怎么?”
“郭將軍乃主公愛將。若陣亡城下。你們怕逃不了見死不救的罪名。亦然難逃一死。開了城門吧?”
李和尚握緊了拳頭。他以一個非上馬賊系統出身的雜牌,能如今得到鄧舍的信任,成為嫡系。靠的并非出眾的計謀,而是他的忠誠與敢死。他自知在鄧舍心目中的地位,與郭從龍這樣的新秀相比,怕是遠不能及。
如果郭從龍真的死在城下,鄧舍或許不會因此便罪責殺他,畢竟他這是在嚴格的遵守守城軍法,細說起來并無過錯。但是,卻定然難免便會如那陸千十二一般。以后要想再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怕也就是難上加難了。
——因為陸千十二的緣故,左車兒陣亡。自此,陸千十二便從未曾再有過獲得重任的機會,等于被打入了冷宮。盡管他現在仍為五衙之一的度遼軍主將,但軍中已有傳言,鄧舍遲早會把他調走。
就這,陸千十二還是上馬賊的老人,交情遍布軍中。有個哥哥陸千五,更掌握著神機營。不可謂不勢大權重。然而伴君如伴虎,一旦引起鄧舍的不滿,結果就是如此。何況他李和尚?他絕對不想落得這般下場。
李和尚要等鄧舍命令的堅持,有了稍微的改變,猶豫不決。
元軍的大隊已然出現在了城外。前邊叫城的敗卒,不少滾落下馬,跪地乞求。有因絕望而俯首號哭的。好些人舉著郭從龍的身體,亂叫亂嚷。郭從龍緊閉雙眼,箭插在胸,動也不動,不知是死是活。
敗卒們都道:“小人等自從軍起,這條命便算賣給燕王殿下了。今日雖然陷入敵圍,中了韃子的奸計,死不足惜!但是,郭將軍是為我海東棟梁,勇猛的威名,響徹敵國。怎么能就此死在城下?怎么能就此死在自家人的眼前?李將軍!求你開了城門吧。”
李和尚默然,道:“你們后有追兵,城門若開,則韃子勢必趁機奪城。”
敗卒里有幾個小校,昂首躍身,叫道:“李將軍的難處,俺們盡知了。但請打開城門,送郭將軍入城。后邊韃子的追兵,自有小人等廝殺阻截。即便盡數戰死城下,也絕不會叫韃子過了護城河半步!這樣可行么?”
實在沒想到,郭從龍得軍卒之心,竟至于斯!士卒們寧愿自己死,也要送了他入城。李和尚感動,說道:“城門雖難開,看在你們忠心救主的份兒上,本將可放下吊籃。拉了郭將軍上城就是。”
“護城橋不放,怎么過河?”
“游過來。”
“郭將軍負有重傷,怎能見水?也請放下吊橋!且拉起吊籃,懸掛半空,韃子大軍快到,其中頗有射雕者,如果僥幸射中繩索,掉下來怎么辦?李將軍!無論如何,也請要打開城門。”敗卒們執意要求,要李和尚打開城門。
看守機關的兩個百戶,看見郭從龍胸前中創處流出來的鮮血,已經幾乎染紅了半身的鎧甲。他們六神無主,道:“將軍。敗卒護主心切,講的也有道理。韃子大軍雖然將至,但是有他們在外阻擋,一時半刻還是不會有危險的。便請依從了他們罷!”
李和尚的一個親兵,急匆匆城頭下趕上來,奔至他的身邊,低聲耳語兩句。李和尚道:“傳令!拉起吊橋,開啟城門。”城門外,敗卒無不喜形于色,歡聲雷動。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