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宦海風云記小說>宦海風云記最新章節列表 >宦海風云記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宦海風云記-0472林付書記的運氣
更新時間:2011-10-12  作者: 溫嶺閑人   本書關鍵詞: 官場沉浮 | 常寧 | 懷舊 | 斗計 | 變遷 | 改革 | 魔咒 | 漂泊扇子 | 溫嶺閑人 | 宦海風云記 
正文如下:
正文0472林付書記的運氣

宦海風云記正文0472林付書記的運氣

常寧看看手表,離午飯時間還早,剛想躺著睡一會,就傳來了敲門聲。(_泡&書&吧)

隨著一聲“請進”,推門而進的是縣委付書記林正道,和縣委辦主任李效侖,及付縣長孫正邦。

林正道五十不到,是銅山縣人,但在萬錦縣工作二十余年了,是老資格的黨務工作者,常寧來了以后,只是報到那天見過一面,還沒說上話呢,當下不敢怠慢,請三人坐下,習慣地給每個人分了一支香煙。

李效侖率先問道:“常書記,剛才我看見萬川縣的李書記,帶著他們劉縣長找你,你沒有答應他們吧?”

常寧有些莫名其妙,這個李效侖,沒頭沒腦的,“三位,你們說什么呀,李書記和我在中央黨校待了半年,也算是老同學了,乘著開會,帶劉縣長過來認識一下而已,我能答應他什么,連拉我喝酒,我都沒答應呢。”

李效侖看看林正道和孫正邦,長松了一口氣后說道:“還好,還好,都怪我,沒有及時向常書記匯報這事,幸虧現在還沒有答應他們。”

“呵呵,效侖,到底是什么事啊,看把你們三個緊張的。”

林正道就著凳子往常寧身前靠了靠,接過孫正邦遞來的一張地圖,攤在了床上。

“常書記,你剛來,可能有所不知,李書記和劉縣長找你,一定是為了錦川河的水。”

“這是錦川河流域圖,錦川河發源于我的老家銅山縣,最后匯入錦江河,全長三百七十多公里,主要分成兩部分,上游在銅山縣境內,基本上是四季有水,而下游部分,就是我們和萬川縣的縣界,每年有六個月屬于枯水期,其中的陽歷十一月十二月及翌年一月,錦川河基本上是斷流狀況。”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我們和萬川兩縣境內的所有大小河流,都是錦川河的支流,錦川河斷流,說明這些支流基本上沒有水,這就是旱季,根據兩縣縣志記載,一百年來,除了有六年,其余是年年如此。”

“所以,每年的國慶節后,兩縣都要為旱季的用水發愁,未雨稠繆,蓄水救急,我們萬錦縣的有利條件,是有一個和錦川河相連的千頃湖,其所擁水量,足以支持我們全縣的生活和生產用水,而萬川縣卻受地理條件限制,地形普遍高于河床,每到旱季,他們只能望而興嘆。”

“九年前,為保證萬川縣在枯水季的用水,在當時地委領導的主持下,兩縣簽訂了一個為期七年的供水協議,每年由我們萬錦縣向萬川縣供水一千萬立方米,萬川縣則出錢支援我們縣財政,從十萬元開始,每年遞增五萬元,但是,這個協議在前年就到期了,去年的供水就出現了很大的糾紛,因為我們自己用水不足,只供應對方六百萬立方米,而萬川縣只支付了十五萬元。”

“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秋冬季節的枯水期來得早,所以,李書記和劉縣長找我們,是想提前和們敲定今年的供水計劃。”

常寧聽了林正道的話,瞧著地圖默不作聲,然后,慢慢的意味深長的笑起來。

“三位,說說你們的意見吧。”

林正道等三人互相看了看,都是不敢輕易開口,因為常寧笑得有些怪,他們吃不準一把手的真實法,便職業性的小心謹慎起來,千錯萬錯,不可在領導面前犯錯。

“哎,不說話,我就當你們放棄自己建議權了,以后別放馬后炮啊。”

常寧發覺這個林正道城府極深,而且對自己的戒意也很濃,便先拿話套住他,放棄建議權,等于是放棄自己應負的責任,真要出了事,你這個三把手即使不吐一字,也決脫不了干糸。

“常書記,去年萬錦縣遭遇了近十年來最大的干旱,我們因為供應了萬川縣六百萬立方米的水,而弄得自己最后差點沒水抗旱,老百姓怨聲載道,高書記,高書記就是因為這件事,而提前辦了退休手續。”

高書記是常寧的前任,常寧來之前,他就辦了手續走人了,根本沒見著人影,要不是李效侖提起,常寧還以為他是正常退休的,心道,這個李效侖也有些小心思,這么重要的情況,為什么不早點介紹。

“我認為,今年我們應該拒絕萬川縣的供水要求。”

孫正邦說得嚴肅認真,讓常寧心里一怔。

“正邦同志,為什么要拒絕呢?難道就因為他們去年只付了十五萬元錢嗎?”

常寧盯著孫正邦,對他的直截了當很是欣賞,他是管農業的,說出來的意見更有份量。

“常書記,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告,今年的旱情會比去年更嚴重,按去年的存水量估算,我們的千頃湖除了保障我縣的生活和生產用水,頂多能供應萬川縣三四百萬立方米,真要是給了他們,千頃湖就要底朝天了,何況這幾年萬川縣工農業生產發展得比較快,生活生產用水消耗也很大,據我所知,他們去缺水一千五百萬立方米,今年至少缺水在一千八百萬立方米以上,我們多余的那點水,對他們來說,等于是杯水車薪。”

常寧聽了不置可否,孫正邦的意見應該是符合實際的,李效侖不了解情況,說了也是白說,而他最期待的林正道,卻緊閉著嘴巴。

在山岙村的時候,商洛提醒過他,比起張福林那個草包,林正道這個有能力卻又不得志的三把手,才是他應該重點關注的人。

華夏的體制,縣級三把手是個最奇妙的職務,一把手掌握全局,二把手主管行政和經濟,三把手的分工是黨務和黨的建設,用常寧的話說,是個不用費力而只需動動嘴皮子的職位,他工作在在一二把手的陰影下,平時不顯山不露水,但卻是相對最不穩定的職務,因為他要隨時防備著其他常委的取代和超越。

據商洛說,林正道少年得志,出道很早,三十三歲就成為錦江地區最年輕的縣委常委,先當縣委辦主任,再當統戰部長,三十八歲就成了縣委付書記,仕途被大家一致看好。

可是就從那時開始,他的進步忽然停滯不前了,一九八零年,萬錦縣領導班子大換血,一二把手雙雙調離,林正道這個三把手正在省黨校脫產學習,沒趕到點上,一九八二年,二把手縣長腦溢血沒了,按理該輪到他往上挪一步了,可當時有位萬錦籍的省委常委說了句,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嘛,縣長得讓懂經濟的人干,得,他還是老三,挨到一九八四年,那位“懂經濟的”縣長,被另一位省領導看中了,一拍屁股高升到省里去了,縣長位置空出來了,不想又被當時的常務付縣長超越過去,林正道還是原地踏步,接著便是今年的縣級換屆選舉,一把手退休,二把手要外調,林正道受人指點,跑了幾趟地委,可不成想,上面整出一個跨省干部交流試點,一把手早就內定了,剩下的縣長職位,卻活生生的被張福林搶了去。

運氣啊,還有關糸,恃才傲物的林正道什么也沒有,心里那個郁悶可想而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今年是他在萬錦縣當縣委付書記的第十個年頭,當年的省委組織部重點培養對象,已經快要日落西山了,四十八歲,按照現行的干部四化標準,在縣委付書記的位置上往上升,基本上屬于老大難了。

常寧把李效侖和孫正邦打發走,只留下了林正道一個人。

“林付書記,不管怎么說,你都是我的前輩,以后在一起搭班子,我就全靠你支持了。”

常寧客氣著,主動為林正道點上香煙。

林正道機械地微笑著,有些含蓄,又有些苦澀。

“常書記,配合支持你的工作,我責無旁貸,正道雖然能力有限,但定當竭盡所能。”

常寧為自己也點上一支煙,吸了幾口笑道:“林付書記有點言不由衷了吧。”

林正道怔了一下,他以為常寧在責備他,剛才討論向萬川縣供水的事情上,他沒有發表意見,“常書記,如果不向萬川縣供水,縣財政的收入會少一塊,干部們就會罵娘,別看才十幾萬,二三十萬的,對一個財政預算才三百萬的萬錦縣來說,不是小數目了,如果向萬川縣供水,一旦造成自己生活生產用水不足,老百姓就會罵娘……常書記你是知道,萬錦縣的老百姓,可不是一般的老百姓,作為革命老區,這里有的老百姓,是能通天的……總之,這事難辦啊。”

常寧微微一笑,林正道不是一個沉默寡言之人么。

“林付書記,我留你下來,不是要談工作,而是要談你個人的事。”

“哦?”林正道又一次怔住了,“常書記,你,你有什么事嗎?”

常寧笑著問道:“我先問問林付書記,你對我了解嗎?”

林正道沉吟了一下,“不瞞常書記,你來了以后,我是了解過你。”

“呵呵,說說看,言者無罪,說哪兒扔哪兒。”

林正道不知道常寧要干什么,既然話說到這份上了,他也不好再矜持了。

“……總之,常書記你不是靠關糸坐火箭上來的,你主要是靠自己努力干上來的,如果不是受年齡和資歷限制,憑你在青陽市誕生過程中的作用,你甚至可以象那個孫華洋一樣,連升兩級而一舉升到付廳級的位置上。”

常寧望著林正道,笑而不語。

“哦,對了,你還有一個外號,鐵口神算小半仙,當地人背后都叫你小半仙。”

林正道說著笑了起來,常寧聽著,也跟著笑了。

“林付書記,現在,我小半仙來說說你的運氣問題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