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宦海風云記小說>宦海風云記最新章節列表 >宦海風云記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宦海風云記-0921進京赴會
更新時間:2012-04-10  作者: 溫嶺閑人   本書關鍵詞: 官場沉浮 | 常寧 | 懷舊 | 斗計 | 變遷 | 改革 | 魔咒 | 漂泊扇子 | 溫嶺閑人 | 宦海風云記 
正文如下:
正文0921進京赴會

宦海風云記正文0921進京赴會

喜歡《宦海風云記》可以或通過下方的按鈕分享給更多書友。

常寧的日子過得逍遙自在,在基本掌控了市委市府兩套班子的話語權以后,其“甩手掌柜”的本色暴露更加的徹底。..牛☆小說閱讀網

對此,省委主要領導之間,也達成了某種默契,在提到錦江工作的時候,省委書記李瑋青也是以肯定歸多,至于省長陳海林,仿佛錦江市不在他的管轄范圍似的,每每的三緘其口,當成了自己講話的“禁區”。

這種局面,就是在省委付書記吳天明上調京城以后,也沒有什么改變。

吳天明是這年的八月底離開西江省的,他的新崗位是水利部黨組書記兼付部長,實際主持水利部的全面工作。

用常寧的話說,水利部是個危險部,每年大大小小的自然災害,就是懸在水利部長頭上的一顆顆地雷,不知道什么時候炸了,會把自己炸得粉身碎骨,遺臭萬年,他心里偷想,要是把自己調到水利部,還不如回家賣紅薯,打死也不去。

當然,這話只能在心里說說,不能放在嘴邊跑火車,更不能對吳天明說,小老頭也不容易啊。

小老頭挺高興的,精神煥發,滿面紅光,臨走那天,常寧一直陪著他,因為他要去京城參加全國扶貧工作會議,正好同路。

京城的八月,正是一年最熱的時候,一下飛機,熱浪便撲面有來。

來接吳天明和常寧的,還是寧瑞豐的警衛秘書余振夫,兩人同乘一車去寧家,因為吳天明有個規矩,每次回京,他總是先去拜見老爺子,然后才回自己的家。

常寧自覺的坐到駕駛座上,把后排留給了吳天明和余振夫,多次來過京城了,回家的路他還是記得的。

紅旗轎車在柏油路上平穩前往,后排的兩位老友,說著一些常寧不大能懂的話,什么京城的氣候之類的,只有一點常寧明白,他們口中的氣候,一定不是這八月酷署的高溫。

余振夫拍拍駕駛座的椅背,笑著問道:“小常,你怎么樣?”

常寧笑著說道:“余叔叔,京城太熱了,我們錦江涼快著呢,山高皇帝遠,是個逍遙自在的好地方,可惜,我爺爺和您無福消受啊。”

“行,情緒一如既往,看樣子你混得不錯。”余振夫微笑道。

聽到這個混字,常寧沒來得及笑,倒先把吳天明給逗樂了。△小說閱讀網

“老余,你這個混字用得恰如其分,小常這官啊,當得比我自在,我這革命幾十年的老家伙,越活越回去嘍。”

余振夫說道:“我看也是,老爺子就說過,論當官的境界來說,小常是很高的。”

常寧好奇的問道:“余叔叔,這話是什么意思?”

“哈哈,老爺子說你是仙人當官,什么都看得明白,又什么都不去做。”

“唉,原來是貶義詞啊。”常寧嘆息著。

吳天明笑著說道:“老余啊,小常只是舉重若輕而已,他參透了當領導的秘訣,只管人不管事,手下有一批能干事的人,成績擺在那里,讓李瑋青和陳海林挑不出什么毛病來。”

這話不假,錦江市五百三十七人口,農村人口就有四百六十余萬,在眾多的農村人口中,按國家人年均純收入兩百元的貧困線標準,原來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貧困人口,現在這個數字已降到百分之二十一,繼萬錦縣之一,又有四個縣先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以前錦江市九縣兩區,有七個縣的財政要靠國家補貼,現在也降到了三個,至于市財政收支,今年上半年有了節余,預計到年底,錦江市可以一舉結束年年靠國家補貼支援的歷史。

成績是貨真價實的,國家扶貧辦和省扶貧辦派出了三十多人的聯合檢查組,還有二十多位記者隨行,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對錦江進行了嚴格的驗收,先后走訪八十一個鄉鎮,六百三十三個村的七千兩百四十三家農戶,隨機驗查,合格率為百分之九十九點三。

錦江市通過了檢查,并被評為全國扶貧工作十大先進地市一,名列三甲,錦江市出名了,這也有了讓常寧參加全國扶貧工作會議的資格。

這次全國扶貧工作會議,參加的對象是各省市自治區一把手和各地市一把手,常寧應該是為數不多的幾個二把手中的一個,而且還是國家扶貧辦特別點名指定的,還要在會上作專題發言,到時候,會是全體政治局成員出席,這份榮譽,不是僅憑運氣就能得到的。

常寧參加會議的報到地點,正好在京西賓館,這里和寧家住的南苑僅幾分鐘的路程,常寧在京西賓館下了車,先去會務處報到。

賓館的大廳里,幾乎人滿為患,原來,參加此次會議的人,除了各省市自治區一把手和地市一把手,還有各部委負責人、各省主管農業的付省長、各省民政廳廳長、各省扶貧辦的正付主任、部分全國扶貧集進集體和個人代表,如此算來,差不多是個千人規模的的大會了,難怪連遠離人民大會堂的京西賓館,都住滿了前來參加會議的人。

常寧可不想在這里湊熱鬧,毫不客氣的朝人堆擠了進去,周圍都是些半老頭子,對他這個年輕人只有相讓的份,找到掛著“東南區報到處”的牌子,很快就辦妥了報到手續。

以前的開會不比現在,現在是不論會議規格,只要進京,必冠以“某某省代表團”的牌子,人模狗樣的,九十年代那會,象常寧這樣膽子大的,可以獨來獨往,自由活動。

辦完報到手續就開溜,常寧出了京西賓館,就該回家看望老爺子老太太了。

只有老人的家,總是那么的安靜,警衛陪著常寧到了客廳門口,伸手示意一下后,自己便停在了門外。

偌大的客廳里,只有寧瑞豐和喬含湘兩人,吳天明應該是回去了。

老兩口并肩坐在沙發上,一人手拿一拐,看著電視,但常寧知道,他們顯然在等待自己。

常寧看著爺爺和側影,忽地不禁鼻子一酸,歲月無情,曾經的黨內元老,開國元勛,也避免不了孤獨和寂寞,蒼老的背影,讓人心生無限的慨嘆。

“我回來了。”

常寧喊了一聲,很快的站在兩位老人面前,獻上孩童般的笑臉。

寧瑞豐一動不動,臉上滿是微笑,看氣色,比上次好多了。

“傻小子,你還知道這是你的家啊。”

喬含湘嘮叨一句,伸手在常寧屁股上拍了一下,把他拉到了沙發上。

常寧坐在老兩口中間,一手一個摟住,嘴上忙不迭的討好起來。

“爺爺,奶奶,我知道你們想我,我在錦江也是天天想您二老呀,好幾次做夢,我還夢見奶奶往我碗里夾紅燒肉呢。”

“呵呵,盡撿好聽的說,嗯,又胖了好多,象個大人了。”喬含湘捏了捏常寧的臉腮,笑著說道。

常寧笑道:“那是,我都三十歲了,早就是大人了。”

“你想吃紅燒肉?”喬含湘問道。

“想,越肥越好。”

“你等著,我讓他們燒去。”

喬含湘站起來,緩緩的離開了客廳。

寧瑞豐含笑看著常寧。

常寧也凝視著寧瑞豐。

不知從何時開始,祖孫倆見面,都會先用目光交流一番,老人是深沉的,常寧也學會了深沉。

“紅燒肉么,不能太肥了。”

“我小時候太瘦,現在就當彌補了。”

“千金難買老來瘦嘛。”

“那是說您,我又不老。”

“別人都說你人不老,但心老,老到的老。”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

“唔……最近讀書了嗎?”

“嘿嘿,哪壺不開提那壺,只讀了一本小冊子。”

“讀懂了嗎?”

“讀了三遍,這是我有生以來讀得最認真的書,但是還是沒有完全讀懂。”

“哦,什么書,能引起你小半仙這么重視?”

“《問題和思考》,您的大作。”

“大作稱不上,只是對自己十多年來的思想認識,作了一番自我總結而已,有經驗,也有教訓。”

“您寫得很沉重,心重,筆也重。”

“是嗎……當然,人總是這樣,自我批評總是很沉重的。”

“其實您并沒有錯,您過于的自責了。”

“具體說說。”

“您對國情看得很透徹,您肯定了商品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大方向,您更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是有一點我不敢苛同。”

“哪一點?”

“您提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調節為輔,我認為,應該把二者調換一下。”

“這么說,你認為即使以市場經濟為主,政府的干預和調節也是必不可少的嘍。”

“是的,事實如此,國情如此,國內的事大都這樣,管得太多會死,那就不是改革開放,但不管就會亂套,最好的經也會念歪了,少管善管甚至不管才是上策,但必須要管。”

“呵呵,我是紙上談兵,教條主義多一些,你是實踐者,實用主義多一點,但我們還是有共同點嘛。”

寧瑞豐終于笑了。

常寧挽住寧瑞豐的胳膊,笑嘻嘻的說道:“來而不往非禮也,您的大作我是認真拜讀過了,現在,您也得幫幫我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