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都市奇人錄小說>都市奇人錄最新章節列表 >都市奇人錄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都市奇人錄-第109 考證
更新時間:2011-06-03  作者: 杏林春暖   本書關鍵詞: 都市 | 都市生活 | 都市奇人錄 | 杏林春暖 | 杏林春暖 | 都市奇人錄 
正文如下:
該來的總要來,單清也不例外。第二天的審核時間終于到了。

黃處長說道:“前三位同學的表現非常好,現在就剩兩位了,我相信好戲都在后頭,接下來的同學一定會表現更出色。我話不多說了,開始吧。”

單清說道:“我不像前幾位同學那樣是中醫世家,家學淵源流傳,基礎深厚,我這種科班出身的,只能從頭學了,翻書查書,從書中探求中醫的奧秘。我最近一段時間,仔細考證了一下中藥方面的資料,果然發現了不少問題。”

單清說道:“芍藥這味藥,在神農本草經記載:味苦平。

主邪氣腹痛,除血痹,破堅積寒熱,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氣,生川谷及丘陵。而現在芍藥被分成了赤芍和白芍。

“白芍藥氣味酸平。元明諸家相沿為酸寒收斂之品,凡里虛下利者,多用之以收斂。

赤芍多用于活血,化瘀,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白芍、赤芍各為一種,白補赤瀉,白收赤散,白寒赤溫,白入氣分,赤入血分。赤芍秉少陰厥陰之氣,白芍秉厥陰之氣。

從藥性來看,赤芍更接近于神農本草經的記載,而白芍的性質甚至跟赤芍的藥性相反。

單清說道:”我看到這里,為什么一個物種成為兩種效用很不相同的中藥,實在不可思議,讓人匪夷所思。然后繼續查資料。”

“初步的實地考察和科學研究表明,現代白芍(杭白芍、亳白芍、川白芍)是長江流域長期藥用栽培馴化野生芍藥的產物,其遺傳分化后的特征不僅不同于野生芍藥(赤芍),而且也不同于觀賞的花卉芍藥。就花的表征而言,野生芍藥花瓣是白色、單瓣,雄蕊絕不瓣化,藥用栽培的芍藥,花瓣基本上是紅色(可能是從野生芍藥中極少數粉色個體選育而成)、單瓣。就根部特征而言,赤芍為主根型,淀粉粒少而草酸鈣結晶多,芍藥苷含量一般在3以上,具有抗凝血、抑制血小板和紅細胞聚集作用,白芍為主根型,淀粉粒極多而草酸鈣結晶殊少(去皮故色白,水煮則淀粉粒糊化),芍藥苷含量一般在3以下,抗凝血、抑制血小板和紅細胞聚集作用不明顯。,《中國植物志》和《世界衛生組織藥用植物選編》把芍藥根(野生)說成是“白芍”,這種指赤為白的錯誤,應當及早改正。還有,不少中藥著作所附赤、白芍照片皆是觀賞芍藥,亦需改進。還應當著重指出,來源于野生芍藥的赤芍占商品藥材的80以上,并以內蒙古的多倫赤芍(野生、單瓣、白花的芍藥)為地道。川赤芍Paeoniaveitchi只占很小的比重,使用范圍不大,雖帶“川”字,并不表明其為赤芍的“地道藥材”。以上兩書只提川赤芍為赤芍,明顯地以偏賅全。”

旁邊的教授說道:“乖乖,你查資料好細啊,這都讓你找出來了。”

單清接著說道:“還沒完呢,我還沒說到重點。芍藥歷史的復雜性表現在古方(漢代張仲景的芍藥甘草湯、桂枝湯、黃芩湯等)中的“芍藥”已經名存實亡,沒有一個現在的中藥方還用芍藥之名,但究竟該用赤芍還是白芍,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還有,一些古方中的“白芍藥”“赤芍藥”并不等同于現代的赤、白芍,同樣存在如何對應的難題。現代中藥白芍(藥用栽培芍藥)的生產是明末清初以后的事情。花卉史稱,觀賞芍藥的栽培始于魏晉而盛于唐宋,顯而易見,張仲景時代沒有現代白芍,其所創制的含芍藥的方劑拿到現代來應用均宜以赤芍當之。唐宋元明的千余年間是“白芍藥”和“赤芍藥”的混沌階段。由此可見,古代醫藥學家提到“白芍藥”,如果是開白花的野生芍藥那就是現代的赤芍;如果是花卉芍藥,其花豈止白色和紅色(宋代三部《芍藥譜》記載花卉芍藥品種多達三十余種)。所謂“根之赤白,隨花之色也”是脫離實際的,歷史發展的結局給此說開了一個很大的玩笑,也嘲弄了現代自以為是、不懂赤芍和白芍的人:赤芍開花竟然潔白無瑕,而白芍卻開的是鮮艷的紅花。”

顧飛緩緩說道:“那這樣豈不是說,我們現在用的白芍根本不是以前的芍藥了?”

單清點頭道:“現在芍藥問題上有很多爭論,很多時候都是赤芍和白芍不分,亂用。”

顧飛道:“從你查的資料來看,在對比一下神農本草經對芍藥的描述,傷寒論中的芍藥確實應該是赤芍。這樣的話,樂子可大了。多少年,大家一提到桂枝湯,里面的芍藥都用的是白芍。這樣來說,我們豈不是連基本的藥性都搞錯了?”

單清道:“桂枝湯,后來人的解釋芍藥的功用是調和營衛,益陰斂營。桂、芍相合,一治衛強,一治營弱,合則調和營衛,是相須為用。但是如果是赤芍的話,這個說法就要慎重考慮了。赤芍可跟白芍的收斂之性不同。如果傷寒論里的芍藥是赤芍的話,就要重新思考方義了。很多現在認為的理論都要推翻。”

顧飛道:“傷寒論,張仲景醫圣只是給了你方子,對方子的理解都是后人總結的,所以后人對傷寒論的理解不能當成真理。桂枝湯里如果芍藥是赤芍的話,那么就不能單純的理解為調和營衛了。”

單清說道:“從這次發現以后,我認為類似的問題,肯定還會有許多,最好詳細調查,弄清楚,因為好幾千的東西了,不做考證的話,很容易混淆,以訛傳訛,所以我認為中醫的考證工作還是很重要的。”

旁邊的教授都豎起大拇指:“就你說的這個問題,我們平時都沒注意,隨便就用了,用了一輩子可能還不知道用錯了,中醫傳承了幾千年,太久遠了,很多細節上的東西都出現了問題,中醫考證確實是一門必須功課,謝謝這位同學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東西。”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