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一個人的抗日Ⅱ小說>一個人的抗日Ⅱ最新章節列表 >一個人的抗日Ⅱ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一個人的抗日Ⅱ-第三百八十四章 印度核計劃
更新時間:2012-07-31  作者: 樣樣稀松   本書關鍵詞: 軍事 | 抗戰烽火 | 樣樣稀松 | 一個人的抗日Ⅱ 
正文如下:
第三百八十四章印度核計劃

第三百八十四章印度核計劃

前車之鑒不遠,中國已經擁有了核武器,敢和蘇聯叫板,而這離不開蘇聯的援助。在現實的國際政治中,沒有永久的朋友,印度現在和蘇聯走得很近,也是基于自身的利益,焉知以后不會和蘇聯因為利益而翻臉。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核計劃必然要刺激巴基斯坦,引起南亞新一輪的軍備競賽,而印度和巴基斯坦離蘇聯都太近了。

印度真實的核計劃到底是什么樣呢,已經發展到了何種程度呢?實際上連黃歷也不知道,所謂的印度核武計劃不過是他基于后世的結果,加上情報部門的偵察,在一些似是而非的證據下給予印度適時的政治打擊。而印度的核武計劃其實才剛剛開頭,在偷偷摸摸的情況下發展很緩慢,很多關鍵性的技術問題不敢請求外國的幫助,只能自己死摳。

一直以來,印度都在追求和自身領土面積和歷史文明古國身份相匹配的國際地位。成為聯合國安理會這個世界最具影響力、最具權威機構的成員也就一直是印度一個強烈的愿求。

但由于歷史的原因,一九四五年安理會組建之時印度還不是一個的國家(此后其成員沒有改變)。印度將加入的唯一希望寄托在丘吉爾政府上。不過后者強烈反對印度的加入。更讓印度感到不可理解的是與自己面積、人口和經濟發展狀況相似的中國卻順利地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安理會組建之時,世界上還沒有核武器。不過隨后這些成員國都擁有了自己的核武器。而有核的北京新中國政府取代無核的臺灣早晚是大勢所趨,不過是時間問題而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就是核俱樂部成員的既成事實將被牢牢確定下來,這極大地刺激了印度政府。

印度前任武器計劃負責人拉賈.拉曼納在評論中就強調,印度強烈地希望被世界認知為一個強國。這在核計劃中起到的作用甚至比軍事和嚇阻需求更重要。對于印度人來說,他們認為不是討論是否應該制造核彈,如何制造才是重要問題。在印度人心目中,擁有核武器,這是一個證明他們古老歷史的聲望問題。同時,作為印度的科學家,他們很渴望向那些曾經忽視他們的西方對手展示他們也可以制造出核彈。

核計劃似乎成了印度大國情節的一個宣泄點,重返大國集團的一個工具和手段。不過這只是一廂情愿。事實證明衡量大國的關鍵標準不在是否擁有核武器,而在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民素質的水平。

印度號稱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不過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這個所謂最大民主國家的核計劃決策竟然只是一小部分人做出的。實際上,整個決策過程沒有公眾或立法部門的參與或監督。印度核計劃從一開始就只對總理辦公室開放。只有總理本人和一小部分他選出來或任命的人才在計劃發展過程中有發言權。這就直接導致印度核計劃的道路充滿著“隨意性”。不過印度有一群執著的科研人員,他們才是印度核計劃的中堅。

一九四七年八月,印度。為了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釷資源,尼赫魯總理發起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兩用三階段的核計劃。計劃的主要目的就是生產出廉價的電。不過研發一整套電力生產系統也就不可避免地讓印度獲取到了核武器制造技術。

一九四八年,印度原子能機構成立。尼赫魯總理宣布:“我們發展核能不是為了戰爭。該計劃的目的是和平的。當然如果形勢所逼,我們也決不會多愁善感,會毫不猶豫地使用它。”尼赫魯這段帶有復雜情感的演講預示出今后十年他的核政策。尼赫魯在國際政策中有著十分卓越的成就,建立了不結盟運動并發起了核裁軍。然而,他拒絕了在其他國家保有核武器的前提下銷毀自己國家的核武器,并支持提升印度武器潛能的計劃。

一九五四年,印度開始了核武器研制。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印度一直都鼓勵自給政策,是世界上最自給的大經濟體。印度核計劃也是這樣,沒有進口任何核燃料。由于國內鈾資源有限,但釷資源很豐富(增殖反應堆一種潛在的燃料),因此印度核計劃從一開始就很重視增殖反應堆燃料循環的研究。增殖反應堆需要高濃縮裂變材料來作為反應堆的燃料(要么是高濃縮鈾或高濃縮钚)。這就為钚分離能力的研發提供了一個和平的解釋。不過印度首個燃料再處理工廠建立的主要動因應該還是核武器獲取。

六十年代早期,印度對中國的擔憂開始加重。從一九五九年開始,印中之間的邊境局勢開始日漸緊張。一九六二年初,雙方在邊境地區大量屯兵。此時,印度已經知道了中國的核計劃,這極大地刺激了印度核計劃的發展。一九六二年年底的中印邊境戰爭中印度敗北,這讓印度感到十分恥辱。印度開始秘密地展開了追趕中國核計劃的計劃。

隨后,尼赫魯去世,接任總理的夏斯特里是一位甘地主義者,強烈地反對核武器計劃。但巴巴博士一意孤行,并對當時政府施加了更大的政治壓力。不過印度當時主要的核設施還處于發展階段,有很多困難。核反應堆在進入臨界狀態后操作還不規律。印度還不能提供達到純度要求的燃燒棒。所以,印度在幾年時間里只生產出了很少量的钚。直到一九六九年才獲取到了供應一枚核裝置所需要的钚。

可以說,南洋聯邦披露的消息令印度的核計劃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此時,印度人正在著手建設脈沖快速反應堆,有了這個試驗平臺,印度科研人員就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快速裂變和快速中子的物理性質,加速核武器的研究計劃。

突如其來的飛刀令印度政府手忙腳亂,盡管其一再否認,但不透明的核研究無法解除國際社會的懷疑,反而是越描越黑。要求印度公開其核計劃的所有文件的國際呼聲越來越高,蘇聯為了撇清嫌疑,對印度的軍援變得拖沓暖昧起來。

就地停火,意味著克什米爾落入了巴基斯坦手中,克什米爾百分之八十的伊斯蘭教徒,使得全民投票的結果用腳想都能知道結果。也就是說,等到聯合國應巴基斯坦的要求介入,印度就失去重新奪回克什米爾印控區的機會。失去了克什米爾,英迪拉甘地知道自己面臨的將是什么結局。

由于戰爭的失敗,印度國內騷亂已經露出了苗頭,雖然英迪拉甘地力圖控制全印度的媒體,但反對派并不甘休,他們通過私印的小報繼續攻擊英迪拉甘地,攻擊她強硬的對外政策,攻擊她實行變相的獨裁,攻擊她在大選中舞弊等等。

如果就此屈服,這顯然不是英迪拉甘地的性格和作風,她還要作最后一次軍事上的努力,打開通向克什米爾的道路,哪怕不能恢復到戰前印度所能控制的區域,也要將解決克什米爾問題的企圖暫時破滅。只要克什米爾的地位懸而未決,以后就總有收復的機會。

陸陸續續集中到西巴的印軍已經拼湊了十二個師加四個旅,全面進攻力有未逮,重點進攻則可勝任。但印軍參謀部最為擔心的不是地面部隊的人數,而是如何從南巴聯軍手中奪回制空權。前期的戰敗已經證明,空中力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南巴聯軍空地一體的打擊很難抵擋。

而印度空軍在西巴遭到了很大的損失,原來擁有飛機六百二十五架,如今已經降至四百一十二架。即便加上戰爭期間蘇聯援助的飛機,總數也就在五百架左右。反觀巴基斯坦,戰前全部飛機有三百八十五架,戰斗中也有不小的損失,但南洋聯邦的及時援助,以及伊斯蘭國家的租借,使其得到了有效的補充,戰機數量已經超過了戰前。再加上南洋聯邦援巴空軍,在總體數量上,印巴兩國的戰機現在基本持平。

當然,這只是在數量上的比較。若從戰斗力衡量的話,借助于預警飛機和地面預警雷達、地對空導彈,以及飛行員的素質,南巴聯合空軍是占據優勢的。

英迪拉的命令給印度軍方造成了很大的壓力,為了趕在亞共體援軍到來之前攻入克什米爾,印度軍方攪盡腦汁,終于制定出了一個聲東擊西的作戰計劃。

這個作戰計劃將付出不小的代價,可如果真能使克什米爾的歸屬問題依然處于有爭議的范圍,這個代價從印度人看來還是值得的。只要攻入克什米爾,哪怕只占據一小塊地方,巴基斯坦所準備的撤兵,將其交予聯合國部隊暫時看管的設想便會無法實施。只要達到這個目的,印度就準備立刻宣布單方面停火,在西巴維持這樣的局面。

至于東巴,即使印度現在撤離,由印度訓練并裝備的孟加拉民兵應該也能對付殘存的巴軍,東巴的已經無法改變。

(第三中文)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