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宋起波斯灣小說>宋起波斯灣最新章節列表 >宋起波斯灣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宋起波斯灣-123章 大宋羽林軍
更新時間:2011-09-04  作者: 不笑生   本書關鍵詞: 架空歷史 | 不笑生 | 宋起波斯灣 
正文如下:
想好了對策的舒鈺兒,有些得意洋洋的摸著瞇瞪背上的長毛。雖然趙伏波往往把一些所謂“內里”的事情扔給她,好使她感覺到了一些權威。

機富心機的舒鈺兒也知道這個位置上意味著什么,可她啊,還是個小小姑娘,暫時來說對于那種權威,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渴望。

而且所她所了解的趙伏波,肯定不會喜歡自己的某個女人擁有這種權威。與其在將來被趙伏波煩,不如把這些煩惱事扔給他。

“嗯,我也一直盼望著這次旅行,而且是回大通布島呢,我已經好幾年沒有去過那兒了。有的時候會想我爹,有的時候也會想我小時的那些一起玩的小伙伴,現在他們不知道怎么樣了……好想快些知道,我們走快點吧!”

說話間,舒鈺兒催起她的胭脂馬,與朱莉安娜一起跑向那處被稱為軍火實驗場的地方。

軍火實驗場,大概算得上是這個世界上最為不幸的地方了。這片土地上在每天轟轟隆隆的響聲里,已經被各種試驗里的熱武器,燒得發了黑。

“哎,我們沒有足夠的鋼材,我們也沒有足夠的原料,我看這熱兵器,伏波短時間里你就不必指望了!”

趙伏波看著一門因為使用了火綿發射藥,打出八百米距離的火炮發傻。因為那使用青銅鑄造,并經過冷擠壓的炮管,依然在火綿強大的作用下開裂了。

好在是遠距離開炮,這次爆炸并沒有傷到什么人。可好不容易經歷了千辛萬苦制造出來的,后膛裝藥的火炮就這樣成了廢鐵。

雖然如此,但那開花炮彈在趙伏波眼里,實在是夠厲害。

使用圓椎形的炮彈,火綿發射藥輕松的把炮彈射出去八百米遠的距離,猛烈的爆炸把地下炸成了一個深坑。立在那兒的草人,都被彈片打得缺胳膊少腿。

對于熱兵器無論馬丁還是趙伏波,在火綿從實驗室里被制造出來后,他們都寄予了足夠大的希望。馬丁也在一直在堅持不懈的制造、實驗,但這個時代的技術尤其是冶煉和金屬加工的能力,實在不適宜制造這種使用火綿的大炮。

使用火藥的大炮,這時馬丁卻已經想到了一種新型的武器,取代了射程不過二~三百米左右的火炮。結果那種火炮因此成了雞肋,而不得不扔進了技術庫里去睡大覺。

盡管熱兵器的研究陷入到了某種停頓里,或者只有等那些正在學習“數理化”的孩子們,足夠大也足夠多時,才有可能出現。但這并不意味著,趙伏波麾下的大宋羽林軍的裝備就沒有改變。

現在大宋羽林軍的裝備,因為連續三個月的研究與更新,可以說已經達到了這個時代的技術,所能夠達到的最高水平。這得益于他們所在的地方,以及本地的環境。

首先我們說說普通大宋羽林軍使用的武器,騎兵們裝備的長矛。現在大宋羽林軍已經告別了阿拉伯式的長矛,他們裝備的是類似穆克的龍牙鋸那樣的槊。

馬丁使用油蒸煮木料的辦法,使用風車來風干的手段,改進了制造槊桿的工藝。使原本的三年成槊,發展到了現在的不過是三個月就可以完成所有的進程。

這種新的武器被稱為“中華槊”。

原先纏槊桿的麻布,也換成了馬丁現在織出來的玻璃絲布。它的重量降低,強度、彈性與韌性更好,也更受每天都要端著白蠟桿練槍法的士兵們喜歡。

大槍的槍頭,則是兩片被鉚釘連接在一起的三角形普通鋼片,在邊緣處夾.緊,帶有細鋸齒的鑌鐵鋒刃。那鋒刃的模樣,與我們今天的鋼鋸條多少有些相似。

這樣的槊頭,最大的好處在于很容易更換。它可以使大宋羽林軍士兵手中的中華槊,保持足夠鋒利的情況下,而不耗費更多的鑌鐵資源。

馬丁的這一改進,使這種“中華槊”的將用武器,降低了成本與制造時間,成為大宋羽林軍普通一兵的武器。

如同穆克的半路出家一樣,羽林莊來的士兵不可能達到用槍登風造極的程度。但比之普通馬穆魯克騎兵,他們用槊的本領比用長矛的本領要高強得多。

斬將刀同樣使用了那種夾持的技術,鑌鐵這種昂貴的材料在種使用工藝下,也裝備到了每一個士兵的手中。

放眼當世,無論東方西方、無論馬穆魯克騎兵又或者十字軍,包括大宋的軍隊以及所謂的蒙古鐵騎,沒有一家的軍隊,可以如此大規模的裝備這種材料的武器。

大宋羽林軍士兵使用的弓,依然是那種帶著簡易瞄具的蘭博折疊弓。只是根據不同的兵種,配備了不同的弓臂。例如那些狙擊弓的弓手們,除過帶遠距離的守城弓弓臂之外,還必須帶有騎射的弓臂,以便平時使用。

由于分體式弓的這種換弓臂的手段,沒有與大宋羽林軍交戰過的軍隊,也根本無從猜測他們弓箭的射程。在戰場上未知的情況越多,一般來說離死也就越近。

還有就是大宋羽林軍的箭,這時使用的箭往往都是羽毛,最好的箭無疑是雕翎。馬丁使用膠與玻璃絲制造出了特征相似的箭羽,按一定角度排列的三羽箭,可以使箭枝在飛行過程中產生旋轉。

雖然這會使射程受到一定的影響,但旋轉除過提高了箭枝的抗風能力,同樣也提高了箭的透甲性能。四棱的窄細箭尖配合旋轉箭羽,使這種箭被士兵們稱為“四棱透甲椎”。

平時行軍,整個蘭博弓都可以放在專門的盒子里。玻璃絲與生絲混捻的弓弦,放在盒子幾乎不需要保養。至于那些弓臂,保養或者說修理,也因為流水線制造,而根本不需要。

士兵們所要做的,就是在作戰之前,用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使這些弓成為作戰時的利器就好。所以大宋羽林軍的士兵們的馬上,往往看得著箭囊,卻看不見弓袋。

僅僅從武器上講的話,這些東西都不算什么。大宋羽林軍最大的提高,卻是在甲胄與防御力上面。

馬丁在經過了相當艱苦的實驗之后,終于可以使用一些簡陋的試管、酒精燈等等的簡陋實驗用具,試驗出了天然樹脂的配方。融化的樹脂與玻璃絲,就合成了原始的玻璃鋼。

不必說真正的玻璃鋼的強度要超過鋼鐵之類的話,這種原始玻璃鐵的好處就在于,相對于這時的鋼鐵而言極度廉價。雖然作為盔甲的材料,未免防護力會缺乏一些。

但它最大的好處還在于輕,可以制造的相當厚實,而不必擔心過大的重量。

兩層玻璃鋼夾著里面數層的玻璃絲布與綢子,就形成了背心式鎧甲的基礎,取代了趙伏波與穆克曾經穿過的魚鱗甲背心。

外面依然是冷軋鋼板,沖壓定型的那種帶加強肋的胸甲。其余的部分則是馬丁已經研究透徹,使用模具與玻璃絲、生絲混捻繩,采用特殊編織法制造出來的山文甲。

在大唐的十三鎧中,山文甲的防護力有著相當高的地位。唯一的問題是生產速度與材料消耗的問題。那么現在有了玻璃鋼、沖壓機以及馬丁的特殊紡織法后,這些缺點已經被完全改變。

頭盔依然是大宋樣式的頭盔,同樣由鋼板、玻璃鋼復合材料組成。不但威武依舊,加上臉甲的重量,并不比曾經的一個鐵盔重,但防護力比這過去的鐵盔不知道提高了多少。

至此大宋羽林軍的兵士們,倘若不是看著整塊鋼板沖壓成的,分為龍、虎、豹、狼、犬的五級獸頭護肩來區別的話,那么是看不出來將兵區別的。這在戰場上,也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護軍官的安全。

除此之外,無論士兵與將軍,他們的披風也沒有明顯的區別。清一色黑色的盔甲、黑色的披風。加之羽林莊里訓練出來的沉默,讓人看著他們的時候,就仿佛看到了煞氣十足的死神親臨。

那些黑色的披風,并不僅僅是為了好看。

除過混有羊毛有一定的保暖作用之外,玻璃絲、麻、生絲的配合,也經過了細致的研究。倘若沒有什么襯著的話,普通的箭枝,根本就扎不進去。

多重保護下,這些身著比馬穆魯克重騎兵盔甲輕得多的新型山文甲的騎兵,被馬丁稱為主戰騎兵。

這種分類方法這有點像今天對坦克分類一樣,分為輕、中、重。所以這種介乎于輕騎兵與重騎兵之間的騎兵,就被馬丁按照主戰坦克的名字,給安了個主戰騎兵的名稱。

暫時他們用的馬,還是以阿拉伯馬為主。

不過馬丁已經要人到巴格達、埃及去收購德國人的重型馬。甚至也托一些人,設法到歐洲去找那些強壯、高大、耐勞的重型馬。

難道馬丁希望使用歐洲馬匹來裝備重型騎兵嗎?在歷史上已經證明,那些重裝騎兵,并不是善于游斗的,蒙古騎兵的對手,難道他們師徒還要重蹈覆轍嗎?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