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重生之春秋戰國小說>重生之春秋戰國最新章節列表 >重生之春秋戰國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重生之春秋戰國-春秋時期稱謂
更新時間:2012-01-02  作者: 巨人肩膀上的木木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上古先秦 | 巨人肩膀上的木木 | 重生之春秋戰國 
正文如下:
很多人看到這書的稱謂恐怕有些別扭,特此發一章解說一下春秋時期的稱謂。

1,天子稱謂

春秋時期天子稱王,這是沿用先代的習稱。夏、商、西周三代天子皆稱王,而不稱帝。

“天子”是尊稱,《曲禮》說:“君天下曰‘天子’。“王”是正式稱號,“天王”則是最高稱號。

王生時一律簡稱“王”,死后以謚號稱之,如周文王,周武王。周朝有追謚的禮規,天子,國君,大夫死后根據其平生表現追封一個謚號,“文”、“武”就是死后的謚號。關于謚號的各種含義《史記》最后一冊有一附表可參看。

天子自稱“余一人”或“予一人”。古字“余”與“予”相通。這是天子面對臣下及諸侯國君朝拜時的自稱。《周語》內史過在與周襄王對話中引《尚書湯誓》說:“余一人有罪,無以萬夫,萬夫有罪,在余一人。”《論語》上也說:“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天子在居喪期間自稱“小童”。天子蒙難之時自稱“不谷”。《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記載周襄王遭叔帶之難遣使來告曰:“不谷不德,得罪母弟叔帶,現避難在鄭國,特來相告。”后有評語說:“天子兇服、降名,禮也。”這是說按禮規天子蒙難之時身著兇服,自稱也要降一等。

天子周王的兒子稱王子,孫子稱王孫。我們知道王孫滿答楚子問的故事,王孫滿就是周王的孫子,名叫滿,故稱王孫滿。周王室姓姬,王孫滿的姓姬名叫滿。稱他為王孫滿,其實是對他出身的一種尊敬。

王的繼承人則稱太子,有時也叫世子。

2,國君稱謂

天下君主為王稱天子,那么各諸侯國國君該怎么稱呼呢?

諸侯國國君有兩個通稱,一個是“君”,所有諸侯國不論大下一律稱其君主為“君”,這就是“君”的最初含義,一國之長。人們可以稱齊國國君為齊君,管魯國國君叫魯君。

國君的第二個通稱叫“公”。周朝時有爵位之分,共有五等爵位:公、候、伯、子、男。各諸侯國按爵位分為五等。公爵國國君稱公,侯爵國國君稱候,以此類推。但一般情況下,不論是何等爵位國君一律尊稱“公”,只有在正式場合如朝覲天子,諸侯盟會等場合才嚴格按其爵位相稱。如齊國是候爵國,國君稱齊侯,鄭國為伯爵國,《左傳》中常常稱其為鄭伯。

盡管生前有區別,然而死后一律稱公。故有齊桓公,鄭莊公之稱。就連子爵國邾國其國君也被稱為公,如邾文公等君。

國君自稱為“寡人”。“寡人”是一種謙稱,原意是寡德之人。

國君居喪及有難之時自稱“孤”。《左傳》莊公十一年宋遇水災,魯國派人去吊問,宋閔公自稱孤,說:“孤實不敬…..,”又例,晉平公死,諸侯欲見新君,叔向說:“孤在衰绖中…..,”

國君在天子面前自稱某土守臣,天子稱異姓諸侯伯舅,而管同姓諸侯叫叔父。如周王稱呼晉文公為叔父,而對齊桓公則叫伯舅。晉國與周王室同姓,都姓姬,而齊國姓姜。

國君稱公,國君的兒子們則稱公子,孫子被稱為公孫。

公子有嫡出庶出兩種,國君正夫人所生的兒子叫嫡子,妾生的兒子叫庶子。而將成為國君繼承人的那個公子則叫世子。世子有時也用于王位繼承人稱號,與太子混用。

3,大夫稱謂

大夫在君前稱名,這是慣例,即所謂“君前臣名”,如“臣某某”。但對卿大夫而言,則不常這樣。大夫分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種。上大夫為卿,也稱卿大夫。卿大夫在君前自稱“臣”,往往不加自己的名,而中、下大夫在君前則要加上自己的名。

大夫們在國君面前,不管對方職位高低,一律叫對方的名,即使兒子對父親也如此。《左傳》成公十六年鄢陵之戰,晉國欒鍼在晉君面前直呼父親的名“書”。欒書當時是晉國的正卿(一國宰相),他的兒子僅僅是名大夫,但不可破壞“君前臣名”的禮規。

大夫在天子面前,自稱陪臣,在他國國君面前自稱外臣。

大夫的兒子沒有特別的稱呼,《白虎通》上說大夫的兒子稱大子,士的兒子稱冢子,《左傳》中卻沒有實例。

大夫的兒子也有嫡子、庶子之分,但其家族的繼承人一般來講一定是嫡子。《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記載趙衰將兒子趙盾立為嫡子之事。趙盾是庶出,且排行老四,按禮規不能作為家族掌門人,但趙盾有才干,特把他提拔到嫡子之位,且位列第一,趙盾后來便成了趙氏家族的掌門人。

4,士的稱謂

士是比大夫低一級的仕人,與大夫合稱為士大夫。(即現在的國家公務員。)由于士的地位較低,故自稱賤私。

5,兩個普遍的稱呼:

(1)“子”的稱呼。

“子”是一種尊稱,一般用于大夫之間,但此尊稱在春秋初期卻不常用,原因是這種稱呼不是誰都能享用的,只有身居高位,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被稱為子。這樣的人如晉國的執政正卿趙衰,魯國的執政正卿季孫行父等。后來,卿大夫皆稱子,漸漸地此稱呼也被一般人所用,用來稱呼受尊敬的學者等人,如孔子、老子、莊子。

“子”這個稱謂一開始只單獨稱一個“子”字,有時候加上被稱呼人的姓氏或排行,范子,季子等,而對已死的人,則多與其謚號連稱,如孔文子等。后來變成一個通稱“夫子”,孔夫子即是此例。

(2)排行稱謂。

以排行相稱是最為普遍的一種稱呼。兄弟姐妹之間的排行按其大小分別是伯(孟)、仲、叔、季。《左傳》中以排行稱謂的人非常多,如叔向、敬仲、孟子,伯姬等等舉不勝舉。這類稱呼后來演變成一種普遍的禮貌性稱呼,如大叔、大伯。

三,女人稱謂

天子的妻妾叫王后,王后對天子自稱為老婦。

國君的正妻稱謂正夫人,其他妻子稱謂妾。國君的夫人自稱小君。其他妻妾自稱婢子。國君死后,其寡妻自稱“未亡人”。《左傳》成公九年,宣公的遺孀穆姜說:“施及未亡人…..。”自稱為未亡人。

大夫的正妻稱謂妻子,并被稱為“主”。

國君的女兒同兒子一樣也稱公子。《戰國策》中山策:“公何不請公子傾以為正妻?”

對女人除了父母,丈夫外別人不可直呼其名,只能稱其為夫人等尊稱,但有時可呼其姓氏,如《左傳》隱公元年對鄭莊公的母親,莊公和大臣都稱其為“姜氏”。可能是由于這個原因,女人的真實名字幾乎是沒有留存在史書中的,所以女人的面孔更多了一層面紗,史書對女人的稱呼有一下幾種:

1,排行加姓,

《左傳》開頭提到魯惠公的妻妾有孟子、仲子。孟、仲是老大、老二的意思,子則是姓,說明兩位女人來自宋國,宋國姓子。

2,謚號加姓,

接著上面魯惠公的第三位妻子叫聲子。“聲”是死后的謚號,子是姓。

3,謚號+排行+姓

齊靈公的母親被稱謂聲孟子,聲是謚號,孟是排行,子是姓。

4,國名+姓,

齊姜、陳媯。齊、陳是國名,姜是齊國公室姓,媯是陳國姓。

5,丈夫的謚號+本人姓

鄭莊公的夫人莊姜,莊是鄭莊公的謚號,姜是夫人的姓。

6,國名+謚號+姓

齊文姜。齊是國名,文是謚號,姜是本人的姓。

7,如果是王室之女出嫁,則稱其為王姬。姬是周王室的姓。王表示此女出自王室。

8,國君死后,其寡妻自稱“未亡人”。《左傳》成公九年,宣公的遺孀說:“施及未亡人…..。”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