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丑女如菊小說>丑女如菊最新章節列表 >丑女如菊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丑女如菊-第五百六十八章 遭彈劾
更新時間:2013-01-06  作者: 鄉村原野   本書關鍵詞: 古代言情 | 丑女如菊 | 鄉村原野 | 鄉村原野 | 丑女如菊 
正文如下:
第五百六十八章遭彈劾

書迷強力推薦

錦衣少年哭笑不得地看著這小娃兒,問道:“這是……”

槐子忙道:“這是在下大內兄之子。黃豆,一邊玩去,莫要在這搗亂。”

錦衣少年聽說是青木的兒子,便笑著摸摸他頭,逗他道:“我剛說,要是我常在這吃飯,花的銀子多了,我爹娘要罵我呢。你說如何是好?”

黃豆聽了這話,看看桌上擺的滿滿當當的碟子,認真地對他說道:“那你每回就少點些菜。錢是要省著花,你爹娘掙錢不容易哩。你就不要吃飯了,飯貴,吃果子餅吧,那個一文錢一個,便宜。吃兩個果子餅,再吃兩碟子青菜就能飽了。總共才花三文錢。要是你覺得饞得慌,我教你個法子:你一邊吃青菜一邊看那些肉也是一樣的,這叫‘望梅止渴’。”

眾皆笑倒。

錦衣少年想是沒遇過這陣仗,指著黃豆結結巴巴道:“你……你……我……”

張槐也笑個不停,忙拉黃豆到身邊,囑咐他不許胡說,又歉意地對少年道:“小娃兒嘴巴沒個把門的,喜歡瞎說。”

黃豆不依道:“我可沒瞎說,過日子本來就是要節省么。要是他花了許多錢,家去了他爹沒準要打他屁股。”

眾人繼續捧腹,竟是無法吃東西了。

隔壁粗服少年好容易停了笑,對錦衣少年道:“這是黃夫子的小弟子,你可不要小瞧了他。”他在黃老頭家見過黃豆的。

錦衣少年搖頭失笑,他同伴則拉了黃豆過去問話。

槐子對那粗服少年道:“若是特別為難,不妨去私塾教學。掙些銀兩。村里對家貧學子會另加照應的。”

那少年懊悔地說道:“在下來晚了,村里私塾早就找好了先生。張兄家不是也找了四個嘛!那文秀才還是我同窗。他前兒還跟我吹,說此次求學所費全不用操心了。”

槐子忙道:“我們兩家雇工和佃戶的娃兒不少,總共一百四十多個學生。資質參差不齊。年紀也有大有小,分兩班太多人了。我準備把他們分三班,再找兩個人來。不然太勞累文秀才他們四個了。說到底你們是來求學的,不是來教書的,不敢耽擱各位。”

那粗服少年聽了大喜,忙拜托張槐務必幫他留個位置。

說笑間,這些人見端菜的人中,有好些是半大的少年,看模樣不似伙計。便問張槐是怎么回事。

張槐告訴他們,這就是張家私塾讀書的娃兒,他準許他們午時或晚間飯時來此幫忙,掙些跑腿錢。

眾皆詫異,甚至有人覺得此舉不妥。出言勸慰起來。因為這時候大家都對張鄭兩家有了好感,是以無人出惡言。

倒是那粗服少年,一看就是寒門士子,笑對眾人道:“張家又不是開善堂的,助他們上學讀書,難道還要養著他們不成?連我這樣的,還要教學掙束脩,他們如何就不能跑堂了?”

眾皆怔住,無言以對。

槐子輕笑道:“其實。他們家大人都在張家做工,日子也并非不得過。所以讓他們來此處,也是為了跟諸位多接近。若能受些熏陶,不是更好?畢竟此處不同集市酒樓,真乃‘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在此處跑堂,聽聽諸位的高論,那是他們難得的機緣。”

這番話說得眾人連連點頭,又覺得倍有面子,遂舒心不已。

槐子又招呼眾人吃菜,道若是吃飽了,出去湖邊田野轉一圈,然后回來再吃晚飯。

聽得眾人好笑,都說這么吃太不像話了。

張槐笑道:“若不是此處辦了書院,便是上門相請,諸位也未必會來這山野之地。吃一頓飯算什么。”

眾人聽了越發高興,錦衣少年干脆拉他坐下說話,又將隔壁粗服少年拽過來,圍坐暢談。

青木也周旋在各席位之間,一刻不得閑。

因有客人要紅燒鯉魚,葫蘆一氣端上來五份,也給了錦衣少年這桌上放了一份。

他急忙叫道:“這個我們先點過了,剛才沒點,小哥可是記錯了?”

葫蘆含笑道:“沒記錯。這是旁人點了,一鍋燒出來,分了幾份,就分你們一份。不然放久了再端出來,味道就不鮮了。”

張槐忙對大家說:“先吃吧。正要跟大家說一件事。”

又讓葫蘆自去忙,他才道,“當初定菜單的時候,那些需要現做的菜,我們是不準備分小份的。因為若是有人只點一份,而旁人又沒點這個,量太少,做起來就不大方便了。若是做多些,剩下的等別人點了,再端給他,那味道必定會差許多。”

眾人忙問,為何又分了呢?

槐子笑道:“我們想著,大家都是讀書人,到時把這道理一說,必會體諒,幾人湊夠了份數再點。若真是單身一人過來,又趕上客人不多,那時再單獨為他做。為此,我們特地定做了許多小鍋,并配套的爐子。”

眾人嘆服不已。

那粗服少年道:“要我說,張兄不必如此講究,一律把菜先做好了,誰要就裝出來。幾文錢的生意,略差一些人也不好挑理。”

大家忙點頭稱是。

槐子笑道:“在這吃飯的多是書院的師生,只要大伙體諒些,這也不算什么事。都先做好可不成,各樣菜不同哩。像這腌菜大腸、腌菜豬肚等,慢火久燜,方能入味,酥爛咸香;各樣燉湯熬久些,味道也更香濃;可是爆炒黃鱔、紅燒鯉魚這些菜,最好現做現吃才細嫩爽滑,放久了就不是那個味兒了。”

眾人見他如此認真,十分高興,都道必為他傳揚此事,就算有人刻意刁難。他們也會為他辯駁。

錦衣少年笑道:“這菜又便宜又好,若是下塘集的人也趕來吃,張兄可就難得應付了。”

張槐笑道:“他不嫌麻煩,跑那么遠的路趕來吃一頓飯。咱自然會招呼。不過,只怕他吃完了,回去下塘集又該餓了。還得吃第二頓。”

眾人失笑。

如此盡歡一日,眾皆興盡而歸。

張槐和青木滿心喜悅。菊花提議開這間酒家,賺錢還在其次,最重要的交接這些讀書人。當然,她可沒啥壞心思,不過是想讓張槐跟青木多與這些人接觸,開闊心胸和眼界。連葫蘆板栗他們小輩也能多受些熏陶而已。

田上酒家開張出乎意料的順利,連李耕田也說不出什么來,他先前可是很不滿的。

酒家果然生意火爆,連下塘集也經常有人來這吃飯。為此張槐定下一條規則:外人來吃,不分小份。要點就是按平常的一份來點。

饒是如此,依舊不能阻止人們以各種名義過來吃飯。

正好火燒橡園一案結果出來了,并非查出主兇,而是如趙耘所算計的那樣,攀扯出一堆官員,干連無數人。

趙耘和張楊潛心籌劃,動用故交人情,算計利用各方人馬,借著有人妨礙辦書院的名義。攪渾了一池水,在周夫子告老之后,嶄露頭角,令各方側目。

至四月底,清南村已經聚集了宿儒及文人學子三四百人。大家看著那幾百畝黑黢黢的山地,聽當地人描述橡園當初的好景致。以為若不是這場大火,書院定會安在此處,紛紛大怒,遂聯名上書湖州府,要求嚴查此案。

其實這案子早就移送刑部去了,皇帝責令三司會審,各方趁機互相彈劾,這才牽出了許多人,熱鬧的很。

眾皆以為是周夫子在背后推動此事——這火惹得老宰相發火了,使得他們跟著倒霉。因此紛紛大罵那放火的神經病,除了燒掉一座山,死了幾個賤民,也沒見誰得了好處。若不是有金四貴兒子的供詞,幾乎都要懷疑是張家自己不小心失了火,然后賴到旁人頭上。

這其中尤以臨湖州的原吏部丁尚書最憋屈,因為好些人都懷疑是他指使的。

然大理寺和刑部折騰了幾個月,也找不到當初慫恿金大金二的少年,卻越能證明這場大火是有人蓄意謀劃,連下塘集也有人說見過那少年和金家兄弟在一處。

既查不出來,永平帝為了安撫民心,從被牽累抄家的官員家抄出的財物里,分撥了五萬兩白銀,賠償張家。

說起來好笑,這賠償數額定的如此高,還有黃豆的一份功勞。

圣旨來到,張家除了留下一萬兩白銀補償損失和支付給雇工,余下四萬兩分別捐給了書院和醫學院,對外說這錢是皇上一片仁心愛民,不算張家捐的。

皇上聽人匯報此事,圣心大悅,聽說張家遷移了祖墳,便特許張楊于書院開張之日,回鄉祭祖,并和趙耘、袁縣令一起主持書院開張盛事,甚而連醫學院也關注起來,著太醫院派人來協助。

正當眾人議論張家因禍得福的時候,便有御史上書彈劾張楊,說其父兄乃奸詐商賈,明里出資支持書院和醫學院,實則借兩院之便利,行商賈之事,謀取錢財,卻蒙蔽圣聽,乃欺君罔上之徒。

永平帝見了奏折也皺眉,又覺得以老宰相為人,若是弟子如此行事,斷不會坐視不理,其中必有緣故。

于是責令湖州知府嚴查此事,又令二皇子南下,代表朝廷出席青山書院和碧水書院落成儀式,以彰顯皇家對書院和天下士子的重視。

碧水書院乃丁老頭(原吏部尚書)等人籌辦的書院,因其坐落在臨湖州凝碧湖畔,因此得名,倒跟青山書院正好相對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