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第一營,正是打拉哈蘇蘇之戰的部隊,營長正是張耀,林遠為了打好這收復失地的第一戰,暫時把指揮部設在了第一營中。
來到陌生的地點作戰,指揮官的第一件事就是找當地的老鄉了解情況,老鄉說道:“這條河的名字來源于滿語,意思是‘河床流動不定’,它的河道經常改變,所以在河兩邊留下了大片的沼澤地,平時趕牲口都得加著小心,否則陷進去就出不來了。想要在這附近過河,只能走小商橋。”
林遠又問道:“那俄國人過河嗎?”
老鄉答道:“俄國人在河那邊修了崗樓,他們的人很少出來,平時就在小商橋的附近巡邏。”林遠本來想抓幾個俄國人了解情況,聽見這話,心想:“只好另做打算了。”
林遠聽完老鄉的介紹,就去到河邊觀察地形,河道彎彎曲曲的,距離河邊一公里的地方全是沼澤地,大部隊不可能從上面通過,林遠沿著河岸往北走,就發現了老鄉口中的那座小商橋。
小商橋是木制的,有將近一百米長,五米來寬,兩邊有堅實的石子路可供行走,此時正是十月,是汛時節,所以橋下的水流速度極快,橋的對岸有一座橋頭堡,兩座崗樓,崗樓上的機槍形成交叉火力,死死封住橋。
崗樓之間,有一個炮陣地,兩門火炮蒙著苫布,從炮身管的角度,林遠推斷出那是兩門射程較遠的加農炮,炮陣地外面有專人值守,林遠拿過一支半自動步槍,對著天空連開五槍,只見橋頭堡里頓時冒出人來,炮陣地外面的人也沖到火炮旁邊,掀開苫布,準備開炮。
林遠看看手表,對身邊的張耀說道:“從聽到槍響到集結,只用了五分鐘不到,老毛子的這支部隊,看來是一支精銳。”林遠沒有猜錯,在這里駐守的,正是俄國有名的鐵血團的一個連,大約有三百人,在歷史上,這個團曾經在俄國與瑞典的北方戰爭中立下赫赫戰功,被派到完達山修建并堅守要塞,俄軍主帥格羅杰科對這支部隊寄予了厚望。
林遠心想:“如果要強攻這座橋的話,傷亡一定不會小,有沒有什么好一點的辦法呢。”
林遠看向張耀,指著河邊的沼澤,說道:“這樣的環境,你是不是很熟悉?”
張耀一愣神,說道:“海邊也有這樣的濕地,我們在海軍陸戰隊訓練的時候遇到過,怎么了?”林遠說道:“你手下的戰士不都是琉球的漁民嗎?他們一定知道該怎樣過沼澤地。”
張耀無奈地笑道:“要說起過沼澤地的法子我也知道,我們也訓練過,最簡單的法子,走之前用木棍探探路面,就不會陷進去,可是這樣的行進方法速度太慢了,一但被敵人發現,就會造成很大的傷亡。”
林遠說道:“沼澤地之所以會把人陷住,是因為人踩在上面的時候,受力面積小,壓強大,要是人踩在木板上,就增大了受力面積,人就不會陷進去了,再用槳一樣的東西推動泥漿,木板就能向船一樣往前走了。在沿海的一些地方,漁民就用這個辦法抓捕海邊灘涂里的魚。”
張耀連忙說道:“我這就去安排。”
張耀在部隊中一調查,果然了解到十幾個戰士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于是就把他們都找來,林遠一問,他們就說道:“這樣的東西在我們那里被稱為泥板,帶在腳上,就能在沼澤里穿行自如。”
林遠命令他們去老鄉家里買木料,制造這樣的泥板,然后選定了一處渡河區域,這里的河道很寬,所以河水流速很慢,憑借戰士們的水性,可以順利地泅渡。
經過兩天的準備,十月三日晚上十點,五十名戰士劃著泥板,向河對岸進發。
林遠指派張耀親自帶隊,為了加強這支小分隊的火力,林遠特地把第六師的一個火箭筒班劃歸給張耀指揮。
五十名戰士在泥濘的沼澤中跋涉,他們的動作很輕,盡量不弄出太多的聲響,不到兩千米的距離,他們竟然用了四個小時!
他們到達對岸的時候,已經是十月四日凌晨兩點了,他們顧不上身上的疲憊,按照原定的計劃,向橋頭堡方向進發。
橋頭堡附近的荒草有半人多高,這為他們提供了絕佳的掩護,張耀帶領小分隊接近到距離橋頭堡二百米的地方,張耀隨即命令:火箭筒班準備。
第六師中的火箭筒班,配備三具火箭筒,每具火箭筒配備三個射手,攜帶八枚火箭彈,這二十四枚火箭彈,將會給敵人迎頭痛擊。盡管已經是深夜,可是橋頭堡上依舊守衛森嚴,兩盞探照燈在橋上交替掃視著,橋頭堡里的俄軍精神抖擻,絲毫沒有倦意。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