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天兵在1917小說>天兵在1917最新章節列表 >天兵在1917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天兵在1917-542 海戰(7)
更新時間:2015-01-18  作者: 馬口鐵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外國歷史 | 馬口鐵 | 天兵在1917 
正文如下:
歷史軍事

正文542海戰(7)

其實這也是沒bànfǎ的事情,戰場的空間這么大,而海戰中為了發揮出艦隊最強大的火力,又要求排成戰列線用側舷火力打擊敵人,這樣一來整支艦隊的陣型就會拉得很長,往往排頭的都看不見吊在尾巴上的。

而戰場上每個指揮員最重要的jiù侍知己知彼,很顯然在海戰中并不是每一個指揮官都清楚自己艦隊和敵人艦隊的態勢。換句話說,容易出現失誤,問題一堆堆。

這么說吧,幾乎在每一次海戰中都能找到問題,日德蘭海戰中貝蒂和杰里科都有問題,好在他們的對手整體實力處于下風,選擇了撤退,否則皇家海軍的神話早就破滅了。

而現在巴西列夫的編隊就有問題,因為速度比敵人慢一截,根本就搶不到有利陣位的他,只能很被動的挨打。當巴伐利亞、巴登和國王號以及大選帝侯號被五艘女王級“吊打”的時候,后面的六艘友艦竟然有些插不上手。

比如總督號和威廉皇太子號就只能用前主炮迎敵,效率很低。而后面的四艘德皇級干脆連加入戰斗的機會都沒有。要么射擊角度被前面的友艦和友艦煙囪里噴射出的煙霧擋住了,要么干脆就在主炮的最大射程之外,只能看著干瞪眼。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是德國人的305毫米主炮太差嗎?應該說跟炮的guānxì不大,跟炮塔的guānxì更大一些。以前有提到過,因為火控和觀瞄設備的限制,日德蘭海戰之前的交戰距離大部分都在5公里之內。

可是隨著觀瞄設備和火控的進步。shíjì上一戰的海軍強國都意識到了海戰的距離在拉遠。所以在95年。德國海軍為了適應遠距離海戰也對戰艦的炮塔進行了改進。將主炮的最大仰角從35度提高到了6度。也jiù侍說提高了25度。別小看這二點五度角,因為僅僅是這一改進就讓主炮的最大射程從62公里提高到了20公里(當然同樣也犧牲了最小射程,因為火炮的俯角從負8度降低到了負55度)。

當時德國海軍以為這樣的提升已經足夠了,保證8公里zuǒyòu的有效射程已經很完美了,但是他們沒有想到時代的發展太快了,那一點點改進根本就不夠用。如果說日德蘭海戰時雙方還在十來公里zuǒyòu打轉轉,那么到了99年以后交戰距離飛速的延伸了。雙方在20公里以上距離上就會開展接觸,交戰會在20公里的距離上打響。而這種距離對德國人來說就有點鞭長莫及了。因為他們的主炮剛剛夠20公里的射程!

所以在一戰jiéshù之后,各國很快就著手改進炮塔,火炮的仰角普遍被提升到0度zuǒyòu。比如說女王級,最初的仰角只有20度,改進后就提升到30度。發射87公斤重穿甲彈時最大射程從2公里提高到了265公里。發射更先進的879公斤重穿甲彈時,最大射程提高到33公里

總而言之,火炮的最大仰角很重要,德國人在這方面有點保守,在最大射程上有點吃虧。而俄國人在這方面卻走在了前面,這不是開玩笑。俄國人在日俄戰爭中吃了虧之后,非常重視火炮的射程。開始極大的提升火炮的仰角,不光新建造的無畏艦火炮仰角一開始就比較大,甚至對一些前無畏也進行了改造,讓前無畏的火炮仰角都達到了35度!

如果此時跟在編隊后面的是四艘甘古特,那開火射擊問題是不大的,可惜四艘甘古特已經壯烈犧牲了,這種假設完全沒有意義。而且讓巴西列夫選的話,他恐怕寧愿帶四艘最大射程小一些的德國戰列艦,也不愿意帶薄皮的甘古特。

總而言之吧,此時的作戰態勢對俄國人是不利的,面對這種不利的態勢,巴西列夫只能選擇趕緊轉向,也jiù侍像美國海軍的一號戰術中說的,趕緊轉變航向使雙方的戰列線處于平行。

按道理說,如果戰斗按照這種模式走下去,最后的結果很有可能是英國人jìxù再次加速超車再搶一次t頭,然后巴西列夫接著跟隨轉向,直到雙方誰先撐不下去為止。

但是當巴西列夫下達了轉向的命令之后,讓人目瞪口呆的一幕發生了,兩艘巴伐利亞,四艘國王級就老老實實的跟著旗艦一起轉向了。可從德皇號開始,后面的這四艘德皇級卻莫名其妙的jìxù維持航向不變!也jiù侍說,巴西列夫的艦隊斷成了兩截,十艘戰列艦分道揚鑣了!

這真心不是一個好消息!十艘速度慢的德制戰列艦打五艘女王級還占有數量上的優勢,可是“分兵”兩處之后,就沒有任何優勢了!

“這是怎么回事?”巴西列夫在司令塔里跳腳了。

怎么回事?原因很簡單,德皇號的舵機莫名其妙地卡死了,無法轉向,只能直挺挺的向前開。而跟在后面的其他三艘德皇級也不明就里地跟上去了!

這下可要老命了,兩艘巴伐利亞和四艘國王級對上五艘女王級真心沒有什么優勢,甚至可以說處于下風,在對射中巴西列夫要吃不小的虧。

英國人gāo性了,對于達內爾來說他有兩種選擇,維持現有情況不變,先打對面的六艘敵艦,或者lìyòng速度優勢再次轉向,掉過頭去先收拾另一邊落單的敵艦。

一番思考之后,達內爾選擇了前者。可能有同志說達內爾選錯了,怎么也應該選以多打少不是嗎?5艘女王打艘德皇優勢更大。hēhē,這么想從紙上談兵的角度說可以說是對的,就應該集中優勢兵力解決最弱小的敵人。

但是在戰場上不一定能做得到,為什么做不到?很簡單,要先打四艘德皇。那么達內爾就得選擇掉頭。然后從加速去追四艘德皇。搶占有利陣位之后再進行殲滅。

大家數一數,這有幾個動作?掉頭,加速,搶陣位,這jiù侍三步,不客氣地說做完這三步需要很長的時間,而且人家四艘德皇也不是白癡,不可能眼睜睜的挨打不采取行動。只要四艘德皇有行動。那么達內爾就需要更多的時間才能達到目的。可是巴西列夫會讓他這么輕松暢快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嗎?

肯定不會的,不說別的,就說第一個動作掉頭,如果向左轉向,達內爾就要在巴西列夫六艘戰列艦的側舷火力下轉80度,期間達內爾的編隊有一段時間絕對會被動挨打,這等于自動讓軟肋暴露給敵人狂踹,屬于作死。

那么向右轉向,從巴西列夫艦隊的船頭方向繞過去,好吧。首先zhègè動作相當于再搶一次t頭,能不能做到真心不好說。其次,巴西列夫不是傻蛋,如果達內爾這么干了,他一定會跟著機動,到時候依然是纏斗,而且這么向回繞,很有可能沒有擺脫巴西列夫就又撞了四艘德皇,他這等于是bāngzhù對手集中兵力。

所以,對達內爾來說最正確的做法是暫時維持航向不變,先跟巴西列夫對射,將敵人的兩支編隊拉得越開越好。反正以四艘德皇2節出頭的最大速度,基本上沒有返回編隊的可能了。

如果一切順利達內爾可以將五艘女王對六艘敵艦的優勢一直保持下去,直到分出勝負。哪怕就算出了yìài他干不過對手,也可以從容逃跑。

這樣一來,達內爾的選擇讓巴西列夫為難了,jìxù平行行駛維持戰列線對轟,他有些吃虧,可讓老頭減速等待四艘德皇跟上來,老頭又dānxīn敵人是虛晃一槍正好乘機逃跑。

這讓老頭十分糾結,之前就說過很多遍了,巴西列夫的求戰意識是很強烈的,他很想跟敵人好好的掰掰腕子,讓他看著敵人逃跑,真心是做不出來。尤其是在損失了四艘甘古特之后,他無法容忍敵人就這么拍拍屁股跑了。

所以老頭選擇了jìxù維持現狀對轟!他zhǔnbèi賭賭運氣,6打5他并不是完全沒有機會。

于是乎下面的海戰就沒有太多值得一提的東西了,至少不存在什么斗智的指揮藝術了。這么說吧,戰列艦編隊的對轟,除了波瀾壯闊之外也就沒有其他值得一提的東西了。從根本上說jiù侍兩個重裝勇士拿著大刀對砍,誰首先扛不住,誰就輸了。

當然,這種對砍還是很血腥的,雙方連連發炮也連連中彈,作戰距離始終維持在5公里zuǒyòu的距離上。而這種距離,說實話,很有趣也很微妙。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雙方的指揮官都在打小算盤。對于女王級的38毫米主炮來說,一戰中在8公里的距離上能在擊穿279毫米厚的裝甲,而距離縮短到3公里才能擊穿305毫米垂直裝甲。也jiù侍說在5公里的距離上女王級大概能穿290毫米垂直裝甲。

的德制戰列艦的防護水平呢?主裝甲帶基本上都在350毫米到80毫米的水平上,其中巴伐利亞級更高,達到350毫米到20毫米的水平。

可能有同志馬上就說了,這不說英國人打不穿德國人的裝甲嗎?那維持zhègè交戰距離有什么意義?我只能說,同志,你算錯了,或者誤解了。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少同志關注軍艦防御力的時候就只盯著一個數字,那jiù侍主裝甲帶的最大厚度。比如說之前有提到的女王級,主裝甲帶最大厚度是330毫米,巴伐利亞是350毫米,看似只差了20毫米。但是,請注意,zhègè但是非常重要!

主裝機帶最大厚度,注意“最大”兩個字!zhègè只是最大厚度而已,shíjì上主裝甲帶從上到下,厚度是逐漸遞減的!只有最危險的水線附近才最厚,越往船底方向走就越薄弱!

所以比戰艦的防御力,不光要看那個最大的數字,同樣需要關注兩點,那jiù侍最小的數字,以及這條主裝甲帶究竟覆蓋了船身多大的面積,這才有意義。

否則。說搞笑點。鐵甲艦時代英國戰列艦有一大票主裝甲厚度超過06毫米的。比日本的大和還要夸張,你能說那個時代的鐵甲艦比大和的防御力更強?

這么說吧,一戰的德制戰艦最大裝甲厚度350毫米是挺夸張的(二戰的卑斯麥也不過320,皇家海軍末代戰列艦前衛號也不過356,當然喬治五世比較夸張38),但是這只是最大厚度,其實主裝甲帶大部分區域都沒有這么厚的。

也jiù侍說女王的38毫米穿甲彈在5公里上的穿甲厚度干不穿德國人主裝甲帶的最厚的那個部分,但是足以威脅其余稍微薄一點的部分了。畢竟德皇、國王級主裝甲帶最薄的地方只有80毫米。巴伐利亞也只有20毫米。

可能有同志要問,那為什么是5公里而不是3公里呢?原因很簡單,英國人也害怕,巴伐利亞級的380雖然彈丸輕一點兒,但是威力真心是不小!尤其是要看到,德國人的輕彈越近威力越大,在25公里的距離上能穿350毫米垂直裝甲!再往里走,女王級也吃不消了!

所以英國人只能維持zhègè相對安全的交戰距離,這樣他們有機會解決對手,但又不至于冒太大的風險。同樣的。巴西列夫也害怕,雖然除了兩艘巴伐利亞之外。其余的戰列艦都只有305毫米主炮,要想ko對手似乎要往里走,但是真心也是扛不住38毫米穿甲彈,只能在5公里的距離上游斗

而這也是我為什么要說有趣的原因所在,雙方都害怕被ko,而又不想放棄決戰的機會,結果也就演變成了漫長的拉鋸戰。而這也導致了這場海戰中雙方都取得了大量命中記錄,但卻無法終結對手。

比如說女王號就被前后命中了8彈,主裝甲帶上部被開了好幾個0米×8米的大口子,后部艦橋更是濃煙滾滾,但是航速卻一點兒都沒掉,回廠修理了半個月就重新返回了前線。

五艘女王級中最慘的是編隊末尾的馬來亞號,攻擊她的是總督號和威廉皇太子號,兩艦的20門305毫米主炮是彈如雨下,哪怕不能擊穿馬拉亞號的主裝甲帶比較厚實的部位(德制305一戰中5公里距離上垂直穿甲厚度在226毫米zuǒyòu),但是打打其他薄弱部位還是輕松暢快的,比如上部裝甲帶,這里幾乎被穿成了蜂窩煤。

這么說吧,馬來亞號艦體中部的52毫米副炮炮廓幾乎被全部擊毀,如果不是消防損管給力,估計已經爆了。

當然,同樣的,巴西列夫這邊也不好受,畢竟女王級的主炮還是更狠一些的。比如國王號,艦體中部的那座主炮就被打啞了,差一點就點了天燈。

而這就不得不說一說德國人的奇葩所在了,艦體主裝甲帶他們確實挺厚實的,就像個鐵烏龜。但是炮塔卻莫名其妙的砍掉了一大截,比如德皇級和國王級,主裝機帶最厚處是350,而炮塔正面和炮塔座圈附近卻只有300毫米了。

而英國和美國戰艦,炮塔一般跟主裝甲帶最大厚度相仿或者大大超出。尤其是變態的美國佬,其炮塔厚度簡直是喪心病狂,南卡羅來納主裝甲25毫米,炮塔是305毫米,到了懷俄明主裝甲帶279毫米,炮塔356毫米,內華達主裝甲帶33毫米,炮塔三聯裝的57毫米,雙聯裝的06毫米,到了賓夕法尼亞干脆jiù侍57包辦了。

為什么英國人和美國人認為炮塔要更厚實一些呢?很簡單,從中彈概率以及中彈之后的后效來說,炮塔中彈更危險!所以必須更厚一些!

而德國人卻反其道行之,只顧保護小弟弟,卻覺得nǎodài略低一等,不過也不得不感慨德國人的運氣好,就算炮塔中彈也沒有被一鍋端。而英國人這方面人品就很差了,胡德號jiù侍最好的例子,那人品簡直沒法說。

海戰還在jìxù,隨著一艘艘戰艦起火冒煙,雙方都在咬牙支撐,而zhègè時候就看誰更堅強,或者誰還有更多的底牌了。

比意志皇家海軍自然是不怵的,但是比底牌達內爾就要落后,畢竟他現在是在俄國人的地盤打仗,隨著艦隊主力北撤,他幾乎是毫無后援。而巴西列夫不一樣,他在自己地頭上作戰,可以獲得更多的支援。比如蘇霍伊的空軍。

是的,小胡子依然不fúqì,雖然因為油料的guānxì他被迫離開了戰場,但這不等于他就放棄了,很快他組織起了最后一波攻勢。為了取得戰果,這貨放棄了jìxù駕駛戰斗機或者偵察機,親自登上了一架魚雷機,發誓要為甘古特級上的胸dì們報仇!

為什么蘇霍伊駕駛的是魚雷機而不是俯沖轟炸機呢?原因很簡單,俯沖轟炸機返航之后全部歇菜了,俄國本土產的發動機真心是山寨貨,一點兒也不耐艸,únài之下小胡子只能玩魚雷機。

不過蘇霍伊重新趕回戰場還需要一定的時間,而在這期間,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的官兵們也在試圖為艦隊主力解決問題。之前出了差錯的德皇在緊急修理了舵機之后,跟在三艘僚艦后面向戰場敢去,而另一頭,被重創的薩梅科夫編隊也試圖盡最后的努力……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

沒有找到此作者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