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天兵在1917小說>天兵在1917最新章節列表 >天兵在1917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天兵在1917-08 各取所需(下)
更新時間:2015-02-17  作者: 馬口鐵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外國歷史 | 馬口鐵 | 天兵在1917 
正文如下:
李曉峰的想法很簡單,既然繼續阻止海軍發展大型火炮巡洋艦已經不可能,那么不如直接一步到位給予海軍最好的選擇。—.{}].那樣海軍和斯大林都必須認這個人情,而人情這東西是必須要還的。

很快李曉峰就提出了他的要求:“帝國主義國家正在大力發展海軍航空兵,正在建造更多的航空母艦和研發更新式的戰機。在這個領域我們紅海軍不能被甩開太遠,而眾所周知,在列寧格勒號和莫斯科號航空母艦服役之后,我們的海軍航空兵就一直陷入停滯,我認為……”

李曉峰故意的一頓,然后看了看斯大林的臉色,鋼鐵的表情是那么有趣,很顯然這位對航母沒有太多的興趣,而且之前將伊茲梅爾級戰巡改造成航母的時候,花費的代價可是相當的高昂,幾乎就等于是重建了。

這么說吧,完成航母化改裝的列寧格勒號和莫斯科號滿載排水量高達四萬五千噸,最大航速三十節,十八節時續航力4000海里。其飛行甲板敷設了70毫米高彈力鋼裝甲,機庫能容納一百架戰機。

總而言之,這兩艘航母耗盡了紅海軍整個二十年代幾乎絕大部分造艦費用,導致原本準備重新改建的納西莫夫海軍上將級巡洋艦被迫取消。導致整個二十年代紅海軍只建成了一艘輕巡洋艦紅色烏克蘭號。

斯大林對于某仙人的這種搞法是相當不滿意的,不止一次在這個問題上攻擊過某仙人。可是某仙人在海軍的勢力太強了,誰讓現在紅海軍的家底全都是某人搶回來的。大部分海軍高級軍官哪怕對某仙人優先發展航母有微詞。但也不敢直接攻擊某人。

而現在。斯大林聽某人的這意思,這是準備繼續發展航母,而且還得建新的,這不是要命么?本來造艦費用就緊張,你還上馬這種吞金怪獸,這如何能忍!

哪怕是某人答應上馬萬噸級新式巡洋艦,斯大林也無法接受繼續上馬航母,不過正在鋼鐵準備一口拒絕的時候。李曉峰卻搶先說道:“之前為了配合列寧格勒號和莫斯科號作戰,我們將另外兩艘伊茲梅爾級戰列巡洋艦改建成了快速支援艦。我知道當前的軍費并不充裕,直接新造全新的航空母艦并不現實。完全可以繼續利用兩艘快速支援艦的艦體進行改造……之前在改造列寧格勒號和莫斯科號時我們已經積累了充足的經驗,繼續這樣的改造不會花費太大的代價……”

斯大林愣住了,因為他想起了當年李曉峰力主將剩下的兩艘未完成的伊茲梅爾級改造成所謂的快速支援艦時群起非議的場景。那時候海軍強烈的反對某人胡來,認為要么完成剩余兩艘伊茲梅爾,要么干脆將未完工的艦體解體。搞什么快速支援艦簡直就是瞎折騰,海軍根本就不需要航速三十節的補給艦,這玩意兒的代價太高了。

不過那時候李曉峰通過多方面的活動愣是壓住了海軍的抵制,愣是干成了這件事。在接下來幾年中這兩艘補給艦幾乎是無所事事。大部分時間充當高速貨輪干私活的時間比干本職工作還要多,但是現在斯大林想來。某人之所以那么堅持,可能是他一開始就準備將剩余的兩艘伊茲梅爾改造成航母,這就是某人留下的伏筆!

而今天,這個伏筆就生效了,不管是已經變成航母的,還是變成快速支援艦的伊茲梅爾,在之前裝甲、動力系統都是一模一樣,當年為了將其統一換成新式燃油鍋爐,海軍可是大大的出了血的。而現在,這么做的好處就出來了,那兩艘高速補給艦要改造成航母確實很簡單,代價非常小,小到斯大林完全沒有任何道理反對這個提議了。

對于李曉峰的高瞻遠矚,斯大林不禁也有些佩服,那么這真是某仙人的遠見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當時李曉峰之所以力主將剩余的兩艘伊茲梅爾級艦體利用起來改造成快速支援艦,最重要的原因到不是為將來改造成航母做準備,而是李曉峰覺得航空母艦編隊確實需要高速補給艦。

傳統的補給艦航速都在20節以內,根本就跟不上航母編隊,而航母編隊要向持續作戰,尤其對蘇聯這種缺乏海外基地的國家而言,要保證航母編隊的持續作戰能力,高速補給艦是必不可少的。當時俄國海軍一戰的家當當中,能做這樣改造的也只有伊茲梅爾了。

說白了,李曉峰還真是想要高速補給艦的。可是近十年紅海軍的活動實在有限,根本用不上高速補給艦,而且看斯大林的臉色絕對不會同意建造的全新的航空母艦,無奈之下某仙人也只能暫時放棄高速補給艦了。

在航空母艦的問題上達成了一致之后,李曉峰和斯大林算是解決了一個最關鍵的分歧點,接下來的討價還價就簡單了不少。當然,這種簡單只是相對的簡單,實際上的困難還是不少的。

比如在驅逐艦的問題上,雖然雙方都同意必須立刻為紅海軍建造新式驅逐艦,但是在究竟改發展什么樣的驅逐艦上,兩人的分歧相當的大。

斯大林是傳統派,他想要的驅逐艦與其說是驅逐艦還不如說是大號的魚雷艇。鋼鐵希望發展高航速雷擊能力強的制海型驅逐艦。而李曉峰對這種驅逐艦沒有任何興趣,他的海軍是以航母為核心的,不管是驅逐艦還是巡洋艦都是航母的帶刀侍衛,是用來給航母打下手的。

對航母派來說,對海打擊的活兒還是交給航母上的攻擊機吧,效率要比傳統的炮戰高幾十倍。既然不需要驅逐艦和巡洋艦擔負多少對海攻擊的任務,何必強化火炮、魚雷和航速?

以航母為核心的海上編隊中,其他艦艇重點還是突出防空和反潛能力。尤其是防空。二戰的經驗教訓表明。一只防空不咋地的艦隊分分鐘就會被爆菊。所以李曉峰準備重點發展防空驅逐艦和防空巡洋艦。不強調多強的制海能力,但是必須要有強大的防空火力。

很顯然,斯大林的要求和李曉峰的要求相去甚遠,斯大林想要更多、更大口徑的火炮和魚雷,最好是速度還能飛快。而李曉峰想要的船更偏向中小口徑艦炮,魚雷不需要裝太多,速度也不需要那么快,能跟上航母編隊就好了。但是在電子、通信和自動化水平上。李曉峰的要求則是超高。

兩人的分歧之大,幾乎到了不可能談攏的程度。因為雙方的要求幾乎都是相抵觸的,如果誰都不肯讓步,自然是談不成的。兩人是越說越不投機,也是誰堵說服不了誰,差一點談判就要破裂了。好在最后某仙人想出了和稀泥的辦法。

“這樣看來,紅海軍未來的驅逐艦必須大型化了!”

對于李曉峰沒頭沒腦的這么一句話,斯大林有些莫名其妙。不過李曉峰也沒有賣關子,詳細地解釋道:“想要滿足我們提出的大部分要求,就意味著這一型新式驅逐艦必須能容納更多的武器和設備。而更多的武器和設備就意味著更大的排水量……”

斯大林嘴角抽了抽,更大的排水量也就意味著大型化和高價化。一時間連他都猶豫了。這么堆砌出來的軍艦還是驅逐艦嗎?

李曉峰認為是,驅逐艦大型化是趨勢,后世伯克那種接近萬噸的大艦也叫驅逐艦,何必在乎一個名稱呢?最重要的還是能完成技戰術指標,排水量大那就大吧!

于是乎在李曉峰和斯大林兩個外行的干涉下,紅軍的33型驅逐艦就變成了一個不折不扣的怪胎,在當年列強的驅逐艦還在兩千來噸徘徊的時候,33型驅逐艦標準排水量就達到了2500噸,正常排水量更是達到了3000以上,滿載更是達到了3500噸以上。

從1934年開始,33型驅逐艦投入生產,該艦長150米,寬12米,最大吃水4米,裝備四座雙聯裝130毫米艦炮和兩座四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設計最大航速36節,以15節航行時,最大續航力5000海里。

僅僅從紙面上的數據看,33型驅逐艦是相當的強大,8門130艦炮在驅逐艦中幾乎是空前的,而且敗鍋爐和輪機的給力,普遍最大航速都超過了36節,最快的激烈號在一次任務中更是跑出了高達41節的神級航速!

當然,這并不是說33型驅逐艦很好很強大,實際上它并不完美,首先為了追求高航速,該艦長寬比高達12.5:1,相當的狹長。雖然這種狹長讓33型驅逐艦速度非常給力,簡直可以稱之為三千噸級的大型魚雷艇,但是適航性卻很糟糕!

過大的長寬比造成該艦耐波性能很差,遇到極端惡劣天氣時很有可能出現鬼子海軍第四艦隊一樣的事故,被折成兩段不是沒有可能的。而且為了減重,該艦大量的應用了從美國引進的焊接技術,艦體強度真心是不咋地,在服役后不得不陸陸續續返廠加強結構。

再說那8門空前強大的130炮,該炮實際上就是歷史上蘇聯1936年定性的b13型50倍口徑130毫米艦炮。

就基本性能來說,這款130性能可以說相當的強悍,比同時期列強的同口徑艦炮是強了不少。但是在一艘三千噸的軍艦上塞八門,那也確實是太喪心病狂了一點兒。這么說吧,為了塞下這八門130,和兩座四聯裝魚雷發射管,以及為了保證高航速必要的輪機組,33型驅逐艦不得不瘋狂的拉長艦體,最后導致33型驅逐艦成為了二戰中長度最長的驅逐艦。

當然,雖然這8門130確實很強,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怎么說呢?毛子的b13在對海打擊上沒得說,很強!但是這款火炮身管太長,彈丸太重,導致炮塔的俯仰回旋速率是比較慢的。而對于防空作戰來說。后者更加重要。整體而言。b13略顯笨拙。它更適合傳統的對海對陸射擊,而不是防空作戰。

這于李曉峰的初衷,建造一款防空型驅逐艦來說,真心是不太合格。反而這更加符合斯大林重火力中雷擊中速度的大號魚雷艇的思路。當然,某仙人也是沒辦法,因為毛子當年也沒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高平兩用艦炮,而這一款130也是唯一能用無線電近炸引信的高平兩用艦炮了。

熟悉二戰的朋友都知道,美帝的海軍防空之所以給力。除了航母打傘之外,完全得益于無線電近炸引信的應用。但是這種很好很強大,甚至在后世看來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電子引信在當年實屬高科技。對于電子工業薄弱的蘇聯而言,壓根就沒辦法生產。

哪怕是李曉峰的諾基亞為此專門成立了攻關小組,不惜代價的投入財力,折騰了十來年取得的成果也讓人很無語。首先,研發出的引信體積比較大,暫時只能應用在5英寸級別以上口徑的火炮上。也就是這一條就直接k.o了毛子當年從意大利引進的100毫米高炮,讓33型驅逐艦只能帶著笨重的130上戰場。

這還不是全部問題所在,請注意。美帝當年研制出的無線電近炸引信是主動式的,引信能主動發射電磁波。接收反饋回來的回波在一定距離上引爆炮彈。

也就是說美帝的無線電近炸引信既能發射電波也能接收電波,這就是所謂的主動式無線電近炸引信。而諾基亞研發出的無線電近炸引信卻是被動式的。

何謂被動式無線電近炸引信呢?很簡單,該引信不能發射無線電波,而僅僅只能接收電波,也就是說該引信需要一個發射無線電波的發射源配合工作。

被動式無線電近炸引信的應用靈活度肯定是不如主動式的,那為什么諾基亞不研發主動式的呢?不是不想,實際上主動式的無線電近炸引信已經研發出來了。但是有一個很尷尬的小問題,那個年月電子水平太差,研制出的主動式無線電近炸引信體積太大,別說130毫米級別口徑的炮彈,換成152毫米口徑的都裝不下。

無奈之下,只能放棄引信中的發射機構,改成被動式,就是這么做,你也看到了,依然只能用于130炮。當然,采用被動式無線電近炸引信也不是沒有好處,主要是稍微便宜,至于引信的效果,并不比主動式差。缺點就是發射源出了問題,該引信就歇菜了。

不過就算如此,在1930年代,被動式無線電近炸引信也算是神器了,在實際測試了該引信之后,軍委直接下令用天價買斷了該引信的全套專利,還專門跟諾基亞簽訂了一個保密合同,要求十年之內,諾基亞不得向第三方出售該引信的專利和成品。

當然,為了補償北方工業,軍委不光是花了天價,還下了海量的訂單,累計從1930年至1945年,光是北方工業就生產了超過一千萬枚該種引信,至于蘇聯國內的產量,更是突破了兩千萬。

付出了自然也就有收獲,從二戰爆發開始,紅軍的高炮就異常的給力,給予了德國法西斯極大的殺傷,創造了輝煌的戰績。當然,在30年代,并不是所有的部隊都能用上無線電近炸引信,按照軍委的規定,紅軍中除了紅海軍以及近衛部隊可以配發無線電近炸引信之外,其他部隊一概不配發。而且每一枚引信從生產到使用都必須有專人負責,在沒有軍委的命令下,任何人不得將該引信帶出軍火庫!

總之,在有了無線電近炸引信之后,33型驅逐艦在當時也算是防空能力比較強的戰艦了。不過這并不能讓李曉峰滿意,因為33型驅逐艦還缺乏最重要的核心——雷達。

沒有雷達,沒有先進的火控設備,光有無線電近炸引信依然會被吊打。而雷達確實不太好弄,哪怕諾基亞在這方面投資相當的驚人,但是在1933年依然拿不出一款合適的艦載雷達。要么天線體積重量驚人,根本不適合上艦,要么就是性能相當的湊合,幾乎沒有實戰價值。

對此,李曉峰也沒有太多的辦法,只能在33型驅逐艦上給雷達預留接口,等以后技術成熟了再上艦。

總體而言,33型驅逐艦是紅海軍走向現代化的第一步,它應用了大量的先進技術,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的經驗為紅海軍后面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不客氣地說,之后不管是36型驅逐艦還是35型巡洋艦能夠順利誕生,都離不開33型驅逐艦。33型驅逐艦上應用的新技術在它們身上才真正成熟結果。

而也正因為此,作為應用新技術的先鋒33型驅逐艦不可避免的變得十分昂貴。這么說吧,兩艘33型驅逐艦的造價就頂得上一艘35型巡洋艦。

請注意!35型巡洋艦是不折不扣的重巡洋艦,正常排水量超過一萬兩千噸并擁有9門203毫米主炮,這樣一個大家伙竟然只頂得上兩艘33型驅逐艦,可見后者有多么昂貴了。正因為此,原本準備建造至少8艘的33型驅逐艦最終只造了四艘就草草收場,取而代之的是更便宜和更經濟的36型驅逐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