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qdread”并加關注,給《》更多支持!
伊16是一種很糟糕的飛機嗎?
似乎從托洛茨基的控訴看,確實如此,因為在代表正義軍事行動中,剛剛進入紅軍服役不久的伊16是惡評如潮,幾乎沒有多少飛行員喜歡這種操縱性“很惡劣”的胖頭鳥。頂點小說,
事實是如此嗎?飛行員的評價低,這是真的,尤其是對于剛剛接觸伊16的飛行員來說,這是一頭難以駕馭的惡龍,不少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飛行員們普遍反映伊16操縱性相當惡劣,一點兒都不好飛,還反映該機的起降性能十分糟糕,尤其是在急劇躍升時容易進入尾旋,甚至還有人抱怨伊16就是大煙囪,每一次飛行等于吸兩包二手煙。總而言之,飛行員們更喜歡伊15,而對于伊16有點望而生畏的意思。
實事求是的說,飛行員們反映的問題是客觀存在的,伊16的操縱性確實很“惡劣”,但是請注意這種所謂的惡劣不是說該機是個笨鴨子,實際情況是恰恰相反的,波利卡波夫設計的伊16一點兒都不笨,反而有點過于的靈活了。
這么說吧,波利卡波夫為了跟蘇霍伊的伊14項目競爭,最大限度的放開了飛機的操縱性,其重心沿三軸移動量極小,縱向欠安定(波利卡波夫可能算是靜不穩定設計的祖師爺)。同時伊16的副翼操作輕巧反應靈敏。利于滾翻。這種設計使伊16可以做出精確的翻轉與s形回旋。其機動性在那個年代的單翼中算是首屈一指的!
不過問題也出在這里,因為太靈敏了,穩定性很差,對一般的新手飛行員來說,就好比剛剛考了駕照就去開f1。而老波也只顧著完善伊16的相關設計,而沒有考慮設計一款教練型,再加上毛子的飛行員基礎又不是特別扎實,而且比較喜歡在空中作死。自然的就變成了新手“殺手”了。
這么說吧,對于伊16的飛行員來說,熟悉了其飛行特性之后,而且能夠在飛行中保持注意力,操縱靈敏的伊16將會是他們的最愛,說白了這是一種只適合熟練飛行員的戰斗機。
至于伊16的起降性能惡劣,經常的在起飛和降落中出飛行事故,甚至連老手,比如契卡洛夫這樣的功勛飛行員都出過摔飛機的事故,原因也非常簡單。那就是伊16的那個可收放起落架設計。
從未來的發展來看,可收方起落架是潮流。也是伊16的一大亮點,但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多少要付出一點兒代價。伊16誕生的那個年代,液壓助力裝置還沒有實用,所以伊16的起落架收方是純手動的!
對的,你沒有看錯,就是純手動的。飛行員起飛和降落之前收方起落架的方法就是在座艙里搖手輪(要搖三十三圈)。大家伙想想吧,飛行員起飛和降落時,一邊要全神貫注的對準跑道掌握好飛機的姿態,另一邊還得跟起落架收放手輪作斗爭——動作千萬不能生硬,否則很靈敏的伊16會一頭栽在地面上!
所以經常性能看到,伊16起飛和降落時的飛行軌跡是不斷的上下起伏,就跟坐過山車一樣。你想想,剛剛飛行伊16的菜鳥們壓力有多大?
說完了起降的問題,再看看所謂的躍升中易陷入尾旋,有嗎?確實有,不過這個問題沒有那么可怕,根據契卡洛夫試飛的結果,躍升中陷入尾旋之后,只要保持冷靜,按照教材上教導的改出方法,最后都會平安無事地改出。其具體操作步驟是:傾斜一側機翼并作小半徑轉彎,輕輕地蹬舵拉桿。
甚至因為伊16量產型號改出螺旋的性能之突出,還引起了總設計師波利卡波夫的震驚,按照老波原本的估計,伊16應該更加危險才是!!
最后再談談伊16座艙煙霧過大的問題,其實這是發動機廢氣被氣流帶入座艙,尤其是早期型的伊164和伊165使用封閉座艙,廢氣透過儀表板慢慢向座艙滲透,而封閉座艙“排氣性”比較差,自然讓飛行員比較遭罪了。只要修改機頭的整流罩之后,問題就能得到解決。
這么說吧,托洛茨基譴責伊16性能惡劣,這更多的是一個政治問題,而不是技術問題。作為實戰上第一種投入使用的單翼戰斗機,伊16確實有不少小毛病,但是這些小毛病并不是不能解決或者克服的。只要飛行員熟悉了這種新戰斗機,大部分問題自然的就消失。至于那些小問題是瑕不掩瑜的。而為了這一點點小問題就全盤否定伊16,全盤否定單翼機的發展方向,這才叫莫名其妙和不負責任!
“我反對這種說法,”李曉峰立刻就站了起來,迎頭反擊托洛茨基:“伊16確實暴露出了一系列的問題,但是這些問題并不是不能解決的,尤其是要注意到伊16剛剛進入空軍服役不到一年,飛行員同志還沒有熟悉這種先進的戰斗機……在這種情況下就倉促地下一個不負責任的結論,甚至終結單翼飛機的發展,這是極端愚蠢的舉動!”
托洛茨基剛要反駁,阿爾克斯尼斯也站出來支持李曉峰:“我同意安德烈同志的說法,現在談伊16和單翼戰斗機的問題還為時過早,哪怕是伊16暴露了不少問題,但同時也要看到,伊16戰斗機也取得了相當多的戰果,我們的飛行員同志創造出了一擊即脫的高速襲擊戰術(伊16比同時代的對手要快80100公里,特別是爬升速度和俯沖速度相當快。如果避免同對手兜圈子纏斗。采用‘打了就跑’的戰術。很容易取得戰果),用事實證明了伊16是一種好飛機。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繼續完善它以及讓飛行員更快的熟悉它!而不是因哽廢食!”
托洛茨基依然不服氣,堅持道:“那么在完善伊16,以及在它證明單翼機確實代表了未來技術發展方向之前,就應該暫時停止單翼機的發展,在伊16的問題還沒有解決時,就匆匆上馬新型號,這才是不負責任!”
“伊20項目。是政治局和軍委一致通過的決策,你一個人說下馬就下馬?”斯維爾德洛夫終于忍不住了,挖苦了托洛茨基一句。
還別說,這句話真心是管用,因為托洛茨基剛想爭辯,就發現斯大林、伏羅希洛夫、烏博列維奇、布瓊尼一致的用不懷好意的目光盯著他,那意思很明確,只要他再敢較勁,那就要面臨群毆的結局。
這時候托洛茨基才想起,這里不是政治局。在政治局他都沒有絕對的上風,在一邊倒的軍委他想較勁?那真心是找虐!
不過托洛茨基的話也給李曉峰提了個醒。伊20項目確實得注意了,最好是別讓托洛茨基抓住什么把柄,至少是不能像伊16一樣,弄出一堆堆的問題。
那么此時此刻,波利卡波夫主導的伊20項目是個什么情況呢?在1935年4月份,伊20項目的第一架原型機tskb20走下了繪圖板,這是一款完全不同于以前蘇聯戰斗機的飛機,擁有流線型的機頭和真正的全金屬結構,安裝一臺法國進口的12ycrs水冷發動機,空機重量2.1噸,最大起飛重量2.75噸。
在第一次試飛中,這種座艙十分靠后的戰斗機帶著沉重的滑橇飛出了493公里每小時的最大速度。之后的試飛中去掉滑橇更是飛出了530公里的超級好成績。
但是,請注意這個但是。波利卡波夫似乎還沒有走出伊16的圈子,這種新式戰斗機同樣是一種穩定性很成問題的飛行器,尤其是其靠后的座艙更是進一步惡化了伊16就存在的縱向穩定性問題。而且tskb20竟然比伊16還要“靈巧”,在第十七次試飛中就帶著試飛員契卡洛夫在起飛中拿了大頂。第二十次試飛中干脆利落的帶著試飛員一起撞上了地面,機毀人亡……
那時雅科夫給李曉峰的匯報是:“該機異常靈敏,而且因為重心靠后滾轉十分困難,航程更是相當有限……”
當時李曉峰是涼了半截腰,尤其是當他親眼看到tskb20的照片時更是滿頭大汗,因為這個tskb20太像歷史上的基于伊200項目發展而來的米格1了,而米格1存在的問題幾乎是跟tskb20一模一樣。
李曉峰立刻就意識到了,讓波利卡波夫設計一款戰斗機恐怕是個錯誤,波利卡波夫更適合設計截擊機。可是伊20項目已經展開了,這半截里怎么換人?
就在李曉峰糾結不已的時候,雅科夫帶給了他一個好消息,輕型飛機設計局的主任設計師雅科夫列夫設計了一款全金屬結構的輕型飛機,這種原計劃按照斯大林的要求參加施耐德杯水上飛機競賽的飛機,在使用故障頻發的am34發動機時就表現出了不錯的速度性。可惜其設計工作因為資金的限制一直斷斷續續進展緩慢,原本應該參加1933年比賽的飛機到了1934年下半年才完成原型機,自然的也就談不上參賽了。
原本這架飛機就該遺忘在歷史的角落里發霉,雅科夫列夫還得繼續在輕型飛機設計局窩著長蘑菇。可誰讓他碰上了另外一個雅科夫,當時為自己老板解決戰斗機問題的他是跑遍了所有的設計局,以便找到一款能用來替補波利卡波夫伊20項目的飛機,當他看到雅科夫列夫的設計時,立刻是眼前一亮。
這款輕型水上競速機速度很快(超過了伊20項目最基本要求450公里每小時),而且是全金屬結構(防腐蝕),唯一的缺點就是為了減重導致機體結構比較脆弱。如果想將其改造成一架能在航母上起降的戰斗機恐怕得大幅度加強結構!
本著死馬當活馬醫的精神。李曉峰立刻給雅科夫列夫提供了足夠的資金以及他所需要的一切優先權。經過雅科夫列夫緊張的設計。后來被稱為雅克1。當時根本就沒有設計編號的新式戰斗機誕生了(不是國家項目,自然沒有項目編號)。
這種使用12ycrs發動機,采用懸臂式下單翼、起落架可收放的單座戰斗機相當的漂亮!其發動機支架為鋼管焊接結構,發動機罩為金屬結構,后部機身分為兩種型號,海上型使用全金屬結構,而陸基型號則為上下為膠合板覆蓋。座艙蓋為三段式有機玻璃結構,中段向后滑移。飛行員座椅有8毫米厚的裝甲板保護。全部武器為:炮口位于螺旋槳中心的20毫米機炮和機鼻的兩挺7.62毫米機槍。
該機空重2.6噸(海上型號,陸基型號2.45噸),最大起飛重量3.1噸(海上型號,陸基型號2.95噸),其最大速度490千米每小時(海上型號,陸基型號510千米每小時),升限一萬米,最大航程650公里。
原型機在1935年4月份開始了試飛,在試飛中該機的操縱性非常不錯,比起反應過于靈敏穩定性相當成問題的伊20。雅科夫列夫的飛機用試飛員的話說:“接受過30小時的初級飛行訓練的飛行員就能駕馭它!”
當然,這個后來的雅克1也不是沒有問題。首當其沖的就是高空性能不理想,這種戰斗機只適合在五千米以下空域活動,而且航程實在是偏小。
不過在1935年,你不能要求太高,一款能最大速度超過五百公里,而且操縱極為舒服的戰斗機已經格外的理想了。
而且雅克1的試飛也比伊20更加順暢,幾乎沒有出過什么重大飛行事故,用試飛員的話說:“只要你自己不做死,傻瓜都能飛好雅克1。”
這也是李曉峰面對咄咄逼人的托洛茨基時為什么會比較淡定的原因,就算伊20項目不順利,替補的雅克1也能解決問題。甚至李曉峰都想讓波利卡波夫停止研發伊20,跟雅克1比起來伊20實在讓人蛋碎,讓老設計師去完善伊15和伊16去吧。
不過這話李曉峰有點說不出口,畢竟波利卡波夫在之前的發動機之爭中可是站在了他這邊,人情總是要還的,而且以老頭的威望,突然將其拿下太過于打臉。想了想,李曉峰只能安慰自己:“不行的話,讓伊20去干截擊機的活,實在不行就去當高空偵察機吧!”
和戰斗機項目相比,當時更危險的是轟炸機項目,畢竟在戰斗機上斯大林系還站在李曉峰這邊,而在轟炸機項目上他的運氣就不那么好了,因為以斯大林和伏羅希洛夫為首的騎兵系統對遠程航空兵沒有多少興趣,他們更希望空軍關注于戰場支援任務,也就是說在這一點上他們跟圖哈切夫斯基和托洛茨基的意見更接近。
比如在這次戰斗中,tb1和tb3的表現就很糟糕,壓制敵機場顯得無能為力,而近距支援任務更是力不從心,從這個角度說遠程航空兵的價值幾乎是零。因為斯大林和伏羅希洛夫是相當的不滿意,對于搞遠程航空兵,尤其是采購很貴很占資源的b17是相當惱火的。
果不其然,托洛茨基圍繞b17項目開炮之后,斯大林立刻就變成了沉默的莫爾恰林,至于伏羅希洛夫更是開始站在了托派那邊,強烈地質疑四發遠程轟炸機項目的合理性:
“從之前的戰斗中我們能夠發現,能夠支援紅軍地面部隊作戰的只有強擊機部隊,遠程轟炸機沒有表現出一點兒價值……一架昂貴的四發轟炸機的采購價格足以采購兩架雙發轟炸機以及四架強擊機,而且后者能夠輕松愉快地完成戰場支援任務……我想不通為什么要采購b17,戰斗證明紅軍不需要四發轟炸機!戰士們迫切需要的是強擊機和雙發轟炸機!”
李曉峰和阿爾克斯尼斯只能耐心解釋道:“tb1和tb3的表現確實不好,但是這并不是說遠程航空兵就無用。只能說tb1和tb3的性能不能滿足遠程航空兵的需求。而b17不同,它的載彈量、航程以及速度都更大。如果有足夠數量的b17,我們完全有可能摧毀敵人的機場,甚至直接打擊敵人用于戰爭的工業設施,這樣的打擊能力并不亞于戰場支援任務,甚至能夠直接摧毀敵人的戰爭機器!”
“這只是你們嘴上說說而已!”托洛茨基挖苦道。
“是不是嘴上說說,b17服役之后我們立刻就能看到,如果有足夠數量的b17轟炸機,現在空軍就能癱瘓敵人在海拉爾、滿洲里的機場,甚至可以摧毀敵人在哈爾濱、齊齊哈爾和奉天機場上的敵機,甚至從符拉迪沃斯托克起飛能轟炸東京!而這是前線航空兵絕對做不到的!”
伏羅希洛夫冷笑了一聲,陰陽怪氣地說道:“可是我們現在不需要轟炸哈爾濱、齊齊哈爾和奉天,更不需要轟炸東京,我們在前線的戰士們迫切需要的是炸毀敵人的鐵路線,摧毀敵人的工事,而這些任務b17是絕對無法完成的!”
“b17確實不能完成這些任務,但是這些任務可以由研發中的俯沖轟炸機和雙發快速轟炸機去解決。這跟b17項目并不矛盾!”李曉峰瞪了伏羅希洛夫一眼,強調道:“遠程航空兵和前線航空兵是空軍的兩條腿,不能厚此薄彼,缺少任何一條腿,我們的空軍就變成跛子了!”(小說《》將在官方微信平臺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qdread”并關注,速度抓緊啦!)(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