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天兵在1917小說>天兵在1917最新章節列表 >天兵在1917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天兵在1917-444 無題
更新時間:2016-04-28  作者: 馬口鐵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外國歷史 | 馬口鐵 | 天兵在1917 
正文如下:
當還在討論善后工作的時候,前線的紅軍可是一點兒也沒閑著,用重炮和炸藥開路,幾乎是一路碾壓的向波蘭開進。被希特勒寄予厚望的堅固“要塞”一個接一個被紅軍碾碎,大量的德軍有生力量不是被消滅就是被俘虜,戰后曼施坦因在“《甩鍋的藝術》”一書中強烈地批判了元首的做法,將其斥之為愚蠢的行徑。

不過實話實說,當年希特勒也沒有太多辦法,寶貴的裝甲力量在之前的進攻中已經消耗得七七八八,而隨著羅馬尼亞的倒戈,德軍重要的石油來源也被切斷,曾經威風八面的那支創造了閃電戰奇跡的裝甲力量真心是變成了病貓。

為了爭取時間,以及為了穩固戰線,對希特勒來說也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依托堅固的“要塞”充當節點絆住紅軍的手腳,為德意志戰爭機器的全面發動爭取時間。

“今年要生產一萬輛坦克,少一輛都不行!”

這是元首的原話,只不過施佩爾對元首的命令只能報以苦笑,別說一萬輛坦克,如今的第三帝國一年產五千輛坦克都費勁。原因來自于兩個方面:第一是元首既要求數量又要求質量,便宜容易生產(相對而言)的四號坦克始終不入元首的法眼,在這位有些好大喜功的元首看來,生產黑豹還勉勉強強,至于四號坦克,這種已經大大落后于敵人的“劣質”武器生產出來了又有什么意義?送給布爾什維克獵殺嗎?

希特勒始終要求加大黑豹的產量,并在適當的時候全力量產黑豹2型中型坦克。他認為黑豹2才能滿足德意志的需求。不過在施佩爾看來,如今黑豹都是問題一堆堆,更不用說剛剛走上繪圖板的黑豹2了,上帝保佑一切順利的話,看看黑豹2能不能在1944年下半年投產,這一時半會兒是指望不上了。

希特勒不光是執拗的要求多生產黑豹,更可怕的是這位元首還對繪圖板上的虎王充滿了興趣。這種六十余噸裝備有超長身管88炮的重型坦克牢牢地吸引了元首的眼球,他已經迫不及待的要看到這種鋼鐵怪獸走下生產線了。

而虎王這種巨獸消耗資源的能力十倍于四號坦克,一旦投產虎王。那對德國的坦克工業來說簡直就是一種災難。

上面這些還是第一個方面的原因,更糟糕的是此時德國的戰爭原料來源都受到了限制。不光是石油嚴重不足,連鐵礦石都越來越緊缺了。原因是蘇聯和英國加強了對挪威南部尤其是納爾維克的打擊,導致瑞典的鐵礦石根本運不到德國本土。而鋼鐵對于戰爭有多重要。就不需要多費唇舌了吧?

鋼鐵產量上不去,對裝甲部隊的影響是致命性的。一輛坦克輕則三十噸重則六十噸,按平均四十噸算,一萬輛坦克要四十萬噸鋼材。這個數量似乎不大,但是請注意。裝甲鋼不管在什么年代都不是普通的粗鋼可以比的,四十萬噸裝甲鋼(這還沒把生產中浪費的部分算進去)消耗的資源可是很嚇人的,至少當年的德國是吃不消的。

而施佩爾收到的壞消息還不僅僅的數量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質量上的問題也開始呈現了。當挪威的鉬礦被完全摧毀,當德國的裝甲鋼中缺乏鉬元素之后,精雕細琢的德國貨開始向豆腐渣工程靠攏。

因為缺少鉬元素,此時的德國裝甲鋼延展性開始急劇下降,也就是說裝甲變得更加脆更容易崩裂,原本不可能被擊穿的部分也因為裝甲質量下降導致碎屑橫飛。

就以施佩爾觀察到的現象來說,虎式坦克的裝甲就一天比一天差。1943年3月以前生產的老虎,是龍精虎猛,而在此之后生產的都是病老虎。不要說100毫米口徑的D10系列能夠秒穿,連D85系列使用較新的穿甲彈也能導致老虎的裝甲背板破碎,甚至出現過正面裝甲大面積崩碎的現象,尤其是在多次中彈之后,這一趨勢是更加明顯。

總而言之,這是相當要命的。如果生產出的坦克都是次品,那又能有多少戰斗力?

其實導致德國坦克產量上不去其實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德國的坦克炮。二戰中平心而論德國的坦克炮質量是相當的好。比起“粗制濫造”的蘇聯同行來說,簡直是良心之作。

但是,二戰是一場空前的消耗戰,越是制造精良的武器就越面對一個尷尬的現實——效費比不高。

德國的坦克炮尤其是如此。希特勒越來越旺盛的提高威力的將德國人捆得死死的。其實88L56已經足夠使用了,可元首還要上88L71,甚至在最后的時刻還弄出了128毫米怪胎。

身管越長、膛壓越大,對技術的要求就越高,需要更好的材料更好的車床以及更好的技師。而在戰時,這些都是有限的。這么說吧。就算德國人能生產出足夠的底盤、炮塔也生產不出足夠的火炮。沒有主炮的坦克豈不是沒牙的老虎。

更何況德國人在二戰中坦克炮的口徑還很麻煩,75毫米的有短、中、長和超長四款,88毫米的也有兩款,這其中絕大部分彈藥都是不能通用的,無疑加重了后勤負擔。

總而言之,施佩爾很頭疼,元首的“無理”要求讓他壓力倍增,經過跟古德里安的一番溝通之后,施佩爾提出了一個折中方案:“生產更多地突擊炮替代坦克,至少暫時替代坦克。”

如果按照希特勒的脾氣,這個建議是無論如何也行不通的,在他看來老子提出的要求就必須無條件的執行,怎么能打折扣呢?不過施佩爾和古德里安的聯名建議讓他改變了主意。

“突擊炮生產更加簡單,而且防御力也不差,適合當前我軍的防御態勢……當然,我們不可能永遠生產突擊炮或者完全不生產坦克。暫時,在這個被動的時刻生產突擊炮應急,以滿足前線日益增長的反坦克需求……等我軍重新轉入進攻之后,自然要重新轉產坦克……”

這是很務實的做法,別看蘇德兩國的突擊炮和坦克相比就是沒有炮塔,似乎沒少多少部件。但是取消掉炮塔之后,第一可以降低火線高度,外形低矮的突擊炮很適合在防御戰中陰人,第二可以降低生產時間。炮塔的滾珠軸承以及液壓系統相當麻煩,第三,突擊炮取消掉炮塔之后,可以順便利用去掉炮塔的重量加強正面裝甲,這讓其防御力更高。

而且在施佩爾看來大量生產突擊炮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名正言順的保留四號坦克的生產線,畢竟不可能用昂貴的黑豹、老虎的底盤去制造突擊炮,那效費比實在太低了。

而保留四號坦克的生產線,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繼續生產四號坦克,和黑豹、老虎和虎王相比,施佩爾還是更喜歡符合工程邏輯的四號坦克。

德國人在挖空心思的提高裝甲車輛的產量,而在他們的對面,蘇聯也在朝著相同的方向努力。1943年6月以前,紅軍要生產T3476、T3485、T35A、T35B、T54A、T55和ВИ2等好幾種主要坦克。但是從1943年7月份開始,這一情況大大改觀了。T34集中為生產T3485,T35也主要生產后期型號,至于T54/55倒是繼續保持兩條腿走路,比較悲劇的是ВИ2,這種落后的重型坦克被取消,列寧格勒也開始轉產T54A。

和德軍瘋狂的開始生產突擊炮相比,此時紅軍的重點是坦克,突擊炮主要生產SU85M、SU100和SU152,其中SU152主要用于攻堅。至于SU122雖然保持少量生產,但122毫米榴彈炮主要轉產更新式的2S1型122毫米榴彈炮。

這個所謂的2S1型榴彈炮。實際上就是最新版的D30去掉炮架裝上剛剛投產的第二代通用底盤結合而成的產物。

D30自然是不用多說了,1943年8月剛剛投產,主要用于接替M30(1938)榴彈炮,實際上就是歷史上D30的早產版。除了重量稍重(3.5噸)之外,其余性能同D30沒有區別。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的第二代通用底盤。這個第二代通用底盤采用發動機變速箱前置的結構,扭桿懸掛和六對負重輪,可以比較方便的改造成其他各種車輛——包括步兵戰車、自行火炮載具、裝甲搶修車、通信指揮車、醫療救護車、裝甲偵察車。總而言之,這將是未來紅軍機械化部隊的步兵之足。

作為第二代通用底盤,該車可以搭載122毫米和152毫米火炮。從而成為自行榴彈炮。比如2S1就是122榴的版本,而搭載152榴的型號還在設計之中。

當然這種底盤最重要的用處還是蘇聯的第一代步兵戰車,也就是所謂的BMP1。請注意,這不是歷史上的那個BMP1,兩者區別很大。這個BMP1高度稍高,而且取消了BMP1那個不太成功的73毫米低膛壓滑膛炮,改為裝備2A30型30毫米自動炮。雖然口徑比歷史上的2A28小不少,但是精度實在強了太多,2A28那個炮真心只能說是個火箭筒,精度低得讓人無法忍受。

當然,這些第二代通用底盤剛剛投入生產,暫時還只能供應少部分重點建設的近衛部隊。比如說羅科索夫斯基的近衛機械化第4軍就有少量裝備。在冥王星戰役中也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只不過因為數量有限還不是特別突出。

回到正題,當德軍在第一線的“要塞”被碾碎了之后,紅軍的裝甲優勢就全面發揮出來了,比如說近衛機械化第4軍就在一天一夜之間狂奔120公里,成功的實施了圖哈切夫斯基設想中的大縱深作戰,迫使在白俄羅斯南部的德軍再次進行大踏步的后退,而他們的目標就是那座真正的要塞——布列斯特。

而北面的明斯克,特里安達菲洛夫并沒有謀求大踏步的突破,而是組織了一次范圍有限但是很精確的外科手術式的穿插打擊,少數精銳的紅軍裝甲部隊在德軍的防線上鑿開幾個小口子,然后向著縱深做有限突破,然后掉過頭來配合步兵兄弟將德國人就地包圍,特里安達菲洛夫的包圍圈雖然小。但是更堅固,就像一條鎖鏈將德國人緊緊套牢,直至將其勒死。

這兩種戰法不好說誰更高明一些,羅科索夫斯基大開大合的招式攻城略地更快也更多。但是因為大范圍的包圍對裝甲部隊的機動性要求太高,總會造成不少漏網之魚。不少機靈的德國人見勢不妙立刻就跑,是有不少逃出生天的機會。

而特里安達菲洛夫那邊,雖然攻略的地盤不多,但是在有限的范圍內合理的利用兵力打殲滅戰。基本上被圍住的德軍都只有死路一條。

不過當年還是更喜歡羅科索夫斯基的打法,因為收復失地更快,大佬們實在是等不及想要早點光復國土。所以對于特里安達菲洛夫那種細致的戰術多少有些無愛。

不光是白俄羅斯進展順利,在烏克蘭,朱可夫比羅科索夫斯基的戰術還要生猛,在托爾布欣的掩護下幾乎就是不講道理不計代價的碾壓,其推進速度竟然被羅科索夫斯基還要快,已經兵臨科韋利城下了。

華西列夫斯基因為要兼顧同科涅夫的配合,而且他那邊山地也比較多,進展沒有朱可夫那么快。不過他打得倒也是有聲有色,解放了比薩拉比亞和羅馬尼亞北部,向著匈牙利方向小步快跑。

倒是科涅夫遇到了一定的麻煩,羅馬尼亞境內多山,南方河流又比較多,不太適合裝甲部隊運作。而且科涅夫的部隊大部分都是新組建的,戰斗經驗也缺乏一點。在羅馬尼亞他跟著德國精銳的山地步兵和黨衛隊打得不可開交,局面陷入了僵持。

不過李曉峰卻不是太擔心,他知道科涅夫是什么水平,對他來說困難只是暫時的。而且隨時時間的推移,當烏克蘭的德軍陷入崩潰之后,羅馬尼亞的德國人想繼續戰斗都不可能。

真正讓李曉峰操心的反而是保加利亞那一頭,比留佐夫的方面軍實力還是太差了。勉強搞定了保加利亞境內的納粹追隨者之后,顯得有些無力,甚至還在希臘和阿爾巴尼亞的德軍襲擊下吃了點小虧。

實話實說,比留佐夫的局面比較艱難。他的一個集團軍被定在了土耳其方向,按照軍委的指示他必須給伊斯坦堡方向的土耳其人施加壓力。僅剩的一個集團軍既要控制保加利亞全國,又要幫助東正教愛國黨清剿國內的反對勢力。還要防備德軍的逆襲,確實是艱難了點。

不得已之下,李曉峰只能親自前往索菲亞坐鎮,誰讓他已經在軍委立了軍令狀,如果搞不定希臘,會很吃虧啊!

“保加利亞的法西斯份子給我們制造的麻煩倒是不大,主要的壓力來自于德國鬼子,以及保加利亞工人黨。”比留佐夫叨叨的向某仙人訴苦。

李曉峰有些哭笑不得,什么時候共產國際的兄弟政黨變得跟納粹一樣麻煩了。當然,他也知道比留佐夫不可能說謊,根據KGB的線報,季米特洛夫返回保加利亞之后,就開始著手“奪權”。

這位意識到了危險的保加利亞領袖希望盡可能的壯大自己的政黨和擴充在地方的影響力。紅軍每到一處,這幫人就搶著去接受地方政權,而這無疑是在跟東正教愛國黨搶地盤,雙方不發生沖突才怪。

“我不是告訴過你們,保加利亞的地方政權暫時由我們掌控,不要忙著交還給保加利亞人。為什么你們不聽呢?”

面對某仙人的質問,比留佐夫是苦笑不已,作為一個將軍,他更擅長打仗,而不是政治上的扯皮事。而且保加利亞的這點破事也讓他稀里糊涂,保加利亞工人黨是兄弟政黨,政權不是理因交給他們嗎?

不過比留佐夫也知道,在這個問題上他沒有發言的資格,只能執行軍委的指示,既然某仙人這么命令了,那就執行好了。

好在李曉峰看出了比留佐夫缺乏這方面的能力,趕緊說道:“算了,這個問題由我來解決。今后一切政權接收問題以KGB的意見為準,保加利亞工人黨有意見的話,你就讓他們來找我!”

比留佐夫真心是松了口氣,忙不迭的點頭,這讓李曉峰又好氣又好笑,就沖這點看,比留佐夫還太嫩了。

“你接下來的任務是盡快集中部隊,把剿匪的事兒交給東正教愛國黨武裝和KGB的特種部隊,你的任務是先解決阿爾巴尼亞納粹的威脅,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考慮解放阿爾巴尼亞……”(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