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峰早就有一鼓作氣解決華夏問題的決心,決不能留一個討厭的尾巴,老蔣及其殘余勢力如果繼續存在,未來將極大的分散的精力,這對于他所構想的陣營的總體戰略是極端不利的。
臺灣的地理位置實在太重要了,這里是封鎖華夏的第一島鏈的核心,如果這一環被打斷,什么日本、菲律賓的戰略地位都大打折扣,美國人如果還想玩島鏈戰術,那就得后退到第二島鏈。
當然,以蔣某人轉進的速度,想要在大陸上將其消滅得干干凈凈是不太可能的,一有機會或者說渡江戰役之后,這位就已經是一心一意的經營臺灣了,大陸半壁江山上的殘兵不過是拖延兵鋒的棄子而已。
所以想要徹底的解決蔣某人這個攪屎棍,就必須不給他轉進臺灣的機會。那么有這個可能嗎?
在李曉峰看來,這個機會完全是有的,而且不在1949年,就在1944年年末或者1945年年初。還記得紅海軍特混艦隊嗎?這只“借給”美軍使用的航母編隊在蘇聯正式對日宣戰之后,也就沒有必要繼續披著美軍的皮了。
而在這個時間段,美國人也在考慮下一步的作戰目標,具體說有兩個目標,一個是菲律賓另一個就是臺灣。其中支持奪回菲律賓的是前面提到過的那位麥克阿瑟,這位父子兩代人都在菲律賓當太上皇,當年又是狼狽的逃離菲律賓,自然想扳回這一局“衣錦還鄉”。而支持優先拿下臺灣的是尼米茲,后者認為臺灣的軍事價值更大。
當然,眾所周知的是歷史上麥克阿瑟贏了,誰讓菲律賓具有更多的政治意義。而臺灣則只具有軍事意義。對于政治家來說當然是前者更加重要。
而在這個時空中,事情的進程也差不多,當麥克阿瑟同尼米茲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最后做裁判的羅斯福依然選擇的是政治意義更大的菲律賓。
當然,這不是說羅斯福就看不到臺灣的軍事價值。而是他認為這種軍事價值暫時不具有決定性的意義。而且這位總統對未來刮民黨繼續統治華夏還是有信心的,對他來說只要刮民黨還能統治華夏大陸,那么臺灣的軍事價值就不會那么突出。自然如果他要做取舍的話,就是拿下菲律賓放棄臺灣。
但就在麥克阿瑟逞心如意的時候,蘇聯方面突然告之美國:“紅海軍將在臺灣進行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攻占這個島嶼,切斷日本本土同南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配合徹底地截斷日本的海陸交通線路。困死日本,為日后登陸日本本土做好準備!”
這一消息讓羅斯福大吃一驚,因為他根本就沒有料到蘇聯方面會來這么一手,因為之前一點征兆都沒有,俄國人是說來就來。而這也讓他憂心忡忡,他開始覺得選擇菲律賓是個錯誤了。這在他寫給丘吉爾的信中也有體現:
“我很懷疑俄國人的居心,從彼得大帝開始,這個民族就一直在謀求出海口,為此不惜發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戰爭。而現在一旦蘇聯攻占了臺灣,而臺灣又具有極其重要的軍事價值。蘇聯會不會賴著不走?一旦紅海軍的勢力進入了這一條關鍵的水道,未來會不會沿著南海向馬六甲海峽和澳大利亞方向深入,這實在值得警惕!”
英國人其實也是同樣警惕。當年在日俄戰爭中之所以暗中幫助日本,為的就是遏制北極熊南下。而現在北極熊已經光明正大的南下了,這極大的威脅了大英帝國在東南亞的利益。必須予以制止!
很快丘吉爾就建議:“英美兩國應該聯合制止蘇聯的軍事冒險!”
不過怎么制止就有些麻煩了,因為之前已經答應了麥克阿瑟先拿下菲律賓,現在改變計劃恐怕那貨又要炸刺。而且放棄菲律賓先打臺灣政治上也不好交代。最壞的情況是,萬一美國轉頭去臺灣,俄國人卻去了菲律賓怎么辦,那真心是丟人丟掉姥姥家了。
別以為這不可能,因為李維諾夫之前傳達蘇聯和軍委的意圖時就講明了:“如果美國去收復菲律賓。那紅海軍就去臺灣。反之,如果美國去臺灣。那紅海軍也必然在菲律賓發起兩棲登陸行動。總之,臺灣和菲律賓之間。紅海軍必然會選擇一個。”
也就是說,不管是英國還是美國想要阻止紅海軍開展兩棲登陸行動,那是完全不可能的。頂多也就是制造一些小麻煩,比如英國和美國立刻就表示:“盟國最好還是統一行動,不如三國聯合艦隊一起去解放菲律賓,這樣力量更集中……如果紅海軍選擇單獨行動,那么英美兩國政府很難提供物資援助……”
很顯然,英國人和美國人就是要卡脖子,就是算準了紅海軍在太平洋地區缺少基地,后勤補給相當成問題。可能有同志又要說了,不是有海參崴嗎?紅海軍完全可以從海參崴獲得補給么!
這個想法有些天真,海參崴離日本本土實在太近了,艦隊從這里出發完全就在日本飛機的打擊半徑之內。而且海參崴離臺灣還是太遠了一點。一旦對日宣戰,這里肯定就是戰區,絕對太平不了。
當然,李曉峰的決心也不會改變,拿下臺灣是必須的,哪怕就是損失再大也是值得的。更何況,面對英美的爛招,他也不是沒有辦法。為了彌補紅海軍特混艦隊的兵力不足,他將剛剛服役的兩艘42型航空母艦以及列寧格勒號以及莫斯科號也調往了太平洋方向,這樣在這個戰區紅海軍就擁有六艘大型艦隊航母了,雖說跟美軍沒辦法比,但終歸也是一只不可小視的作戰力量了,至少欺負日本人是夠了。調往太平洋的不止航母,還包括大量的戰列艦,主要用來對陸支援。轟灘頭還是挺好的。
總而言之,紅海軍太平洋艦隊是壯大了兩倍都不止。當然光有海軍強大還不夠,兩棲登陸作戰還需陸上力量的配合。按照李曉峰的要求。烏博列維奇在幾個月之前就在慢慢的將紅海軍陸戰隊調往遠東,截止到1944年8月。累計共抽調了五個陸戰師,再配合空軍的一個空降師和陸航的兩個空中突擊旅,第一波次登陸臺灣的陸戰力量已經基本就位。
不光是動用了強大的兵力,蘇聯還征用了大量的民用設施,比如為了搭載陸航的兩個空中突擊旅,蘇聯征用了十余艘三萬噸級貨輪,經過簡單改造之后,使其能停放直升機。蘇聯為了這次兩棲登陸行動幾乎是傾其所有。將一切能夠動用的海上、空中力量全部都用上了,而這也充分說明了蘇聯對這一行動的重視。
不過這一行動不會立刻展開,不光是紅軍需要準備的時間,更重要的是此時的日本海軍還具備魚死網破的能力,以紅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實力不足以單獨將其搞定。按照李曉峰的設想,當美軍在萊特灣登陸之后,紅海軍才開始登陸臺灣之行。意思就是等美國海軍搞定了日本剩余的那點殘兵敗將之后,咱們在比較輕松的去搞定臺灣。這樣風險比較小。
不光是準備撿美軍的便宜,更重要的是,按照李曉峰的規劃。這一期間八路軍和新四軍將在蘇聯紅軍和外蒙古軍隊的配合下收復華北。為什么要首先收復華北才去拿下臺灣呢?原因很簡單,海參崴離臺灣還是太遠,而且補給物資走日本海實在是不安全。而走外蒙經內蒙抵達華北,然后從塘沽運抵臺灣要近不少也相對安全。
實際上了為這天,蘇聯方面也是提前做好了準備,從1942年開始就在修筑從烏蘭烏德至外蒙的鐵路,該鐵路一直通到二連浩特隔壁的扎門烏德,該線路在1944年5月已經全線貫通。這就意味著從蘇聯方向運來的物資可以直接穿越外蒙抵達內蒙的邊緣。
由于政治因素和時間原因,內蒙二連浩特至張家口這條鐵路線無法修建,在這一段只能靠公路運輸。為了滿足在華北、山東以及紅海軍在臺灣的物資需求,蘇聯也下了大力氣翻修這一線的公路。雖然做不到后世高速公路的標準,甚至連國道都做不到。但是也盡可能的讓路好走一點。
另外也感謝的機械化程度不高(幾乎就沒有機械化部隊,全都是步兵。連汽車都不多)對油料的需求很低,這讓未來絕大部分油料都可以用來滿足紅海軍的需求。當然,這也是暫時的,當布柳赫爾搞定了關東軍,疏通了東北的線路之后,這條經外蒙的線路就完全用來保障的需求,蘇聯紅軍的需求就轉而走東北了。
也就是說,紅海軍什么時候能開展對臺軍事行動,完全取決于在華北的進展,如果進展快,紅海軍那邊也就快,反之,也就慢了。當然,哪怕是最樂觀的估計,對臺軍事行動也將在1944年11月后開展,因為還要看美軍什么時候去菲律賓。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
所以李曉峰這次在軍事上的主要任務就是在時間表上同取得一致。說實話,這一點都不難,因為方面早就躍躍欲試的想要反攻了。
這種極高的積極性一度讓蘇聯和美國方面大吃一驚,為什么這么說呢?前面講了,日軍開始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之后,刮軍湯跑跑所部是一潰千里,根本就是不堪一擊。這讓蘇聯和美國方面都對華夏軍隊的戰斗力產生了嚴重懷疑。試想一下,在完全獲得了制空權且擁有充足空中支援的情況下都能被打尿,這戰斗力得渣到什么程度啊!
甚至連帶著蘇聯和軍委也對的戰斗力和戰斗精神產生了懷疑,一度準備推遲或者干脆取消協助收復華北、山東的作戰構想。是在李曉峰的強烈反對,以及崔可夫、庫利科夫的一再保證下,和軍委才勉強同意的。不過實話實說,他們依然沒啥把握,甚至做好了也大敗收場的可能。
但是這場戰役從一開始,所爆發出的戰斗力就讓全世界為之驚訝。只用了一天就再次收復了張家口,然后緊接著保定、滄州、衡水相繼在一周之內被克復。日軍和偽軍賴以生存的封鎖溝和炮樓根本就擋不住八路軍,被踏成齏粉。
這還不算完。很快山東的新四軍也開始反攻,拿下了聊城并配合八路軍收復邯鄲。不到十天。華北和山東北部就完全變了天,日軍和偽軍只能龜縮在北平、天津、濟南、青島等大城市里瑟瑟發抖。
之前還忙著在河南、湖北、湖南攻城略地的岡村寧次陡然發現自己的后院起了火,而且火勢還不是一般的小,簡直就是滔天的烈焰。擺在他面前的是兩難的選擇,是繼續原定計劃繼續狠削刮軍呢?還是轉身回去收拾呢?
岡村寧次有些犯難了,他知道如今的已經今非昔比了,如果放著在后方作亂不管不顧,那華北真的會翻天。但是讓他將主力調回去對付。他又有些不甘心,畢竟國際局勢擺在那里,打通道路交通線還是有一定戰略意義的。
經過一番思考,岡村寧次最后決定分兵,將三分之一的兵力調回去收拾,其余的部隊繼續猛削刮軍。不光如此,他還給大本營去電,要求抽調部分關東軍入關作戰,配合華北方面軍解決。
岡村寧次的要求很快就被同意了,就在蘇聯對日宣戰前夕。大約五萬左右的關東軍進入北平,向著被收復的張家口、保定發起攻擊。而岡村寧次手頭抽調的部分部隊大約兩個師團也回過頭來攻擊邯鄲。一場激烈的血戰在華北南北兩頭爆發了!
庫利科夫作為軍事顧問,主要負責指揮外蒙古第一、第三騎兵師和蘇聯紅軍遠征軍第1師以及獨立第一裝甲旅在張家口附近同日軍作戰。
這個方向關系到從外蒙輸入華北物資的交通線路。是重中之重,所以在這個方向,不管是蘇聯、還是日偽軍都集中了較強大的兵力,一場硬碰硬的血戰不可避免。
不過這場血戰跟日軍原本的意料大不相同,為了重新占領張家口,截斷蘇聯援助的交通線,以及解除蘇聯和軍隊對北平的威脅,鬼子集中了兩個師團(關東軍所屬第63師團、駐蒙軍第118師團)兩個旅團(華北方面軍獨立混成第5旅團、駐蒙軍獨立混成第2旅團)約三個師團的兵力準備一舉收復張家口。
按照日本人的想法這應該是他們進攻敵人防守,甚至認為只要強大的皇軍一抵達張家口。八路軍就會撤退或者避戰。指揮這場戰役的日本華北方面軍參謀長高橋坦出征之前就很自信的認為:“皇軍將不費吹灰之力的收復張家口!”
只不過事實跟高橋坦的預料完全相反,抵達張家口外圍之后。他就首先遭到了襲擊,為首的就是賀龍的120師358旅。這個旅值得一提的是旅長盧冬生。湖南湘潭人,具體點說是陳賡的老鄉。剛滿七歲的時候盧冬生就給陳賡家放牛,是陳賡兒時的小伙伴,兩人關系十分要好。
陳賡投軍之后,盧冬生過了一段打工的牛馬不如的生活,到了1925年也效仿陳賡投軍。比較巧合的是,他投軍之后(唐生智的湘軍)又一次遇到了陳賡。在此之后盧冬生就一直跟著陳賡,參加過八一南昌起義和長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1939年,盧冬生被選派前往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留學。
按道理說,像盧冬生一樣的人才,未來必然是前途光大的。但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既沒有死于日寇之手,也沒有在解放戰爭中壯烈犧牲,反而死于了蘇聯紅軍之手。1945年12月,其遭遇蘇聯紅軍士兵搶劫并被殺害,年僅38歲。
按照盧冬生的資歷和職務以及能力,在解放戰爭中是能夠發揮出重要作用。不客氣點說,1955年授銜的時候,他至少是跟王震、蕭克一個級別的,一個上將是跑都跑不掉的。
可是這一員上將軍卻未能在解放祖國的戰斗中馳騁疆場,極其遺憾的死在了老大哥的手里,何其諷刺何其可惜。
李曉峰在蘇聯會見過前往伏龍芝軍事學院留學的中國學員,看到盧冬生的時候想起了這段很是不光彩的往事。從那時開始,他這個總政治部主任就不遺余力的狠抓軍紀,凡是犯有惡性行為的比如說什么搶劫、偷竊、強女干,抓一個就斃一個,是堅決剎住紅軍內部的歪風邪氣。
當時有些高級將領還不理解,覺得是小題大做了,兵痞兵痞,當兵的沒有一點匪氣,還怎么打仗。不過這一路將領的言辭被李曉峰知道之后,那真心是要脫一層皮的,凡是不注重紀律的,李曉峰一律將其擼掉,蘇聯能打仗的人多了,不缺這么幾個輕重不分毫無原則性的丘八!(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