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以色列還在忙著制定全面的規劃時,埃及搶先動手了。()在納賽爾的命令下,埃及軍隊突然開始了全面進攻,力求先發制人打以色列一個措手不及。
看起來局勢對以色列是非常的不妙,但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埃及人除了在最初的那個上午向前推進了幾公里之外,很快戰斗就陷入了僵持。第一線的以色列國防軍不能說輕而易舉的擋住了埃及軍隊的前進步伐,但至少也是不為難的。
原因嘛,非常簡單,以色列國防軍從上到下的軍事素質和軍事裝備都在埃及人之上,這要是會輸那就怪了。而在這場戰斗中,未來的一批將星表現得非常搶眼,比如說達揚。
歷史上達揚是在1956年第二次中東戰爭大放異彩的,一舉成為以色列的戰神。沙龍后來在談起達揚的時候就說過:“他每天早上醒來,腦瓜里會有100個主意,其中95個是危險的,3個是壞主意,但剩下的兩個真是精彩透頂!”
對于中東之外的世界來說,達揚是第二次中東戰爭中大放異彩的,但對于土生土長的巴勒斯坦人來說,達揚這個名字早已是如雷貫耳了。達揚的父母是一戰后遷回巴勒斯坦的俄國猶太移民,14歲的時候達揚就參加了哈格納,用他自己的話說:“我開始記事幫家里擠牛奶的時候,我就開始摸我父親的卡賓槍了。”
在歷史上英國是一度利用猶太人打壓阿拉伯人,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三十年代后期阿拉伯人爆發大起義的時候,英國和猶太人就聯手合作鎮壓阿拉伯人,那也就是所謂的猶太警察部隊或者特種夜間巡邏隊的開始,當時達揚就在這支英國人組織和裝備的部隊里擔任軍士。
隨著由來國際形勢的變化,英國人又開始改變了對猶太人的態度,達揚所在的警察部隊就被解散了,甚至達揚本人還被英國當局關押。不過轉機很快就出現了,隨著二戰的爆發,英國要從全世界的殖民地和委任統治地抽調兵力前往本土和法國作戰,所以必須留下一些可靠的力量維持殖民地的治安。于是達揚所在的哈格納又一次同英國和解,達揚便加入了北非英聯邦軍隊。
1941年6月7日,澳大利亞第7師與敘利亞的維希法國軍隊作戰中,一顆子彈打穿了達揚的望遠鏡,擊中了他的左眼。當時戰場上只有簡陋的包扎條件,達揚的左眼因為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只能摘除了事。而這也成就了后來達揚的形象——帶著類似海盜的黑色眼罩。
因為作戰英勇,達揚獲得了英國的杰出服務勛章,請注意,這是英國的最高勛章之一。再往后,在以色列獨立戰爭(第一次中東戰爭)中,達揚因為英勇善戰使得他獲得了極高的威望,連本古里安對其也是青睞有加,將達揚和西蒙.佩雷斯當做了自己的鐵桿心腹,而后者后來可是曾經三次擔任以色列總理,后來更是擔任以色列總統。
言歸正傳,達揚真正的在世界上的揚名之戰還是第二次中東戰爭。因為實話實說,第一次中東戰爭的戰役戰術中蘊含的軍事意義并不大,與其說以色列是靠著過硬的軍事素質和軍事藝術戰勝了阿拉伯人,還不如說是在很爛的兩群烏合之眾中選擇一群不那么爛的。甚至當年亞丁這位總參謀長根本就沒有什么詳細的作戰計劃,幾乎是想到哪打到哪,勝利還是失敗很多時候都是靠中低級軍官和士兵的勇氣和斗志解決問題。
但是到了第二次中東戰爭中,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這是第一次以色列有計劃的戰爭。當時納賽爾全力支持阿拉伯敢死隊越境襲擊以色列,并且全面的進行戰爭準備,力圖一戰將猶太人趕下海。與此同時英法兩國對納賽爾收回蘇伊士運河和推翻殖民地秩序極為惱怒,圖謀好好的教訓一下納賽爾并且將蘇伊士運河搶回來,所以跟以色列是一拍即合,商定由以色列向西奈半島方向進攻,英法在運河區空降。至于后面,埃及民眾自然會食簞漿壺以迎王師,把納賽爾關進籠子里去。
所以以色列當時的主要目標有三個:擊潰西奈半島的埃及軍隊,拔除加沙的阿拉伯敢死隊基地,占領西奈半島南端的沙姆沙伊赫。不過由于以色列國防軍兵力不足,達揚知道不可能一舉全殲埃及軍隊,所以設定了以擊潰為主要目標的戰術。
拔除加沙的阿拉伯敢死隊基地用意就不多說了,但是占領沙姆沙伊赫卻值得一提。位于西奈半島南端的沙姆沙伊赫扼守阿喀巴灣通向紅海的出海口提蘭海峽,距離海灣出口的提蘭島最短的距離不過兩百米,埃及只要在這里部署炮兵,就可以輕而易舉的封鎖以色列通往紅海的唯一出海口埃拉特。當時,納賽爾也確實封鎖了埃拉特,還對以色列關閉了蘇伊士運河,禁止懸掛以色列國旗的商船通過蘇伊士運河。
反正猶太人對此是相當的惱火,早就想拔掉這些釘子了。不過要實現上述目標有兩個難題:第一,以軍應該先于英法傘兵行動。但為了打草驚蛇,盡量延遲埃及的總動員和兵力調動,以軍必須制造西奈半島方向只是佯動的假象,這還是比較困難的;第二,以色列預計到聯合國將強力干預勒令停戰,所以主要作戰目標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造成既成事實。
而當時,埃及軍隊在加沙、西奈和內格夫沙漠的結合部拉法至阿里什一線部署重兵集團,北上可以威脅以色列第一重鎮特拉維夫,直搗以色列的老巢;向東可以和占領耶路撒冷的約旦軍隊打通聯系,把以色列攔腰斬成兩段;甚至南下還可以切斷膽敢通過內格夫沙漠進軍西奈的以軍。
加沙、西奈半島和內格夫都是沙漠,但拉法一帶有一點丘陵,埃及軍隊在此筑壘據守,如果以軍前往進攻,不一定能攻克,容易變成持久戰。不解決這一重兵集團,進攻西奈的以軍側翼就要暴露在埃及軍隊的彈雨之下。而沙姆沙伊赫靠近以色列一側的都是難以通行的沙漠,僅有靠紅海一側的西海岸有一條公路,但是要想利用這條公路,就得穿越整個西奈,打破埃及軍隊的層層防御,這也是很難做到的reads;。
看上去形勢對以色列極其不利,但是埃及軍隊卻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戰斗意志不強,一旦重要交通要道和戰略要點被突破,比如說后方被包抄或者被孤立,埃及人很快就會潰不成軍。
而達揚厲害之處則是準確的抓住了埃及人的這個弱點,決定不做正面攻堅,而是從側后大縱深穿插,促使埃及人崩潰。他的作戰計劃是這樣的:在西奈半島中部用沙龍的傘兵旅打穿插,但在戰爭前夜,沙龍率領旅主力完全相反的約旦前線迷惑阿拉伯人。在戰爭打響的零時,一個營的傘兵首先在西奈中部的戰略通道米特拉山口東側空降,戰爭正式打響之后,沙龍旅的主力立刻掉頭,高速穿越內格夫沙漠,突破昆提拉和納卡拉,趕赴米特拉山口和先行傘降的傘兵匯合,切斷西奈南北埃及軍隊之間的聯系。然后傘兵向北進攻加沙,再向南長途奔襲沙姆沙伊赫。當時達揚只給了沙龍24小時時間,但他內心認為48小時能夠匯合就謝天謝地了。
說起來,沙龍也是彪悍,這位干脆就沒有等待配屬給他的六輪越野卡車抵達就率隊出發了,一路上強征了能夠找到的一切民用車輛,連滾帶爬的在沙漠中強行軍,猛打猛沖碾過昆提拉,最后在不到30個小時內強行軍近300公里,成功的完成了任務。
但也不是所有的以色列指揮官表現都有沙龍這么標準,負責戰區北線的南方司令部司令阿薩夫.西姆霍尼求戰心切,違抗了達揚的命令,不等傘兵的北線進攻開始,就迫不及待的將精銳的第七裝甲旅及其100輛坦克投入了中線的戰斗。
該旅的旅長接到命令之后命令悍將亞布拉罕.阿丹少將所在的營穿越達伊卡綠洲向敵人縱深穿插,突襲阿布.安蓋拉。說起這位阿丹必須得說說,這位阿丹年紀不大(1926年出生),以色列獨立戰爭時期才二十多歲,但別看他年輕,打仗真的很強。出生于巴勒斯坦在內格夫沙漠長大的他從小就參加了猶太人精銳部隊帕爾馬克。
在以色列獨立戰爭前夜,還是上尉的阿丹率領一只小分隊沖進埃拉特,為以色列搶到了寶貴的紅海出海口。當得知以色列建國的消息時,機動的阿丹找來了一匹白布,用鋼筆墨水染上了代表猶太人的大衛王之星,然后爬上旗桿升起大衛旗。這是兩千多年來羅馬人將猶太人趕出以色列后,猶太人第一次在故土上升起大衛的旗幟。雖然阿丹畫的旗幟跟后來的以色列國旗有所不同,但一般認為這是歷史上第一面以色列國旗。
對猶太人來說,阿丹爬在旗桿上升起大衛旗的照片和美國海軍陸戰隊在硫磺島上插星條旗的照片一樣具有別樣的歷史意義。
繼續說第二次中東戰爭時期的阿丹,此時已經是裝甲營營長的他接到命令之后行動迅猛,等旅長尤里.本.阿里發現這次行動可能過于冒險,準備命令阿丹立刻停止行動時,都已經為時已晚,因為阿丹的部隊干脆已經超出了無線電的聯絡距離。等下一次再聯系上阿丹時,這位彪悍的營長已經占領了阿布.阿蓋拉reads;。
應該說阿丹的行動是個意外,而這個意外的效果卻相當的好。埃及人根本就沒有想到猶太人會這么瘋這么浪,阿布.阿蓋拉根本就沒有重兵布防,面對“從天而降”的以色列裝甲兵,該地的守軍很快就被擊潰。
好吧,神兵天降的阿丹成為了戰場上的關鍵點,因為阿布.阿蓋拉太重要了,阿丹占領了這里就相當于卡在埃及軍隊咽喉的魚刺。很快成群的埃及軍隊開始向阿布.阿蓋拉靠攏,準備拔除這根魚刺。而阿丹僅僅帶著一個裝甲營同成群的敵人周旋了12個小時,確保了在旅主力到達的時候阿布.阿蓋拉依然在手中。
阿布.阿蓋拉的失守成為埃及人失敗的關鍵點,這里就是埃及人的脊梁,被打斷了脊梁的埃及人在正面的第七裝甲旅和側面的傘兵威脅下只能向蘇伊士運河對岸的伊斯瑪利亞撤退。
應該說這個開頭是相當精彩的,但馬上沙龍那個冒冒失失的脾氣就發作了,處于爭奪榮譽的需要,他希望搶先抵達蘇伊士運河,于是屢次向達揚要求進攻,準備穿越離蘇伊士運河只有48公里的米特拉山口。但是達揚不同意,因為他的意圖始終是用最快的速度擊潰埃及軍隊,搶在聯合國強令停火前奪占戰略目標,反正是堅決不同意沙龍的請求,只準他進行小規模火力偵察。
只不過沙龍真心有巴頓的風采,當年在西西里巴頓就將火力偵察發揮到了極致,而沙龍也不例外,他將火力偵察變成穿插,只不過他畢竟不是巴頓,這次穿插行動遭到埃及軍隊的強烈抵抗,導致沙龍的傘兵損失慘重。而這場米特拉山口之戰在以色列軍史上爭議極大,一般認為沙龍一心為了個人榮耀無謂的犧牲士兵的生命,而且最后還沒有達成任何戰術目的。
好在在此之前猶太人已經完全占據了主動,而且隨著中線的埃及軍隊潰不成軍,其他各條戰線上的埃及軍隊也被震懾得不輕,而且猶太人確實比埃及人戰斗意志強,大部分部隊都能克服叢叢困難完成作戰目標。尤其是搶占沙姆沙伊赫的第9旅,他們以不可思議的毅力在沙漠中強行軍,不顧車輛深陷沙中、給養掉隊、裝備損壞和人員疲乏,硬是向330公里外的沙姆沙伊赫猛沖,最終搶在了聯合國停戰協議之前奪取了沙姆沙伊赫。(未完待續。)
本書來自/book/html/6/6456/index.html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