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節波
平靜的水面,落下一顆石子,就看見一圈一圈的水面起伏,以石子落水處為圓心,慢慢向外蔓延。隨著時間流逝,起伏最終消失,水面恢復平靜。這種擾動(石子、雨滴等引起的水面起伏)以一定速度向遠處傳播(蔓延),稱這種傳播著的擾動為波。
通常將波的概念限制在自然世界中。在社會變化中,也有類似的情況,稱呼的概念換成浪潮,趨勢等等。比如謠言產生后,開始傳播,四處都流傳著,范圍越來越廣。這是虛假信息的傳播。從流行歌曲、網絡名詞到時尚,都符合波動定義。文明的交流,通過商業貿易,也是波。
回到物理世界,石子造成的擾動,是石子勢能轉換成水的動能。而波在傳播中,抵達的水都開始擾動,意味著動能也在傳播。隨著波越傳越遠,接收動能的水越來越多。按照能量守恒,那么所有收到動能的水的動能總量不變,那么每部分水的動能越來越小。最后動能全部轉為熱量,水面恢復平靜。換而言之,波傳播過程同時也是能量傳播過程。
對于物質運動狀態變化類型的擾動傳播,我們稱為機械波。如果是人的思維模式變化類型的傳播,可稱為心靈風暴波。如果是人有組織行為類型的傳播,可稱為社會運動波。機械波的出現,意味著:1.擾動源存在,也就是有能量供應源。2.存在接收擾動的對象,稱為介質。這兩種存在,對其他類型的波也是適用的。對于石子形成的波,擾動源就是石子,介質是水。宗教的傳播,擾動源就是教義,介質是人。
觀察:
1.藝術體操運動中,運動員舞動著長帶,長帶在空中上下卷動,卻不落地,正是波的傳播,使得帶子始終處于狀態劇烈變化中,而無法落地。
2.世界各地經常出現地震。報道中會給出震中位置,地震強度級別。震中就是擾動源的位置,級別就是地震能量的強度。地震波在傳播中,能量隨之而來,改變建筑物品的狀態。如果能量太大,建筑等承受不住而損壞。損壞程度稱為烈度。隨著傳播距離的增加,總能量逐漸損耗,加之能量分擔對象越來越多,危害逐漸減小。
3.宗教的傳播過程中,改變的是人的觀點、立場、思考方式等。和機械波不同的是不存在能量的衰減問題。事實上,隨著宗教的傳播,信徒越來越多,宗教的勢力不斷增加。
4.在水面不同位置,投放兩個或多個石子,發現各自都形成波,相互之間影響可疊加或抵消,但都在傳播。不同的宗教或文化,在傳播中無法像機械波一樣相互疊加或抵消,因為正常人無法同時以相左的立場、觀點來思考世界。更多的時候是相互爭奪信眾,就如同銷售市場的爭奪一樣。當然作為趨利避害的生物本能,采用老張的哲學也是有可能的。
5.人是社會性動物,從眾心理是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所以使得謠言、恐慌性心理容易擴散,三人成虎正是這個意思。
波傳播中,擾動使得傳播路徑上的物體狀態改變,但這種改變不是永久性的。當能量耗散后,物體恢復原始位置。那么物體狀態的變動就是在原始位置附近振動。振動導致物體處于某個范圍,當范圍和傳播路徑重合時,說明物體的振動是沿著傳播方向進行來回進行的,這種類型稱為縱波。如果振動的方向和傳播方向垂直,則稱為橫波。通常的波經常是部分縱波和部分橫波的混合。
觀察水面上的落葉,當有波傳播經過時,落葉在水面上下起伏,并不移動,說明在水面的波是橫波。地震來臨時,如果感到人左右搖晃,說明地震波是縱波,如果是上下起伏,說明是橫波。
波傳播途中,能量使得路徑中的物體改變狀態,物體有慣性,改變狀態不可能是瞬間就完成,因此擾動的傳播是有速度的。比如水波,我們觀察水紋的最高點,稱為波峰(對應水紋低于水面的最低點稱為波谷)。在波傳播中,擾動不斷地制作出波峰,新的波峰相比以前的雖然高度慢慢下降,但始終是附近小區域最高的位置。最新的波峰和原始位置之間的距離不斷加大,波的傳播速度就定義為這個距離除以時間。相鄰的兩個波峰之間的距離,就定義為波長。一定時間內,水面上落葉起伏的次數,稱為頻率,單位是以德國人赫茲命名,英文hz表示。落葉每起伏一次,意味著波向前傳播了一個波長的距離。那么可得出:速度波長頻率。
在水面波傳播時,如果水面有障礙存在,比如巨大的石塊,則波抵達石塊后反身往回傳播,這個稱為波的反射。如果石塊較小,發現石塊背后也產生波紋,稱之為波的衍射,或稱為繞射。這里提到石頭尺寸的大和小,標準是按照什么定?在描述波的屬性中,只有波長是長度的單位。因此大和小的標準就是波長。比波長大很多的就是巨大,比波長小的就是小。
思考:
1.波的傳播速度由什么決定呢?擾動在改變傳播路徑上物體狀態時,如果狀態改變快,則波傳播的快。慣性大小是物體維持原狀態能力的量度,因此慣性越大則狀態改變越慢。在討論連續物體時,我們使用單位體積內的物質慣性來衡量,那么這就是密度。因此波傳播路徑上物質的密度越大,波速越小。不同的物質彈性不同,彈性越大,物體維持完整性的能力越大,則物體受相鄰部位的形變影響越大。比如泥土,基本沒有彈性,某處受力后泥沙飛濺,其他部分的泥土沒有動靜。比如鐵棒,彈性很強,某處受力后,鐵棒整體翻滾。因此彈性系數越大,波速越大。
2.波的頻率是由什么決定的?波的起源是擾動源,介質目的是傳遞擾動,可以對傳播速度、能量傳遞效率起作用。所以影響頻率的因素只能是擾動源。擾動源的擾動頻率決定了波的頻率。
3.不同物質的密度彈性不同,波速不同。在波傳播路徑上存在不同物質分布,我們可以在不同位置測量波到達的時間,來反向推理不同物質的分布情況。在地質勘查中,通常是人工制造一場
(本章未完,請翻頁)地震,使用大量引爆來產生。在選好的不同位置上來接收地震波。人工地震產生后,波四處傳播,一部分波直接抵達測量點,另外一部分向地球內部傳播,碰到不同類型的巖石后又重新、四處傳播。測量這些從地球內部傳播出來的波,依據測量點地震波的抵達時間以及強度,可以推理出內部的巖石成份和構造。石油天然氣勘查就是使用這種原理進行。
4.當已知擾動源位置、強度后,在不同位置測量地震波,可以有效推理出地球構造。克羅地亞的莫霍洛維奇于1909年采用地震波探測到地殼和地幔之間的界面。1914年德國的古登堡發現地幔和地核之間的分界面。當地球內部構成比較清晰后,不同位置的測量點測量到地震波抵達,就可以推理出擾動源的位置和擾動強度。冷戰時期,原子武器研發競爭很激烈,采用這樣的方法,即便不派遣間諜,也可以獲知核爆炸的位置和威力。
5.深海中沒有光線,視力無效。鯨魚就通過制造機械波來通信。即便在淺海,光線傳播距離很有限,海豚等哺乳類動物采用機械波來通信。在河流中,江豚類也同樣如此。現代大量船舶行駛,螺旋槳制造很大的機械波干擾,導致這些動物通信失敗或錯誤。
6.正常情況下,波傳播中,物質不改變自身位置。如果能量非常大,則位置甚至物質本身都會發生改變。這時波不僅是擾動傳播,而且是破壞性傳播。人類利用這點制造了武器。大自然的武器就是大地震,地震波中的縱波作用時,人和房屋左右抖動,房屋通常是上下結構承受力強,而側向承受力弱。這種情況下房屋很容易倒塌。當地震波抵達時,如果煙囪的高度剛好是地震縱長的一半,則很容易半腰折斷,為什么?
7.登山時,遇到很寬廣的山峰側壁,可以大吼聽回音(雪山嚴禁,可能引起雪崩。漢尼拔遠征,在阿爾卑斯山損失大量步兵和戰象)。建筑的墻壁和回廊也有類似效果。在特定的建筑里,可以聽到遠處人的說話,俗稱回音壁(中國古代寺廟大量存在。奧匈帝國女王特雷西亞的宮殿里,存在這樣的竊聽結構)。足球比賽時,節目錄制組也有類似的接收遠處聲音的裝置,很像衛星天線的鍋蓋。
空氣密度很低,分子稀疏,間距很大。但也可以傳播機械波。通常我們稱空氣中的機械波為聲波,以我們的機械波接收器耳朵為基準。但固體、液體中的也都可以稱為聲波。可以通過一些設備,接收液體和固體中的機械波,并轉入空氣中,讓我們的接收器可以工作。
波傳播路徑中,物體的振動逐漸減弱。減弱有兩種方式:1.自然減弱,比如水表面波的傳播,隨著距離增加,波的起伏變低。因為能量越來越分散。2.損耗,在傳播中,很多物質彈性較差,傳遞擾動的能力很低,能量多數都轉換為熱量。
多個擾動源產生的波,在傳播途中相遇,則每個波都發揮各自的擾動能力。如果擾動剛好同方向,則擾動總和累加,導致此處物體振動大幅度增加。如果擾動剛好反方向,則擾動總和抵消,此處物體振動幅度減小。這種現象稱為波的干涉。
思考:
1.二次世界大戰中,大西洋中的潛水艇作用巨大。水面艦船探測潛水艇就需要使用聲納。聲納就是大喇叭,在水里面發射聲音。聲波碰到潛水艇就反射回去,接收裝置檢測回波,判斷是否存在大型移動對象。潛水艇通常是被動接受聲音,一般是發動機噪聲或螺旋槳噪聲,根據聲音的特征來判斷是否為攻擊目標。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發生東芝事件,就是潛水艇螺旋槳噪聲引發的。
2.石子丟入水中,表面形成波是和在水中傳播的聲波不同,擾動源發起后,水被排開,由于水不可壓縮,所以水被擠的高出水面,形成波峰。對于某個水柱,當水柱升高時,水柱變窄,水柱下降時,水柱變寬。當水表面浪的高度上升時,勢能增加,則下降后的動能也增加,對前進方向水的沖擊力增加,也就意味著表面波的速度增加。也就是說表面波的速度由水波紋的高度決定。當水的深度遠大于波長時,水面升高變成波峰,體積增加,所增加的水是由波谷部分補充過來的。此時水不僅是上下運動,還存在傳播方向上的前后運動。此時水面某點的整體運動就在傳播方向上做圓周運動。當此點在圓周的頂點時,水面處于波峰狀態,當此點在圓周底點時,水面處于波谷狀態。此時波速取決于波長或圓周運動的速度,波長越長,圓周運動越慢,波速越快。當水較深時,表面波對深水完全沒有影響。在水下拍攝的記錄影視中可以看到,海面巨浪滔天,水下波瀾不驚。
3.而聲音在空氣或水中傳播時,都是縱波,沒有橫波。橫波僅在固體中存在,固體的結構緊密,橫向的振動因材料的連續性得以持續。縱波在流體中傳播時,流體的壓強在某個值附近變動,相當于這些流體在壓縮和膨脹狀態之間來回變動。這種狀態只能在壓縮或膨脹的方向上延續,所以流體中橫波無法存在。同樣頻率的聲波,在空氣、水、固體中速度不同,因為這些物質壓縮彈性不同。同時因流體的特點,壓強、溫度不同,波速也不同。當中流體中聲明波速時,都必須說明對應的壓強和溫度。海平面0c時,空氣音速是331m/s。水中的音速大約是空氣中的4.3倍。鋼鐵中的音速大約是空氣中的15倍。
4.現代城市的污染很多,房屋修建和裝修時就要考慮噪聲污染的消除。1.吸收:噪聲源在室內,無法直接消除噪聲源時,室內墻壁的涂料就可以選用聲波轉換熱量效率高的材料,起到吸音效果,這樣噪聲中室內很快就衰減下去。如果是音樂廳,需要回音效果時,部分墻壁的涂料就要必須是聲音反射率高,不能吸收聲音。2.隔離:噪聲源在室外時,采用雙層玻璃窗戶,聲音經過透過雙層玻璃的能量很少,隔音效果好。當然一層玻璃效果也很明顯,只要窗戶的密閉性好。3.降低源強度:直接對噪聲源進行處理,降低噪聲源(擾動源)的能量強度
(本章未完,請翻頁),降低其功率,典型的應用就是摩托車消音排氣管、消聲武器。發動機的高壓熱氣直接進入大氣,在氣管的出口,能量瞬間釋放,功率很大,造成很大的噪聲。摩托車消音管是較原發動機排氣管粗的氣管,發動機高壓熱氣進入后,空間突然變大,此刻產生的聲音約束在消音管內,被消音管內其他結構吸收降低。進入消音管的高壓熱氣此時壓力降低,溫度降低,離開消音管進入大氣時,能量已經比較低,產生的噪聲就小多了。手槍可以加裝消音、器,消音原理類似,就是讓槍膛高壓氣體相對緩慢的速度膨脹,降低槍聲。由于子彈的速度非常快,實際消音、器并不能完全消除聲音,除非是非常小口徑的子彈。其最大作用是降低開槍者的耳朵負擔,在消除槍口火焰方面也非常有效。(按照能量的角度描述,就是體積突然膨脹,導致勢能增加,能量守恒,所以動能降低分子運動速度降低溫度降低。這種方法同時也是制造超低溫的方法。讓低溫氣體突然膨脹,導致溫度進一步降低,反復進行這一過程。)
5.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德國潛水艇有了新的裝備,使得這些潛水艇從沒有被盟軍探測到。這種裝備是橡膠板,裝配在潛水艇外殼上,板上有按照特定間隔排列的小孔陣列。聲音(聲納發射產生)抵達潛水艇表面后,這些陣列使得反射聲音相互之間抵消,極大地降低了反射聲音,使得探測器無法得到回音,避免被發現。室內裝修材料板,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降低聲音在室內的來回反射,消除噪聲。觀察電影院的墻壁,是否存在這樣布滿小孔的板材?
6.以上介紹的是聲音消除的被動方法。聲音還可以主動抵消。使用麥克風接收聲音,轉換為電信號,對其進行處理,再轉換為聲音,此時的聲音和原始聲音剛剛好完全錯位,振動相互基本抵消。這樣就實現主動對消。應用于嬰兒看護。在嬰兒頭部放置一副很大的耳機,離嬰兒耳朵有一定距離,里面放出處理后的聲音,和外界噪聲對消。
7.當多個擾動源存在時,如果擾動源的頻率相同,則產生的波頻率相同,這些波在干涉時,很可能在某處出現多數波累加的情況,造成某點擾動能量非常大。軍隊過橋時,如果按照口令有節奏地齊步行走,很容易產生累加效果,當累加點位于橋的薄弱點時,可能會對橋產生破壞。所以過橋時都要便步走,令各個擾動源的頻率不同。
8.人耳可以聽到各種聲音,但無法聽到全部聲音。(2020K)hz是人耳可以聽到的頻率范圍。低于20hz的聲音,稱為次聲波。高于20Khz的稱為超聲波。那些使用主動聲納的生物,比如海豚和蝙蝠,其耳朵可以聽到100Khz的聲音。另外人的耳膜和外耳道是垂直的,這也說明聲音是縱波。假設是橫波的話,無法耳膜產生振動!
9.超過20Khz的聲音,對人耳無影響。效果對人而言就是安靜。因此廣泛使用。眼鏡店里面有洗眼鏡的機器,將眼鏡置于水中,使用超聲波清洗。這種高頻率的液體震蕩,可有效清理表面附著的各種雜物。牙齒清潔,也可使用超聲波。體外碎石(膽結石),同樣使用超聲波。但最普及的則是B超,超聲波進入人體,因不同組織的彈性不同,反射回的超聲波在不同位置壓強不同,反向演算后就可以得到人體彈性分布圖,就是人體內部器官分布情況。超聲的波長短,機械波衰減是以波長為單位比例進行衰減的,所以衰減快。擴散也是按照波長的比例進行,所以方向性好,容易形成聲音束。蝙蝠和海豚,都使用超聲波作為雷達探測信號,定位準確。大功率的超聲波還是武器,可以擊暈獵物。
10.低于20hz的聲音,波長很長,衰減很慢,很容易衍射,所以沒有什么可以阻擋次聲波。次聲波的振動對人體內臟有強烈的破壞作用,因此可制造次聲波武器,但難以控制方向。
11.人的發音依靠聲帶。發出的波長和聲帶的長度相關。人的發音是多種頻率聲音的混合,其中含量最高的可以稱為基音。其他頻率的含量比例不同,聽起來的效果不同。男子聲帶長,所以基音波長較長,頻率低,女子聲帶短,基音頻率高。我們說某人唱歌音色好,就是聲音中不同頻率含量的比例適合我們欣賞的口味。說某人音域寬廣,就是聲帶經過控制,可以發出不同基音的聲音,而且基音的頻率相差較大。唱歌時,聲音可以在腹腔、胸腔、口腔、顱腔進行回音,增加聲音的延續和音量,改善音色。技巧的好壞,或者是天賦的好壞,就體現在實現回音的難易程度上。唱歌就像說話一樣輕松,天賦好。需要提氣叉腰,天賦差。現代歌曲伴奏多,去掉這些伴奏,聽歌手清唱,就知道唱的真正效果。
12.脊椎動物感受聲音的器官和人類似,并且有外耳廓對聲音進行收集,增強聽覺效果。耳廓的因生存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可能變大(蝙蝠)、變小(北極熊)甚至消失(鯨魚)。昆蟲身體的膜也起收集空氣振動的效果,用來感知異性、獵物或捕獵者。被動接收聲波的動物,都是為了確定振動源。當振動源位于特定環境時,觸角、身體的毛發,都可以精確定位振動來源,這些都可認為是耳朵。比如蜘蛛網上的振動源通常就是獵物,蜘蛛使用腿部即可感受。通常人是視覺、聽覺、嗅覺共同使用一樣,動物的耳朵也僅是探知外界工具的一部分。不同動物的探測側重點不同。
13.當波源運動時,對固定位置的觀察者而言,波的頻率發生變化。比如波源頻率是10hz,波速100米/秒。1秒內有10波峰經過觀察者,當觀察者以100米/秒的速度靠近波源時,1秒內就觀察到20個波峰!對觀察者而言頻率增加了一倍。以50米/秒的速度遠離波源,則1秒內觀察到5個波峰,頻率為實際的一半。最早是由奧地利人多普勒發現的,稱為多普勒效應。現在高速路上檢測超速,就是使用多普勒雷達進行。醫療上使用多普勒效應來判斷血液流動的速度,疊加在B超上,就成為彩超。
(本章完)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