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從來都是殘酷的,特別是在冷兵器時代,當兩支敵對的軍隊在戰前花費大師的時間和精力,做出自己認為已經十分充沛的準備,然后在戰場上爆發鐵與血的沖突,將之前的準備在一瞬間爆發出來,就像是煙花一樣,那種場面雖然壯麗,但也殘酷的讓人發指。
足利義材和足利一輝為了自己家族的崛起,兩人為此做出無數的努力,足利義材忍辱負重,兩次被廢掉將軍之位,依然癡心不改的為家族的復興積累力量。足利一輝出走海外,赤手空拳開辟了另外一片天地,但為了得到大明的支持,毅然放棄了好不容易才積累下的商會,回到倭國重新開始,以此來換取了急需的各種物資。也正是有了足利義材和足利一輝這些年的努力,這才使得早應該被淘汰掉的足利家族重新煥發出一種別樣的光輝。
信貴山城之戰,可以看做是足利家族的崛起之戰,足利義材與足利一輝親率五千精兵,與細川氏的四千精兵在城外展開決戰,由于細川氏太過自大,在兵力不占優的情況下主動出擊,結果在戰爭一開始就落入被動,足利家族的軍隊遠比細川氏預料的要強大的多。
在戰爭剛開始時,足利義材就親自指揮著五千軍隊與細川氏的大軍混戰在一起,由于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使得足利軍在剛開始時就占了上風,竟然一步步的將細川氏的大軍壓縮到一片不大的區域,雖然這時細川氏的大軍依然有反敗為勝的可能,但可能性實在太小了。若是換做一個明智的將領。肯定會第一時間選擇撤退。畢竟在這種情況下,再打下去只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傷亡,不如及時退卻以求后效。
但十分可惜的是,這次帶兵的是細川高國的一個兒子,而且這個家伙急于想向父親證明自己的才能,可是現在卻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軍隊落入下風,這讓他無論如何也無法接受,所以哪怕看到戰場上出現對自己不利的局面。他依然緊咬著牙死戰不退。
遇到這樣的將軍,是細川氏的不幸,但卻是足利氏的大幸,足利義材在興奮之下,命令后方的所有軍隊全部壓上,甚至還動用了從周重那里花了天價買回來的兩門火炮,雖然他知道這兩門火炮的威力其實并不大,但它們在戰場上造成的威懾力量卻是十分強大,至少當火炮的炮彈落到細川氏的軍隊中時,立刻引起對方軍陣的一片騷亂。畢竟這可能是倭國的戰爭中第一次使用如此大威力的火器。
趁著細川氏大軍被火炮轟亂了陣形,足利一輝親自帶領著手下一幫悍勇的倭人全身披甲。舞動著長刀從細川氏大軍的側面殺入,結果這支悍勇的倭人終于在這種關鍵時刻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或者說是成為壓跨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長刀過處、血肉平沒,這正是足利一輝那些屠殺者的最好寫照,他們身上披的重甲也是從周重那里高價買來的,一共只有百套,一般的兵器砍在上面,頂多只能留下一道劃痕,甚至連最鋒利的倭刀,也只不過是將劃痕劃的深一些,至于那些有相當一部分使用竹槍做兵器的細川軍,面對這樣的敵人根本只有被屠殺的份。
也正是足利一輝這些人的兇悍,終于使得細川氏的大軍喪失了最后一點勇氣,其中那些最底層的士卒最先崩潰,這些人開始放下手中的竹槍向足利氏投降,畢竟他們再也不想面對這群可怕的敵人了。
有了第一個就有第二個,開始還是士兵在投降,很快就有一些細川氏的將官也扔下武器投降。倭人雖然兇悍,但千萬不要把他們想像的寧死不屈,他們也會害怕,害怕時也會變得懦弱,特別是現在是戰國初期,倭人自以為傲的武士道精神還沒有形成,再加上多年的戰亂,使得倭人早就習慣于向強者屈服,所以投降并不是什么丟人的事。
直到這個時候,細川高國那個年輕的兒子才忽然發現,自己已經是一敗涂地,而且正因為自己的愚蠢,現在更是將自己陷入死地,畢竟他手中的四千軍隊,現在除了戰死和投降的,剩下的已經不足千人,如此巨大的損失,就算是他逃回京都,最后恐怕也會被父親細川高國親手殺死。
也可能是人之將死,所以細川高國的這個兒子忽然爆發出過人的果決,當他親自披甲上陣,帶著手下殘余的近千人殺出重圍,然后頭也不回的就逃到了飯盛城,不過就在這支殘兵剛剛到達飯盛城的城門前時,細川高國的兒子剖腹自殺,以此來向家族贖罪,另外還有幾名心腹的家臣隨之自殺,這也標志著細川氏抑制足利氏重新崛起的計劃完全失敗。
信貴山城這一戰,足利義材以五千人對陣細川氏的四千人,結果細川氏的四千大軍戰死近一千,另外還有兩千余人投降,最后僅有數百人逃回飯盛城,雖然足利義材自身的傷亡也很大,畢竟細川氏的精兵也不是吃素的,但這場戰爭足利義材總算是打贏了。
信貴山城之戰,標志著足利氏在經過幾十年前的應仁之亂失去將軍的大權后,再一次的重整旗鼓,使得足利氏再一次用實力進入到倭國的政治舞臺。同時這一戰勝利后,田山氏和波多野也終于認可了足利氏與他們的平等關系,這也讓他們三方的聯盟變得更加緊密,同時開始積極的準備征伐盤踞在京城附近的細川氏。
另外信貴山城之戰的影響還不僅僅只有上面這些,隨著足利氏大勝的消息傳出去后,一直呆在京都的大內義興也終于有了動作,那就是帶著自己的人離開京都,回到自己的老巢周防,甚至還撤出了自己在山城的駐軍,如此舉動實在耐人尋味。
說起來大內義興與細川高國雖然是盟友,但其實兩人之間的關系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和睦,當初足利義材還在京都時,大內義興與細川高國之間就因為爭權而有些矛盾,只是他們對等足利義材的態度卻是出奇的一致,所以這才形成一個并不牢固的盟友關系,也正是他們對足利義材壓制的太過厲害,最后足利義材這才下定決心要擺脫他們的控制,于是這才暗中與田山氏和波多野氏聯系,這才有了后來的事。
不過大內義興與細川高國不同,細川氏本來是足利將軍幕府的三管領之一,領地就在京都及附近的各國,特別是他們在將足利幕府的大權奪取之后,細川氏完全接收了足利氏在京城及附近各國的權力,所以足利氏想要奪回幕府的大權,就必須打敗細川氏,兩個氏族之間絕對沒有和解的可能。
但是大內義興和大內氏卻不同,他本來是周防國的國主,周防位于本州島的最西端,距離京城有著相當遠的距離。而且在大內義興成為國主后,大內氏就一直向外擴張,最后占據了本州島的長門、安蕓、石見三國,另外還有九州島上的豐前、筑前兩國,可以說是倭國西方勢力最大的一支力量。
大內義興的實力很強,但距離京都卻很遠,所以他的影響力本來是遠遠無法與細川氏相比的,但是后來足利義材第一次被廢掉將軍之位,結果逃到了大內氏那里,被當時的周防國主大內政弘,也就是大內義興的父親熱情招待,而且足利義材與大內義興當時也相處的十分愉快,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內義興與足利義材之間并沒有什么直接的沖突,甚至還有某些情誼在。
只是很可惜的是,后來大內義興雖然幫助足利義材奪回了將軍之位,而且他自己也得到了京都附近的山城國,但是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開始與細川高國聯合起來打壓足利義材,這才導致了兩人之間的分裂,不過這只是利益上的分裂,至少足利義材不會像恨細川高國那樣恨大內義興。
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內義興在看到足利義材竟然一舉打敗了細川高國的軍隊,又看到田山氏和波多野氏這兩個野心勃勃的家族也開始要對付細川氏,再加上他的勢力都在遠離京都的周防地區,山城國的面積狹小,又處于細川氏勢力的包圍之中,根本沒有什么利益可言,所以他果斷的放棄了京都附近的利益,看樣子是準備坐山觀虎斗,甚至日后哪一方的勢力強大,他就會加入強大的一方,一副標準的墻頭草姿態。
對于大內義興的打算,足利義材和細川高國也都可以猜到一些,不過對于大內氏這個墻頭草,他們卻沒有絲毫辦法,因為大內氏的實力并不比他們任何一方弱,甚至他們兩方若是在最后兩敗俱傷的話,恐怕大內氏會直接一口把他們兩家都給吞了,以他們對大內義興的了解,對方絕對有這樣的胃口。
不過大內義興的離開,也讓細川高國終于放開了手腳,不必再擔心京都內被大內義興搗亂,而足利義材也不必擔心大內義興會出兵與細川氏聯合在一起,這更讓他堅定了奪回幕府大權的信心,再加上天氣的轉暖,一場決定倭國未來走向的大戰一觸即發。(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