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奪鼎1617小說>奪鼎1617最新章節列表 >奪鼎1617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奪鼎1617-第五百二十一章 南北糟心事不斷!
更新時間:2016-05-22  作者: 猛將如云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猛將如云 | 奪鼎1617 
正文如下:
第五百二十一章南北糟心事不斷!

作者:猛將如云←→下載:

寧武確實是在總兵周遇吉的指揮下,讓大順軍主力勢如破竹的山西攻勢遭遇了一次意外。

在歷史上,這次寧武戰役,幾乎是李自成渡河東征過程中唯一像樣的zhàndǒu了。

于是,這場zhàndǒu的意義和慘烈情況,便被無數人大書特書。

什么野戰數日,圍城旬日,以炮火傷萬余人。開門奮擊,殺農民軍千余人,火藥盡,又趁夜率壯士二百,縋城入農民軍營,又大勝,農民軍退二十里,周遇吉堅守半月,援軍不至,開城門偽降,誘農民軍萬余人進城,關下門閘,殺死農民軍四驍將,將進城農民軍,全部殺死。李自成檢前后死將士七萬余人,對前進十分擔憂說:“寧武雖破,死傷過多,自此達京師,大同,宣府,居庸關重兵數十萬盡如寧武,吾輩豈有孑遺哉,不如還陜圖后舉。”

“廿五日,賊(指李自成)集頭目計曰:‘寧武雖破,受創已深。自此達京,尚有大同兵十萬,宣府兵十萬,居庸兵二十萬,陽和等鎮兵合二十萬。盡如寧武,詎有孑遺哉!不若回陜休息,另走他途。’已刻期明早班師”等等記載,無不是在夸耀周遇吉的戰績,與寧武關戰役的慘烈。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不惜筆墨的描寫,大順軍破城之后的屠戮之慘。

“周遇吉夫人劉氏,蒙古人,饒勇異常,率婦女二十余人登屋而射,被農民軍縱火全體燒死。周遇吉徒步跳蕩,手格殺數十人,矢集如猬毛,被執,縛之高竿射殺。或說磔于市。”《平寇志》等書說,“賊屠寧武,嬰穉不迴”,王珻作《節錄補》而謂‘賊恨其久不下,屠殺一盡,血流成波。’。

在文人的筆下。這次寧武關之戰,幾乎是可以和太原五百完人、張瘸子的孟良崮、金門之戰等等相提并論了。但是,仔細想想,事實到底是什么樣子的?

不厚道的作者又要在這里給某些人扒皮洗臉了。

第一,時間上對不上。

歷史上,崇禎十七年正月初八,李自成在西安誓師北上,百萬雄師由禹門口東渡黃河,取道山西。直指京師。過河后,兵分三路,李自成自率東北一路主力約50萬北上,正月廿八攻陷平陽(臨汾),二月初二攻陷汾州(汾陽),二月初八攻陷太原,二月十六攻陷忻州后包圍了代州(代縣)。《明季北略》卷二十《周遇吉寧武大戰》條中說,“遇吉設奇制勝。每戰必勝”,相持半月。至三月初一日才被大順軍攻克城池。這明顯是在瞎扯。

據康熙二十一年《山西通志》卷三十《雜志》載,李自成是在“二月十六日自太原起身,數日至寧武”;崇禎十七年三月《兵部為賊勢已壓云境等事》行稿說,大順軍“二十日過雁門關,二十一日攻寧武”;乾隆十五年《寧武府志》卷十一,大順軍攻克寧武的時間是二月二十二日。這就清楚地表明。整個寧武戰役首尾不過兩天。當時的明軍已經是強弩之末,士氣不揚,根本就沒有“相持半月”之事。

而且,若是當真是如文人們所記載的那樣,僅僅在寧武關就相持半月。三月初一才被大順軍攻破城池,那么,朱由檢同學如何在三月底就去了煤山上找那棵歪脖樹探討人生的歸宿去了?要知道,從寧武到北京,沿途要經過大同、宣府、居庸關等各處城池險地,以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行軍sùdù,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半個月二十天的時間內開到北京城下的。要知道,從寧武到北京,鐵路距離五百四十公里,公路距離也有五百余公里。這個距離若是個別驢友徒步的話還可以在十天半個月內走到北京市境內,注意,是境內,而不是北京城區。走到境內也是身體疲憊至極。幾十萬大軍如何能夠做到這點?即使勉強有小股精銳能夠做到,肯定也是人困馬乏,容易為敵人所乘。

第二,雙方的兵力、戰果嚴重不符。

以炮火殺傷萬余人?你周遇吉所把守的寧武關,雖然是明朝長城防線外三關之一(另兩關為偏頭關、雁門關),處于三關中路,又是明沿長城一線九邊重鎮之一山西鎮的治所。前人論述說:“寧武關……北臨云朔(大同、朔州),西帶偏保(偏關、保德),最為沖要之地。”但是不過就是一座周圍三千五百余米,城高十五米,城墻寬三米有余的小城,只是一個總兵的駐所,既非省城也不是封藩之地。就算是有些防御蒙古騎兵的火炮,以明末軍備廢弛的尿性,這些火炮無論如何也是做不到能夠炮火殺傷萬余敵人的,你以為你的大炮是袁督師的紅夷大炮,一炮過去,數十里糜爛嗎?還是蘇聯紅軍的喀秋莎火箭炮,最是適合用來對付集群目標?

不得不說,這些火炮當真是質量過得硬的優質產品,一直打到火藥用盡,也沒有發生炸膛、炮筒過熱等明末火器使用過程之中喜聞樂見的事情。

火藥用完了肉搏,肉搏不是對手又使用詐降計來爭取拖延時間。結果,在文人們的筆下,李自成再一次的扮演了無腦之人的角色。在敵軍不曾繳械出城的前提下,沒有派出小股部隊控制要點,就貿然派出了大隊人馬開進寧武關。結果,這萬余人前鋒和所謂的四驍將就變成了周遇吉的戰果。

胡說八道!你們以后編瞎話能不能稍稍的動點腦子?也好具備點欺騙性?

大順軍萬余人一次性開進寧武關城?還被周遇吉所部連續鏖戰了數日的數千兵馬全殲?我去!這些兵馬個個都是州長嘛!寧武關有沒有能夠同時容納萬余人的甕城、關廂權且不說,這些人難道是采取球賽散場之后的隊形一窩蜂的涌進去的嗎?你的幾千兵馬若是想全殲這萬余前鋒的話,勢必要全數集中,可是,你的部隊集中到一點,其余部分勢必空虛。這一萬多大順軍便是豬羊一般被你宰殺。也是要有些動靜的,城外的大順軍主力若是此時猛撲,你又該如何?

最是離譜的,就是此戰帶給大順軍的心理陰影面積極大!居然檢點死傷,區區一個寧武關就死傷了七萬余人!可是,根據記載。周總兵遇吉大人麾下不過四千余人,就這還是他到了寧武之后“汰老弱,繕甲仗,練勇敢”所得的精銳敢戰之兵。果然是精銳!在武器裝備兵力兵器都不如人的情況下,平均一個人要殺死殺傷接近二十個人!直殺得李自成頗為畏懼前面的大同、宣府、居庸關等處的“數十萬兵馬”,打算退回陜西休息,另圖他法。

試問寧武關打得再慘,有潼關南原打得慘嗎?那個時候李自成老本幾乎拼光,都沒有喪失斗志。區區一個寧武關,便讓他喪膽落魄了?

但是,寧武關戰后,整個九邊門戶,外三關便徹底洞開。大順軍馬大隊人馬還在寧武,前鋒尚未離境,大同總兵姜鑲的使者便飛馬馳到,代表姜鑲要求歸順大順。順天應人共襄義舉。

“陛下,以臣愚見。應當速速揮師北上,占據大同,攻取陽和。剿滅明軍宣大總督王繼謨所部,席卷宣大!”送走了姜鑲的投降使者,牛金星向喜形于色的李自成趁機建議。既然現在的戰事如此順利,那就索性把兵馬撒開了跑起來就是!地盤能夠占多大就占多大!

這樣的建議。自然是天時地利都符合,李自成沒有不同意的道理。

結果,大順軍馬剛剛接收大同防務,連姜鑲給大順皇帝接風的酒席還不曾來得及吃,陽和地區各處軍民人等準備迎降的表文便如雪片般飛來。

最為悲催的。便是宣大總督王繼謨了。他手下各鎮各營各標將領都在那里寫給李自成的效忠信,準備改天換地迎接新君。他卻不敢行軍法來處置了這些人,甚至是連一句重話都不敢說。只能是把全城文武官員召集到了關帝廟之中,歃血盟誓,試圖用這些形式來激勵人心。他自己更是“大聲激烈,灑淚傾肝”,但是效果然并卵,“諸人但默默虛應而已”。

這就是所謂的大同兵十萬,宣府兵十萬,陽和等鎮兵合二十萬的真正zhàndǒu力!

為了不當俘虜,也為了防止手下這些人把自己綁起來作為給新朝的見面禮、投名狀,王繼謨便領著親丁百余人護送庫銀一萬余兩逃回京師。運走這些銀子到底是防止留下了為李自成所用,形如資敵,還是準備拿走當自己的生活費,咱們就不知道了。

可是,剛剛走到天城衛(今天的天鎮縣),他很驚愕的發現,原來這些家丁也是靠不住的!“眾兵吶喊震天,又將其好馬及餉銀盡奪,挾去投賊矣!”

看到了如此悲催的一幕,王大總督當真是欲哭無淚。他在寫給崇禎的題本奏疏之中哭哭滴滴的向崇禎訴苦:“看此時候,無一兵一將一民不反面向賊。”

“臣煢煢孤身,止有歸命于皇上而已。”

“混賬!”

在乾清宮東暖閣內的崇禎,憤怒的把桌幾都要掀翻了,用力的拍打著桌面,震得手臂生疼,桌上的朱砂、筆筒、筆架幾乎要跳了起來。

“王繼謨奉旨援云(指大同),此時正當推誠鼓眾,奮勵圖功。據奏兵將潰散,不服調遣,平日料理安在?姑著戴罪收拾兵將,立解云圍。不得飾詞規避,以干大法。”

他抄起毛筆,飽蘸了朱砂在王繼謨的奏疏上張牙舞爪的寫下了這樣的批示,讓王繼謨這個連身邊的家丁都跑了的光桿司令去收復大同,否則,便是想死都死不成!

寫完了這段批示,崇禎仿佛全身的力氣都已經用盡了,他向后無力的靠在錦緞靠枕上,只管眼神空洞的看著天花板上的藻井。

一陣細微的腳步聲傳來,不用說,他也聽得出是誰。

“大伴,又有什么事?”

來者正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

“皇爺,也沒什么要緊的事。”

聽得王德化這吞吞吐吐的語氣,崇禎便是一陣苦笑。“大伴,你與朕之間還用如此嗎?局勢已經糜爛至此,朕還怕什么?有什么事,只管奏來!”

王德化帶來的果然是壞消息。

大順軍到達陽和時明陽和兵備道于重華。“郊迎十里,士民牛酒塞道。”宣府(今河北宣化)總兵王承胤也先期派人到大同遞表投降,接應大順軍先頭部隊千人潛入宣化。民間更是喧傳大順軍“所過秋毫無犯,發帑賑貧,赦糧蘇困,真若沛上亭長、太原公子復出矣。”

聽得這話。朱由檢覺得似乎又有一柄大錘狠狠的在他的胸口和頭頂狠狠的敲打了幾下,打得他頭暈眼花,一陣陣胸口發悶,喉嚨里有著絲絲甜意,他暗叫一聲不好。強自將翻涌之意壓制了下去,半晌才緩過勁來。

“朱之馮呢?!大同巡撫衛景瑗自盡殉國,他又怎么樣了?!”

他口中的朱之馮,乃是宣府巡撫。天啟五年進士出身,曾在山東做過地方官。性情剛烈。上任宣鎮巡撫后,雄心勃勃,準備效仿當年盧象升的作為,意圖還宣鎮上下一片朗朗青天,甫一上任,立時決意裁汰冗兵冗役、興復屯田、檢查軍餉虛冒、將貪贓枉法的總兵唐玉彈劾入獄,清查鎮內隱田,更要杜絕地方官將侵吞賦稅銀兩等弊端。

而大同巡撫衛景璦則是因為大同總兵姜鑲投降。和代王一系一道被俘。代王在大同一帶作惡多年的宗室,自然是被處死無疑。但是。同為陜西同鄉的衛景璦卻是待遇不同。因為他官聲不錯,李自成有意招攬,勸他歸順時說:“朕本米脂一民耳,今日至此,天命可知,爾真好官。爾降仍用爾撫大同。”

勸降不成,李自成答應他可以送他回陜西韓城老家。但是,衛景璦但求速死,自己到海會寺中自經身亡。李自成命人將他尸首成殮起來,給了家人銀錢車馬。命人護送回韓城老家。

同樣是宣大地區的巡撫,朱之馮的命運也相差無幾。

“回皇爺的話,朱巡撫也是如此。宣府總兵王承胤與闖賊通,密謀降賊。朱之馮在城頭督戰,軍士抱手默然無動者。yīqiē大炮之火線已絕其火,門已俱塞實,不能發矣。”

這個消息令崇禎半晌無言。宣府距離京師不過二百余里,中間只有居庸關阻礙,精銳騎兵疾馳一晝夜便可到達,宣府有失無異于李自成已經一只腳踏進了北京城。

但是崇禎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王德化卻是將這條最新的軍報從中貪污了些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宣府鎮守太監杜勛,與王承胤一道爭先恐后的獻出了宣府城投降。

見崇禎無力的擺擺手,王德化很是識趣的倒退著弓著身子退出了東暖閣。走到院子里,吳良輔等心腹卻已經在宮門口不遠處悄悄的聚集在一處等候他。

“公公,南邊出事了!”

吳良輔壓低了聲音向老祖宗王德化稟告新的緊急軍情。

“出事了?什么事?前日國公爺不是上了折子,奏請皇上圣駕火速南巡江南嗎?如何今日便出事了!?”王德化有些惱火了。李守漢的幾道奏疏,都是請皇爺南巡江南,到留都駐蹕,以圖中興。崇禎對此也是頗為心動。但是,皇爺幾次與朝廷官員內閣大佬們商議此事,都被大佬們以各種各樣的理由給否決了。

對于這些人內心的小算盤,王德化嘴里不說,心中卻是能夠猜得七七八八的。兩個字,利益!為了這兩個字,連崇禎提出的派太子到鳳陽祭祀祖陵,順便監督左近江北、鳳陽等處軍馬之事,他們都堅決的予以否決。而且,用詞舉例十分狠毒。

“陛下,若是太子殿下到了鳳陽,有人效仿當年唐肅宗靈武故事,將置陛下于何地?”這種井中投毒的手法,頓時讓所有打算勸崇禎南下的人頓時閉上了嘴巴。

而王德化本身就是一個主張崇禎立刻離開北京到南京去再圖中興的人。聽到吳良輔南邊出了事的稟告,腦海當中第一反應就是,切莫是南京出了事!

他最擔心的就是留都南京城中的那群東林逆黨與國公爺的入城軍馬沖突起來,國公爺一怒之下,這后果可就不好說了。

“老祖宗,不是南京出了事!是潞王!”

吳良輔的話倒是稍稍的讓王德化心里安穩了許多。封在衛輝的潞王,雖然與萬歷皇爺同為李太后所出,但是因為幼子得寵的關系,幾乎威脅到了萬歷的帝位。不但威脅萬歷,更是影響到了萬歷立嗣之事。當時萬歷打算立寵愛的鄭貴妃之子為太子,但是被李太后和朝臣們舉出了潞王的例子來反對。所以,作為萬歷子孫的朱由檢,自然不會對潞王一脈有什么好印象。

“什么事?他也被闖賊殺了不成?”

潞王府所在的衛輝府,在劉芳亮攻克上黨之后,便暴露在了大順軍的額炮口之下。因為有封藩在上黨的沈王朱迴洪一系被殺的先例在,所以,王德化很自然的便想到了是不是潞王朱常淓也被劉芳亮給殺了。反正現在各地的親王、郡王等宗室,都是惶惶不可終日。

“那倒不是。潞王朱常淓在總兵卜從善的保護下,攜帶宮眷和寶器渡河南下。但是卻被李大公子攔截,拒絕他進入山東地面。聲稱他的封地在衛輝,請他回去。潞王不服,以福王先例爭辯,結果,……”

“結果怎么樣?”王德化本能的意識到,肯定是潞王吃了這個李華宇的大虧了。

“李侯爺說,當年老福王是身死封國不曾逃走。現在福王是為了延續血脈不得不忍辱負重,否則便是有違孝道。若是潞王也是身死社稷,他自當尊重潞王世子。”因為李華宇被朝廷冊封為長清侯,雖然他本人不曾接受這個封號,但是宮內的太監們卻是早已以這個封爵來稱呼他了。

“潞王聽了這話,自然是心中惱火。便斥責山東兵馬將領。可是,李侯爺手下的兵,有哪個是好相與的?雖然不敢對潞王宗室動手,卻是把護衛的兵丁暴打一頓。責令他們趕快護送潞王爺返回封國,否則便是要以銃炮相送。潞王無奈之下,只得暫且在彰德府之中停留下來,上表彈劾李華宇縱兵行為不檢。”

“胡鬧!”王德化罵了一句,卻也不知道罵的是誰。(未完待續。)

PS:繼續求月票,求訂閱,求打賞!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