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過了多久,恣肆呼號的海風漸漸消退了下去,紅rì撥開云幕,將金黃璀璨的光輝灑向港口的每一寸地區。清英沐浴在明媚的陽光下,只覺得一絲絲暖融的溫度從皮膚的每一個毛孔中浸入,忍不住伸展筋骨,露出了一絲愜意的笑容。
“在3號泊位所停泊的,則是我德意志海軍造船界的又一傾情力作——維丁號戰列艦!這一級屬于維切爾斯巴赫級的戰列艦是如此的成功,以至于我德意志在過去的4年時間里連續開工了6艘這樣的艦艇,而沒有對這份設計作出任何實質性的更改。”清英戟指不遠處的那個更加磅礴壯碩的巍峨身影,用贊許的口吻向提爾皮茨介紹著;不過在他臉上流露出的那一絲不甘和遺憾的神情,卻展示了這種戰艦并不完全符合他的意愿。
由于前無畏艦本身在航速上存在缺憾,使得其在rì后根本無法跟隨那些航速動輒超過20節以上的無畏艦;這便限死了它們在rì后對英決戰中所發揮的作用,只能在二線進行火力支援,歷史上爆發的那場rì德蘭海戰便是一個非常典型的范例。當時德國的拿sāo級已經改換了煤油混燃鍋爐,航速都提升到了20.5節以上,過載情況下更是能夠超過21節;而跟隨主力艦隊的6艘前無畏由于年代久遠,只能在戰場上跑出18節的速度。為了照顧這些老爺艦,舍爾編隊幾乎一直都在以前無畏的速度航行,戰場機動能力大打折扣,讓公海艦隊在前期對貝蒂的圍剿和后期在杰里科炮火下的轉進中都受到了極大的掣肘;而這6艘老式前無畏跟隨主力艦隊轉進千里,不僅未建寸功,自己還被英國驅逐艦用魚雷給秒了1艘!
至于為前無畏提速、讓其增加到20節航速的想法,清英在穿越之前就將其否決掉了。因為如此一來,等于是在戰艦設計上片面追求高大全,而這么做必將造成噸位造價的嚴重惡性上漲,最終的結果定然是得不償失。以1900年代的技術水平,要想讓1艘1.2萬噸的標準前無畏在火力和防御都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從18節跑到20節,噸位最少都要飆升到1.6甚至是1.7萬噸以上,這種船在造價上已經完全失去了平衡。
因此,真正能夠為德國公海艦隊添磚加瓦、并且在15年后仍舊能拼殺一線的艦艇,唯有清英提出的原、改、真3種艦隊決戰型裝甲巡洋艦。由于它們都有20節航速的不俗動力底子,10年后只需將主機更換、并把動力系統略微修葺一番,即可讓其跟隨無畏艦的腳步;而250毫米主裝甲穹甲的組合,也可保證其在正面戰場上擁有強大的生存能力。可惜的是,威廉由于沒有來自于后世的理念知識,一直死抱著正面威力更為巨大的戰列艦不放,始終不肯把海軍的主要資源向決戰裝巡這一領域傾斜。對于這一情況,清英也是無能為力,自己總不能直截了當的告訴他,6年后的戰列艦速度就會達到21節以上吧?
“眼前這艘維切爾斯巴赫級戰列艦,其長度、型深、吃水甚至是船型都與剛才那艘名為‘約克’的決戰裝巡完全相同;它長126米、型深11.6米、吃水深度8.0米、同樣采用低干舷長艏樓船型,所不同的僅僅是戰列艦的艦體較后者寬了2米,達到了24米罷了。如果不是它比決戰裝巡少了一根煙囪,并且多了一座主炮塔的話,二者在外觀上幾乎無法得到任何有效的辨認。由于寬了這2米的緣故,6艘維切爾斯巴赫級戰列艦的常備排水量都達到了13650噸,比決戰裝巡重了1350噸。”清英收斂心神,對一旁的提爾皮茨簡單介紹道。
一路走來,提爾皮茨微微有些發熱,加之寒風已止、晴空已現,便更加感覺燥熱難耐了。他一邊解著外衣的紐扣,一邊開口問道:“這級戰列艦的實際航速是多少?不知什么原因,我們在1894、1895年建造的那2艘腓特烈三世級戰列艦的實際表現很不如人意:明明輸出功率已經達標,阻力計算也沒有出現任何的問題,可這2條船的航速只能達到16.8節和16.9節,距離17.5節的設計航速相去甚遠!這級新戰列艦的設計航速為18節,現在它在實際試航的時候又能夠達到多快的速度?”
“關于腓特烈三世級航速不達標的這一問題,海軍設計局在3年前就已經開始著手解決了。經過數十次的水池模擬實驗,我們終于找出了其中的原因所在,那就是我們的主推進軸在在艦體外面的濕潤長度過短,以及3根主推進軸相距過近的緣故。”聽到提爾皮茨問道這一領域,清英精神不由得一振。連忙面帶笑容的對他詳細道來。
在前世,清英每當翻閱德意志第二帝國主力艦艇資料的時候,總是對德國戰艦的詭異航速百思不得其解。與普通軍迷想象中不同的是,德國戰列艦的輸出功率其實并不比英國同行低,甚至還要勝過一籌;然而這些多出的功率卻并沒有轉化成相應的航速,使得德國戰列艦的航速始終都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
比如德國1912年開工的國王級戰列艦,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12臺燃煤鍋爐和3臺燃油鍋爐為其提供了45000馬力的強勁動力,參考國王25390噸的設計排水量,跑個22.5節怎么看也是一件沒有任何壓力的事情。然而最終的結果卻讓人大跌眼鏡:在如此強勁的動力系統輸出下,4艘國王的航速僅僅是堪堪達到21節,最快的也不過以46200馬力跑出了21.3節,而英國鐵公爵級同樣是2.5萬噸的排水量,卻用29000馬力就實現了21節的航速!即便是德國戰列艦較英國同行要稍微肥胖一些,但在低速領域也不至于能造成如此巨大的差距!
除了國王之外、早期的拿sāo、赫爾戈蘭和后期的巴伐利亞,其航速也一樣令人看不懂;相對于各自2.8萬、3.5萬和5.6萬的輸出功率和1.9萬、2.3萬和3萬噸的排水量而言,它們的航速都比正常值要少了1—1.5節。德國戰巡的情況要稍好一些,然而到了大噸位大功率的德弗林格爾級,其航速也開始出現了不科學的下跌。這種現象的危害性顯然是無需贅言,德國人為了實現設計航速,不得不多在正常基礎上額外花費50的動力空間和重量,而這必將造成戰艦性能的大幅度降低。即便是德國在戰艦上采用了小水管鍋爐、其動力功重比高出英國一個檔次,但也是經不起這么折騰的!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前世的清英混跡論壇、遍觀載籍、皓首窮經,終于找到了其中的癥結。歷史上德意志第二帝國建造的所有主力艦中,為了提升螺旋槳的推進效率,動力主軸在艦體外面的濕潤長度都很短,并取消了其他國家都有的艦體外部主軸支架,以減少阻力。但這個設計卻是遠遠得不償失的,增加的艦體濕潤面積在中低速時帶來的摩擦阻力更大,而且由于螺旋槳離艦體太近,來流更加紊亂,嚴重影響螺旋槳的實際效率。除此之外,其3根推進主軸的距離也相距過近,激蕩出的水流存在嚴重的相互干擾,使得螺旋槳的實際效率更加不堪,完全浪費了小水管鍋爐這一項技術優勢所帶來的性能提升。
此前清英由于事務繁忙,一時失察之下,竟把這么重要的問題給扔到了腦后,直到1897年腓特烈三世號戰列艦竣工海試的時候,才恍然反應過來。在他的主持下,德國海軍部建立起了一個異常精密的模擬水池實驗室,并嚴格按照現役戰列艦比例打造了數艘自帶動力的袖珍迷你船體,開始進行反復的試驗。憑借德國人細致嚴謹的性格,再加上清英不失時機的旁敲暗示,設計師們終于“自行”解決了這一技術難題。
清英面色含笑,道:“所幸的是,這一問題并非是無法更正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改變布局的方式來調整主軸之間的間距,以及用一根稍微長一些的傳動軸來代替原來的貨色。經過這樣改動之后,戰艦的航速便再沒有了之前的那一問題。卡爾號經過改裝之后,航速便從16.9節提升到了17.7節,超過了原本17.5節的設計速;等到腓特烈三世被替換返回國內之后,我們也將為它進行這樣的改裝。而維切爾斯巴赫級在下水之后也解決了這一問題,首艦和這艘維丁號在海試中都達到了18節的設定值。”說到最后一句,清英心中有直yù大聲嘯歌的激動和快意。因為只要克服了這一障礙,在自己先知先覺的干預下,憑借德國的子系統優勢,一戰時期的戰艦濫強神教就正式成立了!
||||返回頂端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