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響起了蒸汽犁的轟鳴聲,那是大荒農場租賃過來用于挖溝排水的機器。。
今天已經是第四天了,這里依舊在進行著平整土地、開挖溝渠的活計。黎達彥感覺再也看不到新鮮的東西了,于是便收拾起行囊,與這些的拓荒者們告別,然后繼續向西,朝下一個目的地——位于后世何塞巴特列奧多內斯小鎮附近的灌木農場而去。
灌木農場顧名思義,就是一片從灌木叢里清理出來的農場。這個農場設立得比大荒農場稍早,投資也更為巨大:該農場引進了包括退伍軍人、大商人和穿越眾在內的4o多名投資者,共募集資金過了三萬元。他們聯合注冊了一個名叫灌木農業開公司的單位,并以此為依托向財大氣粗的東岸公司行了總額為一萬元的十年期公司債券,用以作為前期農業開的準備金。
從這上面就可以看得出來,灌木農場資本充足,展前景會相當不錯。
而事實上也是如此,自從五個多月前灌木公司在這里圈地承租后,一系列大規模的開行動便次第展開。先是他們使用一種用多頭公牛拉著的重力滾筒機械將荒地上的灌木叢通通壓倒,然后點火全部燒毀。當然,這種粗糙的行動肯定是不徹底的,地里面一定也會留下許多木樁,不過這不重要,等耕種上兩年后,地里面的根系就會被徹底破壞。而在第一季糧食收獲完畢后,耕作者們還可以再放火焚燒一遍土地,這樣泥土里殘留的樹芽就徹底沒了。
灌木公司目前招募到的人手并不多。大概只有十人的樣子。都是來自蘇格蘭和愛爾蘭的窮鬼。他們被活躍在熱拉爾山脈間的著名葡萄牙籍經紀人門德斯介紹而來。看起來比較能吃苦,于是便談妥了以每月四元的工資一氣簽訂五年的雇傭合同,五年后灌木公司可為這些人申請華夏東岸共和國的國籍。
黎達彥等人自從8月1日抵達這里后,就為這些蘇格蘭、愛爾蘭人艱苦的勞動所吸引。他們每年早上啃黑面包,中午吃點高粱米飯——如果活重的話會額外加一條咸魚或一碗肉湯,晚上吃的是蔬菜黑面條。伙食條件不算好,但活非常不輕松,以至于黎達彥想不通到底是什么支撐著他們在這里干了下去。
農場的一名管理人員向黎達彥揭開了問題的答案:先。大多數拓荒者來自舊大6人口過剩的地區,他們以前的生活水平很低,在家鄉的時候可能也非常貧困,另外他們本人也缺乏必要的勞動技能,除了農業工作外他們只能投身建筑行業。
其次,獲取東岸國籍進而獲得面積為五畝的免費土地,這種政策對他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他們在農場主們那里工作,包吃包住每月還有四元錢的工資,也就是說理論上他們一年能剩下48元的現金,這個凈收入即便在倫敦這樣的城市也足夠體面了。可以比得上一個出師的手藝人,但他們只不過是最卑賤的農夫而已。
最后。他們在這里不用擔心會被隨時卷入戰爭,也不用擔心被因為戰爭而行將破產的國王和貴族們征收重稅。他們大多來自蘇格蘭和愛爾蘭,他們受夠了那些貪婪的貴族和無休止的戰爭,因此新大6的生活讓他們感到無比安逸,特別是在他們有希望獲得一塊自己的土地的時候。
“以上這些構成了他們甘于艱苦勞動的直接原因。”灌木農場的管理員如是說道,“而他們在安頓下來后無疑會將消息傳回舊大6,進而吸引更多的無地農夫坐船前來我國。據我所知,我們華夏東岸共和國似乎是世界上唯一一個給新移民提供土地、房屋甚至女人的國家,而且我聽在都工作的堂兄說道,政府內部似乎在醞釀將這些內容立法成文,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哦,名字似乎都想好了,就叫《宅地法》。”
《宅地法》黎達彥當然知道。他作為《真理報》的資深編輯,對政府的各個出臺的、未出臺的政策都非常關注。老實說,《宅地法》目前爭議頗多,能不能順利推出還在兩可之間。該法的主要內容為:任何人只要在華夏東岸共和國境內居住滿五年,并取得國籍后,那么他將在政府未開的地區免費獲得一塊面積為三十畝的土地(前五年免稅),如果他繼續在這片土地上連續耕作滿五年的話,那么他就將永久擁有這塊土地。
《宅地法》將政府免費贈送給新移民的土地從五畝變成了三十畝,但范圍也牢牢限定在了政府未開的地區,這在東岸一般是指西嶺以西的大片草原地區。在對歐洲移民越來越嚴格的今天,這部法律幾乎是歐洲男性移民唯一的一條獲取土地的途徑。畢竟就這幾年東岸的移民政策來說,除了東方的明人和購買來的女奴自動獲得國籍以外,歐洲移民——尤其是男性移民——想要獲得國籍就很困難了。
目前,東岸共和國也就在立窩尼亞少量招募一些移民(男女都有)而已,這些人走的是政府統一安排的渠道,即政府將他們安排至新建的定居點,免費分配五畝土地,同時平價提供一套房屋(可按揭貸款)。至于自涌進東岸境內的歐洲各國移民,除了與東岸國民結婚這一條獲取國籍的捷徑外,就只有老老實實地等居住滿五年了——當然特殊人才的引進不在此列,那是當場授予國籍的。
《宅地法》的推出目前阻力重重,一心想要推行這部法律的多是企業主、大農場租賃者、建筑公司等單位或個人,他們對勞動力極端渴求。可以說如果不是政府明文禁止的話,這些人就敢引進黑奴來干活,他們只要勞動力,別的一概不關心,因此他們對于貌似能夠吸引更多外來人口流入的《宅地法》的推出非常熱心。
而至于反對方呢,則是以保守主義者或民族主義者為主,這些人對于可能會逐年增多的歐洲男性移民持警惕態度,認為這些人的大量涌入會導致華夏東岸共和國“變色”,因此他們極力反對《宅地法》的頒布施行。只不過以目前的局勢看來,貌似他們略微處于下風,形勢不是很樂觀,這主要還是因為如今國內工商業大展,很多穿越眾大力投資,利益牽扯之下屁股坐到哪一邊也就不難理解了。
“《宅地法》如果能夠推出的話,影響應當是極為深遠的。”黎達彥嘆了口氣,事實上他也不知道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表面上看政府似乎可以坐等外國涌入的新移民免費開拓荒地,但實際上外來人口的過多引入絕對會對東岸國內的交通、醫療、教育甚至安全方面構成較為嚴重的威脅,而且還很有可能會改變國民的民族構成。但另一方面,這對加東岸國內工農業展無疑也是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的,至少西部的大農場和活躍在國內各處的修路大軍的人力缺口是會得到很大的彌補了。
“其實,作為農場管理者和股東來說,我是很希望能夠大量引入來自舊大6的廉價勞動力的,這毋庸諱言。”東岸土生土長的管理員很實在地說道,“但從個人感情的角度來說,我又很不希望自己生活的環境周圍涌入大量的異族人,哪怕我的父輩、母輩以前就是這么來的。我的父親來自明國,我的母親來自瑞士,但我現在對來自這兩個國家的人并不感到多么親切。好吧,我承認我就是這么一個矛盾的結合體。”
黎達彥很敏銳地注意到了年輕的農場管理員話語中的民族情緒,這位也許從小接受了完整的東岸主義教育,也許他的周圍也有那么一群和他有同樣認知的人群,這些都令黎達彥模模糊糊地認識到:也許新的族群意識甚至是民族意識已經在他們這些新一代的年輕人腦海中扎根。這個時候如果有有心人再加以著力培育,并堅持貫徹個兩三代人的話,嶄新的東岸民族將在這里徹底成型。
也許,與外國的一些戰爭還會加這個過程呢。
和這位年輕的農場管理員告別后,黎達彥總算記起了自己的任務,于是便帶著自己的手下們開始活躍在農場各處,一邊觀察、一邊采訪,以盡量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要知道,他們正在撰寫的這些采訪稿,可都是要作為《真理報》內參的形式上報給政務院和執委會諸位大官們閱覽的。空洞無物肯定不行,必須要言之有物。
8月8日,在農場住了一個星期后,黎達彥一行人終于和這里說再見,然后在一群正好巡邏至此的騎兵護衛下,朝離這里最近的一個定居點寧津堡而去。到了寧津堡后,他們將繼續騎馬前往下伊河堡,然后搭乘內河汽船和火車返回都東方港。(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