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小說>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列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四百八十八章 后勤與馬政
更新時間:2015-02-01  作者: 孤獨麥客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孤獨麥客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正文如下:
魏博秋又來到了朝鮮釜山港。

這已經是他一年內第六次前來這個名義上是朝鮮王國領土、但實際上卻控制在東岸人手里的港口城市。朝鮮人設置在釜山的縣令金洪范現在被心向東岸的“朝奸”金吾圭擠兌得不像樣,政令幾乎不能出縣衙。如今,在偌大的釜山縣內,幾乎所有人都唯東岸僑民墾殖會會長金吾圭馬首是瞻,朝鮮王國在本地的威信蕩然無存,按照金洪范的話說就是,“幾不復為王土矣”。

魏博秋不關心金洪范怎么想,他只關心他能從朝鮮征集到多少物資——主要是糧食。東岸軍隊從47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到48年年末,幾乎征戰了整整一年(其間休戰期不足三月),積存的物資被大量消耗。特別是那些牲畜和糧食,消耗速度更加飛快,如今都已經開始動用荷蘭人交付的那五千噸大米庫存了。為此,邵樹德已經第二次下達糧食征集令,要求東岸人控制下的朝鮮(濟州島、釜山、元山)和庫頁島(黑水、大泊、利尻島)后勤基地上繳余糧,以支持如今四處擴張的東岸遠東政權。

現在東岸人在黑龍江流域連續筑城設寨、清除滿清勢力,同時還大肆開拓庫頁島南半部分,東岸日本公司也在大力經營北海道東部;而最關鍵的是,邵樹德在登州丈量均分土地、安置難民、恢復生產,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糧食。即便東岸人在去年曾經將萊州、青州、濟南三府很多州縣田里的麥子割取一空,但糧食存量依然滿足不了邵樹德龐大的規劃以前前線將士們越來越大的消耗(仆從軍增多、后勤人員增多、牲畜增多導致糧豆消耗大增),因此。向經營已久且相對富庶的朝鮮、庫頁島要糧食就成了必然。而這。顯然就是魏博秋來到釜山的原因所在。

“釜山如此廣闊的范圍,漢民、鮮民加起來人數超過兩萬五千人,水利興修頗具規模,去歲米麥也獲得豐收,民間藏糧頗豐。”魏博秋在東岸僑民墾殖會民政處召集會議時,對著諸位官員們說道:“全釜山范圍劃分為十個片區,明確各自的糧食征收數量。各區需立即抽調警政官員成立督促班,督促區內的保正、里長征收糧食。作為他們的年度工作業績考核。未完成征糧任務的全部去職,超額完成任務的給予獎勵,這點一定要向他們反復宣傳,畢竟你們的工作主要還是靠這些基層朝鮮人。”

“釜山守備隊取消休假,所有人待在軍營內不得擅自離開,隨時等待彈壓地方的指令。金會長,在此我正式授予你調集守備隊五百名士兵的全權,地方上若有任何風吹草動,便即刻鎮壓,勿要有任何遲疑。此外。保安民團在兩個月前也建立起來了吧,這五百名保安團士兵都是各保各里送來的身體強健、品行端正之士。雖然只有棍棒做武器,但關鍵時刻也能派上些用場。這樣吧,守備隊的官兵不能輕易出動,一出動就要見血,太不和諧了,平時征糧還是讓保安民團出動吧。”魏博秋在說了半天后,興許是也感覺守備隊這些手執刀槍的虎狼之士出去打打殺殺的不利于東岸人長遠的統治,因此決定還是讓“棒棒軍”們出動:“但若是糧食征收不足,就立刻出動守備隊殺雞儆猴,這一點要拎得清、要堅決,別犯糊涂。還有,在座諸位都是我大東岸的子民,再不是那朝鮮李朝治下的百姓,所以切勿站錯了隊。”

魏博秋一番殺氣騰騰的話語說得民政處、巡警處的一干官員們(多為朝鮮籍軍夫或濟州島犯官子弟充任)額頭冒汗。如今東岸在遼海周邊地區有多強勢,他們作為自己人當然一清二楚,因此這個時候也不敢有什么吃里扒外之舉,不然全家被捕下獄然后發賣南洋就是下場。因此,本著死道友不死貧道的原則,他們心里都暗自盤算著怎么向那些基層的保長、里正們施壓,以便讓他們征集更多的米麥上來,竭力供給前線軍需。

在敲打完自己的官員后,魏博秋又前往朝鮮官署,敲打了一下金洪范。他用強硬的語氣警告金洪范,今年尚有五千石糧食尚未交割(東岸收購價為二兩八錢銀子一石),希望朝鮮王國政府在一月時間內籌措完畢。若不然,屆時東岸黑水開拓隊政府可能會組織大規模的軍隊登陸朝鮮“自取”。

耀武揚威完畢后,魏博秋又很快乘船離開釜山,抵達了與釜山一海之隔的濟州島。現在濟州島上空蕩蕩的,大批朝鮮人被轉賣給荷蘭人以換取了急需的糧食后,現在島上的居民已不足一萬五千人,其中漢民超過萬人、朝鮮居民約五千人。此外,還有總數約千余人的翟從諤、秦尚行、孫守正部留守士兵,皆為老弱殘兵,留在島上看守資財、灑掃軍營。魏博秋對視察軍營沒興趣,事實上這也不歸他管,他此行直奔位于島中心漢拿山一帶的牧場,視察東岸的馬政工作。

這些年來,東岸人陸續從澳洲軍馬場往黑水地區調運了大量馬匹,既有東岸國內數量較大的安達盧西馬、盧西塔諾馬和土庫曼馬(純血統的加起來超過了三千五百匹),也有奧斯曼帝國特別贈送的、數量稀少極為珍貴的阿拉伯馬(全國不足四十匹)。在這其中,尚存活的計有安達盧西亞馬(包括其近親盧西塔諾馬)18匹、土庫曼馬8匹、阿拉伯馬4匹、芬蘭馬2匹、拉斯切克馬2匹,總共34匹外來馬——幾乎全為公馬。

而早在1646年的時候,當時主政的莫茗就痛感騎乘用馬、挽馬和車駕馬的不足,因此下令建立了“馬政十五年計劃”,同時在黑水及濟州島培養混血馬種(現已大部遷至漢拿山牧場,止黑水港留有極少數馬匹配種,以培育適應嚴寒氣候的馬種)。

實話實說,目前東岸人大量使用的馬基本都是蒙古馬或有蒙古馬血統的馬匹,如朝鮮矮馬(蒙元時期蒙古馬改良過的朝鮮本地馬)和日本在來馬(蒙古馬的日本亞種)。這些馬雖然耐力強、好養活,但體高慘不忍睹。據漢拿山牧場的馬政技術人員長期統計,這些馬的平均體高在130厘米左右,就這還是公馬呢,母馬甚至還不到130厘米,與歐洲馬、西亞馬普遍在155160厘米左右的體高相比實在是過于寒磣了點。

特別是如今炮兵在東岸的戰斗序列中幾乎是第一等重要的部隊,因此對牽引大炮的馬匹以及護衛炮兵的騎兵騎乘用馬需求極大,目前的朝鮮矮馬和蒙古馬在使用中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它們體格小、氣力也小,無法勝任艱辛的重負荷勞作,因此急需改良馬匹血統。

從1646年上半年開始,漢拿山牧場的馬政技術人員就開始在蒙古馬、朝鮮矮馬中大量挑選性情溫順(蒙古馬大部分談不上性情溫順)、行軍時不易騷動(槍炮聲大作時經常群體騷動)、不互相撕咬蹶踢(經常發生士兵或軍夫被咬傷踢傷事件)、不隨便嘶鳴(騎兵或斥候接近敵軍時經常因馬匹嘶鳴而暴露)的母馬,然后與陸續運來的歐洲馬、阿拉伯馬交配,培育出了相當數量的混血馬種。

這些混血馬目前其數量已相當不小,體高雖然參差不齊,但據統計其平均體高約在145148厘米左右,體格普遍比蒙古馬大出一圈。但總的來說這些混血馬匹并不算是成功的物種,因為其身上還殘存著大量的缺陷,要么是性情暴躁(使用時往往需去勢,不然不但易傷人,戰斗中還會追逐雌馬)、要么奔跑時速緩慢(往往只有20公里左右)、要么氣力弱小(往往西方馬六匹就能輕松拉動的重型載重貨車,八匹混血馬拉著都十分吃力),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魏博秋在和馬政技術人員交談后,鼓勵他們繼續執行原本莫大帥在位時制定的馬政十五年計劃,從混血馬中挑選優點多、遺傳穩定的馬匹,然后繼續培育。同時本土每年都會不斷輸送歐洲馬和阿拉伯馬過來——本土為了解決挽馬的問題,目前甚至都已設法從英國搞一些夏爾馬回來——讓牧場的技術人員們有充足的“材料”來玩他們的“配種游戲”。

魏博秋在視察完畢后有預感,多半用不了十五年(目前已過去三年),這些馬政技術人員們就能搞出一種適應中國北方及朝鮮氣候,同時肩高、體力和體質都不輸于歐洲馬的新馬種。如果一切都很順利的話,沒準七八年后,馳騁在山東的東岸騎兵們,就可以騎乘著體高在155160厘米、奔跑時速在二十七八公里、性情溫順有紀律的黑水馬(馬政十五年計劃中規定的命名)了。

到了那時候,東岸騎兵的優勢必將開始逐步擴大。至于現在么,大家還是將就著騎乘蒙古馬吧。嗯,漢拿山牧場也有一些被淘汰下來的馬(馬政技術人員認為不具備繼續培育的價值,已去勢,數量約在五六百匹)可以流入到軍中,雖然有種種缺陷,但勝在體格夠大,各項作戰指標大多數也勝于蒙古馬,已經足以幫助那些波蘭騎兵們發揮出自己的部分優勢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