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小說>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列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第三百八十四章 臺地(二十)
更新時間:2016-12-26  作者: 孤獨麥客   本書關鍵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孤獨麥客 |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正文如下:
1669年5月31日,第八混成營1400余名官兵才陸續抵達了定難鎮這么一個內陸的核心城市。品書網之所以花費了這么長時間,主要還是因為河道清淤的關系,現在部分航段不便通行,因此部隊又上岸步行前進,結果因為地方政府未能提前準備足夠的糧草而耽擱了一些時日,總之是折騰了好久才順利抵達目的地。

定難鎮是個不甚繁華的新設小鎮,但人口卻頗為不少,即便已經向周邊幾個新設的定居點——分別是位于后世巴爾達·德爾梅迪奧小鎮附近的巖綠鄉、位于阿涅洛小鎮附近的奢延鄉、位于后世塞尼羅薩(Senillosa)小鎮附近的山鹿鄉、位于后世喬科村(VillaElChocon)附近的弘化鄉、位于后世庫特拉爾科城附近的寧朔鄉,以及位于后世皮昆萊烏富城附近的長澤鄉,一共六個新設定居點——定難鎮如今依然有著超過三千的居民定居在城市及近郊鄉村,從事著農業、果園業、航運業及其他工商業活動。

從定居點的設立我們就可以看出,在金沙河(即內烏肯河)、朔水河交匯處一帶,其實是有著非常良好的發展農業的條件的。這里光照強烈,水源充足,沿河一帶的土壤條件也不錯,好好改造一番的話,未來就是一片上好的良田。甚至于,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里的農業條件要超過本土大部分地區,因為其他地方很少有蘆蕩河、丘布特河、寶興河等諸多河成綠洲一帶充足的光照條件,這對于發展特型農業非常關鍵。

不過,在上述幾條河流的河成綠洲中,后世面積最大、發展最好、產出最多的,還是阿爾托瓦列河成綠洲。該綠洲位于內格羅河上游,利邁河下游及內烏肯河下游沿岸。在這個別具特色的地方,生產區域自辛科薩爾托斯到雷希納鎮,綿延120公里左右,后世出現了一系列的城市。其中有內烏肯省省會內烏肯城及附近的西波列蒂城、阿連、羅卡等小鎮——總而言之,阿爾托瓦列綠洲(目前在東岸已被正式命名為定難綠洲)是一個人口密度高、城鎮多的農業區,與之類似的是南邊丘布特河沿岸的河成綠洲,只是規模沒這么大罷了。

當然了,定難綠洲發展農業,你要問上級支持不支持,那當然是支持的了。只不過,這也不是沒有隱患,最直接的壞處就是,當上游的麥田、果園、牧場截取了大量河水的時候,下游的航運可能就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了,蓋因自朔水河、金沙河在定難鎮附近匯流形成蘆蕩河一路東下之后,途中竟然沒有一條像樣的能夠為干流補充水源的支流,這無疑會對河流的水量造成一定的影響,進而可能會影響航運。只不過,目前上游地帶的農業規模還很有限,也沒有類似后世阿根廷內烏肯城一帶的人口密度(當地有大量農業區、內烏肯大學、內烏肯油田及附屬的石油研究所、石油機械工業等產業),因此對蘆蕩河的航運條件沒什么明顯的影響罷了。

郭漢東少校率領的第八混成營(該營同時也是暫編第一團的主力部隊)抵達后,就屯駐在鎮子南面的某處砂礫地里。這片土地荒蕪無比,連雜草或灌木都不生長,石子遍地,顯然是沒法種地的,因此正好拿來當做城區或軍營,倒也物盡其用。

軍營附近活躍著一群小商販,多是從本土跟過來的。如同這個時代大多數國家的軍隊一樣,東岸的軍營外面也經常跟著一支“商業隊伍”,雖然不如法國軍隊后面跟著意大利妓女隊伍一樣夸張,但一些收購戰利品的商人經常在第一現場幫助處理戰利品之類的事情,卻也是有的。更何況,他們經常租用船只,運送一些糧油果蔬到前線物資集散地,等于成了編外的后勤運輸隊了,因此一直受到軍方的有待。與這些人相比,如今在暫編第一團駐地外活動著的商人們,多是些規模不大的小商販,就有些小巫見大巫的味道了。

郭漢東注意到,這些人兜售的東西五花八門,除大量日用小商品外,其他的竟然以風干的野味居多,比如巴塔哥尼亞兔、狐貍、南方鼠等本地不常見的中小型動物,可能是他們從獵人手里收購來的吧;不過,有時候也會遇到一些飼養鴕鳥、原駝、鹿的經營牧場的商人,這些人帶來的腌制肉類或干脆是活體動物一般都會被后勤參謀們采購下來,作為軍中的重要食品儲備,給士兵們調劑著吃,畢竟整天吃腌牛肉誰也受不了;偶爾會有一些販賣美洲獅、胡狼皮毛或巖鸚羽毛的商人,不過這些漂亮的物品基本會在第一時間被人搶購而走,郭漢東就曾經買過一些,花費不菲。

值得一提的是,在巴塔哥尼亞一帶較為活躍的意大利大篷車可不敢在靠近軍營的地方活動。囿于嚴苛的軍紀,官兵們即便有強烈的需求也不敢去找那些意大利小娘們尋歡作樂,畢竟誰也不想莫名其妙得了梅毒然后被送往海外殖民地的農場或礦山內“勞動治療”,那樣可就太悲慘了。

“團長帶第四混成營前往朔方鎮方向了,前天剛走,沿著朔水河方向。聽說那里出現了一些遷徙中的印第安部落,可能會威脅到我們墾荒移民的安全,因此他便帶隊出發了,說是會在外征戰一段時間。”一進軍營,郭漢東的老伙計、前兵團堡戰術教師、現暫編第一團作戰參謀李子謙便向他匯報了起來,并且說的時候臉上還帶著些莫名的笑意。

郭漢東理解李子謙笑容中的意味,可不就是老干部出去“游玩”了嘛,接下來暫編第一團可就是他們這伙人自己說了算了,豈不快哉——李子謙這么說不是沒有根據的,蓋因暫編第一團團長朱亮已經快六十歲了,平日里本來就不是很愛管事,而是將事情放手交給下屬們去做。這次他居然帶著第四混成營——該營是一個簡編營,也是朱亮當年曾經帶過一陣子的隊伍,目前僅有的兩個步兵連都在外面活動,朱亮中校所謂的帶第四混成營前往朔方鎮,其實不過是帶著營部和部分直屬部隊前往那兒罷了——倒朔方鎮一帶“剿匪”,說白了不過是看那邊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想要過去看看深秋的安第斯山和琥珀湖的盛景罷了,至于剿滅印第安人部落,那都是次要的,交給屬下們去辦理即可。

“團長不在,但咱們的工作也不能放松了。你這兩天將兩個騎兵連(分別來自第二混成營和第八混成營,其中前者的騎兵連不滿編)集中起來,稍稍整訓一下,后面我會有大用。要入冬了,印第安人必定會四處遷徙,這時候安全形勢就會變得極其嚴峻,必須防患于未然。而要尋找到神出鬼沒的印第安人,沒有騎兵是不行的,這事就交給你去辦了,不得有誤。”郭漢東幫李子謙整理了下軍裝衣領,說道:“而這其實也是我們的機會,明白了嗎?嗯,對了,定難鎮有不少會騎馬的民兵,最近整訓得如何?”

郭漢東提到的騎馬民兵其實多是一些來自外東北黑水地區的山丹士兵。他們在騎兵聯隊或挺身隊中服役多年,退役后不愿在待在那兒,打算去往傳說中“流淌著牛奶和蜜”、“富得流油”的東岸本土定居,因此輾轉之下便來到了這里。

這些人,會騎馬、會打仗,其實也算是“人才”了,用在安全形勢復雜的定難綠洲一帶,真的是再合適不過了。因此,每次有攻擊特維爾切土人的大規模行動,一般都會臨時征調他們隨軍,也算是一份戰力了。

二人正說話間內,營地外就傳來了一陣悶雷般的馬蹄省,伴隨著的還有一陣悠揚的歌聲。歌聲結尾顯得憂郁凄涼,有時也迸發一聲粗獷、剛強之音,這正是蒙古歌曲的特征——這些歌曲一般都是歌頌蒙古勇士以往的豐功偉績和射手們的靈巧技藝,比如能一箭射中奔馳中的鹿的神射手;有時也會用華麗的歌詞夸耀自己的駿馬,贊賞它跑起來快如草原上的疾風,慢步時又像湖面上的浪花一樣平緩柔和,以及它的毛色像火紅色的晚霞一樣漂亮——看來這群人是出外打獵或訓練歸來了。

其實,歸化諸如蒙古人這類“特殊人才”的行為,黑水開拓隊早就在做著了。據郭漢東了解,第一所由開拓隊政府直屬的漢蒙學校于1663年在海蘭泡港開設,用于招募、培訓內外東北的蒙古人子弟入學學習。這是一所寄宿制學校,黑水開拓隊政府、黑龍江保安團、海蘭泡鄉政府三地共同出資,承擔學生的各項生活、學習、訓練費用。

學校設在兩棟石基的大木房子里,就學生人數而言,校舍稍嫌狹小,特別是愿意入學的人數在逐年增加。所授課程除蒙古語、漢語、公文程式及軍訓外,其余與國內的小學、初中幾無大的差別。

這所漢蒙學校同樣得到了許多大人物的資助,比如黑水開拓隊隊長廖逍遙私人就捐助了兩千元現金,用于從東岸本土高薪聘請有水平的教師過來授課——海蘭泡漢蒙學校的校長就是廖某人用三百元的高額年薪從本土挖來的,抗清軍政大學教師出身的學校教務處主任的年薪也高達一百五十元,由此可見黑水開拓隊上上下下對這所學校的重視,對歸化內外東北的蒙古人、與滿清朝廷展開全方位競爭的重視。

海蘭泡漢蒙學校在開張數年后,已經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蒙古子弟入學了,因為隨著東岸人在東北的強勢崛起以及他們帶過來的諸多來自外界的精巧物事,使得很多蒙古人認識到或許讓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是一件好事,因此紛紛把孩子送進學校進行學習,而對學校年年捐款的廖逍遙,幾乎也成了學生們口中慈父般的任務,因為是他給了他們打開眼界的機會。

這些上過東岸學校的蒙古子弟及他們的長輩,就成了東岸人在內外東北乃至草原上最好的宣傳員,而這對于東岸人未來的遠期戰略的影響,無疑也是相當重大的。深入內陸蒙古人活動的區域,并對他們施加重要的影響力,一直是黑水開拓隊的遠期目標之一。在目前尚無法深入蒙古人領地的時候,開辦漢蒙學校,通過教育這種“軟實力”來間接施加影響力,培養基礎,無疑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模式。等到未來形勢變化,自身的實力也積累到一定程度后,目前從海蘭泡漢蒙學校畢業的學生們,就可以成為第一批帶路黨,帶著東岸這輛戰車勢不可擋地沖進蒙古高原。

好吧,話題有些扯遠了,讓我們再回到定難鎮這邊。郭漢東回到營部后,因為滿編的第八混成營的存在,再加上留駐團部的第二混成營直屬部隊,他打算率部一路向西,朝尚有大隊印第安人——其實所謂大隊,也不過是數千一萬左右的特維爾切蠻子罷了,也許還有部分翻越安第斯山流亡進巴塔哥尼亞臺地區的阿勞坎人,就如同歷史上一樣——聚集的靠近安第斯山的地帶,搜索、清剿當地的印第安人。

對于服從管教、愿意投降的,東岸人也不是不給活路:統統到定難綠洲一帶開挖灌溉水渠、建設水庫、平整道路、疏浚河道,完善一下當地的基礎設施;工作一段時間后再集體前往沿海的宣武縣、大梁縣一地,等待搭乘船只渡海,前往新華夏(含桑給巴爾、吉布提等地)、澳洲,正式成為華夏東岸共和國海外殖民地的居民。當然仍有相當部分的印第安人是不服管教的,那么就沒辦法了,只能說聲抱歉,我們要為子孫爭奪陽光下的土地,你們要守護自己的家園,這沒什么錯,但是只能手底下見真章了,而郭漢東他們也一貫是做熟了這些事的,效率那自是不一樣。(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