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庸自己承認貪污白銀一萬三千兩,對景國造成的損失超過五萬兩,方運根據景國的律法正常判決木庸抄家,沒收木家的所有財產作為賠償,然后發配充軍二十年。
趙管事謝過方運,承諾支付兩千兩白銀便離開。
木庸已經看透,自己極可能是方運與康王斗爭的犧牲品,小郡王不可能為了他與方運全面沖突,而方運雖然不姓趙,但在景國與姓趙無異。
等判決完畢,敖煌道:“那位梁坊主和這位木坊主,都算是犯了罪,您怎么不懲罰那位梁坊主,反而要重重獎勵?”
方運微笑道:“是,那位梁坊主把一些親屬送入工坊,自身也貪了一些小錢,他是有錯。但,他曾經讓工坊起死回生,為寧安縣,為景國創造的價值無比巨大。他的過并非難以挽回,對寧安縣工坊來說,不過是小小的瑕疵。身為一方父母官,如若連這種瑕疵都難以忍受,如何為寧安為景國謀取更大的利益?若他都不能用,可用者寥寥無幾!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才選拔與任用,理當如此。”
敖煌道:“也對,梁坊主該獎。若人人都是梁坊主這樣的人,景國的工坊早就是天下第一!像倔老頭劉育那樣的人少之又少,對了,你怎么沒獎勵倔老頭?”
方運笑道:“你不是很討厭他嗎?”
敖煌嘿嘿一笑,道:“討厭他是因為做什么都規規矩矩。一開始不信服你,后來他信服你,發現他也沒那么討厭。本龍那么大度。豈會容不下一個小老頭?再說了,劉育這人脾氣倔了點,但品性道德堪稱人族楷模,他對這些工坊的作用,還在梁坊主之上,他過著艱難的生活,是國家的恥辱!”
方運認真看了敖煌一眼。道:“不錯,你大有長進!”
“嘿嘿……”敖煌歡快地擺著尾巴。天空突然有烏云凝聚。
敖煌忍不住翻了個白眼,停止搖晃尾巴,天空的烏云這才緩緩消散。
敖煌輕嘆一聲,道:“寂寞啊。我們真龍一族太厲害了,放個屁都能呼風喚雨。”
方運白了敖煌一眼,繼續約談。
方運的處罰也各有不同。
對那些出現嚴重問題的坊主,決不姑息,哪怕是太后的親戚甚至走文相黨的門路,方運都嚴格審判。
對那些無能但又問題不大的坊主,方運只是稍加懲戒,留下他們繼續當坊主,準備在以后慢慢替換。
對于那些有才能且問題不嚴重的坊主。方運先罰后獎。
需要約談的人太多了,到了晚上,方運不得不加快約談速度。一直到了軍中時間凌晨兩點,也才處理了六十人。之后,方運畫出新式紡線機的圖紙,然后才睡下。
從第二天開始,圣元大陸流傳新的消息,方運不僅在刑獄一科獲得極高的成績。在工事一科似乎也有突破,但由于刑殿和工殿沒有披露。知道的人不敢傳播,許多人并不知情,只能等到每月初一的《文報》看消息。
每月初一的《文報》會刊登十國殿試進士的每月排名,但只列出前五十名。
殿試的評等,不是在最后直接評判,而是一步一步提升。
從丁等開始,之后是丙下、丙中、丙上、乙下、乙中、乙上和甲等,每科共八個等次,由于甲等一般在最后才可能出現,所以實際只有七個等次。
十國殿試進士上千,許多人知道得不到狀元,也很難進入最后的前五十,所以都會拼命在前面獲得更好的成績,位列《文報》,因為登上《文報》的殿試進士也是一項榮譽,可以為自己獲得一面文位牌坊,光宗耀祖。
方運前些天與老家濟縣的段縣令傳書,聊到了牌坊,段縣令很無奈地說京城來的工匠已經在濟縣安家落戶,因為方運的榮譽太多了,需要打造的牌坊也太多,一篇文章上一次《圣道》就是一座牌坊,一首鳴州詩詞也是一座牌坊。
最后段縣令還說,現在方運老宅門前那條街,已經被稱為牌坊街,因為那些一個個跟門框是的牌坊連成一片,有形成牌坊走廊的趨勢。
不僅如此,整條街兩側的房價暴漲!尤其是離方運最近的那幾十家的房價,已經堪比京城!一座普通的宅子沒有兩萬兩白銀下不來!
一位親王一年的俸祿也不過一萬兩白銀而已。
牌坊街上有過半的房子被賣出去,但還有一半的房主說價格不到十萬兩銀子絕對不賣,因為凡是半圣老宅周圍的房屋,價格都在十萬兩以上!
更有甚者明確表示不賣房屋,要讓自己的兒孫在自家房屋苦學,日后必然成材。
那些已經被賣掉的房屋都被推倒重建,大都建成專用書房,已經有多位讀書人前往居住,不是名門之子就是豪門后代,他們都希望借助方運的力量獲得更好的成績。
有一位買家最為奇特,竟然是啟國的大學士,他壽命所剩不多,所以移居到了悟道河畔,并用十萬兩銀子和一件進士文寶買下方運老宅隔壁的房屋,孤注一擲,希望能有所突破,成為大儒。
這些居住在方運老宅周圍人并非是盲目愚蠢,歷史上已經有人統計過,每位半圣老宅周圍的學子,成績都會隨著半圣的實力增長而增加,尤其在半圣封圣的第二年,一部分學子會取得極好的成績。
不過,這種效果只針對翰林之下,一般到了翰林,幾乎不受影響。
不過濟縣有條悟道河,這里比尋常的半圣老宅特別,所以哪怕大學士也想住在方運隔壁。
沒人知道半圣老宅為何會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只能猜測是人族民心所聚,改變周圍的環境和元氣,讓人的頭腦更聰慧。
至于方運的房子,有豪門出一千萬兩白銀收購,方運懶得回應。
現在濟縣的悟道河已經成為景國最重要的地方,甚至派出整整一千士兵看守,各國讀書人不斷涌入悟道河,并且自然而然有了每月一度的悟道文會,讓濟縣的文風大盛。
隨著前來濟縣游玩和定居的人越來越多,濟縣也在不斷擴建,但擴建的速度比不上人口增長的速度,使得濟縣縣令不得不申請工家相助,借助機關快速擴建縣城。(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