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他從末世來小說>他從末世來最新章節列表 >他從末世來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他從末世來-第四七五節 民族風情藍印花布
更新時間:2014-11-25  作者: 竹茶   本書關鍵詞: 都市小說 | 異術超能 | 他從末世來 | 竹茶 | 竹茶 | 他從末世來 
正文如下:
“阿落,呆家里好無聊的哦,我們出去玩吧,你都沒帶我去旅游過。”安初遇與顏沉魚談笑如故卻又芳心中很不是味道的,牽著顏沉魚素手一塊出來,就俏生生的堵著云落。

“時間不夠吧,明天周六下午我要就參加學校的小金人捐贈活動,等以后吧。”云落明天可是要跟江南大學的校領導們一起作秀的,將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小金人贈給母校,是讓雙方都皆大歡喜的,還能給明星海妖帶來正面的報道。

“就去烏鎮嘛,很近的啦,你都沒帶我去過的,正好和小魚、純子一起去。哼,青桔最近都不知道有我這個姐姐了,就知道在學校瘋玩,這一次就不帶她玩。”安初遇顯然是早有預謀的,只是借著這個機會說出口。

云落想了想,看著顏沉魚清凈素雅的眼眸,看著安初遇很是期盼的明眸,還是點了點頭。香初純子靜美乖順的站在云落身后,就像是一個最是玲瓏的小女仆。

哈士奇爵爺還不知道要發生什么,就給顏沉魚拉著純銀狗鏈,牽下了樓。顏沉魚若無若無的覺得,安初遇這時候提議去烏鎮游玩,就是一種示威,也是跟她宣示著主權。

烏鎮是江南六大古鎮之一,一條流水貫穿全鎮,它以水為街,以岸為市,兩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鄉迷人的風光。水中不時有烏篷船依呀往返;岸邊店鋪林立叫賣聲不絕于耳。

全鎮以河成街,橋街相連,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過街騎樓,穿竹石欄,臨河水閣,古色古香,水鎮一體,呈現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云落和香初純子走在一起,牽著哈士奇爵爺,顏沉魚和安初遇很是親密的挽著手走在前面。香初純子跟著云落,云落跟著前面這對好閨蜜,偶爾與香初純子閑聊幾句,欣賞著烏鎮的美麗風景,爵爺可是個大萌物,被好多游客拍照。

石板小路,古舊木屋。還有清清湖水的氣息,仿佛都在提示著一種情致,一種氛圍。這條小河名為東市河,連通京杭運河。河對岸的古民居里此刻還有百姓居住,所以說,烏鎮是一個真正在世的水鄉古鎮。

宏源泰染坊,香初純子靜美的碎步走在云落身邊,倒是沒有去牽云落的手。一行人走進這扇古老的木門。時間已仿佛倒流百年,這里沿襲著前店后紡的傳統。這兒是一個庭院。也是晾布匹的處所。庭院中竹竿高挑,數十匹藍印花布經幡般垂掛,煞是壯觀。

藍印花布俗稱石灰拷花布、拷花藍布,是傳統的民間工藝精品,已有上千年的印染歷史,以其價廉物美。一直流行于民間。其原料土布、染料均來自鄉村,工藝出自民間,圖案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題材不外乎花卉草木,都是農舍旁、田埂邊常見的。

親切、自然、清新。加之秀氣典雅的藍白二色,具有鮮明的民間和民族特色,在民間工藝美術中一枝獨秀。以前,江南一帶農村家家戶戶都使用藍印花布,窗簾、頭巾、圍裙、包袱、被子、臺布等都可用它來做,染坊西側的藍印花布收藏館中就展出了許多藍印花布制品。

整個工藝流程也全部采用手工操作,制作工藝十分簡單,但往往簡單的東西更能顯示制作者的靈氣和悟性。在此作坊,可親自觀摩體驗一下制作藍印花布的艱苦和樂趣。

這里是展廳,左側是介紹藍印花布最早的雛形,夾匣,還有現代用的刻花工具,還有現代用的印花工具,刻花稿,涂花板,調拌原料的木桶,最后是刮漿用的刀。

顏沉魚和安初遇走進展廳就到處看著聊著,云落倒是很有情趣的在兩閨蜜看不到的地方,去輕輕的捏一把香初純子溫軟如美玉的小手。中間這些櫥窗中,陳設了不少明清時的衣服,布料,蚊帳,頭巾等物品,

櫥窗中的清明上河圖和世紀上海是用現代科技絲網印刷制成,曾獲全國比賽大獎及證書,與傳統的手工相比,線條更加細膩。

至今藍印花布的印染還遵循著祖輩留下的工藝,從紋樣設計、花稿刻制、涂花版、拷花、染色、曬干等,以其純天然、無污染的特色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愛。在宏源泰染坊,可以看到這些工序的全過程演示,也可以在前面的店鋪中帶一些藍印花布的成品回家。

對門還有一家藍印花布原料作坊,有幾個老媽媽在軋棉籽、紡紗線、織棉布,一路看下來,就知道藍印花布是怎么織成,清新可愛的花紋是怎么印出來的。在這里還能目睹到更多明清時,和更早的制造藍印花布的工具。

比如在古書《二儀實錄》里講到的夾纈板,就是最古老的印染工具。藍印花布制造的第一步是織布,第二步是拷花,第三步是染色,第四步是曬干,等四步都好了就開始第五步刮漿,一條藍印花布就這樣產生了。

云落看過展廳,就和香初純子牽著哈士奇爵爺到邊上這間小屋參觀一下上漿和拷花工藝。這道工序是制造藍印花布非常重要的步驟。就是用事先刻好的花版,平放在上好漿的白布上,均勻地刷上調和好的石灰粉和黃豆粉。

為什么要刷上這兩種粉?因為石灰粉可以起防染作用,也就是說拷上石灰粉的地方是染不上顏色的。而黃豆粉有較強的粘性,可以把石灰粉牢牢地固定在布上。

一進染坊,一股焦味撲面而來。在這大染窯下是用暗火燒礱糠的。使染窯保持一定的溫度。制作染料是用板藍根的葉子,根可以治感冒的。

等顏色染成后,放在太陽下曬干,再拿刮漿刀刮掉黃豆粉,有漿的地方就是白顏色,而其它地方是藍顏色。藍印花布就這樣做成了。

這種藍印花布無污染,非常的環保,而他的原料為土布原料,染草來自鄉村,工藝出自民間,加之色彩單純。藍底藍的清純,白底白的樸實,秀氣而不失明快,具有鮮明的民間和民族特色。

片片屢屢散發著自然和親切,這是因為藍印花布的質樸和清純,才使它始終在民間工藝中獨領。在這染窯中央有一根毛竹是空心的,就是煙囪。在這染坊中,柱子,煙囪上都貼著一張紅紙。這就是吉祥如意紙,上面繪著梅葛二仙的畫像。

顏沉魚和安初遇輕柔脆美的聊著藍印花布,看起來倒是氣氛好好的,可是云落和香初純子是成了精的,小女仆就輕輕的用香肩碰了碰云落,嬌媚軟糯:“主人,她倆在斗氣呢。”

云落知道歸知道,又哪里敢插手兩個女朋友之間的對峙。反正又沒有攤牌,也不怕她倆會吵起來的。三女一男一狗走出宏源泰染坊。隨著東大街上擁擠的游客慢慢向前移動。紅鼠糖糖偷懶耍賴不肯出來,從有緣茶吧要發出發的時候,糖糖就跑掉了。

烏鎮民居的窗戶,很多都是明清時代特有的蠣殼窗,即窗戶是用牡蠣殼封制而成。這種半透明的蠣殼窗,具有防火防風等優良性能。一些大戶人家大門甚至是用磚粉和糯米汁膠合起來的,不僅牢固而且防火,幾百年到現在還完好……

在集賢坊旁有個烏青水龍會,其實就是東柵的消防局。由于鎮內多為木結構建筑物,一家失火往往殃及整個街道、村鎮。因此。烏鎮自建造開始即重防火。

在古建筑的上部,可以看到突兀的磚墻高出屋面,沿著房屋的斜坡面增高,而絕無門窗洞口,當地稱為觀音兜,不僅能有效隔斷火災蔓延,又可擋風,形似五岳朝天,左右對稱,高峻險美,其優美的曲線為古鎮更添魅力,完美將功能和藝術集為一體。

諸多措施之外,更為難得的是,居民甚有防消結合的超前意識,烏青二鎮各坊自集經費,人員志愿參加,建立分工明確的組織,這就是烏青水龍會。水龍會是安置水龍之處,分工則有龍頭、傳鑼、抬龍、擔水等等,平時各自從業,遇災即奔龍所,各司其職,出動撲救。

在龍所內置備各式水龍和滅火器具,今天的烏青水龍會大門緊閉,游客只能在柵欄外面見識一下里面古老的救火工具。

江南古鎮的民居都是沿河,沿溪而建。臨水的一側,往往用一些木柱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橫梁,擱上木板,人稱水閣,這就是所謂的人家盡枕河。

烏鎮至今保存著小橋、流水、人家詩樣的格局,鎮上的民居基本都是榜河筑屋、臨水建閣。民居的一部分延伸至河面,屋樓的下方用木樁或石柱深入河床深處,起著支撐作用,另一半則建于臨街,因此人們稱之謂水閣。

顏沉魚嬌柔的推出一扇窗欞,便能欣賞那波碧綠的湖水,想著從前這戶人家開出家門,又能營商待客。這確是烏鎮的獨特奇觀,烏鎮的居民就這樣世代臨水而居、依水嬉戲,真可謂人家盡枕河,好一幅江南水鄉風情畫!

安初遇摸著哈士奇爵爺的狗頭,牽著云落的手,有意無意的站在顏沉魚身邊。倒是香初純子,靜美乖順的不說話,只是一雙明眸很有趣的眨啊眨的。

臨水的住房,伸出幾條腿立足于流水之中,看著幾扇小窗,思緒仿佛回到了過去。站在石橋上看著流水,幾只游船在河水里蕩悠悠地搖來,欸乃一聲,鉆過橋洞,又隨流慢慢地離去。一位船娘扶著櫓搖呀搖,搖呀搖,唱出一支糯糯的船歌,有幾分詩情畫意,清麗悅目。(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