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陽光正好,云落和柳熏就如神仙眷侶,在西湖邊享用了一頓美餐,坐看西湖風景,閑聊著柳熏喜歡的末世二百三十七年這本小說,若非云落是此書的作者,也許兩個人就不會結識了的,想起那一天的相遇,也是有趣。詞҉書҉閣҉oοゞゞοo詞҉書҉閣҉oοゞゞοo
云落和柳熏玩得開心吃得開懷,那一邊顏沉魚、安初遇,面對著香初純子擺弄的一桌水煮明蝦一類簡單烹飪好菜卻沒胃口,小女仆倒是吃得飽飽的,香初純子還把哈士奇爵爺、黑貓黑炭、紅鼠糖糖都給喂飽,才不管顏沉魚安初遇吃不吃的。
飽食之后,柳熏與云落踏上白堤,兩旁皆是盈盈的湖水與金色的殘荷。
白堤橫亙于湖上,全長一千米,東起斷橋,經錦帶橋而止于平湖秋月。把西湖劃分為外湖和里湖,并將孤山和北山連接在一起,是將西湖市區與風景區相連的紐帶。白堤在唐朝稱白沙堤,是為貯蓄湖水灌溉農田而興建的,以風光旖旎而著稱。
宋時因此路是通往孤山的唯一的道路,故稱孤山路。明朝修筑后,雜植花木,廣植桃柳,景色絢爛,亦名什錦堂。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西湖市任刺史時,常到白堤漫游,并曾作《錢塘湖春行》一詩云: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白居易在治理西湖市時,興水利,建石涵,疏浚六井,開拓西湖,政績昭然,有德于民。后人對這位賢明的地方官充滿懷念,故稱白沙堤為白堤。實際上白居易任西湖市刺史時,曾在舊日錢塘門外的石涵橋附近修筑了一條堤,稱為白公堤,如今已經無跡可尋矣。
白堤舊日以白沙鋪地,今已改為柏油路面,寬闊而敞亮。靠湖邊密植垂柳,外層是各色的桃花。每到三四月份垂柳碧綠的窄葉掛滿柔軟的柳枝在湖風中婆娑起舞,柳枝飄飄蕩蕩的垂進湖面。垂柳與湖水讓人感覺到了大自然那天衣無縫的和諧與濃情。
云落和柳熏隨意的走著,欣賞著兩岸一樹楊柳一樹桃,粉碧交錯,桃花盛開,紅白相間,芳草如茵,柳絲垂線呈現一片生機盎然,映射在西湖里的倒影都是活靈活現的美,走在白堤路上,仿佛在的畫里在神仙的夢里穿行。
白堤上有兩座橋,東面一座是斷橋,大名鼎鼎,西面一座是錦帶橋,知者寥寥。實則錦帶橋的風景并不亞于斷橋,因為站在錦帶橋上,既可左瞰里湖,右挹外湖,又可近眺平湖秋月的露臺,而孤山則近在咫尺,綠樹掩映樓臺,夏時荷香醉人。
錦帶橋得名由來,一是橋在十錦塘,二是改筑石橋后橋平如帶。白居易謂白沙堤“草綠裙腰一道斜”,這橋宛如束在裙腰上的一條錦帶,使西子更添光彩。以前云落和安初遇顏沉魚安青桔騎著自行車,就經常在錦帶橋休息拍照。
斷橋離蘇堤六橋稍遠,錦帶橋離西泠、六橋均近,所以說“錦橋春接六橋煙”。錦帶橋舊稱碧涵橋,雖然名聲沒有斷橋那么響亮,但自有一種動人的情趣。錦帶橋之佳佳在里外西湖的一橋相通,碧波相連,卻里外有別。
站在橋邊,云落和柳熏看著小船咿呀過橋洞,從萬頃碧波漸入藕花深處,水天一碧變成了鬧紅一舸。那清新,那熱烈,讓人感受天地間的蓬勃生機。
倘若逢上細雨蒙蒙的天時,如珠的雨珠便“大珠小珠落玉盤”似地敲打著游船的雨篷,更有一種“錦帶橋邊聽雨眠”之幽趣。
錦帶橋高不過盈丈,但由于它已經深入到了湖水的中央,成了西湖之中的一個制高點,所以錦帶橋是湖中觀賞風景的絕佳地。柳熏和云落站在錦帶橋上,四面的美景撲來,有種亦真亦幻,心搖神蕩的感覺。
在這里,保俶塔,城隍閣,雷鋒塔盡收云落眼底,能看到平湖秋月,孤山近在咫尺,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半遮半掩。柳熏牽著云落慢慢的一步一步走上橋頂,眼界豁然開闊,心靈為之一振,胸中塊壘蕩然無存。
從錦帶橋西行不遠,云落和柳熏就到了西湖十景中排行第三的平湖秋月景區。平湖秋月背靠孤山,面臨西湖的外湖,景觀沿湖一排敞開,包括御碑亭、水面平臺、四面廳、八角亭、湖天一碧樓等建筑。
憑臨湖水,登樓眺望秋月,在恬靜中感受西湖的浩淼,洗滌煩躁的心境,是平湖秋月的神韻所在。西湖是個廣大的立體山水景色,有景在城中立,人在畫里游的美譽,不論站在那個角度,看到的都是一副素雅的水墨江南圖卷,平湖望秋月更是樓可望,岸可望,水可望。
平湖秋月景址是康熙確定下來的,當時將這里原有的龍王堂為御書樓,樓前鋪建跳出湖面的石平臺,臺周圍以欄桿,旁構水軒,懸掛康熙御題“平湖秋月”匾額,后人又勤石建景碑亭于其左。遍植四季花木,點綴假山疊石,亭臺樓閣錯落其間。
華國古代文人曾對觀賞西湖勝景有過一段絕妙的評說,提出觀賞西湖勝景,晴天不如雨天、雨天不如月夜、月夜不如雪景。因此,西湖景觀的觀賞特點之一是月夜觀賞勝于白日。
“平湖秋月”景觀特征為充滿了詩情畫意的西湖秋月之夜:高閣凌波,綺窗俯水,平臺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眾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融,置身于月光籠罩之中,產生身處月宮之上的幻境。
云落覺得在精神層面上,以四季中最為平靜清澄的秋季湖水、最為潔凈無暇的秋夜明月景觀為代表,象征追求人格高潔的審美精神。
平湖秋月包括水院空間、御書樓、碑亭、觀景平臺、曲橋、碑刻等建筑和構筑物遺存,以及荷花、垂柳、西府海棠等傳統植物;景域包括:外湖水域及三島,西湖西、南環湖群山和東岸沿湖景觀,以及孤山南麓景觀。
水院整體建于湖水中,由中部的長方形水池和四面環繞的建筑物構成。水池的北界即為湖岸,建有圍墻;南界為御書樓;東界為東區橋和御碑亭;西界為西曲橋和月波亭。
御書樓在水院南緣中部,座北朝南,北面入口臨水,南、西、東三面臨湖。建筑形式為重檐歇山頂的兩層木構建筑,樓面闊三間、外環檐廊、面湖開敞。御書樓與北面的湖岸之間以中部入口梁板橋和西、東各一座曲橋相連。樓南有架于湖邊之上的長方形觀景平臺。
月波亭位于御書樓西曲橋頭,是水院的西界建筑,現為清代風格歇山頂木構敞軒。亭座西面東,面闊三間。敞軒架于湖面之上,柱間設美人靠坐欄,用于臨湖觀景。
平湖秋月自始建至今,一直保持以湖中荷花、臨水種植的西府海棠、桂花樹、以及拂岸的垂柳為植物特色。每當秋季,水岸間呈現花影綽約、綠柳飄拂的植被景觀。
西湖秋夜之月,自古公認為良辰美景,充滿了詩情畫意。平湖秋月高閣凌波,綺窗俯水,平臺寬廣,視野開闊,秋夜在此縱目高眺遠望,但見皓月當空,湖天一碧,金風送爽,水月相溶,不知今夕何夕。
雖然平湖秋月景區的實際面積在西湖十景是最小的,但它的展示面積卻是最大的。跌宕起伏的山巒繚繞著輕薄的迷霧是她的輪廓,燈火斑斕的樓臺掩映在桃柳的枝椏間是她的眉宇,一湖暗藍的外西湖湖水蕩漾著一輪皎潔的明月是她的眸光。
云落和柳熏在此尋訪和體味到歷史的悠長,文化的幽深。早在唐朝,這里就建成望湖亭。南宋時,隨著孤山皇家道觀四圣延祥觀的建造,這里又建望月亭。“望湖”,“望月”,這兩“望”為日后平湖秋月定址于此埋下伏筆。
古代時候,外西湖這一帶原是有座秦樓的,該樓初名水明樓,后來叫的拗口,莫若望湖樓點明心意,也就叫了望湖樓了。平湖秋月邊的這棵千年老樟樹是極具代表性的佳作,在西湖市似乎沒有哪棵樟樹可以和它媲美,它的樹冠遮蓋了方圓數十米的范圍。
更絕的是,它的樹枝遠遠地探到了湖中心,枝頭懸空垂到了湖水里,視樹下來往的游人與不顧,與西湖緊緊擁抱,親密接吻,不離不棄。
如今,這里辟為西泠書畫院,為湖山勝景又增添了一份書卷之氣。平湖秋月三面臨水,在此眺望湖光山色,無論春夏秋冬、晴雨陰晦,都會令人覺得趣味盎然。真可謂“水水山山處處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時時好好奇奇”。
云落與柳熏隨意走著,一直游玩到了晚上,才隨意選了西湖邊的酒店入住。柳熏去洗漱的時候,云落的手機就響起了空靈的風鈴聲,瞄了一眼,沒有來電號碼,云落接了起來,是風無憂的聲音:“阿落,明晚七點西湖機場,我們三人去見第三位故友。”
他喵的風無憂,也好,早點殺掉第三個九級進化者,也就沒事了。r1152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