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臣給皇阿瑪請安。”太子從殿外進來,三步并作兩步,到了四阿哥前方一些,彎膝跪下行禮。
等康熙叫了起,太子笑瞇瞇地轉頭對身后半步遠的四阿哥道:“四弟回來了。”
四阿哥垂眼:“太子。”
“怎么叫太子了,你從前都是叫二哥的。”太子說完,對著康熙一笑:“皇阿瑪,怎么四弟回來了,您都不同兒臣說上一聲。”
康熙道:“難道朕不說,你就不知道了?”
太子頓了一頓,繼續說道:“那倒不是,這般熱鬧,兒臣總是能聽到動靜的。許久不見四弟,心里就有寫牽掛。”
康熙微微頷首:“這也好,兄弟之間就應該如此。”
太子面上一喜,再去看四阿哥。
四阿哥點了點頭,喊道:“二哥。”
太子伸手拍了拍四阿哥的肩膀,看著就好像兄弟和睦,情真意切。
只是太子到了,方才的事情該不該繼續下去。
康熙猶豫著。
四阿哥好像事不關己一樣地低著頭。
只是那模樣,看在康熙眼里,心中一軟,開口說道:“既然來了,等一下就跟朕處理事情。至于老四,去寧壽宮看看太后吧。”過了一會兒又說:“這些年,德妃也是多番提起你呢。”
四阿哥不在養蜂夾道,德妃當然也知道。
對于這個兒子不在京城中,初始沒多少想法,但等到八阿哥和大阿哥的事情發生,以及太子的廢和立。
德妃才發現,多了一個兒子是優勢。
只是京城里面除了康熙那邊。其他人想要去查也不敢查,康熙盯著呢,特別是后宮這邊。不過德妃也有心計,只在四阿哥離開的那些年,在康熙面前表現出懺悔的態度。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縱然父母錯了,能知錯那便是大善。
站在康熙的立場,他自然是傾向于德妃那邊。誰也不希望。有一個怨恨父母的兒子。若是四阿哥對德妃這般。那往后對他這個皇阿瑪呢?
康熙就會忍不住這般想。
四阿哥應是。
康熙就讓梁九功去送。
太子目光閃了一下,笑著請求送四阿哥出乾清宮。
康熙無所謂應允。
出了南書房,梁九功已經領著弘暉等在一旁。
看到四阿哥出來。弘暉快步過去,手里拿著一張紙包,笑瞇瞇地說道:“阿瑪,您嘗嘗。是桂花糕呢。”
太子有些意外,但讓他更意外的事情還在后頭。
在他眼里一向是冷情或者說正正經經到有些古板的四阿哥。竟然接了過來,咬了一口,點頭:“不錯,但你不要多吃。回府里。你額娘肯定有準備。”
弘暉笑著說道:“兒臣只吃了一點。”說完這才好像才看到似的屈膝給太子行禮。“弘暉給太子伯伯請安。”
太子和藹地伸手拍了拍弘暉的腦袋。
“是弘暉啊,一轉眼都這么大了。二伯還記得你剛出生的時候,三個小孩躺在一起。有趣地很。”
弘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過四阿哥遞來的油紙包塞到荷包里面貼身放好。就跟站在后面了。
太子和四阿哥在前面走著。
梁九功就跟在弘暉的后面,兩個人也同樣在說著話。多數是梁九功在問,弘暉在答,問的都是一些在外面的事情。
梁九功心中驚訝,可以說弘暉阿哥回答地幾乎滴水不漏。
能知道的,早也就查到了。
想知道的,似乎沒有那么容易套到話。
太子把人送到門前,伸手再次拍了拍四阿哥:“回頭來毓慶宮,和孤好好聊一聊。你走后,孤總覺得萬事不順。”
四阿哥應了一聲。
弘暉這時跑了過來,拉著四阿哥的袖子,興奮地說道:“阿瑪,你看,是額娘和好好她們。”
剛想要說弘暉沒有規矩的太子一怔,抬頭往前方看去,果然見遠處站著四個人。她們并沒有走過來。
四阿哥朝太子抱了抱拳,帶著弘暉一點都不拖泥帶水地離開了。
太子的表情陰晴未定,只是瞇著眼在那里看。
梁九功從太子身邊快速走過。
太子這才斂了神情,一甩袖子,轉身回南書房去。
左膀右臂皆被去除,四弟那邊還不知道是個什么想法,如今他能依靠的唯有皇阿瑪,只希望這份疼愛同多年前相符。
“額娘,阿瑪來了。”
宛宜無奈一笑:“要去就去吧。”
好好立刻飛奔了過去。
這一次進宮,兩個孩子都穿了花盆底鞋子。
暖暖走得斯文,好好跑起來,宛宜那個心七上八下的,著實不安。
好在,看她成功投撲到四阿哥的懷里,宛宜才牽起暖暖的手,朝那父子三個人走過去。
說是牽,其實也是暖暖小心翼翼地扶著宛宜。
一家人碰了頭。
宛宜道:“太子?”
四阿哥微微頷首,伸手過去扶著宛宜,沉聲問道:“身子怎么樣?”
宛宜笑:“都好呢。”
在娘家住著,怎么不舒心呢?
四阿哥這才松開手,好好此時走過來和暖暖兩個人一人一邊扶著,進宮的時候,也是這樣的。
弘暉掏出油紙包一人遞了一塊桂花糕,宛宜那邊也有一塊。
在外面的時候,糕點自然不缺。
不過宮里面,御廚的手藝到底高人一等,這些糕點上,也的確做得極好。
宛宜吃了一塊,覺得不錯,面前又多了兩塊。
宛宜心滿意足地笑了。
梁九功總覺得自己的出現是個多余的,或者說前面的一家人壓根就沒有看到他的存在,完全無視了。
梁九功忍不住低頭。摸了摸鼻子。
他好歹是萬歲爺身邊的近侍,無論如何也不至于到了被人忽視的地步吧。
大人還可以說是故意的,可是兩位格格呢?
也是這般?
可梁九功的眼睛同樣毒辣,偏覺得自自然然地,就好像從前就一直是這樣的。想到這,心里一嘆,往旁邊站了站。
直到那邊家里人敘了話。
宛宜點頭:“德額娘那邊我已經準備了年禮。往年不在。今天補送也是一樣的道理。”說完對三個孩子道:“見了長輩,要有禮貌。”
三個人都是到了覺得自己是小大人的年紀,但因為是額娘說得。都乖乖應承。
到了寧壽宮那邊,就感覺蕭條了許多。
宮殿還是那個宮殿,年年修建。
但凡有了好的,康熙都不會吝嗇往寧壽宮里搬。
明明看著還是那么珠光寶氣。但走進去的時候,就覺得寂寥了許多。
太后一直在等。
她如今睡得少。天還沒有亮就起來了,在正殿后面的佛堂里面念了一會兒佛經,吃了一碗粥,又躺下去睡了一覺。
這個時候。四阿哥一家人才過來。
太后心里急,出來的時候,就沒有怎么打扮。只穿著常服,一從簾子后面出來。看到那相似表情的一家五口,就忍不住笑道:“來了啊。”
“皇瑪嬤。”宛宜站了起來。
好好和暖暖趕緊過去,代替宮女扶著太后,兩個人殷勤地扶著太后坐在寶座上,嘴里說著好聽的話。
老祖宗長,老祖宗短的。
“好,好,都好。”太后喜形于色,看了看左右站著的孫女,又看了看已經小有氣勢的弘暉,這才打量起宛宜。
“你看著比走之前好許多了。”
宛宜眉眼彎彎,福了福身子,笑道:“讓皇瑪嬤牽掛了,孫媳好著呢。能吃,能喝能睡,心情也是不錯。這不,是到您面前表功來了。”
太后怔了一怔。
宛宜捂嘴笑:“您不是說,讓我再給爺誕下一子。”
這事倒是沒有寫在折子上。
太后大驚且大喜,趕忙伸手拉著宛宜往寶座上一帶。
“怎么不早點說,是好消息啊,好消息。”
生生死死,雖說是看慣了。
宮里每一年死的人都不少。
可蘇麻拉姑的死,對太后的打擊只在孝莊之后,這么多年陪伴下來。可她死了,太后就開始想著自己的事情。
她能活多久,會不會突然就……
患得患失的情況下,寧壽宮里的氛圍都受到影響。
可是新生兒的即將出現,讓太后覺得烏云被驅散開來了。
“這一次可一定要好好養著,爭取給禛多生幾個嫡子。”想了想對弘暉說道:“有弟弟的話,也能幫你一些。漢人不是有句老話,打架的時候,要兄弟一起上陣嘛。”
是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弘暉一抿嘴唇,彎了好看的眉眼,笑著說道:“弟弟好,現在只有弘昐一個太少了。等額娘生了弟弟,我就帶著他們玩,教他們學習。”讓他們過了周年就開始握毛筆,兩歲就站馬步。
習文練武!
“你和禛把三個孩子都教養地很好。”太后以為不在宮里這些年,多少浪費了年紀,只是看著弘暉卻也是不錯。
宛宜含蓄笑道:“都是爺的功勞。皇瑪嬤您不知道,如今三個孩子都是最親近爺的,我這個額娘都得靠邊站呢。凡是爺說的話,兩個人都乖乖地答應了。當初起了小名叫好好、暖暖,卻是成了四爺的好女兒,暖棉襖。”
“額娘,難道我們不貼心您嘛。”好好撅著嘴。
宛宜只得應:“貼心,當然貼心。”
“都是貼心的。”太后瞇著眼睛笑:“你來信的時候說讓哀家起名字,可哀家哪里認識幾個字,就請了皇上來想。當時蘇麻也是在的,蘇麻……蘇麻。”
太后的聲音漸漸弱下去。(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