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親戚好多
第九十七章親戚好多
尤家,是安州鎮的頭號大戶,據說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傳至今日鎮子和周邊姓尤的少說也有上千人。
尤家嫡系那一脈,是書香門第,祖上代代出高官的那種,還出過不少才子和一位大儒,在整個天佑王朝,提起安州鎮尤氏一族也是很有名的。
不過有句話說的是此一時彼一時,又有句話道現官不如現管,不管尤家當初出了多少名人,又曾出過文壇圣人,可今人活在今下,重視的自然是當今誰不能得罪,誰會帶給家族最大的好處。
尤駙馬,雖然在翰林院待得清閑,絲毫看不出將來會有入閣拜相的可能,但人家娶了個好媳婦啊,當今皇帝最寵愛的嫡親妹妹,還生了個最得皇帝歡心的好兒子。
所以尤少君還沒等到安州鎮,得到消息的親戚們就在十里長亭開始等候了,而在踏進了安州鎮的地界,大街兩邊夾道歡迎的鄉親們實在是多得讓人感嘆。
上輩子從異國他鄉凱旋歸來他也沒受到過這樣的待遇啊……尤少君不由得心里嘀咕,不過考慮到他執行的向來是秘密任務,也沒啥好抱怨的。
尤駙馬自然是尤氏一族的嫡系,不然他也沒資格娶公主,只是尤駙馬是尤家的三房,尤家現存的嫡系又多得很,就算事前挑挑選選,有幸和尤少君坐一起說話的,還是塞了滿滿一間大屋子。
為首的自然是尤家的族長,大房的長子嫡孫,論輩分是尤駙馬的大堂伯,尤少君得喊人家大爺爺。
“大爺爺,太奶奶可好?”尤少君得先問候尤氏一族輩分最高的。
“三嬸由五弟他們照顧,孫輩們也很孝順……”尤少君的太奶奶并不是尤家族長的娘親,老太太是三房的,人家大兒子和三兒子是沒了,但二兒子還在,目前和兒子過,不過尤少君向他問而不是向和自己更親的三房問,老族長還是很受用覺得這是對他的尊敬。
尤家族長是明事理的,別人敬著他他也不會倚老賣老,再說尤少君雖然是郡王,他也沒啥要求到人家的,“五弟,三嬸的近況你是最清楚的,還是你來和少君細說吧。”
尤家族長沒“霸占”尤少君不給別的親戚露面的機會,尤家尤少君的五爺爺也是穩重知禮的,族長點了他的名他才說話:“娘親身體一直不錯,今早還喝了一碗小米粥吃了半碗蛋羹,她聽說少君會來,這幾天可是常常念叨,讓我們算著時間去接。”
尤少君聽尤駙馬說過,尤駙馬所在的三房其實并不愿意自家子孫給皇帝當女婿的,總覺得讀書人一旦成了皇親,就會斷了上進的路,還會沾染世俗之氣,尤家是出過大儒的書香門第,也不需要皇家來給他們錦上添花。
可皇命違不得,要不是尤駙馬并不是家里最出色的子弟,也沒有名垂青史的雄心勃勃,他和長寧公主的婚姻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過的其樂融融了。
所以到了尤家,坐在尤家的大客廳里,尤少君一聽他五爺爺這么說就明白了,老人是在解釋乃至撇清外面夾道歡迎的熱鬧——他們這些真正近支的親戚,接的只是回來給老祖宗拜壽的孝順子孫,只因為老祖宗惦記孩子了,不是利益至上。
“我回來一是為給太奶奶祝壽,二是為祖母留下的那片梨園,出門前娘親千叮萬囑這兩件事一定要辦好。”尤少君正好明確表示,他來不是為族人的榮華富貴鋪路來的。
和聰明人說話是省心的,尤家族長和五爺爺聽了笑得比初見尤少君時更親切了,還有意無意的沒給別的族人“敘舊”的機會,說了些家常話之后,族長更是做主道:“三嬸一直盼著見十七哥兒,我們也別耽誤時間了,少君你就去三房吧。”
尤少君的太祖母是尤家目前輩分最大的,老人還有位公主孫媳婦,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沒人敢和老祖宗搶人,再說尤少君講了,他會在安州鎮住上一段日子的,求人辦事也不能急于一時是不是。
族人紛紛告辭,最后只剩下三房的和尤少君同行,然而這人數也不少了,尤少君的太祖母一共生了三個兒子,大兒子又給老人添了兩個孫子,二兒子家有三個孫子,三兒子就是尤駙馬的親爹,他也有兩個兒子,也就是說尤少君還有個嫡親伯父。
三個兒子共生了七個孫子,七個孫子又生了十個重孫子,還就尤駙馬和長寧公主只生了一個,可尤少君這一代他排在了第十七個,后面還有好幾個堂弟呢,然后重孫子輩的陸續又給老太太添曾孫子。
這還只是男丁,等到了尤少君的太祖母住處,還有一屋子的女眷在,叔伯家的奶奶、伯母、嬸子、姑姑,堂嫂堂姐堂妹,一見他們來了,七嘴八舌那叫一個熱鬧。
尤少君沒嫌煩,倒是放心了——這么多的人,就是原主來了他也認不全啊,誰讓尤駙馬一家常住京城,平均兩三年才回去一次呢,所以他要是不小心喊錯了,大家也都會體諒的!
“娘親這些天一直念叨著十七哥兒,快過來讓你太祖母瞧瞧!”首先伸手拉尤少君,言詞態度最親熱的是位六十多歲的老婦人。
他太奶奶除了三個兒子,還生了一個小女兒,婆家也在安州鎮上,可是尤少君不敢確認這位是他的姑奶奶,還是五爺爺的老伴,他只是微笑著順從的任人拉著,去見唯一坐在榻上的更老婦人。
坐著的老太太滿身錦繡,滿頭白發,滿臉皺紋,一看便是滿屋女眷中最老的,不過眼神還透著幾絲清明,可見還沒老糊涂,這位應該不會認錯的,尤少君輕聲喊道:“太奶奶,我是少君,我回來看您了。”
老太太笑瞇瞇的看著他:“好好好。”
“娘這些年耳朵不大好使了……”那位六十多歲的老婦人向尤少君解釋了一句,然后放大聲音喊道,“娘,這是十七哥兒,他回來看您了。”
“我知道的,京城來的少君,長寧的孩子。”老太太并沒糊涂,也不愿意別人把她當老人看。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