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昭華小說>昭華最新章節列表 >昭華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昭華-第五十三章 望鄉
更新時間:2017-04-10  作者: 驚年渡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宮闈宅斗 | 昭華 | 驚年渡 | 驚年渡 | 昭華 
正文如下:
這一日,張終于流暢地把所有婚禮儀式都演繹了一遍,得到了女官的肯定,給了她半天休息的時間。當然張感覺自己是不需要這一點休息的時間的,她的心里好像有一把火在燒,自己就像是架在火上的高壓燜鍋,不僅關住了閥門,還把底下的柴火越加越旺,每日只能聽見鍋里不斷翻滾的“嗤嗤”的聲音。

“玄纁、玉帛、乘馬、表文如儀”旁邊是女官在念納徵禮單,張似乎被她的聲音喚醒了,便問道:“嬤嬤,玄纁是什么?”

“玄纁,”女官將帛書合攏,給她解釋道:“是黑色和紅黃色的布帛。”

在錢嬤嬤的解釋下,玄、纁皆為色彩名稱,玄纁二色見于易系辭中黃帝堯舜垂衣裳,概取諸乾坤。乾為天,其色玄坤為地,其色黃。但土無正位,托位于南方。火色赤,赤與黃合,即是纁色。

玄纁分別象征天地,故常并稱。合婚就是陰陽交匯,所以從古時候開始,就用玄纁作為聘禮。同時送往女方家的還有玉帛,還有宮里御馬監養的馬。

“還有馬?”張困惑起來:“送馬,原先天子娶婦,都是從公卿家里娶的高門貴女,給公卿家里送馬,人家有地方養著可我家小門小戶,驢都沒地方容身,哪里還能養馬?”

“這便沒法子了,天子給的納徵,哪里有推卻的道理?”錢嬤嬤道:“世子妃,莫要擔心家里門戶淺薄,您既然嫁到了皇家,門第自然而然會興盛起來的。”

錢嬤嬤實在是聰明,聽話聽音,知道張擔心的是什么,她道:“您家里出了貴人,如果領著虛銜在原籍不來京師的話,就會有許多人去投獻田產,寄在您家人的名下,不出三五年,您家就是當地第一豪富了。若是跟您就藩北平也好,依例的話,親王和王妃會優待外家,會給您家撥田置地,家人離得近,更能照應的上。”

“北平,”張似乎被這個詞觸動了:“嬤嬤,你家也在北平,北平好么?”

錢嬤嬤原籍北平,是在洪武十四年選取女官的時候進宮的,也是因為守寡五年之后,父母雙雙病亡,沒有族人能依恃才報名參選的,所幸選中了,在宮廷里任職尚儀局的司籍,品秩還是五品呢。

“北平,”錢嬤嬤的話音似乎都變得悠長起來:“我闊別北平十四年了,也不知道現在的北平,和我記憶里的北平,還像不像了。”

在錢嬤嬤的回憶里,北京的西郊,有連綿不斷的西山秀峰,自流泉遍地皆是,在低洼處匯成大大小小的湖泊池沼。特別是至元二十九年,元朝又開挖通慧河,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及西山一帶泉水匯引注入湖中,那里就更成了調濟京城用水的蓄水庫。

“因有一座山,叫甕山,”錢嬤嬤道:“所以這些海子,都叫翁山泊,在北平人都喚作西湖,因為那里到處都是荷花,比江南風景還要美,湖旁又有寺院、亭臺之勝,周圍還種著水田,種著稻谷,每年桃紅柳綠時,北平的百姓就扶老攜幼,爭往翁山泊踏青賞春夏天的時候,在那里泛舟釣魚,環湖十里,都是熙熙攘攘的人。”

張不知道甕山是什么山,也不知道翁山泊是什么湖泊,但是她知道北京的西郊是什么地方,那不就是后世香山和頤和園的地方嗎

滿清的圓明三園,眾星拱月般,占盡了西郊的好地方但是現在,卻實實在在地是老百姓賞玩的去處,聽說燕王在那里也建造了園子,但是占地不大,同樣也允許老百姓去那里游玩,沒有全部圈起來當做禁苑。

“北平城的布局跟京城不一樣,是左祖右社,面朝后市,”錢嬤嬤道:“燒了皇宮,但是不可能把整個北平城市燒掉,就一直保留著元大都的格局,是以坊、市、巷和胡同稱呼的,比如說后市的南鑼鼓巷,就是最好區分的軸線,東側地區屬昭回坊,西側地區屬靖恭坊。”

“元朝的皇宮被燒了?”張驚訝地想起,確實如此,紫禁城是明清故宮,元朝也曾定都北平,為什么就沒有元朝的皇宮留下呢?

“當年中山王帶兵進元大都的時候,就遵從旨意毀去了元朝皇宮,”錢嬤嬤道:“銷了元朝的王氣。”

中國古代有一個很壞的傳統,即新朝須把故國的宮殿毀去,即所謂“銷王氣”是也。這種行為應該始于秦始皇毀六國宮殿,而阿房宮又被項羽一把火燒光了,后來的王朝卻都效法這一舉動,把前朝的都城宮殿都毀去,消滅其對政權的潛在威脅。歷史上也只有唐和清是繼承了前朝的皇宮,除這兩個例外,其余宮城一律在亡國后被毀,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銷前朝的王氣,使其永無復辟之望。

“何必呢,”張嗟嘆道:“從古至今就沒什么好東西是能真正流傳下來的,全都被毀掉了。”

“在皇家,總要知道忌諱,更要知道皇爺的忌諱。”錢嬤嬤看她這樣,便提醒道:“皇爺信這個,其他人就不能不信。”

她又提到一個,說是沿海地方有豬婆龍興風作浪,因為皇帝姓朱,和“豬”同音,大家都不敢如實報告,就說是黿在作怪,因為“黿”與“元”同音,皇帝心惡之,就下令將那一個地方的黿全都捕了殺掉了。

黿是無辜的,害人的不是黿,但是誰也不敢犯皇帝忌諱去指認豬婆龍,所以倒霉的就只能是黿。

錢嬤嬤提點她,張自然要領情,她知道大婚之后,錢嬤嬤也要跟她去北平,以后就是長久地陪伴在身邊的人了,自然對她十分親近。

“嬤嬤,”張道:“你當年既然自己選了從北平來京師,可見北平是過不下去了那為什么這一次,還要跟著我回北平去呢?”

“當年確實是走投無路了,”錢嬤嬤道:“但是北平是根,不是想離開就離開了,我心里裝著北平,其他任何地方,都像是客居。”

錢嬤嬤講著她最熟悉的北平,閉上眼睛好像就能看到那里的人、風景,味道,能想象出一個極致的北平。然而她的描畫又是不完整的,張央她再說一說,她就不愿意說了。

張知道她的意思,北平的好,只有自己體會的到了。錢嬤嬤給她留了自己體悟的機會,也把她的心勾撓地癢癢,她想要看一看這個時候的北平,和后世許許多多人的北平,有什么異同。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錢嬤嬤摸了摸鬢間花白的頭發,神情居然被張捕捉到了一點點的羞澀。

張便道:“有情知望鄉,誰能鬢不變?”

意思是,懷著望鄉之情的人,天天思念故鄉,又怎么會不白了頭發呢?

(天津)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