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昭華小說>昭華最新章節列表 >昭華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昭華-第二章 隨俗
更新時間:2017-04-24  作者: 驚年渡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宮闈宅斗 | 昭華 | 驚年渡 | 驚年渡 | 昭華 
正文如下:
一住筆趣閣,精彩。

張和高熾不急不緩地朝王妃的寢宮走去,世子所和王妃寢宮離得不太遠,走上一刻鐘也就到了,每天早上起來,張和高熾就結伴走,鍛煉身體,還能進行愉快的聊天,而且徒步走這種行為,也被大家狠狠稱贊了,認為是很大的孝順。

因為今日是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所以一路走來,都聽到用長竿敲擊房梁的聲音,這是為了把龍喚醒,除了這個還有其他的習俗,比如撒灰,所用之灰,一般是柴灰,也有用石灰或用糠的。一般是從井邊開始,一路逶迤撒來,步入宅廚,環繞水缸,灰線蜿蜒不斷的才稱為有福,將灰撒在門前,謂之“攔門辟災”;撒在墻角,意在“辟除百蟲”。

走到王妃的庭院中,張就看到有仆婦在院中的空地上用柴灰細細地圍著大小不等的圓圈,圍好一個就往圈里面并放一把五色豆子,張一問,才知道這個叫做“打灰囤”,就是今年一年倉滿廩實的意思。

“我們永城便沒有這樣的風俗了,”張道:“各地過節日還是不太一樣,比如北平這里在這一日是要剃頭的,據說剃頭有好運,但是永城那里,婦女一般都不動剪刀,不做針線活,怕動了刀剪傷龍體。”

“北平也只許動剪子剃頭,”高熾道:“也不許動針,說是怕刺瞎了龍眼睛。可見風俗也是相近的,你們永城吃熏蟲嗎?”

“吃熏蟲?”張驚訝地長大了嘴巴:“難道北平還有這樣的風俗,把蟲子熏死了之后還吃掉?”

“想到哪里去了?”高熾好笑道:“薰蟲是用黍面棗糕,以油煎之,或者用面攤為煎餅,名叫薰蟲。”

張又問了是哪個“薰”,然后道:“我以為是煙熏的熏呢,永城是在今天燃燒熏香,希望憑借煙氣驅走毒蟲。”

兩人走進中殿,中殿其實不是一個殿,而是對王妃寢宮的稱呼。進去之后,就看到徐王妃坐在椅子上,身邊是永安郡主朱玉英,兩人正說著什么。

張和高熾過去問安,徐王妃看到是他們,笑容滿面,朱玉英便打趣道:“弟妹一來,母親就開懷了。”

“便是我天天來母親這里蹭吃喝,”張也笑道:“母親取笑我呢!”

“你來我這里,”徐王妃溫柔道:“我豈不知道是你的孝心,你這樣我只有更高興的份兒,見到你吃地香,我也能多吃兩口。”

“這就是娶了媳婦的好處了。”高熾插嘴道。

王宮中,其實飯是分開吃的,大家都有小廚房,可以隨時隨地地吃。吃飯的時候,都是各人吃各人的,不但各做各吃,連買菜的時候,都是由典膳所買來,把肉菜等等原料,分給各宮。每日某人應分多少,如豬肉幾斤、羊肉幾斤、雞蛋多少個、菜若干斤等等,都有詳細的規定,每日照單往各個王子郡主那里送。

一家人吃飯,都是各人吃各人的,這話乍聽,或者有人不相信。但是請想,每人單住一處,每人都有太監若干,宮女若干,難道管了王子郡主的飯,還要分開再做宮女太監的飯?況且此宮到彼宮,距離之遙遠,也要過幾個院落,一樣的菜,聚齊了人,菜也就涼了。

所以張每日早上準時來陪徐王妃吃飯,能被人稱贊為有孝心。

張一來做了名聲,而來鍛煉身體,不管刮風下雪,都和高熾走這么不遠不近的路程,來到中殿一起用早飯。但是午飯的時候,她就和高熾回世子所吃了,因為王妃經常會去存心殿和燕王一起用膳。

說到晚飯,這一點張覺得太奇怪,北平這邊沒有晚飯,只有晚上餓的時候準備糕點面食之類的東西稍微墊墊肚子,根本不能算是一頓正式的餐食——這和永城和南京都不一樣,她以為三餐是隋唐普及下來的,沒想到兩餐還是三餐跟地域文化、富裕程度有關,南方三餐、北方兩餐,窮人可能一天一餐都困難,富者一天四餐、五餐都有。

不過北平的糕點很合張的心意,晚上吃一些也沒問題,偷偷再問小廚房要上兩碗面,也沒什么問題,反正不會餓著。

看到張過來,王妃這邊的小廚房就上了薰蟲、刀削面、貓耳朵、拔魚兒、焦圈兒,麻團兒,沙餡小饅頭,油酥,松餅,麻醬燒餅和細絲醬菜鹵雞脯,甚至還有牛肉干和乳酪。

這簡直就是張的最愛,她吃南方的團子糕點什么的,總是不能秀氣地一點渣兒都不掉出來,吃多了糯米糕點,胃上也不太能適應。但是北平就好多了,油條,燒餅,饅頭,跟家里頭吃的一樣。況且北平受金元影響,吃食上面跟南方截然不同,像張在南京吃的最多的是鵝、鴨、蝦魚這樣的水產貨,一到北平來就換了她愛吃的牛羊肉,肉質還特別鮮嫩,南京也有牛羊肉,只是光祿寺自己養的羊,總有一股去不掉的腥膻,用韭菜喂養了也不頂用。

這在北方就完全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北地的牛羊肉烹制出來,就是什么都不放,也沒有那股膻味,況且府里做的乳酪,比后世的酸奶在口感上更勝一籌,沒有添加劑,里面放任何水果都好吃,本來在張沒來之前,大家就這樣純喝,也沒想著加水果什么的,張來了,就做了榜樣,現在大家都往乳酪里頭加果干,再撒一把芝麻,白的黑的都好看,吃起來口感真是棒極了。

而且北方還有最不能拒絕的銅鍋子!

這就是蒙元留下來的最可稱贊的習俗了,大冷的天兒,不點個鍋子吃,真的不叫北方人。鍋子水燒得滾珠的時候,把那切得薄如蟬翼的羊肉,往黃銅鍋里一涮,不一會就變成了褐色。撈出來蘸點澤蒜、香荽調的麻汁,送到嘴里,簡直是無上的美味。這吃法南方也有,砂鍋嘛,味道清淡,也不太喜歡辛辣的調味品,讓前世吃慣了麻辣的張總不得勁兒。

張胃口一向是好,她吃得不快,但是一直在吃,讓徐王妃瞧著也是胃口大增。當然張是個多么有眼力見的人,見王妃一碗粥喝完了,立馬給她盛一碗,偶爾再說幾個笑話,總能讓桌上氣氛愉快。

這也就是王妃縱著她,按理來說,食不言,女官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但是王妃身后的女官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她看來,能讓王妃多吃東西的張實在是有一片孝心。

張樂意逗王妃開心,遇到這樣的婆婆是天大的幸事,張也無數次感嘆自己的福氣——一個月前,張還在想著如何能討到婆婆歡心,結果發現婆婆比她親媽待她還好,王氏還有顧不上她的時候呢,王妃倒是樣樣把她照顧齊全了。

在她剛來王府的時候,因為乍從氣候潮濕的南方過度到北方來,她手腕子上起了一個小小的癬,顏色是淡黃色的,而且有多小,也就半個指甲蓋那么小,居然被王妃看到了,要知道別說是王氏,就是朝昔相處的高熾也沒有留神發現到。關鍵是王妃不僅發現了,還給她藥膏,讓女官叮囑她什么東西不能吃了,簡直比親媽還貼心。請瀏覽.biqugezw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