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昭華小說>昭華最新章節列表 >昭華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昭華-第九十七章 工匠
更新時間:2017-11-29  作者: 驚年渡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宮闈宅斗 | 昭華 | 驚年渡 | 驚年渡 | 昭華 
正文如下:
第九十七章工匠

作者:驚年渡分類:

兩艘海船上的管事有三名,伙計十名,護衛二十名,水手二十四名,紀綱將這些人分別審訊,從護衛那里搜出了半舊的火銃,在水手那里,這些人是真的一無所知,而伙計之中,并不知道箱子之中的火銃來歷,他們是上貨卸貨都是在管事的指引下。而管事的供詞,就大可斟酌了。

黃管事和牛管事事實上是第一次走浙東的航線,所以路線全憑鄭管事指引,牛黃兩個一致說,船行到何處,在哪兒停靠,都是鄭管事決定,他們也不知道鄭管事為何指揮船只開到了一個島上,然后就被官兵圍住了——而鄭管事根本不經拷掠,自己承認道他是專門開到那個小島的位置,因為有人要他將這兩個箱子拋擲到島上,他令水手打出旗子,也是這個人告訴他的。

“所以姓鄭的供出了張英,”馬云道:“說是受他的指使,這個張英,是什么人?”

張英是張升的心腹,和陳山兩個是張升的左膀右臂,當初張升在永城的商隊里面干活的時候,這兩個人就跟他干,之后張升犯了事,舉家搬遷到北平去,這兩個人又跟隨他來了北平。張升創立慶元號,這兩人的身份就越來越高,如今是總管事了,分號的事情,張升都差不多交給張英打理。

張英很快被拘捕,然而他并不承認自己指使鄭管事做事,說鄭管事誣陷他。然而錦衣衛用刑之后,張英挨了四道刑,就被折磨得幾乎奄奄一息,最后終有松了口,說是他指使的。

當然紀綱要的是他指認張升——于是新一輪的大刑伺候又開始了。

而此時的軍器局之中,一些個工匠被挑了出來,惴惴不安地被帶到了工部侍郎藺芳面前,這些人原以為又要詢問和天字號火銃丟失案相關的事情,然而藺芳卻和顏悅色道:“前些天錦衣衛來了工部戊字庫,將庫房里頭全搞亂了,原先查驗出了一批不合格的火銃來,約莫有四十幾只,全都混在好的里頭,找不出了。因為五軍營催的太急了,說是明天就要要,本官這邊剛剛上任,原先負責查驗的主事又不在,只能勞煩你們這些匠人,火眼金睛,將混在珍珠中的魚目找出來了。”

藺芳這么一說,匠人們就開始幫助甄別檢查。

一個多時辰過去了,藺芳就喊他們稍微歇一歇,這時候一個匠人就道:“又查到了一個,一看就是王大貴做的,他這棱線,永遠都是歪的!說多少次,還是畫不直!”

藺芳就道:“你還能看出是這些手銃,是誰做出來的?”

“那是自然,”這些匠人轟然笑起來:“太熟悉了!”

藺芳不信道:“那可有一千一百人呢!”

“但凡見過的,俱都不會忘,”工匠們都道:“俺們都經手過上萬零件呢,都記得清,這一人一個模樣的火銃,什么人能做出來什么樣的東西,俺們都知道!”

藺芳果然來了興致,道:“我不信,那我便要考考你們!”

他隨便揀擇出了幾只手銃來,讓工匠們看,這些個工匠湊在一起略一分說,便道:“這一把是工匠陳關河的做的,這家伙的毛病就是總喜歡用廢料做木馬子,他改不過來,這槍用是能用,但是老化地快;這一把是工匠劉同三的做的……這一把是工匠馬大的手藝。”

藺芳一怔,道:“三個人?你們不會是看錯了吧?”

“大人若是不信,”這些工匠樂呵呵道:“您就把人叫過來問問,看是不是。”

藺芳似乎思索了一下,他又挑出了幾把問過了,居然又多了兩個工匠。他將工匠留在戊字庫之中,自己帶著手銃轉入了后堂,道:“公公,也就是十幾把槍,居然系五六個工匠做出來的,這些人的話,怕是不靠譜。”

“不,”馬云從屏風后面轉出來,道:“他們說的沒有錯,這些工匠,全都不干凈。”

藺芳受馬云所托,今日召集工匠根本不是來甄別質量的,他將一批火銃夾雜在其中,其實就是讓這些工匠辨認是誰的手藝。而結果是,牽扯到其中的工匠非常多,這二百只手銃,并非一個工匠所做,那么工匠趙祥的自戕,根本就是以一個人,保下了其他工匠。

馬云就在工部大堂之中,提審了陳關河、劉同三、馬大幾人,很快上了大刑,這幾人熬不住就招認,說他們是做過這樣的火銃。

在軍器局之中,工匠的收入微薄,而且勞役繁重,沒有前途。不過他們很快就有一個來錢的門路,因為他們可以制造火銃,售賣出去——軍器局從上到下,從大使到頭目、管事,全都參與這樣的售賣之中,他們和人交易,將數額攤牌在工匠身上,然后得到的銀子他們自然也是拿大頭。

“我們也不愿的,”工匠們都道:“但是做了許多年了,一點紕漏都沒有出,我們把這個叫‘私活’,也可以拿錢,雖然不多,但是總比沒有強,老一點的夫役也都清楚,新來的夫役干上一段日子也就知道了。”

“你們知道造出這些火銃來,”馬云道:“被賣給了誰嗎?”

“不知道,我們只負責造,造好之后都是上面的人拿走了,”這些人道:“也是他們跟人交易去。”

馬云知道現在的時機非常難得,他立刻將軍器局的大使陳志亮和王德忠拘過來,有意思的是他根本沒有驚動錦衣衛的人,而是選了自己手底下的小太監們,這些人比錦衣衛好使喚多了,錦衣衛的人,只聽紀綱的話,馬云根本指使不動。

這兩個人是官員不錯,但是不過是六品的官員罷了,馬云也不知道他們怎么這么大的膽子,敢售賣軍器,后來逼問出來,才知道他們交易的對象,是大明的勛貴,是五軍都督府的人。看著一堆公侯伯的名字,馬云就搖頭道:“怪道是紀綱想引到工部去,不行還要趙祥死了,原來他是知道的,他不想得罪這一群人。”

幾乎沒有勛貴不販賣軍器,這些人從軍器局弄出來的軍器,發賣給邊軍及地方衛所,尤其是沿海的衛所,這些地方遭受倭寇最嚴重,迫切需要火銃自衛,而地方軍器局能供應的手銃實在有限,所以就從他們手中購買,以一支一百五十兩到二百兩的價格。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