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風和知了分類:
今年山上的活計他們姐弟三個做的多,往年就是要也趕著忙活,但她爹娘多是悠著點的,偶爾還雇人幫工,所以折騰來折騰去并沒去他們什么事情。
今年不同,自從開春之后,跟著上山種地、除草、間苗,哪樣他們都忙活過。特別是小小和二小兩個,她爹娘今年家里地里的,是沒少讓他們干。
這不秋收,幫著家里掰苞米,又山上割了谷子,剩下的幾塊莊稼地,他們也沒閑著,天天都是跟著上山的。
接著的活計就是割高粱。
先生在家抄書,除了割谷子那次,跟著山上吃了燒烤,然后整個秋都是學堂待著的,爭取在文淵閣弄好之前,他的書,也抄好。
運回來的幾車谷子在門前的場院里堆成了一個高高大大的谷子垛,谷穗子沖著里,谷秸稈在外,圍成一個大大的圈。四周是苞米的秸稈,立著放了好幾排,靠著墻,圍了大半個谷垛子,遠遠的看著,全是金黃黃一片,分不清哪個是哪個。
高粱就和別個不同了,熟透了的高粱穗子是紅彤彤的,很是惹眼。特別是在陽光的照耀下,更是一下就能分出來。
她家里的高粱種的不多,全是自己留著吃用,多是在夏天,弄成高粱米飯或者高粱水飯,隔三差五吃上一頓,也有拿著自己釀酒的,但是他家沒湊這個熱鬧,嫌麻煩,多是坐上幾頓飯,吃個新鮮,也就夠用了。
割完了苞米、谷子、高粱,家里的豆子,也該收回來了。
豆子種的樣式多,又是黃豆、黑豆,還有綠豆和蕓豆,全在地頭靠山的那一片種的。豆子收秋和谷子、蕎麥是一樣的,靠地皮用鐮刀把豆子秸稈一攏一攏的都割下來,然后用草繩子捆好,因為熟透了的豆子會炸開,所以來回都是小心搬運,用車拉到家里,和谷子一般,垛起來,再曬上幾天,都硬實了,再打場。
他們姐弟三個天天沒落下,吃過飯,就跟著她爹娘去山上,二小頭幾天興沖沖一直樂呵的不行,忙了幾天之后,高興勁過了,加上她也沒閑心天天都弄燒烤,所以興致是越來越少。
偶爾有時候吃過早飯,就蔫蔫的看著她娘,糯糯的問上一句,“娘,今兒還要跟著上山嗎?”
或者乖乖的瞅著炕上的書本,“娘,我想家里看書。”
她娘不知怎么想明白了的,這個男子漢光讀圣賢書還不行,還要扎根土地里,山上家里的活計都要做做,吃吃苦,也算是有割好的身子骨,所以無論二小怎么耍賴,都是要跟著去山上,就是一天弄割幾根,也是要風吹日曬的感受這秋收的意味。
小小是懂事多了,每次山上都會帶著書卷,得空就拿出來翻上一兩頁,然后一邊背書一邊還不忘手上的活計,忙了這一陣子,小小鐮刀也用的習慣,身子骨也結實硬朗多了,曬的黑了些,但是看著可比之前學堂里一直讀書那白白凈凈的小臉蛋好看不少。
二小也是帶著書卷的,他的書卷多是一直拿在手里,就是一手拿著小鐮刀,另一只手也是拿著書卷,一直不離手,活計雖說做的少,但是學問是一點都沒落下,書背的倒比以往還多呢,而且記得還牢。
她最喜歡割的是蕎麥,對,蕎麥,因為他們一家都喜歡吃蕎麥面。蕎麥面的面條,蕎麥面的餃子,還有蕎麥面的饸饹面。
割完了豆子,終于到割蕎麥了。他們一家齊上陣,一個上午家里的那塊蕎麥地就都收拾妥當了。今年的蕎麥長的也好,她爹說蕎麥粒大,還實成,碾成蕎麥面,肯定勁道。
就是這股饞勁,她一個上午的活計可是沒少做了,割好了蕎麥,你一抱我一抱的又都把蕎麥抱上車,拉到家里,垛起來,和其他莊稼一樣,都是要先曬上幾天的。
山上還有芝麻、花生、瓜子,他們也跟著用了兩三天的工夫收回來了,立著、擺著、或者堆在場院,很是壯觀。
往年他家都是一邊收秋一邊打場的,今年她爹娘說先都說回來,山上的忙完了,家里打場就一起弄,不著忙。所以等他們把山上的莊稼都收回來,家里門前場院,已經是堆的滿滿的,不管是莊稼和秸稈,一塊接著一塊,除了空出來打場的地,四周全是讓莊稼給占去了。
二小要是新鮮的豆腐和蕎面條,所以她爹最先打場的就是黃豆和蕎麥。
她娘家里忙活,又是去作坊張羅又是家里準備做豆腐和碾道磨面的,他們姐弟幾個就跟她爹一起,一直場院里幫著打個指應。
先是黃豆,把從山上割下來,已經曬好的黃豆連著秸稈往場院鋪上一層,用挑了家里的一片馬,拉著磙子,一圈圈的一直壓到黃豆從豆莢里出來,大大的,黃黃的,一個挨著一個,在壓碎的秸稈中露出半個胖乎乎的身子。
因為是要先弄出來一些要泡上,盡快泡好去做飯里磨,所以出來了一層以后,她爹就用粗一點的篩子篩出來不少,弄的干干凈凈,放到袋子里,然后看著差不多,就讓她拿家去給她娘,先泡上,盡快做豆腐。
打場的莊稼一般是要打好幾遍的,一直到秸稈里一點莊稼都沒有才算完事,所以她爹頭茬弄出來的黃豆,剩下的秸稈,她爹又繼續用磙子一圈圈的壓,然后又是篩,如此反復,知道一點黃豆都沒有,才把已經細碎的秸稈收起來,留著喂牲口。
她爹和小小二小弄完了黃豆,接著就是壓蕎麥。蕎麥和豆子是一樣的,直接鋪在場院,然后一圈圈的壓就成,只是壓好之后用篩子曬完一遍之后,還要用風車扇上一遍,把精細的蕎麥過濾出來。
她和她娘屋里泡黃豆,因為作坊里收秋也放了假,空了幾天,她們娘倆又把研磨的碾子都洗干凈,收拾出來,等著今兒晚些時候蕎麥好了,壓上幾簸萁蕎麥,晚上吃蕎麥條,鹵子她娘都想好了,因為有羊雜,她娘說弄個羊雜湯,這個季節吃,最是好。
她爹前院打場,蕎麥還沒出來,這個檔口,家里收拾完,她們娘來也沒閑著,要開始腌菜了。
之前菜園子收的菜,已經都備好,該腌上了。
家里年年的咸菜都是她們娘倆腌,已經成為習慣了,而且她家的咸菜腌的也越來越好吃,都是根據往年的經驗,年年都有改進。比如幾年,去年的腌黃瓜都點咸,放了些蒜瓣進去,還挺好吃,所以今年就會稍微少一點鹽,還會多在腌黃瓜里放一些蒜瓣。
她娘把家里菜園子出來的不管是根還是葉子,都留著了,比如蘿卜的櫻子。她娘蔫蔫都會把家里的蘿卜櫻子留出來,洗干凈,曬上幾天,然后找個大壇子,和鹽咸蔥葉子一般,也給腌上滿滿一大壇子,一點都不剩。
家里的茄子、白菜、辣椒、蘿卜、大蔥、大蒜但凡菜園子出的,能吃的,能腌的,她們娘倆都會琢磨著樣的給腌上。
因為山上的秋收完,她們娘倆就有些日子空閑,能好好琢磨了。還能一邊腌菜,曬菜,一邊做上幾鍋新鮮的豆腐,碾上一袋子蕎麥面,等打出來谷子,還能吃上今年的新小米,瓜子和花生下來,更是能加瓜子油和花生油,而且芝麻還能弄芝麻鹽子和香油,想著眼前這一堆的盼頭,就有些等不及,很是有盼頭。
家里還要腌酸菜和腌魚,雖說有池塘,大冬天的造個洞,也能撈出來吃個新鮮的,但是她家腌魚已經成習慣了,年年都會腌上一壇子,十多條,大冬天的時候燉個菜和豆腐之類的,她娘說,味道是不一樣的。
忙活了一整天,終于吃上了心心念的蕎面條,羊雜的鹵子。還有南瓜土豆、紅燒肉、辣椒炒肉、排骨燉的蘿卜。
面條是她爹手搟的,很是細,還勁道,新出的蕎麥就是比陳的要好吃的多,那股新鮮和勁道的勁,吃在嘴里,一下就能吃出來,別提有多舒坦了。
特別是忙活了一整天,累是累,但是一吃到這熱乎乎新出鍋的蕎面條,還有好吃的家常菜,桌子上坐著的,都是家里親近的人,更是別提有多愉快了。
二小吃的最是歡騰,胖乎乎的臉蛋吃的滿臉都是汗,紅彤彤的,汗順著臉蛋留下來還不知覺,一直把小腦袋瓜悶在大碗里,眼也不眨,話也不說了,光顧著吃。
“好吃,好吃,”這已經是第二碗,還都是大碗,只一會工夫,就又光光的,吃完還不忘吧唧了兩下嘴,然后兩手捧著碗,遞給她娘,“娘,我還要吃。”
“都兩大碗了,吃多了積食,大晚上的,娘給你舀點面條湯,你喝口。”
她娘從炕沿上要給他舀點湯,二小就不樂意了,撅著嘴,很是不樂呵,“娘,我姐都吃三碗了,你看看,她還在盛面條呢,我姐,我姐為啥能吃那么多,我就要喝湯啊?!”
她,她不就看這蕎面條好吃,菜也好吃,加上一整天忙活的都是為了晚上這一口,所以一時沒忍住,吃了三大碗之后,還想再撈上兩筷子,繼續吃個撐。誰成想,二小那孩子一直記著,數的比她還清楚,她拿筷子撈面條的手是繼續撈也不是,不撈了也不是,很是尷尬了幾秒鐘。
“你姐從小就能吃。”她娘轉頭看了她一眼,給二小舀了一勺子湯在碗里,還用筷子也給撈了幾根面條,意思意思一起放了進去,“你看你姐比你還胖呢,就是吃的多。”
好在吃飯只她娘和二小他們三個,她爹和先生小小在東屋,沒聽到。要是聽到了,她這面子更是沒處放了。
“咳咳,”她干咳兩聲,把正撈面條的手盡快撈了兩下子,面條也放在碗里,又是大半碗。倒了些羊雜的鹵子,加了一塊紅燒肉放上頭,笑著對二小說,“姐姐比你大,還比你高,姐姐跟咱娘忙活一天了呢,又累,所以吃的呀,自然是比你多了點。”
“你呢,”她吃了一口面,又把紅燒肉放嘴里,真真的好吃,接著說,“再大些,就會比姐姐還要能吃呢,所以放心好了,用不了幾年,就這面條,你要是樂意,就是吃五六碗,咱娘也不管你。”
她娘聽了笑,“要按你倆這種吃法,可得有些銀子養活了。”
這燉飯吃的最是好,蕎面條,也是今年吃的地一頓新糧食,還是家里人都愛吃的,就是她爹娘提前有準備,多和了面,也是剛剛好,一點面條都沒剩下。要不是大晚上,怕積食,還少吃了些,要是放中午,怕是都不夠。
吃過飯,先生去了上院,他們一家五口都在東屋,他們姐弟三個在書桌前抄書,點了兩盞煤油燈,她爹娘就在地上的光亮,坐在炕稍,也拿著紙筆,算的是家里幾年的收成。
她偶爾也聽了一兩句,說是莊稼收成好,比往年要打不少糧食,但是家里多了好幾匹馬,需要過冬的草料怕是不夠,還是要多準備準備,山上去割或者買上一些,好過冬。
還說明天做豆腐,做好的豆腐給下院送上幾塊,還有今天新加的蕎麥買,也送送去,先嘗嘗鮮。
再有就是等瓜子和花生弄出來了,要加油,芝麻弄的香油也要留出來一下。算來算去,家里要全全的收拾妥當,少說也有十天半個月,特別是文淵閣也收拾的差不多,下院大爺的架子和她爹弄的牌匾再起早貪黑弄上幾天也能放的放掛的掛了,還有抄書,也抄了大半,能擺上去,馬上就文淵閣就能開門了。
“對了,孩子爹,你說要不要給府城捎過去一些?”
“給景哥?”
“不單單景哥,還有田家和梁家公子,”她娘和她爹嘀咕,聲音雖小,她聽的也真切,“今年咱家的莊稼兩個公子哥也是沒上跟著忙活,山上山下的,特別是梁少爺,很是上心呢。”
“種地,割草,松土,哪樣都沒落下過。”
“這莊稼收成了,再怎么說咱收拾妥當了,各樣都給捎過去一些,也好的。”
“而且兩家給咱們的東西也不少,又是學堂書卷筆墨的,又是吃的、用的、喝的,哪樣都沒少過。”
“咱這鄉下人家,也沒的珍貴的禮,就這點糧食,要是人家不嫌棄,咱給弄好稍到府城,各家嘗個新鮮,也算是咱的心意了。”
“這個是,這個是。”她爹點頭,“那成,等都弄好,各樣都捎過去一些。”
“還有瓜子油花生油之類的,也給稍去,這些現成的蕎麥面啊,也都給弄妥當了。”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