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明智屋首頁> 雙生錦小說>雙生錦最新章節列表 >雙生錦最新章節  明智屋APP下載地址!
直達頁面底部
雙生錦-第一百七十章 深不可測
更新時間:2018-02-03  作者: 天際舟   本書關鍵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宮闈宅斗 | 雙生錦 | 天際舟 | 天際舟 | 雙生錦 
正文如下:
第一百七十章深不可測

第一百七十章深不可測

“對三堂姑母而言,做正妻自然是比做妾要強上百倍。”方錦書贊同他的觀點,實在是有些可惜。

“那彭家雖然不是什么望族,在阜寧鄉也算是一個大家族。彭舉人能讀書,便傾全族之力栽培他。不算豪富,但手頭銀錢也管夠,比權墨冼的家境還好些,畢竟有族人支持。”

司啟良來找他的時候,把彭家的情況說得很清楚,可見對方誠意十足。

方梓泉搖頭嘆息道:“可惜了這么好的一樁親事。三堂姑母若果真嫁過去,看在祖父的份上,必然也不會吃虧了。”

彭家雖然還算不錯,但拿什么跟歸誠候府爭。尤其是,對方還是那個出了名的呆霸王。他的呆氣作起來,連皇上也拿他無法,彭家算什么?

“大哥,明兒你要好生跟良表哥分說清楚,讓他勸彭舉人趁早死了這分心思。”方錦書叮囑道。

“好,我會的,咱們總不能害了彭舉人。他既然和救了你的權舉人是知交好友,看在權舉人的面子上,我們就得盡一分心力。”

聽他這么說,方錦書默然不語。

權墨冼這個狡猾的家伙,看起來什么都不索取,卻讓方家上上下下都念著曾經救過她的恩情。

“彭舉人的事,大哥也得保密,誰也別告訴了。”

“那是自然。”方梓泉點頭道:“八字沒一撇的事,說出來恐怕無端會替彭舉人樹敵。”

只要是男人,就不能忍受自己的女人有他人窺視。以歸誠候府的權勢,那呆霸王若較真起來,豈不糟糕。

這只是一方面而已,方錦書覺得,若是讓方慕笛知曉了這件事,恐怕會很傷心。

彭舉人,家世境況門第,都可稱得上是方慕笛的良配,這原本也是昨夜出行的目的。如果,昨夜方慕笛未曾遇見崔晟就好了。

想到這里,方錦書不由嘲笑起自己來。昨日自己不是想得很清楚了嗎,以方慕笛的容貌,注定了不會太平。

做妾雖然委屈,至少崔晟有護住她的能力。

兄妹兩人相對無言,半晌后,方梓泉沉聲道:“文官與勛貴素無往來,若是應下這門親事,我們方家的名聲,恐怕就有了污點。”

方家是朝堂新秀,父親又剛剛被提了一級。方梓泉隱隱知道,慶隆帝提拔方家,可能正是看中了方家根基薄弱,背后沒有勢力的緣故。

歸誠候府崔家,既是前朝降將,又是世家分支,這兩種身份都讓皇上忌憚。方慕笛要是真嫁了崔晟做妾,那方家豈不是招了皇上的眼,同時為朝中清流所不齒?

雖然,以方慕笛區區一個庶女的身份,崔晟納作妾室完全當得起。

方錦書贊同的點點頭,道:“這件事,不單單是三堂姑母嫁人這么簡單。你好生和父親商議一番,請他拿個主意。”

崔晟的提親,在方府激起了層層漣漪。

天色漸晚,方孰玉披著一身星光,回到正房內。最近在翰林院里遇到一些周折,下了衙有聽說了崔晟要納方慕笛為妾的消息,頗為頭痛。

司嵐笙見他神情疲憊,讓紅霞打了一盆熱水上來,親自伺候著他擦了臉,拿來寢衣給他換上。

“老爺,可是遇著什么煩心的事?”

方孰玉閉了閉眼,緩緩道:“皇上要改在御前制詔的規矩。我們八名侍講學士,按例輪流在御前行走制詔。”

“但皇上眼下的意思,是讓院使將這個名額固定下來為兩人輪值。”

“兩人?”司嵐笙吃了一驚,敏銳的察覺到這個命令會在翰林院掀起怎樣的風浪。

侍講是六品,侍講學士是五品。這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還不是在品級,而是成了侍講學士之后,就有了在御前行走的資格。

能被留在翰林院的人,都是才學出眾的飽學之士。要么是新科狀元,要么是國子監卓異的學子。個個都寫得一手好文章,文采斐然。

所以,從前朝起,皇帝就在翰林院選人來制詔。到了高芒立國之后,逐漸形成了翰林院里的侍講學士,在御前輪值的規矩。

而如今,竟然要改成兩人輪值,那其余六人,還算什么侍講學士?在翰林院的人,誰還在意那點俸祿,圖的不就是在皇上面前露臉嗎?

方孰玉頭痛的揉了揉額角,道:“所以,這幾日,院里不太平的很。”

為了這兩個制詔的名額,翰林院里風波迭起。飽讀圣賢書的讀書人一旦起狠來,手段頻頻。你踩我一腳我揭你的老底,如此種種,讓他疲于應付。

“夫君是個什么打算?”司嵐笙問道:“若是要爭,我明日就回一趟娘家。”

方孰玉坐直了身子,道:“一共只有兩個名額,其中一個鐵板釘釘屬于伍翰林。他是先帝時的狀元,在侍講學士這個位置上做了十年,資格最老學問也好。他占一個名額,誰也沒有二話。”

“而且,我看皇上有讓他更進一步的意思。”方孰玉壓低了聲音,道:“皇上說,先試試兩人輪值。但我瞧著,這里頭有形成慣例的意味。”

“說不定,這事就是為伍翰林特設的,為他進入政事堂鋪路。往后,制詔就是侍講學士的進階,再進一步就是政事堂、儲相。”

他這些話,有揣摩圣心的嫌疑,只略略說了幾句就收了。但他知道,司嵐笙懂得他的意思。

翰林院歷來是人才濟濟,匯聚天下英才之地,最為清貴不過。

朝中的高官重臣,大多都出自翰林院。慶隆帝勵精圖治,對翰林院小小的一番改動,就可看出他對原有慣例的不滿。

八名侍講學士輪值,對官員來說是好事,對皇帝來說,卻不易查驗人才。如果慶隆帝屬意伍翰林,先讓他在跟前制詔,近距離觀察后,再做出最終的決定,最為穩妥。

若是覺得不合心意,辦事不力,慶隆帝可以不讓他進政事堂。畢竟這只是慣例,不算食言。

這樣一舉兩得,進退自如,只不過略略動了一下翰林院的規矩,就能達到這個目的。司嵐笙在心頭倒吸了一口涼氣,當今天子的帝王之術,深不可測!(/book/129624.html)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