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此時終于也有不少武貢生透過側門,發現遠處大殿下的那張步輦和西涼劍圣的儀仗。
武貢生的隊伍中少了不少人,而那些人此時就在西涼劍圣的儀仗中。
那是西涼劍閣的弟子。
走在最前面的是阮清,再之后是莫寒,再然后是視線都在旁邊那張步輦上的蘇晴。
武貢生們視線隨之匯聚到那張步輦之上,目光中有著艷羨和震撼,一個月前還和他們同臺競爭的考生,此時卻已經獲得了和西涼劍圣這樣的龐然大物平起平坐的地位。
不,不如說那位只是隱藏了這樣的地位。
可依然讓考生們覺得如夢似幻,自己居然和梵音寺禪子同臺對戰,在歷代國試中也是能吹一輩子的奇異經歷。
這一切的確讓人憧憬,但貢生們艷羨的眼神只持續了很短時間。
隨著丹鳳門前鼓樂聲起,那代表這龐大帝國皇權力量的大門緩緩開啟,考生們站直了身軀。
吉時到。
而他們將不再是寒窗苦讀無名學子,他們即將成為進士。
不管他們過去是什么身份,但此時他們的命運已經改變。
這就是國試。
丹鳳門,正門開。
這是只有皇帝才能走的道路,也是大周的官員,一生只能走一次的道路。
登入天子堂。
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將實現萬千的讀書人和修行者心中的夢想。
“時辰到,入殿!”
伴隨著禮官的高聲呼喊,在大門的后方,朱鸞看到了熟悉的身影。
是吏部尚書,段浩初。
他的神情和朱鸞每次見過的都不同,但朱鸞卻依舊熟悉。
那是身居高位的,官吏的神情。
而在他的身邊,走出一位年近半邊的官吏。
禮部尚書,林嘉木。
吏部尚書和禮部尚書親迎,這就是對這些經歷了大周最為嚴酷競爭的學子和修行者們,最大的禮遇。
一股清風吹起,拂動著每位貢生的后背,仿佛在將他們推入丹鳳門之中。
這不是自然形成的風,而是高階修行者制造的風。
也是朱鸞的母親,為這些未來的進士設計的禮物。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朱鸞抬起頭,仿佛看到當年站在丹鳳門之上,在娘娘的授意下用手中清風拂過那些年輕貢生們的情景。
列隊整齊的貢生隊伍里有人氣息出現了搖晃,而更多的人,板著臉孔,但眼角卻現出晶瑩。
在宏偉的宮殿和兩位高官的相迎下都竭力保持形象的貢生們,卻在那一道清風下輕易的觸動。
天朗氣清,又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
在清風的吹拂下,也仿佛在自己過往付出的一切觸動下,年輕的貢生們忍住心中的激蕩,跨入了丹鳳門之中。
穿過千般尊嚴,萬般氣象的丹鳳門,在兩位尚書的帶領下,考生們走上白玉橋,而在他們的前方,便是那居高臨下巍峨壯觀的正殿。
大明宮正殿,含元殿。
含元殿,大開。
原本受到背后清風拂動而氣息搖曳的考生們,此時完全屏住了呼吸。
難言的震撼。
吏部尚書和禮部尚書眼中全是理解,那棟大殿對于已經為官多年的他們而言都還足夠震撼。
哪怕是他們,也不是常能見到含元殿大開。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這棟面闊十三間主殿,進深六間的巨大宮殿只在大朝儀、皇帝上尊號、改元大赦之時才大開。
除此之外,只剩一個場合。
那就是國試殿試策試舉人。
這是王朝的榮耀,光輝的起點,當考生們一步步登上白玉臺階,只覺渾身都被那龐大的氣勢所懾。
站在這座宮殿之上,可俯瞰整座神都城。
此時,在正殿外,站著大周的棟梁們,以內閣閣老為首的文武百官。
其中內閣首輔告假,站在最前方的,就是既是閣老又是會試文試主考的方伯年。
就在考生們滿含敬畏地看向那位位高權重的老人之時,那名老人卻在看著最前方的那位少女。
看著那個他點出的解元,他點出的會元。
方伯年不用掩飾他的視線,因為文武百官們的視線大多都看著那名少女。
她站在無數被含元殿震懾的考生們的最前方,神情平靜,眼睛明亮,每上一階,其他人的神情愈敬畏,而她,卻越平靜。
仿佛她早已站在了最高的位置。
只是回到了,這個地方。
而她,終于邁進了這個地方。
考生們依序進入大殿。
就在這個時候,箏聲頓起,那是屬于皇族的禮樂,所有人都精神一振,俯下身去。
桑榆出現了。
隨后國師大人側身,從他身后,走出那個文弱的年輕人。
這個國家名義上的主人。
禮官高聲道。
“拜!”
禮樂聲起,鐘鼓齊鳴,考生們和百官按照各自的身份叩拜皇帝。
而整座大殿中,有兩個人沒有下拜,只是行禮。
朱鸞在眼角的余光里,看向擺在龍椅邊只是微微靠下的兩張椅子,本能地明白屬于誰。
下一刻,禮官再次山呼,“入座!”
按照大周國試祖制安排的殿試,就這樣開始了。
太祖皇帝注重效率,殿試更是要在一天結束,所有人沒有廢話,直接按照安排,進入已在大殿內安排好的幾案。
含元殿足夠大,并排放上幾百張幾案不是問題,而此時每張幾案上都貼著考生的姓名,早已擺好了試卷。
這就是大周的殿試。
幾案的位置顯然遵循了會試的成績,朱鸞和段立崢的位置在最上方,某種意義上靠近龍椅,而他們兩人的幾案也很特殊,上面擺了兩份試卷。
一份文,一份武。
當然最靠近龍椅的位子不屬于他們。
在皇帝身邊,朱鸞看到十六代禪子已經戴上了新面具。
他不戴面具估計會讓不少考生分神。
雪齋和尚站在他的椅后,看來是放棄了殿試。
朱鸞的視線從他身上移下。
宋懷竹面前的幾案上也擺著兩份試卷。
一份文,一份武。
到了這一環,文試和武試都是答題,武試以兵法為主,只是走個過場,而文試則是各種都有。
光影在大殿里推移,此時大部分的百官退后進入了外圍自己的座位,這是天后娘娘改革后的殿試,文武百官必須全部在場,不過大部分為外圍觀眾。大殿內圈除了考生剩下的就只有皇帝,國師和幾位主考。
沒有衛兵在殿中,畢竟有國師在的情況下,衛兵都是多余的。
在這樣安靜的環境下,所有考生都在認真答題,包括朱鸞。
然而就在殿試進行到末尾,即將交卷之時,朱鸞清晰地感到,一道視線,投到了自己身上。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