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說看。”賈秀才饒有興致地看著她,實在是想不出她來找自己有什么事。
“是這樣的,我要開一個繡莊,想請您給牌匾題字。”說完,許三春又急急補充,“您要是不方便,就算了。”
“哈哈哈!”賈秀才被她的模樣逗得笑了起來,道:“沒什么不方便,你說吧,你的繡莊叫什么名字?”
“您答應了?”許三春驚訝地看著他,沒想到他答應得這樣輕松。
賈秀才反問道:“難道不行么?”她才剛成為繡娘,還沒有正式入學,未曾感受到作為織錦府繡娘的便利之處。
對普通百姓來說,繡娘提出的要求,都會應承下來。何況,許三春的這個要求也不過分,且是他力所能及的。
“謝謝您。”許三春深施一禮道謝。
賈秀才在書案上鋪開了紙,問道:“你的繡莊,叫什么名字?”
“花花繡莊。”許三春興奮地回答。
聽見這個名字,賈秀才微微愣了下。繡莊的名字通常頗為講究,這個名字聽起來未免太隨意了一些。不過,又不是他開繡莊,管這么多干嘛。
賈秀才凝神提筆,既然是牌匾,就要掛在店鋪門口當做招牌的。不僅僅是繡莊的招牌,也是他個人的招牌,當然要慎重對待。
一連寫了幾張紙,最后才得了一張他自己滿意的。
站在書案前端詳了片刻,賈秀才道:“好,就是它了!你拿去做牌匾吧。”墨跡還未干,賈秀才招呼許三春到書案前一起看。
在穿越前,許三春學了十多年的畫。書畫不分家,她雖然不會寫,但鑒賞并沒有任何問題。
眼前這幅字,一看就知道,書寫的人有好幾十年的深厚功底。雖然比不上她在現代社會見過的那些名家字跡,但自成章法,筆力渾厚,是一幅上佳的好作品。
許三春的眼睛亮了起來,輕輕鼓掌道:“瘦勁有力、筆勢道健,好字!”
“你還懂字?”賈秀才詫異。
聽說她在田臺鄉長大,打小受舅舅一家欺壓,會繡花那是因為大商律法并不意外。然而,她還懂得字?這太讓人意外了。
許三春吐了吐舌頭,一時忘形露了餡,忙解釋道:“沒有沒有,我聽人說過,這會兒胡亂說的。”
原來如此。
賈秀才點了點頭,點評到位只是湊巧罷了。
“好了,你拿去做牌匾吧!”賈秀才將墨跡干透的紙交給許三春。
“謝謝先生。”許三春再次施禮道謝。出了學堂,門外有一個小丫鬟迎上來。
“太太吩咐我在這里等著三春繡娘,問您若是拿到了字,就讓我帶您去做牌匾的地方。太太已經遣人去打過招呼,您只管去便好。”
“替我謝過你們太太。”許三春道謝,心中萬分慶幸有孫太太在,自己一切都不用操心。
到了木匠那里,定下了材料顏色以及牌匾的款式,付了定金,跟著又去做旗幟的地方。仍然是用賈秀才的字,約定了送上門的時間。
忙碌了這么一圈,回家天色已經擦黑。
“三春姐回來了,我們正等你吃飯呢。”陳惠迎上來,接過她手里的東西。
許三春心里有些歉意,“往后我要是回來晚了,你們就不用等我。”因她一人,害得啞娘和陳惠都誤了飯點,這怎么行。
陳惠把灶上熱著的飯菜端了出來,手腳麻利地擺好,笑道:“嗨,姐你在外面忙,難道我們就能吃得下嗎?還不如等你一塊回來再吃呢。”
啞娘笑著表示贊同。
三人圍在桌邊吃飯,一邊吃許三春一邊說著今天出門辦的事情。她們吃飯沒有那些大戶人家的規矩,講究食不言寢不語,是一家人之間和樂融融的氛圍。
“多虧了我想起去請孫太太,否則還兩眼一抹黑呢。到時候開了業,被保甲府的人尋上來可是丟人丟大發了。”
“得好好感謝孫太太。”啞娘比劃著。
許三春“嗯”了一聲,“是得好好謝,可我不知道該送什么謝禮好。”
啞娘笑了起來,“平時這么聰慧的人兒,反倒想不出法子了?你開的是什么,繡莊啊。”
“啊!”許三春恍然大悟連連點頭,“對對,我繡一座插屏給孫太太吧。”插屏是大戶人家里常用的擺設,送這個準沒錯。
看著許三春被啞娘取笑,陳惠捂著嘴偷偷笑了起來。
吃完飯,許三春拿出那張準許經營的文書出來,道:“書辦說了,這個文書要裝裱起來,掛在店里的顯眼處的。”
她心里想著,這個跟她在現代社會見過的營業執照倒差不多,功能也是一樣的。
陳惠道:“三春姐你太忙,我去幫你跑腿。”
許三春笑道:“有陳惠真好,我省了多少心。”
晚上,許三春便畫了插屏的圖樣,孫太太這樣熱心地幫自己,當然要好好繡一副才對得起她。
只是她又有些擔憂,害怕出現《細雨夏景圖》那樣的情況,就沒法送出手。思慮再三,她選了一個最常見的《喜鵲登梅》花樣,只略加改動。
因為,在這之前,她也繡過手帕荷包等等,包括那次王老太太過壽的那個插屏,都沒有出現類似的現象。
那么,許三春推測,出現那等異象也是需要條件的。
過了幾日,牌匾和旗幟均已送來,插屏也繡好并無差錯。許三春專程去了孫家一趟,送上謝禮,又跟孫太太商量開業的事情。
啞娘替許三春寫了請帖,鎮上的人家她都挨個送了一遍,保甲府也沒落下。來不來是別人的事,她一個初來乍到的,禮節應該盡到。
到了開業的時候,孫太太提前遣了人手過來幫忙,她自己則帶著相熟的太太們到來。人來人往熱鬧的緊。
放了鞭炮,揭了牌匾和旗幟上的紅布,花花繡莊就正式開業了。
前來道賀的大多都是女人們,畢竟這是繡莊。借此機會,許三春認識了好些鎮上的太太和商家。
見著這些漂亮精致,又別出心裁的繡品,女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當即就賣了好幾樣小玩意,孫太太更是大手一揮買了一套“花開富貴”的繡品。
。頂點
( 明智屋中文 wWw.MinGzw.Net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